登陆注册
5252200000016

第16章 戏曲梅花群芳谱(6)

此后的几年中,她蓄势待发,迎来了又一个艺术创作的高潮。2001年主演的戏曲电视剧《画龙点睛》获第21届大众电视“飞天奖”。2002年山西省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中,她以《江姐·别亲人》和《杀庙》参演,以传神细腻准确的表演、柔而有刚的演唱捧得两个表演一等奖。2003年组织策划主演大型现代戏《山女》获“杏花新剧目”奖。2005年她主演的现代戏《黄河管子声》获“杏花新剧目奖”等六项大奖。此剧被文化部选中参加了2006年全国地方戏(南北片)评比演出,荣获“一等奖”,进军全国第八届艺术节,并一举荣获最高政府奖“文华剧目奖”及“文华表演”个人单项奖。2008年该剧又一次荣获山西省“杏花大奖”。这是北路梆子剧种一次大的突破和创新,为北路梆子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北路梆子剧种的又一个里程碑。

成凤英的艺术世界是辉煌的。她扮相俊美,表演潇洒大方,尤以唱功见长,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她是一个唱、念、做、打皆精,文武全能的小生演员,她成功塑造了各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文武小生角色,在小生行里独领风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还能纯熟的运用青衣的各种不同程式,塑造各不相同的青衣角色。角色性别的不同,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不同行当多种程式的掌握和灵活运用,需要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成凤英凭借她的刻苦精神、敬业精神和超凡的理解力、表现力,精彩地完成了生、旦两行多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位难得的游刃有余地驰骋于生、旦两行,戏路宽广的全才演员。被著名戏剧评论家郭汉城誉为“塞北明珠”。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等戏曲栏目多次录制并播放她的代表剧目,使她精彩的艺术人生走向全国,使北路梆子走进更多的观众心中。

艺术上的成就使她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赢得了众多的荣誉,文化部“优秀专家”、山西省“特级劳模”、“十大杰出青年”、“山西省十大文化领军人才”、山西省第八次、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等等。光环笼罩下的成凤英依旧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北路梆子艺术的继承、创新、发展努力着。

二十三、贾粉桃

当代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第三代北路梆子的代表人物。

1967年贾粉桃出生在山西原平一个普通农家。1979年考入忻州地区艺校,主工青衣。在学校老师和名伶白菊花的精心传授下,先后排演了《三上轿》、《明公断》、《秦雪梅吊销》等几个传统剧目,在校期间以《教子》、《释愿请缨》两剧获得全省教学剧目会演和地区会演一等奖,从此走进了人们关注的目光中。

1986年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忻州地区北路梆子一团工作。第二年便在山西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中获主角金牌奖。她师承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林,并博采众长,多方求教,不仅学习其他剧种的声腔,还学习民歌、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曾拜在中国歌剧院著名歌唱家李文华门下学习科学发声方法,形成了自己甜润优美、细腻传神、富有时代感的独特演唱风格。1988年,贾粉桃调入地区青年团,在这里她进入了艺术创造上的高峰期。1989年她以《花亭会》饰张美英荣获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主角金牌奖;1992年参加全国秦、晋、豫“金三角”调演,与杨仲义联袂主演《杀庙》轰动古都西安,被专家同行誉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她在剧中饰秦香莲获优秀表演奖;1994年又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越剧“小百花”艺术节调演中,以《舍子》中的王桂英获“小百花”金奖;1997年12月,贾粉桃携《王宝钏》、《杀庙》、《文姬归汉》、《行路》等戏进京演出,成功地塑造了王宝钏等四个不同阶层、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因其表演“朴实、鲜活、投入、动情”,如愿以偿地于1998年捧得全国第十五届“梅花奖”;2000年,她主演大型现代戏《香火》,先后获得文化部、国家计生委等七部委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200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山西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省地市“巾帼建功”标兵、忻州地区“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全国第七届妇代会代表、山西省政协委员、忻州地区青联副主席等。

