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600000008

第8章 龙象——中国禅的境界(1)

前面谈“禅”的含义及“禅宗”历史时已经提到过很多高僧大德的名字,从达摩开始,到二祖、三祖直至六祖,六祖的徒弟神会、法海、怀让等,以至“看话禅”的宋僧大慧宗杲广人间佛教”的创始人太虚等,这些人,个个都称得上是有作为的龙象,均是禅宗史乃至佛教史上必不可少的人物。本章所列的诸位龙象,只是诸多大德之中的几个代表,一方面,有意避开已经提到并介绍得比较详细的人物,另一方面,我所选取的是在中国的佛教和禅宗发展走上起到过作用的几位:道安对中国式的佛教有开创之功,竺道生孤明先发,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紫柏尊者与圆瑛跟当时的黑暗政治斡旋,并且都曾入过狱。从这几位贤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佛门龙象的气魄和担当。

胡兰成说禅宗比印度佛教少讲慈悲,扶强者不扶弱者,为智者不为愚人。”因此,得道的禅僧又被称为“大丈夫”,他们的担当气魄,来自于多年―的修炼,令人对其人格有种“高山仰止”之感。

名叫道安的大和尚

道安生活在东晋时期,那时候始祖达摩还没有来中国,没有“禅宗”一说,当时中国的佛教还没有进人分宗别派的阶段,不要说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还没有出现,就连宗派建立前出现的若干学派,也还没有影子。那个时代佛经传译的很少,中国的僧人只能自己来猜测“佛”的意思,或者拿已经知―道的一星半点佛经去比附中国已有的玄学,或拿很多玄学的概念来理解佛经的内容。然而道安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那个送陶渊明不肯过虎溪的庐山和尚慧远,就出自道安大师的门下;道安大师长得黑丑黑丑的,讲起经来却有着“漆道人,惊四邻”的本事。

道安是中国佛门的第一位龙象,不仅是因为他生得时代靠前,而且他实在具有一代伟人的风范。梁启超说他:“使我国佛教而失一道安,能否蔚为大国,吾盖不敢言。”“佛教之有道安,殆如历朝创业期,得一名相然后开国规模具也。”

道安划时代的道理在哪里呢?首先,是因为他在思想上首先放弃了“格义”的方法,让中国的佛教在成为真正的佛教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所谓“格义”就是用玄学的理论去分析佛经,当时的僧人都认为这就是理解佛经的唯一的入口,道安对此不以为然,所以他的老师佛图澄说他“有远识”。第二,是因为他主持了一个译场,翻译出了很多经书,并提出了翻译经书的很多重要观点,什么“五失本”啊“三不易”啊,始终为后人译经遵从。人们都知道,译经的名手是后来的鸠摩罗什等人,去西天取经的玄奘也主持了一个大译场,译经的繁盛期还远在后面,但是道安毕竟是一个有开启之功之人。

这些且都不说,以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来影响一个时代,道安可以说是这样一个人。他虽出生于读书人家,但当时世乱频仍,没有什么家庭能逃过劫荒,因此有着家事飘零的命运;到庙里当和尚时候,师父嫌他丑,让他去地里干农活,他便好好的在那里干农活,没有一丝怨言。后来开始读书,便以超人的智慧、记忆能力和理解力赢得别人的尊重,以至于渐渐成为佛教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收了不少门徒,尤其是设立第一个道场(檀溪寺)之后,便用伟大的智识,安慰悲苦的百姓,影响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将佛法的精神散播到他们当中。

道安生活在-乱世,一生经历跟战乱相始终,先是一人颠沛流离,后来则率千百众徒辗转就食,甚至住过山洞以野果为食,佰在其坚定的宗教信仰和优美的情操感化下,当时的王者至百姓都信服归依他。石遵为其扩建华林园苻坚打下襄阳后,说他用十万人的军队,收获到了“一人半”,道安就是那“一个人”,习凿齿只能算“半个人”。

