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2100000008

第8章 信仰与庙会(1)

1、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

山西民间信仰多,庙会多,从北到南几乎是村村有庙,天天有庙会,这些庙会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是民间一种集敬祀神灵、交流感情、贸易往来、娱乐性活动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更是各地老百姓的一大盛事。

大槐树寻根祭祖是我省洪洞县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民间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洪洞大槐树移民活动始自宋室南迁,止于清代中后期开发边疆。其中以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大约50年间为其高潮,在50年内一共从山西迁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直接迁徙地包括18个省(市)里的498个县(市),包括汉、回、蒙等多个民族。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后裔已遍及全球。清末时,洪洞贾村景大启在山东曹州任官,交游甚广,与许多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相识,经与山东长山县官司吏刘子林、河南杞县告老还乡的贺柏寿(均为洪洞籍)共议,遂鸠工修建经幢、石塔、长廊、木枋、茶亭,并于原古大槐树旧址竖碑建造碑亭,古大槐树处初具规模。在民间流传着洪洞大槐树的迁民传说,比如官方当时哄骗不愿迁民的人到槐树下集合,然后强行押解迁徙;迁民过程中形成了复形小脚趾的人种特点以及大小便喊“解手”(因为手被捆住了)之类的俗语;比如传说牛姓从大槐树迁徙河南时,父亲将一口铁锅打破成三块,分给三个儿子,三子各生六个儿子,形成河南十八处牛姓,他们自称“打锅牛”等。因此在现在的祭祖仪式后,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会折一小枝槐树,或者带一点泥土,甚至还有带一个瓦罐来,在大槐树前摔成碎片带回去分给不能前来祭祖的移民后代的。

几百年来,移民他乡的大槐树后裔思念家乡,经常回乡祭祖,尤其到了清明时节,各地返回大槐树迁民遗址处寻根问祖的更是络绎不绝。洪洞县人民政府受到民间移民祭祖活动的巨大感染,从1991年开始主持举办“寻根祭祖节”,据说在“寻根祭祖节”的前一天,有成千上万只小鸟从天而降,先飞往洪洞县委、县政府院内,然后黑压压云集到大槐树祭祖园,白天飞翔于祭祖园上空,黑夜栖居在祭祖园的树丛中,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大槐树祭祖园内,一时鸟声鼎沸,热闹非凡,洪洞人以为奇观,几乎倾城出动拥入大槐树祭祖园。人们看到在园内第二代、第三代槐树和其他树木上,鸟儿落满枝头,它们时起时落,交颈偎依,仿佛经年不见的老友,在倾诉昔时的离别意,畅谈今日在他处的思乡情,人们深深为之感动,都说:“移民的子孙要来祭祖,这些鸟儿也具有灵性,代表移民的子子孙孙,回老家来看望亲人来了。”这些鸟儿的形状像麻雀,但比麻雀略大,颜色是灰黑的,来时鸣音响亮,啾啾欢啼,去时叫声凄凉,哀鸣而去,当地人称它们为“神鸟”“思乡鸟”,也有人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死后所变,生不能归故里,死后化作鸟儿也要飞回故乡,看看家乡变化,这一景象一直到清明节后才消失。

洪洞县历史上这么多次的迁民,他们来自各个乡村,为什么都要以大槐树为纪念地呢?因为那是第一代迁民对故乡的最后一瞥,随着年代久远,移民后裔逐渐淡忘了具体的乡里村名,都把大槐树认作祖先的家乡,甚至那些不是洪洞县的山西迁民后裔,也逐渐都称自己是从大槐树出来的,大槐树也成为了寻根问祖的象征符号。虽然迁民时的那棵大槐树在顺治年间就被洪水冲没了,大槐树边上的广济寺也早毁于战争。第二代大槐树1974年被巨风刮倒,当地人用钢筋水泥加固。现在第三代槐树已有合围之粗,枝叶繁茂,正是兴旺时期。大槐树祭祖活动经过了一个“民间→地方士绅→政府”的发展脉络,是民间传承习俗与时代需求的有机融合,这一习俗呈现出官祭与民祭融合共存的态势。“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如今大槐树祭祖节已成为当地官民合祭的盛大活动,并受到海内外移民后裔的热烈响应。

