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3400000021

第21章 谈流年·雨后总会是晴天(1)

住在宝藏旁边

平静的海面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生活也难免经历高潮和低谷,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怕了这困难,让它成了心中不可逾越的山。其实,冬天后面终会迎来夏天,黑夜过后也一定会有天明的时候。

他们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到了一九七二年。因为受到了周总理的关照,也因为身体和年龄的原因,他们成为第一批回来人员。这段经历给他们的人生又添了难忘的一笔,有着属于那个时代专属的印记。

守得云开见月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一直在。

刚回到北京的时候,阿圆让爸妈来她住了三年多的大学寝室住。那是一个三楼朝北的房间,房间阴冷,刚进屋子阿圆就双手背后,说:"哎呀!不好了!大暴露了!"说完就笑了。

她的房间又脏又乱,似乎很久没收拾了,阿圆不爱整洁,这点不像妈妈,她经常跟爸爸一起组成战队反抗妈妈的整洁。妈妈把毛巾规规矩矩地摆放在架子上,边边角角都对齐,她跟爸爸都是随便一搭就糊弄过去了。要是被妈妈发现了,就会挨训,只有在妈妈的监督下他们两个才好好搭毛巾。

这个宿舍只有上下铺的双层床,因为只有阿圆一个人住,所以房间没有其他人收拾。房间里的书架上盖了一层灰尘,从厚度看便可知是许久没打扫过了,屋里随意摆放了很多东西,还有当时阿圆画画用来调色的东西,都横七竖八在那里,让突然看到这番景象的妈妈来不及生气就笑了。

很多邻居看到钱瑗的爸爸妈妈来了,纷纷过来表示欢迎,也带来了很多生活用品,解决了他们在这里生活最基本的问题,这也让杨绛和钱钟书很欣慰,女儿很受周围邻居的欢迎。

一家人辗转多次,终于再一次团圆,现在又住在一起,大家心里都很踏实。阿圆也不必担心爸爸妈妈会受到欺负,两位老人也不用担心女儿的健康和安全,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到的是温暖。"

因为房间是阴面,冬天的时候十分阴冷,阿圆的一个同事将一处小黄楼的房子让给了他们。这里阳光很好,大家开始一起忙活搬家。这次衣柜上的灰尘闯了祸,钱钟书"拙手笨脚"地打扫时,吃了很多的灰尘,虽然杨绛发现了他的危险举动及时制止,但是他的哮喘还是犯了。

多年的老哮喘,加之多日的严寒攻击,钱钟书病得不轻。严重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卧床睡觉,只能半靠着,或者在地上来回地走。在医院开了些药吃,却没有很快好转,杨绛听他哮喘发作时候呼吸的声音,叫他"呼啸山庄"。

一天下午,杨绛发现钱钟书的呼吸声音很不正常,忙带他去医院,挂了急诊,杨绛急得很,她觉得钱钟书的呼吸像是随时会停止一样。后来回到学校的时候,杨绛才发现自己左眼球的微血管都急出血了。钱钟书在医院急救了四小时,才缓过来,杨绛也放下了心。

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开始,杨绛和钱钟书住进了学部七号楼西侧尽头的办公室,在这里住了两年,他们吃饭睡觉学习都在这间办公室,甚至想过就在这个办公室养老了,因为周围邻居非常和善。虽然条件简陋,冬天还要自己烧煤取暖,但她住得很舒心。钱钟书的《管锥编》便是在这间办公室里完成了初稿。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一部笔记体的巨著。这部书被称为"国学大典"。整个创作过程,需要查证的资料数目庞大,幸得住在这里,难得的方便。这间房子还有一个让他们称心如意的地方,文学院的图书资料室离他们非常近,就在六号楼。他曾经是那里的主任,那里的藏书十分全面,连外宾都为此感叹,这满足了他最大的爱好,像是住在了宝藏的旁边。

钱钟书总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所以他常是借书来读,读过之后记了笔记便还。他还喜欢赠书,无论是自己的作品还是家中的藏书,如果他觉得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是有益的,便会赠送给你,很多人都收到过他和杨绛先生赠送的书。

一次,两个人因为没注意到烟囱出气口被堵住,差点煤气中毒。杨绛睡前吃了安眠药,梦中闻到味道,却无法醒过来,突然一声闷响,是钱钟书摔倒在地上,杨绛心头一急就醒了过来,急忙扶起钱钟书,开窗放风。

原来钱钟书也在梦中闻到了煤气的味道,在起床也想去开窗的时候,因为吸入了煤气,头一昏就摔倒了,脑门磕到了旁边的暖气上,留了一道疤。两个人就开着窗户,围着棉衣,坐到了天亮。亏得是钱钟书摔倒,否则后果想想都让人害怕。

后来,北京用煤气罐取代了蜂窝煤,一天晚上睡觉之前,杨绛把煤炉熄了。第二天早上,钱钟书照旧端着早饭出现,还拎了她喜欢的猪油年糕,只是脸上的表情颇为得意。

杨绛起初没注意,钱钟书也笑眯眯地吃,不说话。吃着吃着杨绛突然想到,钱钟书不会用煤气罐啊,因为他压根不会划火柴。她便问:"谁给你点的火呀?"钱钟书得意地说:"我会划火柴了!"