专家评价她“台下是小姑娘,台上是大演员”。确实,舞台上的贾粉桃不愧为北路梆子艺苑中的名角。她音域宽广,音质纯正,悟性极高。其声音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穿透力。不仅继承了前辈的艺术精华,而且紧跟时代的审美趋向,不断地探索、创新,在北路梆子高亢激越的韵味中,揉进了低回婉转、柔媚俏丽的旋律和新腔,形成了一种以现代美声为基础,以强烈的时代感为特征的委婉、深沉、舒展,甜美见长的新唱腔,为北路梆子唱腔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十几年的舞台生涯,她的代表剧目有《血手印》、《王宝钏》、《金水桥》、《教子》、《杀庙》、《香火》等。

如今,已从舞台上走下来的贾粉桃跨入了戏剧研究领域,实践和理论的完美结合,将会使她有更大的建树。

二十四、张保平

当代著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被誉为“上党第一生”。

张保平1960年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3年考入了晋东南戏曲学校,正式走上了学艺的道路。在学校里,他主工的是须生,这是一个做功和唱功并重的行当,要学好这个行当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和汗水。他开始了狠命的练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日日不辍。渐渐地在同学中崭露头角。1979年,张保平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

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之时,嗓子“倒仓”,原本脆亮的嗓音莫名其妙地没声了。在剧团领导上党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郝同生的指导下,张保平开始进行恢复嗓音的训练。当时的上党梆子剧团,名角荟萃,集中了上党戏曲界众多的名艺人。虽然他暂时不能演出,但有心的张保平一边训练嗓音刻苦练功,一边向名家前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他的嗓音出来了。几年的积累准备,张保平迎来了他事业上的一次重要转折。1986年在山西省戏曲青年团调演中,他成功地塑造了《杀妻》中的吴汉这一角色,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并获主演金牌奖,他的艺术人生也由此开始走向丰收期。

1987年张保平在戏曲电影艺术片《斩花堂》中饰演冯剑,他那精彩的唱腔,又一次在全国戏曲界引起轰动。1988年的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一出《坐楼杀惜》更是倾倒了现场观众和众多专家,获主演金牌奖。这一时期,张保平主演的《杀庙》、《杀惜》、《杀妻》这“三杀”成了他的拿手剧目。1991年,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晋京演出,张保平饰演《三关排宴》中的杨六郎,首都戏曲界专家给予极高的评价。1998年,张保平又以一出新编历史剧《初定中原》饰演多尔衮一角,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年,该剧赴沈阳参加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并获得了全国戏剧界的最高政府奖“文华奖”。2001年,张保平策划并主演了戏曲电视剧《初定中原》,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并获得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类节目二等奖的殊荣,同时也弥补了中央电视台片库中没有上党戏曲资料的缺憾。2006年张保平夫妇精心打造的现代戏《赵树理》荣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张保平以其扮相俊美,做派潇洒,唱腔刚柔相济,刻画人物准确,尤其是那独树一帜的唱腔,丰富和发展了上党梆子的声腔艺术,深得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赞赏,是上党梆子生行中承上启下的人物,被誉为“上党第一生”。

如今身为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的,张保平又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他来说,无论唱戏、排戏或管理剧团,都已成为他的一种责任。

二十五、张建琴

当代著名碗碗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任孝义市碗碗腔剧团团长。

张建琴生于1959年1月1日,孝义市梧桐村人。从小就喜欢唱歌。1969年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队下乡演出,顺便招演员。她就以一曲《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打动了剧团团长,从此为自己叩开了艺术殿堂的门。次年考入孝义市碗碗腔剧团。作为一名跟团学员,她一边训练一边随剧团下乡演出。她天生一副嘹亮清脆的好嗓子,再加上勤学苦练,15岁时就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并主演了《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等许多现代戏中的角色。

从艺30多年来,先后在40余个现代戏和传统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排演的《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被称为“风流三部曲”,她在剧中出色的表演为她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成为全国知名的地方戏演员。

她不断追求勇于实践,力求每个角色都有新的突破,逐渐形成既生活化又个性化的表演风格。为了使碗碗腔旦角声腔更加委婉动听,更适合塑造人物刻画人物,她在继承传统碗碗腔唱腔精华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将京剧、地方民间小调、豫剧等引入碗碗腔声腔体系,她的“二音”和“尖音”唱法实现了跨时代的飞跃,在原来高八度的基础上,再次翻高八度。成为碗碗腔历史上,掌握这个高难演唱技巧的第一人。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吕梁山上的百灵鸟”。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使自己艺术功底更加深厚。