2、关公信俗

在我国的历史上,名将义士很多,但是被后世尊为帝、敬为神,受到不同地域、民族、宗教、阶层普遍信仰,其庙其像遍及城乡,远及海外,且长盛不衰的,只有关羽一人。

唐末范撼在《云溪友议》中对于玉泉祠的记述,有“鬼助土木之功而成”,这是关羽被神化的较早的记载。五代时,蜀王曾命赵忠义画关公像。宋代时,已有一些关公显灵的记述,如有记载宋崇宁二年宋徽宗在大殿见到关公的怪异事。后来随着关羽影响的扩大,最高统治者对他的加封也不断增加,“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大”。更使关羽的名字为民间所熟悉,主要仰仗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戏曲和民间说唱,诸如桃园三结义、保皇嫂、辞曹挑袍、过五关斩六将、捉放曹、单刀赴会、走麦城等主要情节妇孺皆知。至清初,关庙已经十分普遍,清初赵翼在《防余丛考》中记述了祭典关公的盛大场面:“今且南岭极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清代,关羽已与文圣宣王孔子齐肩而成为武圣,全国州县,文庙武庙齐立。位居全国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庙,殿内正中的关公神像上有康熙为关公亲笔手书的“义炳乾坤”的匾额,有咸丰皇帝的御书“万世人极”的门楣,乾隆皇帝钦定的“神勇”二字嵌在檐下,顺治皇帝则封之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而且每年致祭,倍加尊崇。

与统治者相对的,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百姓,他们是对关公膜拜的最广泛的阶层,民间各行各业对关羽的崇祀膜拜往往又甚于孔子。贫穷和对于天灾人祸的无助使他们盼望善神的出现,于是在民间运用而生了许多关于关公显灵的传说和故事,关公仗义救危,讲求信义的精神正符合了普通老百姓所祈盼的善神的形象。遇到天旱纷纷向关公求雨,民间把农历五月十三当作关老爷磨大刀的日子来纪念,通常这一天是要下雨的,老百姓都认为是关老爷磨刀用的水,洒向人间便成为甘露,哪怕只下了一点点,也会陡然增强他们对关老爷的崇拜心理。在手工业者和商人阶层中也存在着关公信仰,关公的信义、轻财,正体现了他们所期盼的和气生财,他们把关公视为财神,以取得心理上的安慰与平衡。中国封建社会儒、释、道三教并行,能够成为教义不同的三界共同尊奉的对象的唯独关羽。在千百年来的延续过程中,对中国各阶层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习俗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关公信仰的深刻影响是其他神祇信仰所不能企及的。

旧时国内关庙之多是其它任何神祇所不能比拟的,无论城市乡村,都有关庙建置。中大村一大庙,小村一小庙,几乎村村都有,老百姓称关羽为“关老爷”,称其庙为“老爷庙”。据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的《京师乾隆地图》所载查知,当时的京城内,以专祀和主祀关公的庙宇、殿堂达116座,故宫内有4座关庙,后来建成的圆明园中,也建有6座关帝庙,关帝庙之多与香火之盛是中国任何庙与神都无法相比的。尤其是在我国的台湾,对关公的崇拜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台湾省调查局的报告:在台湾有专人管理、有香火收入的关帝庙就有近200座,很多农村的小庙尚不在此数。至于在工厂、商店、家中设神像、立牌位、挂圣像的私祭,更是遍及城乡。

关公是中华民族心目中共同信仰的神灵,关公身上所体现的仁、义、礼、智、信等五德,无论任何一个时代,都合乎人们共同向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对关公的崇拜不受地域的限制,许多的海外华人至今保持着信奉关公的习俗。因此解州关帝庙在每年四月初八、六月二十四、国际关公文化节(9月25日—30日)等大型祭拜活动中都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

3、洪洞走亲习俗

洪洞走亲习俗活动区域跨越洪洞县、临汾尧都区两县(区)内之甘亭、吴村、辛村、龙马、万安五个乡镇,涉及20余个村庄,穿越汾河东西两岸,影响范围广。

关于“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当地有着这样的传说:羊獬村原名周府村,后来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独角羊,它的名字实际叫“獬”,是一只神兽,具有分别善恶的本领,一如《路史》所言:“性知曲直,识有罪,能触不直。”此事被士师村圣人、尧的司法官皋陶知道了,上报尧帝。定都平阳的尧王带着怀孕的妻子亲自前来视察,不料妻子在生獬之地分娩了女英,生而神异。尧见此地连生神兽、圣婴,便举家搬来居住,改村名为羊獬。而舜耕历山是典籍明载的故事,尽管全国叫历山的据统计有20余处,但当地人坚信舜就是在这个历山上耕种,并被访贤的尧王看中,将娥皇、女英嫁给舜。于是羊獬和历山就分别是两位女神的娘家和婆家了,由于辈分上的关系,羊獬人称呼她们为“姑姑”,历山以及其他地方人都称她们为“娘娘”。每年农历三月三,时近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羊獬人从历山上接她们回娘家省亲,直到四月二十八尧王生日,历山人来给尧王拜寿,并将两位娘娘再接回去,然后就要进入农忙季节了。