这样一顿早餐,从两个人在英国开始,便是钱钟书准备,一直到最后钱钟书住院之前,他一直坚持着,一直坚持了几十年,一份属于他俩的早安的问候。"笨拙"的钱钟书,如今为了给妻子做早饭,第一次划了火柴。

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不能不提的事。在杨绛和钱钟书下干校期间,钱瑗帮助了一位老太太,当时老太太被要求扫大街,钱瑗也不知道她是谁,只是出于善意的帮助。后来才知,老太太是一位总工程师的夫人,十分有学识,有一天她来到这里见杨绛和钱钟书,是有一件事情希望成全。

老太太对钱瑗的印象非常好,觉得她十分善良,有心想让她做自家的儿媳妇,这次来就是跟杨绛和钱钟书商量这件事,起初阿圆并不愿意,经历了之前的分分合合,她十分想一直留在爸爸妈妈身边。杨绛对她说:"将来我们都是要走的,撇下你一个人,我们放得下心吗?"阿圆十分孝顺,自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于是就有了后来一段美满的姻缘。

三里河的家

一九七七年上半年,一切黑暗都已经过去,大家都在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杨绛和钱钟书有了新的住处,位于三里河南沙沟的国务院宿舍,跟之前居住的条件相较,这里宽敞明亮,一家人在立春的那天正式地搬了进来。搬家的时候,基本没用到钱钟书,还把他当作最需要保护的一件"行李",专车直接拉到新家。

说起这个房子,其实来得有些蹊跷,有人直接来到杨绛的办公室,交给她一串钥匙,还预备了汽车,最后还嘱咐了一句:"如有人问,你就说"因为你住办公室"。"

这份神秘的大礼让两个人思考了很久,他们筛选了周围认识的人,最后他们猜想是胡乔木。当时他是毛泽东的秘书,也是他推荐钱钟书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工作。从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六年,钱钟书花费了很多时间,主持《毛泽东选集》四卷的英译工作。

钱钟书是个"狂傲"的人,他甚至指出毛主席的书中有错误。当年他在翻译"毛选"的工作中,指出原文里关于孙猴儿从牛魔王腹中钻出来是错误的,孙猴儿当时是变作小虫,被铁扇公主吞到了肚子里。

当时负责这件事的许永焕请示了上级,大家找出了好几个版本的《西游记》来查找这个环节的描写,发现钱钟书记得没有错,毛主席真的就把原文修改了。

在那个年代,能够翻译毛主席文选是一件至高荣誉的事情。大家听说钱钟书主要负责英译的工作,纷纷来家中道喜,钱钟书却不觉得是个可喜的事儿,甚至有些恐慌,他觉得"这件事不好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在这项工作对钱钟书来说不算困难,他之前积累的经验足以让他胜任,其他人的翻译作品经常返工重新做,钱钟书却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迅速完成。翻译的内容不仅贴近原著,也很有英文意境,这是翻译较高的境界了。空出来的时间他依然用来读书,这对他来说是兴趣,也是消遣。

胡乔木很关心钱钟书和杨绛两个人的生活,在他们回来住办公室的期间,还寄来了哮喘的方子。所以两人猜测,这房子可能跟他有关系,一次他来拜访,刚开始并没有提及房子的事情,直到看到他们的大门口有一张床,便问了他们:"房子是否够住?"杨绛答:"始愿不及此。"

在杨绛的记忆中,他们似乎只这一句话算是表示感谢了,这个房子算是不错了,当时钱钟书也不是"官",却住进了干部楼,已经算得上是优待了。

房子三室一厅,十分宽敞,杨绛与钱钟书一个卧室,阿圆一个卧室,一个书房,一个客厅。但是书房明显不够用,慢慢地,连客厅也变成了书房的一部分。

房间里摆设十分简单,书房里的书架是最气派的,满满几大书架摆满了书,像个图书馆,古今中外的书种类齐全,而这里面的书每一本他们都读过。

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没什么大钱,生活一直很节俭,唯独在书籍这方面,两个人从来是毫不吝啬的。没看过的书,他们都有兴趣一读,而且不限于中文书籍,他们也动用一切渠道去买外文书,杨绛称呼钱钟书为"书痴",而她也不逊色于他。

他们家有两张书桌,一大一小、一横一竖,大的是钱钟书的,小的是杨绛的,杨绛说钱钟书的名气更大,所以要用更大的书桌才行。

事实上,钱钟书的东西是要稍微多一些,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还有一些场合的邀约函,还有没读完的书,他都堆在桌子上。

读者的来信每天都从四面八方涌来,数量庞大,关于如何处理读者来信的这个事儿,杨绛还请教过当时一位出名的大作家,因为他也有很多的读者来信,对方的回答是数量太多,怎么能一一回复呢!