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又创作了大型碗碗腔现代戏《酸枣坡》。她带领剧团先后深入全省各乡镇演出几百场,剧中通过一位矿工母亲的独特视角,讲述了矿难给矿工家庭带来的苦难,企盼天下老百姓都能平安幸福。真实地反映了煤矿工人的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唤醒了人们的安全意识。该剧上演后,在全省乃至国引起强烈反响。荣获山西省委宣传部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吕梁市委宣传部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专程来孝义对《酸枣坡》进行全局录像,并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多次播出,使碗碗腔传统艺术真正走向全国。

她虽然在艺术上卓有成就,但始终把为百姓演出,为观众服务当成己任。每年下乡演出上百场。每场演出每个唱段都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她的足迹走遍三晋大地的每一处角落。

为了培养碗碗腔后备人才,使这个独特的地方小剧种能很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她四处奔波,八方求援,终于办起了山西省戏曲学校孝义碗碗腔专业班。张建琴先后深入方山、离石、临县等贫困地区选拔人才。张建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碗碗腔。

张建琴在从事艺术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地举办的各种调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先后获得: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对一个县级剧团的演员来说,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此外还有中国现代戏研究会年会优秀表演奖,山西省现代戏优秀表演奖,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调演一等奖,山西省首届戏曲杏花奖等。并当选为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吕梁市政协委员,吕梁人们艺术家,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十六、武凌云

当代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1964年出生,山西文水人。父亲武忠和母亲阎慧贞都是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出生在这样一个梨园之家的武凌云,自然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天分,不仅有很强的表演才能,而且嗓子还好。8岁时父亲就亲自授教,开始让他学戏练功。12岁这一年,适逢太原市碗碗腔剧团招收随团学员,武凌云报名应考被正式录取。进入剧团后,他一边练功学戏,一边跟着剧团下乡演出,他的艺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正欲大展身手时,碗碗腔剧团解散,他被安排到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为了他喜爱的舞台,他只好重新学唱晋剧。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就能演出晋剧老生和须生的剧目了,并成为剧团的台柱子。

1982年,他参加太原市戏剧“希望杯”大奖赛,以《徐策跑城》一举夺魁,获得金奖。此后,随着表演水平的不断精进,各种奖项更是接连不断地被他收入囊中。从1986年始,他连续三年蝉联太原市戏剧“希望杯”大奖赛金奖,引起了观众和戏剧界专家的关注。1996年,他因在《古城会》中对关羽性格、神态的到位把握和优美的唱腔、洒脱的做派,荣获第六届山西省戏剧最高奖“杏花奖”。他演的现代戏《都市警官》1997年荣获山西省现代戏调演最佳主角奖。1999年,他以《古城会》中的关羽、《徐策跑城》中的徐策、《三关点帅》中的杨六郎参加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的评比演出,由于他精彩出色的表演,获得本届比赛的表演一等奖。这是他首次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同年底,他携自己的得意之作《徐策跑城》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的角逐。他凭借自己完美的表演和扎实的唱功,演活了徐策,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他在戏曲绝活帽翅功的表演技巧上锐意创新,发明了五种新方法,丰富了晋剧绝活。2001年,他赴北京参加首届戏剧绝活节,获优秀表演奖。他不仅在本行当的表演上独树一帜,他还是一位吹拉弹唱全面发展的艺术多面手。

三十多年来,武凌云师承丁派,尽得真传,唱腔圆润豪放,表演洒脱逼真。他在继承父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汲取众家所长,为己所用。他研习和借鉴评剧、越剧、蒙古调等其他剧种的行腔优点,学习河北梆子的演技、川剧的“变脸”等特技融入晋剧的表演技巧中,博采众长,兼容百家,形成了自己深厚舒展、优雅婉转、韵味绵醇的唱腔风格,他的表演,富于激情,鲜活生动,始终坚持“演戏不演人”,不机械使用程式特技,而是把戏曲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契合地融入人物形象中,力求准确把握角色内心世界,寓情理于形式,赋程式以生命。

作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太原市青联艺术团团长的武凌云还承担着许多其他社会职务,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太原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民盟副主委,太原市政协常委,太原市青联副主席等。

二十七、杨红丽

当代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同类推荐
  • 冬青书屋文存

    冬青书屋文存

    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容丰富精彩,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庆阳历史文化名人十讲