每年阴历三月初二上午,羊獬村民齐集村内姑姑庙前,在威风锣鼓声中,在姑姑神像前请香,然后绕行到园内尧王寝殿焚香辞行,并为代表吉祥含义的黄丝线、红绸带“开光”。然后诵念“启行令”,全体村民跪拜,几个精壮男子抬起姑姑的驾楼,至尧王殿前辞行后走出园子,形成一个长达几百米的仪仗队。其中一人举“羊獬总社”大旗,最热闹的几组威风锣鼓队,一路上时时敲打。队伍游行到村口将军庙焚香祭拜后,男性成员上车出发,队伍过汾河,下车祭河神;途经各村均在村口设香案、锣鼓队迎接。羊獬队伍到任何一个村后,所有人员下车,敲打游行至香案前,合奏祭拜,向该村村民布施那些吉祥布条。队伍穿村而过,村内各家门前多摆放桌椅,上设香炉,施舍茶水、点心、水果不等,供过往人员随意拿取。村内如有娘娘庙,则队伍必到娘娘庙停驾祭拜。中途要吃“腰饭”,由村民自发领回家吃饭。听到三声铳响,无论吃饱与否,一律回到娘娘庙起驾出发。将到历山娘娘庙前时,历山浩大的迎接队伍早已在庙前等候多时,两支队伍汇合后,在通往娘娘庙的台阶上要大斗锣鼓威风,活动进入一个高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一个台阶斗一曲,常常斗到天黑才罢。进入历山庙宇群后,社首等人先到舜王殿再到尧王殿,最后到娘娘殿(大殿)上香,一天活动结束。历山当年负责接待的社首(历山分东、西、中三社)热情地拉着来自羊獬的“亲戚”回家吃饭住宿。

三月初三是正日,附近村民都赶来娘娘庙里上香,在庙后的路两侧摆满了各种小吃、商品、游戏的摊位,形成了非常热闹的庙会集市。接近中午时分,随着铳声响起,历山主事社首一干人等在娘娘殿跪拜焚香后,请出两位娘娘的小型神像置于羊獬驾楼中,正式起驾。羊獬队伍启程,历山队伍及民众才散去。根据当地婚嫁不走回头路的传统习俗,羊獬队伍途径石家庄、韩家庄等,至杨家庄“腰饭”后,万安村接娘娘的队伍已经前来迎接了。万安据说是舜的老家,此地娘娘庙也很宏大,两支队伍合流后步行几里路、穿过集镇,来到娘娘庙,焚香祭拜后将驾楼停放在庙宇群的献殿内过夜,羊獬队伍又被万安村民各自拉回家食宿,一如历山。三月初四傍晚时分回到羊獬。

到了四月二十八尧王生日,历山人又前来给尧王拜寿,再将两位娘娘迎回去,途中热闹一如三月三,然后就要进入农忙季节了。这就是历史悠久、延续至今的“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民俗活动。

洪洞走亲习俗通过将历史传说信仰化,化地缘关系为血缘关系,并且历来坚持羊獬与历山不通婚的习俗,大家互称“亲戚”,构建了该文化圈内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4、北羊农耕春秋社祭

北羊农耕春秋社祭活动主要集中在临汾市洪洞县和尧都区交界的二县(区)四镇,特别在洪洞县的北羊村,至今仍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二月二的时候,社首们都要率领群众前往牛王庙祭祀土神、社神,并在三王殿敬献神鞭、耕作农具,以祈求农事丰收。秋收之后,群众再次蒸面供到三王庙祭拜,并向三王殿敬献油食、面食等供品。该民俗不仅仪式完备,参与人数众多,而且春祭采用五谷、五色土作为特殊的供品,秋祭多采用熟面食及瓜果等。