道安可以说是佛门第一个伟大的龙象,他首先制订了丛林的仪轨。习凿齿看到他建立的庙宇,跟谢安写信形容说广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那是因为道安的僧团以“六和敬”为原则,除此外还有“三法规”,使得整个僧团和乐共存,这已经彳艮具备后世丛林的规范了。后来禅宗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领导的“借团”以及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的“禅林”集体制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道安和鸠摩罗什之间有趣的缘分,也是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鸠摩罗什来中国,成为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第一件大事,其实是道安的功劳,但是终其一生,道安与罗什未曾谋面,用佛教的话讲就是无缘却有缘。二人虽然年纪相差很大,而且性情为人大不相同,但彼此匮慕,未见过面的道安改变了罗什的人生道路。罗什就是那淤泥里的莲花,而道安却清净自守如澄潭之水。但具备万世仪范有远见卓识的道安实能欣赏罗什,为了让这位大才子大学问家来华,一个国家从此灭亡。

鸠摩罗什出身于贵族之家,其母是龟兹国的王妹,父亲是天竺人,他七岁洞解小乘,九岁受中、长二含经典四百万言,十二岁被疏勒王礼为国师,名震天下,龟兹王迎之还国。他的文辞辩说之优美,天下无人能及。因此,远在中国的道安也听说了他的名字,意识到此人若来中国,其成就和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将非同小可,因此劝前秦王苻坚去迎他。龟兹王不肯放弃此国宝,嗜战的苻坚不由分说,派大将吕光把龟兹灭了。罗什被抢回长安,但是这条路走了18年。吕光带着罗什回长安的路上苻氏已亡,于是就地称凉王住下来,直到姚秦弘始三年,凉归秦,罗什才被迎归18年前的目的地长安。此时道安已经去世11年。一罗什辗转于四国,亲历二国覆灭,朝代更迭、人主更替而佛法永存。姚秦为他辟逍遥园译场。罗什后来的成就自是令万世仰首,但他寿命不长,而且于女色上持戒不严,吕光曾逼他有妻,姚兴又强送他伎女10人,他于是常自嘲: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道安的学生当中,大弟子庐III慧远最为有名,成为后来南朝佛教的中心人物。他曾30年不出庐山一步,而声名远播天讲述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很多书中’常常会说到,在魏晋时代,佛教刚刚传人中国开始发展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当有些大乘佛教的教义还没有传进来时,他自己就已经先想到了没有被印度和尚带到中国或者没有被中国和尚到印度去取的那部分经文的内容,并且跟人讲过了他想到的这些。当他讲的时候,当时的人不理解,有的笑话他,有的反对他,后来,那部分经文终于传进来了,人们一看,咦,这不正是那个人所说的吗?于是人们就信了他了,也就有很多人同时信了菩萨大乘的佛法。这个所谓“孤明先发”的人,就是竺道生。

竺道生生活在魏晋齐梁时代。那是一个非常诡谲的年代,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各种杰出的人物辈出,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把美感和智慧看得高于一切的年代。翻开魏晋的历史就可以知道,同一个时间可能并存着几个小朝廷,或者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就更换一个朝代,战乱频仍,烽火四起,到处招摇的都是野心家和思想家。这个时代的皇帝得到善终的都不多,更不用说臣子、文士、百姓,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明天的命在哪里。这种氛围下的人,尤其是文人,就有了鲜明的“魏晋”色彩。这时候看女人,不可能会有人像后来的朱熹那样,要求什么遵守三从四德、笑不露齿为美,蔡文姬嫁了三次,也仍然是绝代风流;连大学问家荀粲都要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生命大过一切,而生命且不确定,在这种环境下的文人事实上是颓废下去了,并且将颓废看做是一种生命最高的境界。后世所谓的爱情故事不过是拜月西厢、私订终身、违背父母,而当时的爱情故事却常常要用“血”和“命”来换取,比如绿珠女堕楼。“魏晋名士”是一种悲怆、旷达、奇特的读书人,因为功利渺不可求而抛弃了功利的人生观,走向一种审美化的生活。

在这种政局和社会环境下’佛教在此时开始大兴盛,也并非偶然。佛教其实就是一种关于生命的信仰。当时的人们热衷于谈“玄”,追索生命的无意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4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兰亭集序》因此文士谈“玄”