    庆阳历史文化名人十讲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历史上十位庆阳的文化名人及其传略,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风采和在中华文明史所做的贡献,同时也展示庆阳绵长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中医文化之源流,包括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的名著、名医,中医诊疗方法,百草药性,养生妙法等内容。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本书通过各个城市的历史概况、男人、女人、名人、商人、城市文化、风俗、性格特征等诸多方面描述了42座最具有代表性的性格城市,并品读这些城市人的性格。
热门推荐
  • 乐园的桥

    乐园的桥

    有一个犟猴不想骗人,但太难了,由于天生就犟,不学骗人之术,被父王认为他是不可用的东西,赶出族群自谋生路。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求生,体验了世态炎凉,人类进化向着两个方向发展;有人变得狡猾了,有人聪明了,同是人,你选择什么路径前行呢?
  • 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复之路

    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复之路

    什么是健康?健康是躯体、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崇高等诸方面。当今中国的女性,在与男性同台竞争的职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诸多的女企业家、女CEO、女干部面临着自身心、身、灵等方面的困惑;据调查,90%的女白领、女大学生面临着人脉关系、人际沟通的困惑;置身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许多女性面临着感情挫折、婚姻危机的困惑;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女性面临着对自身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困惑。这套健康COOL新女性系列丛书,将会使我们女性在保持健康,恢复健康和抵御疾病的过程中有更正确的操作方向。
  • 撼乾坤

    撼乾坤

    林平想要教廷的教皇帮自己一个忙,于是写了封恳求信。写完之后他又撕了,因为他觉得教皇不一定会理自己,于是乎计上心头。当晚,城中的光明教堂丢失光明女神像一件。几日后,教皇收到一封信,附带一件石像。“你们老大在我手里,如果不想被撕票,就照我吩咐的去做。”“这是谁送来的。”教皇哭笑不得,问旁边的红衣主教。“是光明女神。”
  • THE ADVENTURES OF GERARD

    THE ADVENTURES OF GER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轮王

    金轮王

    一次奇遇,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修炼之道。为了家族的存亡,他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因为身体感应,意外卷入一场腥风血雨。回首故里,自己的家族莫名遭受灭顶之灾,他毅然拿起手中的长剑,踏上了复仇之路。两大帝国之间不可避免的战争,朝中风起云涌的权利争斗,都只在他一念之间,到最后,这些只不过是修仙途中的一道风景。此道风景的背后,还有无尽深海、无穷洪荒、九幽苍天,任我逍遥遨游,天绝清风万里,我自逍遥无极.到最后,却发现这个世界,竟然是一个XX,修炼之途,最难炼的是自己!这不是爽文,也不是11文,不能满足你只图一时之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不符合当今网文的主流。但,这是一本用心写的书,一本让你耳目一新的书。【新书上传,辛苦大家先行收藏】
  • 花满倾城

    花满倾城

    什么?爬个山也能摔到腿。好不容易遇到两个大帅哥就这么被丢脸了。什么?上课还爱睡觉,这怎么得了。最主要的是,她还是一个超级大吃货。闺蜜晓晓对她说:“林茉生气不理你了怎么办?”正在吃零食的某位大惊:“那我给她送束花呗。”某女侠生气的说道:“送花送花送花,就知道送花,小心我送你一堆白菊花啊!”某女讨好说道:“萧大侠,饶命,不要啊!”群号:476325906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99%的中国人曾经陷入用药误区!专业药师冀连梅凭借自己在中美两国药房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当前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如滥用抗生素、滥输液等用药误区和国际上最新临床用药知识,进行了权威实用、通俗易懂的讲解。说故事,讲知识,全面解析30多种常见疾病和近40种非处方药,为您配备最安全、最有效的家庭小药箱,帮助您走出用药误区,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 鬼门关

    鬼门关

    半夜的时候我听到胡同里有个人在哭,我上去想背她,却发现她居然是我喜欢的女孩,而且她居然穿着红色高跟鞋……太诡异,有木有?
  • 最后的那架零

    最后的那架零

    在太平洋战争与现代社会间交替,是以日本二战时零式战机飞行员为题材,生动表现了侵略战争残酷背景下个人对生命与和平的向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