但是钱钟书每天坐到书桌前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复读者的来信,他把这个叫"还债",他对每一封信都礼貌地答谢,感谢对方对他作品的欣赏,但是"债"实在是太多,每天还在出现新的,他只能尽所能地回复。

同类推荐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伊莎多拉·邓肯(名人传记丛书)

    伊莎多拉·邓肯(名人传记丛书)

    伊莎多拉·邓肯是美国著名的舞蹈家,是第一个披头赤脚站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被尊为世界现代舞的先驱人物。她在舞台上拥有光芒四射的美丽,现在让我们沿着她生命的足迹,一点一点地探寻她的一切。
热门推荐
  • 豪门长怨

    豪门长怨

    小小的私生女,必定要经历那种惨痛的生活吗?这一切的罪魁又是谁?是非对错谁又能说清楚呢?豪门的恩恩怨怨永远都不会停息!这就是生活!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雨露曦临

    雨露曦临

    轮回,因果,曾经,又有几度,又该从何谈起。我沐浴这血,愿去无尽的深渊,寻找彼方。
  • 本妃逃婚中:王爷,咱俩没钱途

    本妃逃婚中:王爷,咱俩没钱途

    婚是用来逃的;夫君是用来休的;情人是用来私奔的;红杏是为爬墙而生的;姑娘穿来不是为了嫁人的,姑娘是要当地主婆的,要的是良田千顷,家财万贯;这年头啥都靠谱就男人不靠谱,嫁人已经不流行了,傍大款已经过时了;做小三已经没前途了;当下赶在时代前沿是改革开放,发家致富奔小康;黄金男,钻石男,珠宝男,都给姐姐滚远点,
  • 仙踪

    仙踪

    神若阻我,灭神!魔若欺我,斩魔!以武入道,神魔不侵,炼天之血,唯吾独尊!天生废柴唐诺无意中获得一把神兵利器,内藏乾坤,从此走上一条不归的路途,寻求仙之踪迹,谓之仙踪!
  •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本书主要研究基础设施领域公企业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 荒灵

    荒灵

    执念为求苍生眷顾,落泪为红颜。追求上古大道,终将舍身取义。面对天地间最强大的两股力量,是选择传承还是创造。愿以身体为炉,灵魂为引,铸神器,破虚弥。沿着上古大神的足迹,扫尽天下不平。化尽血肉为大地,生养万灵,以仁爱为大义,龙为图腾,尽显华夏传奇。
  • 画指仙魔

    画指仙魔

    世间有一术,学之可造山河,也可毁之川山,堪称造物之术。一笔一画,杀戮于天地之间,一个修真世道,一个造物毁物的画术,一个小人物开始慢慢崛起。灵丹、妙药、仙器随手一画,,只要世间存在的,通通可以画出来,因此为世人震撼。
  • 重生将门嫡女:第一毒妃

    重生将门嫡女:第一毒妃

    【女强】一纸诏书,一杯毒酒,宣告了她这个废后的悲惨结局。一朝重生,她成为将门虎女,嫁给当今圣上宠臣为妻。身为正妻不受宠,小妾作乱,怕什么,且看她如何清理门户,重掌大权!休掉夫婿,嫁入王府,她成为史上第一传奇女子!美人如玉,江山如画,曾经欠她的,她会一一讨还!
  • 给我一次最美的地老天荒

    给我一次最美的地老天荒

    "我们在一起到底是对是错。"命运掌握在我们手心,"我愿弃命赌一局,'只为来换取你的一滴真挚的血泪。"但也许我和你就是各自人生中的你个过客罢了。"一但我闭上双眼,"我就不再忍心再次睁开了,"因为我怕我一睁开眼。"整个世界都陌生了。"不再是我熟悉的人了,"也不再是我爱的那个人了。"我以为我一转过身看见的是一片天堂,"结果却是一片荒凉。我"的小王子(小公主)此生只爱你。"从未改变过。你有一颗坚韧的心,"一个温暖的怀抱,可这些是否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