并与僧人来往成为时尚,只是中国的佛教还在一个发展阶段,人们对于佛理并不能完全了解透彻,很多重要的经卷并未传人,

于是在智慧上有满满自信的中国上层文人经常妄加解释,把什么佛教的“空”和老子的“玄”混为一谈,甚至以道家的一些概来比附佛教的概念,弄得夹缠不清。

竺道生是晋、宋间人,生在钜鹿(河北),长大在彭城(江苏徐州),家世不错,属于仕族之类,父亲的官职是广威令,他则从小聪明得很,并且应当对佛教以及一些空无之事表现街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十五岁上便跟随竺法汰出了家,并且很快就登坛讲法,很有一些名气。后来他在庐山修行了七年,其间钻研群经,悟出了一些东西,常说:“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有这样的见识,就奠定了他后来独立悟道的基础。后来,他到长安拜了鸠摩罗什为师父,很受器重,成为罗什门下的“四圣”或者“十哲”之‘一又后来他住到了建业(南京)的青园寺。他主张“象以尽意,得意则忘象言以诠理,人理则言息。”这样的主张也就是魏晋文人的一般主张,主要是从老庄经典中得来,然而用以谈佛则大有深意,竺道生由此推出一个“顿悟成佛”的结论来。在佛传故事一般的“八相成道”的套路中,往往都有这样的开端和发展:一个和尚,他是带了前生的缘分来的,或者前生就是个什么菩萨,因此他有不同凡响的出身,生来就向往出家生活,千里寻师不辞辛劳,在山林苦修禅定,悟道后降魔说法,度生完毕后涅盘入灭,涅药后还有种种神迹等。到现在为止,竺道生的一生无不符合这样的传说,他莫非就是上天注定的那个人?

这样的和尚还有很多,倘若没有后来的“孤明先发”,道生恐怕不能引起人们如此大的兴趣,并且跻身于菩萨之列。宋初,法显等僧人翻译出了六卷本的《大般涅盘经》,首次介绍了大乘佛性的学说到中国来,中国的佛教算是进了一大步。竺道生也在研习这些新鲜的理论,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讲经的时候对众人宣讲,他的观点是“一阐提人皆得成佛”。所谓“一阐提人”,就是那种根性非常恶劣并且怠惰,根本不愿意和不可能去亲近佛法的人。这样的人怎能成佛?因此竺道生的言论一出,就在长安成为笑柄。非但如此,大和尚们觉得他是个异端,把他从建业僧团中赶了出去,不让他在这里讲法了,他于是到了苏州的虎丘。后来有个传说说的是,有一次他在苏州虎丘白莲池说法到深处,碰到了池水暗涌,池中巨石随之上下晃动,观众们以为石头是被他的佛经说动的,由此传出佛史上着名的“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这大概是后来道生的声名兴盛之后,后人附会的。那几年人们并不知道道生的了不起,他实在是个被放逐、被遗忘的人。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他会证明他的佛法学说自然正确。‘

这年虎丘寺发生了件异事,夏天,巨雷震育园佛殿,有龙从寺中井于天,光照西壁,虎丘寺因此改寺名为龙光寺。人们于是开始私下传说广龙既已去,生必行矣。”这个曾经在皇家寺庙中深得皇帝器重、名满京都却被放逐的高僧,是否已经到了出头的时候了?果然,这时候北凉人昙无谶翻译出了二十卷足本的《大般涅盘经》,并传至南京,人们始知六卷本的《捏盘经》只不过是半部,而足本经书上面所说的,就是竺道生所讲的而为众人反对的那些。竺道生被逐出建业时,曾当众发誓言,“如果我竺道生说错了,让我现世就得恶病而死;如果我说得不错,合乎实相,那么我当据师子座,成大乘菩萨。”此时他得到了巨大的声名。

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竺道生在庐山登座讲法,神,色开朗,德音俊发,论议数番,穷理尽妙,听的人无不雀跃信服。

讲法刚毕,道生手中的尘尾纷然而坠,神色好似入定,却巳经坐化了。听法的人先是惊骇,随后便传来了悲泣之声。

竺道生在佛法修行手段上还有个重要的贡献,就是“顿悟”思想的提出。简单地说,道生认为佛法实相是个完整圆满的整体,不可分割,因而人们修习它也就不可能逐段去参悟,只有顿悟才是求法的唯一途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宗思想,其实就是唐朝僧人在竺道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都说禅宗的始祖是印度和尚达摩,却不知中国和尚竺道生的贡献也实在不小。