关于社祭活动的来历,当地有着这样的传说:北宋年间,辽金铁骑先后攻大同,陷太原,一路直逼平阳。宋廷起兵迎敌,时值秋收种麦时机,地方突遇瘟疫,宋军战马无力出征迎敌,民间耕牛卧槽不起。朝廷闻报,急派三位使臣赶赴前线。其中一使臣精通医道,遂采草药熬制汤药,并将药物投放到井、渠、河中,牛马共饮,不日俱愈,军马上阵驱敌雁门关外,农民驾耕牛犁地抢种,年秋五谷丰登。人们为感谢三位救世能人,便分别立庙号、建祀塑像,以鲜果、五谷、面轮岁岁祭祀,延续至今,有碑为证,现存庙内。此庙建成后,受益八社轮流值社启会。但是,有一些村落远居汾河以西,受季雨影响,难免碰到河水暴涨,道路不通的问题,因延时误事经常遭到人们的抱怨。于是河西社民设坛焚香,跪拜神灵,祭起两张苇席,恳求在近处择地另建新庙以丰供事,言落风起,两张苇席凌空飘起,一席落在洪洞景村,一席落在临汾魏村,新庙建成后,与老庙同期举办祭祀活动。

同类推荐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史。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 宫规礼俗探幽

    宫规礼俗探幽

    本书以专家的视角深入皇家腹地领域,剖析宫闱幕后生活。既具有史料翔实、言之有据、正说细述、全面具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特点,又符合大众口味。让本书为你细说明清中国宫廷生活!
热门推荐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先虐后爱:恶少独霸欺上身

    先虐后爱:恶少独霸欺上身

    三年前,他和她是校园最佳情侣,三年后,闺蜜出卖,她成了他泄愤的工具。一夜之间,她失去所有。父亲病危,家徒四壁,几近走投无路时,他犹如恶魔一般出现在她的面前。他步步诱拐,逼她丢弃廉耻委权身下,逼她嫁给他。当她后知后觉时,却早已身处地狱。喻欢:“如果你不是云家人,将来要继承云家,你以为我会和你在一起吗?你不要自作多情了,你现在被赶出云家,你还能给我什么!”云泽:“我给你十秒钟,否则,脱光求我,也一样给我滚!”因为爱,所以离开。因为误会,所以纠结。至死方休……
  • 逐梦的夏天

    逐梦的夏天

    这是一个关于篮球队的故事。它既有精彩的比赛,又有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以各种各样方式生存的人。它是这个时代中的一个群体的生活的缩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的缩影。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我的生活中,或是我所看到的人的影子。不看不一定后悔,但看了一定不会后悔。他,莫宇杰,一个未来的超级中锋,在比赛和人事之间逐渐成熟。
  • 大道天衍

    大道天衍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先天九重天高手林阳,为了抢夺一件至宝而陨落,重生之后却获得了来自神秘地球的传承。降龙十八掌、龙爪手,来自地球的神秘功法,让我从新踏入大道!
  • 无诗不成唐

    无诗不成唐

    作者采用章回体的写作形式,将历史与诗人的生命轨迹相互结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流畅的文笔,讲述了唐代数十位诗人的逸闻趣事,再现了唐诗的魅力与诗人的天才,更展现了诗人所在时代的历史画卷。读古诗,知古事;诗中有史,史化为诗。本书为读者讲述唐诗背后的隐秘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唐朝。
  • 硝烟中的黑虎

    硝烟中的黑虎

    读者朋友,可以从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中,看到动物世界的奇异景象。看到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生存竞争,它们的神奇本领。看到动物的千姿百态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自然之间,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而且还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到勤劳、善良、友谊,智慧,勇猛等等美好的词汇。
  • 希鸢道年

    希鸢道年

    来自陌生的电话,只因有过一面之缘的男人死了,而真相究竟是什么一切还待主角去查明。
  • 我做主神的日子

    我做主神的日子

    简单点说,这就是一个纯萌新的中二被一只肥猫诱拐成为主神的日子!详细点说,这是一个无耻之尤的坑货成为主神后祸害全宇宙的故事!咳咳,正规点说,陆洋在得到一个坑爹的主神系统后,开启了每天都要啪啪啪,呸呸……每天都要挖坑救世,打打小怪兽,切磋下同行的幸福生活!365位主神的争锋,咳咳……让我们一起走进坑货陆洋的日常坑爹之旅!发现人间的真善美!老司机开车,前方高能,污力滔天,注意准备去污剂,用以净化心灵!群号;282537393,进群发书名。欢迎各位兄弟进群交流踩点,一起打家劫舍!推荐自己新书:《星空最强者》已内签~
  • 你不可不知的人生忠告

    你不可不知的人生忠告

    本书运用大量经典、生动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条条人生忠告,内容涉及命运成败的忠告、品行修养的忠告、交际处世的忠告、家庭生活的忠告、调整心态的忠告等。
  • 旋风少女第五部之花未落

    旋风少女第五部之花未落

    继爱之明后。。。百草如愿打败方婷宜,却与婷宜双双受伤,。。。。。。。。。。。。。。。。医院醒来,百草看见床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士,这位女士究竟是谁?欲知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