马驹踏杀天下人

“禅宗”在中国发展起来,其面目几经流变,每一次的变化都跟一些高僧大德的努力息息相关。马祖道一及其门下弟子们,是神会之后“南宗”最重要的人物。传说中,六祖慧能曾经对南岳怀让说过一句高深莫测的话:“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便是在顼言他门下的马祖道一将继承禅法,并将禅法以“洪州禅”的面目,发扬光大到震天下人耳目的地步。其实,究其原因,是马祖建立了一种于禅宗僧众有效的教育方式。世上总是先有一种先进的思想,然后有了优秀的传布者,有时候,对于宗教来说,传播比教义更重要。

马祖俗姓马,名道一,汉州什邡(今属四川什邡)人,幼年时在本邑一个叫罗汉寺的小庙里依处寂和尚出家,20岁前后在渝州(今重庆)依圆和尚受具足戒,受弘忍一系禅法的彰响。后游学至衡山,遇见了他的老师南岳怀让,从此跟从他学习,此时接受的是六祖慧能衡岳一系的教育。据说怀让最亲近的弟子一共有六位,只有马祖得到了他的心印。学习结束后,他先后住在临川(唐时属抚州)西里山、南康(今南康县)龚公山两地共三十余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33年),移居钟陵(今进贤县)开元寺,地近洪州(今南昌夂随后,他一直以洪州为中心广泛地开展弘法活动,创立了“洪州禅”,并创造了“应机接物”的传法方式。他去世之后,

唐宪宗元和年间谥号为“大寂禅师”。后来,因为“江西法嗣布于天下”,大寂禅师道一被称为“马祖”。在长期的传说中’马祖的长相也被神异化了,据说他“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

马祖“应机接物”的禅法是很讲究的,分三个阶段:“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最后的“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阶段的禅法,

是他带领弟子修行的三段论,从一种境界提高到另一种境界后,又转而回到与第一种境界类似的另一种化境。

同类推荐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九州十二界

    九州十二界

    纵观天下九州十二界,谁主沉浮?纪元大劫,谁能乱世崛起?仙魔皆陨,神魔皆灭。
  • 心态的力量

    心态的力量

    成功其实就是心态能量的获取、运用,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能量,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他们的最大秘密就在于心态能量的获取与运用,这也正是《心态的力量》(作者:马银春)要和每一位读者分享的神奇力量。《心态的力量》意在帮助人们发现、开拓和利用潜伏在心中的能量,唤醒心态的正能量,激发内心的强大力量。一旦你的内心沉睡的巨人被唤醒,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 The Idiot

    The Idi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予倾城寄流年

    谁予倾城寄流年

    什么?!!!她竟然不是人类????孩子都有了,你跟我说这个!!!!!!!!!
  • 爱情钟楼:霸爱黑道女王

    爱情钟楼:霸爱黑道女王

    一个是大有名气的侦探,一个则是一直被追捕的杀手。女主潜入侦探所做卧底,爱上了男主与男主相恋。到底最后的结局如何?
  • tfboys邂逅最美的你

    tfboys邂逅最美的你

    三个女孩为了她们的偶像tfboys来到了重庆,原本只为默默守护他们,可没料到,她们和他们在同一座学校,还是邻居。爱情的种子已经萌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一贯问答

    一贯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蝶异想

    梦蝶异想

    暗望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这是个可爱的孩子,它刚刚从卵里钻了出来,它贪得无厌的咀嚼着卵壳,由于高度近视,它的视线有些像轴移的感觉。暗沉默不语,脸上有些挣扎的望着天空,似乎在回忆着一些不想回忆的事,那一年,他刚刚出生的时候……夜深到了水潭深处,冰冷了潭水,淡淡月光将水雾渲染成了紫色,似乎有一股深寒彻骨的味道。森林深处,一片树叶下面,粘满了蝶卵,突然有一个卵松动了一下,里面钻出来了一个小家伙,小家伙本着天性开始吸食卵壳,很快卵壳就被它咀嚼完了。
  • 混迹在邪恶军团

    混迹在邪恶军团

    提示:超级废柴系统成功升级至8.8版本,今日完成以下任务即可获得【传说中的极品装备一套】并获得属性点10.任务一:找虐任务二:找人虐任务三:找怪兽虐重生男疯狂吐血,为了最强装备和属性点,忍了!认了!拼了!
  • 永恒金身

    永恒金身

    少郎新书巅峰出鞘!混沌之子,逆天改命!古混沌孕育无尽天地神魔,一朝争霸,万世轮回。在混沌这片无尽大海,化肉身为船,漂浮在这苍茫汪洋,终有一日,我将吞风云变化身成龙,傲逆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