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0500000010

第10章 《广韵》姓氏来源与郡望音读研究(1)

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虞万里

提要:从专业的角度全面校勘《广韵》,是一种尝试。本文以姓氏为基点,取径有二:罗列从《切韵》残卷到《广韵》所有存世的残卷、完书中的反切、异读、姓氏义;取现存和已佚而有辑本的姓氏书加以校勘、疏证。目的有三:展示从《切韵》到《广韵》,姓氏义是如何逐渐增加的;《广韵》中姓氏义分别从何种姓氏书中转抄而来;深入考证带有郡望的特殊姓氏音读在中古乃至上古的古方音特点,以作为研究中古音系乃至上古音系之参考与佐证。目的之一是校勘,之二是疏证,之三则是纯粹的古音研究。唯限于时间,仅以文、吻、问、物四韵中姓氏为例,将来拟著成专书。

关键词:切韵广韵姓氏反切音读郡望古方音

一、引言

《广韵》编成、刊行一千年至今,计有各种不同刻本、影印本、校勘本、排印本约一百多种。其参校众本者,以周祖谟、余乃永二书为最,周书筚路蓝缕,余书后出转精。唯二书所校皆限于《广韵》之详本,其略本则阙而不论,于切韵系残卷及王仁昫本、孙愐《唐韵》等,仅做必要之比勘参校,未能字字雠对。至《广韵》之研究论文与专著更指不胜屈,尤以赵少咸前辈之《广韵疏证》最为学人企盼悬望,惜至今未能面世。《广韵》一书,包罗万有,前哲时贤,从各种层面予以研究考订,成绩斐然,昭在学界,无烦缕述。然笔者于钻研先贤鸿著之余,时时所感不足者有二:一、未能将自存世之切韵至《广韵》所有残卷、完书作一直线之排比罗列,以觇切韵系韵书增益、递嬗之轨迹。二、未能将《广韵》分类作专项校勘研究,如姓氏、地名、引书、名物等等,以专业眼光审视其释义,揭示其正讹。其中引书略有人涉及,姓氏则自清季孙诒让为作《广韵姓氏刊误》二卷,嗣后绝响。2000年,笔者专为孙氏《刊误》作推阐,仅成一卷。其他地名、名物等,犹付阙如。

《广韵》之载古今姓氏,所占篇幅甚大。考陆氏《切韵》本为定音而作,偶涉姓氏,逮孙愐《唐韵》,略有增益,及《广韵》出而几可作姓氏书之用,其前后增益之迹颇可致思。20世纪80年代,予专注于古方音之钩稽,深感姓氏音读,可资古音考订。唐以前姓氏书,多以官爵地望相次,难定音读,中唐始有依韵列姓之著,然大多散佚。《广韵》姓氏搜罗既备,复明标音切,乃最适合于此项研究,虽然,此又非专门用力不可。忽忽岁月,荏苒二纪,庸人琐务,散心无归。兹值千年志庆之佳时,爰始经之营之,为《广韵》之姓氏作校勘疏证,其宗旨有二:一、以前人《广韵》校勘为基础,于姓氏一项做专业化之校核,进而对《广韵》姓氏之来源在现有数据范围内做全面探索;二、以《广韵》所标姓氏音读为基点,结合姓氏起源、迁徙、郡望、姓氏文字结构、多音异读及历代声韵演变等,探索古代方音之特点与演化脉络。

二、由《切韵》到《广韵》的姓氏收录

姓氏原与韵书关涉不大,且法言《切韵》旨在声韵之“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故存世《切韵》残卷中希见姓氏。如斯2071上声《小韵》“赵”字下注“燕”字,平声《仙韵》“钱”字下注“昨仙反,一”四字,《魂韵》“孙”字下注“思浑反,三”四字,上声《止韵》“李”下不著一字,伯2011《王韵·尤韵》“周”下注“职鸠反。币。亦作、凋。八”九字,斯2071平声《模韵》“吴”字与“蜈”并列为异体,注“蜈蚣”二字,伯2011《王韵·诤韵》“郑”下注“直政反。国名。二”六字,斯2071平声《阳韵》“王”下注“雨方反。一”四字。《切韵》钞本在常态下是随时代之延续而逐渐增字加注,斯2071和伯2011残卷非最早之《切韵》钞本,而这些大姓、常姓均皆不注,逆推陆氏原本亦无姓氏之标注。殆当时纯为定音,非欲如后世为科举,求实用,渐次有意为一包罗万象具字典性质之书。

法言之后,郭知玄、关亮、薛峋各有增字加训,残佚无以征信。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略本“削旧滥俗,添新正典,并各加训,启导愚蒙”之旨,增益颇多,然未言援据姓氏,以补不足。今校核上述八字,赵字下改注“国名”,钱字下加注“帛货”,孙字下加注“子之子”,李字下加注“似梅。又姓”,周字下同《切韵》残卷,唯小韵增一字故作“九”,郑字下亦同,王字下加注“往,天下之所归往。二”,八字中唯“李”下加注“又姓”,是否此乃唐代国姓而加,不可知。另在《去掀》“靳”下云“又姓”。王氏之后,祝尚丘亦加字,残佚无征。稍后至天宝十年有孙愐《唐韵》出,增字加注颇多,且明言援据姓氏书移人姓氏。其序云:

其有异闻,奇怪传说,姓氏原由,土地物产,山河草木,鸟兽虫鱼,备栽其间。皆引冯据,随韵编纪,添彼数家,勒成一书,名曰《唐韵》,盖取《周易》《周礼》之义也。及案《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玉篇》……《本草》《姓苑》《风俗通》《古今注》、贾执《姓氏英贤传》、王僧孺《百家谱》……及武德已来创置迄开元三十年,并列注中。

所谓“姓氏原由”,似包括姓氏来源与地望。所提及之《姓苑》为何承天撰,《风俗通》中亦有《姓氏篇》,贾、王二书乃姓氏谱牒之书,可见孙氏据增不少。今检所存《唐韵》残叶,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字均残,而其他单姓、复姓乃至北方胡地复姓时有所见。孙氏之后有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三人均曾加字。裴本今存残叶,其李字下注“姓。又木名”,周字下加注“忠信。又姓。十”,郑字下作“直正反。一”,王字下加注”又于放反。二”。佚四字,存四字,存者四字中有二字均加标姓氏。据笔者考证,中唐以前众多增字加注者,虽年代有先后,然不乏各本《切韵》增加不相谋划或递相增益者。孙愐之后,情况有所不同,张昊《云谷杂记》卷二:“至唐孙愐,始集为《唐韵》,诸书遂为之废。”即使孙愐之后三人皆本《唐韵》而踵事增华,则亦知孙氏虽说援据《姓苑》《姓氏英贤传》等书补标姓氏,却未能全部标出,遗漏尚多。

大中祥符元年,《大宋重修广韵》刊成,上举八字全部标注姓氏义。据《广韵》书前两道牒敕,此书仅是校雠、勘正、增删陆、王、孙等书而成。景德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牒云:

爰命讨论,特加刊正,仍令摹印,用广颁行……宜令崇文院雕印,送国子监,依九经书例施行。

真宗谕敕,仅云“讨论”“刊正”,不言编纂。讨论、刊正何书,《集韵·韵例》云:“隋陆法言、唐李舟、孙愐各加裒撰,以裨其阙。先帝(真宗)时令陈彭年、丘雍因法言旧说为刊益。”是即刊正、增益法言旧说。据《广韵》书前所列,知以陆法言撰、长孙纳言笺注本为底本,同时参考郭知玄、关亮、薛峋、王仁晌、祝尚丘、孙悃、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九家之著。以其同时引录孙愐序文,可见刊正增益时对孙氏《唐韵》之重视。《玉海》卷四五曰:“景德四年十一月戊寅,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依九经例颁行。”对照牒敕,是崇文院所上原系真宗敕命,完成后名《校定切韵》,仅依陆氏原名。真宗谕令崇文院雕印,然后依九经书例颁行。半年以后,雕印完成,真宗下谕,敕令改为《大宋重修广韵》。《宋史·艺文志》载有李舟《切韵》五卷,丘世隆《切韵搜隐》五卷,刘希古《切韵十玉》五卷,《广韵》不将诸书开列书首,或未作为参考,故王应麟曰“诸家增字释训,并载卷中”,殆为事实。

三、宋初姓氏书之知见与存佚

《广韵》集十家之收字、音切、训释为一书,而《王韵》《唐韵》所收姓氏仍如此之少,推知今《广韵》中大量姓氏,乃陈彭年、丘雍等人在修订时所增。修订时所增,则其手边必有一批姓氏书在。兹先从《唐韵》所涉之书谈起。

《广韵》引《姓苑》二百数十条。《隋志》:“《姓苑》一卷,何氏撰。”何氏即南朝宋何承天。《两唐志》:“何承天《姓苑》十卷”,《崇文总目》同。《新唐书·柳冲传》载柳芳曰:“应劭有《氏族》一篇,王符《潜夫论》亦有《姓氏》一篇,宋何承天有《姓苑》二篇。”以应、王之著论之,《姓苑》二篇即二卷。此唐代谱学专家柳芳所亲见,似不至有误。宋陈振孙于《姓苑》二卷下云:“不著名氏。古有何承天《姓苑》。今此以‘李’为卷首,当是唐人所为。”陈氏所见二卷本已以“李”姓为首,是唐人据何氏书重编增补而题何氏名,由此知唐初魏徵著《隋志》时所见一卷本乃何氏原本,开元后柳芳所见二篇若有何氏之名,亦当为唐人重编增补,已非原貌。《两唐志》之十卷本,更是唐人所增衍。《唐韵》所引《姓苑》不题著者,亦不著卷次,然多半已是唐人重编增补本,唯不知为二卷本抑或十卷本。《唐志》取毋煲《古今书录》著录,毋书乃节录《群书四部录》而成,《四部录》编成在开元九年,故天宝间孙愐所引应以十卷本可能性为大。《崇文总目》《宋志》著录“何承天《姓苑》十卷”,不见二卷本,是知陈彭年修订时所援引者已是十卷本,故引录颇夥。

《广韵》引贾执《英贤传》五次。《隋志》:“《姓氏英贤谱》一百卷,贾执撰。”《两唐志》同。《新唐书·柳冲传》载柳芳曰:“河东贾弼譔《姓氏簿状》……传子匪之,匪之传子希镜,希镜譔《姓氏要状》十五篇,尤所谙究。希镜传子执,执更作《姓氏英贤》一百篇,又著《百家谱》,广两王所记。”贾氏系谱系世家。一百篇即一百卷。此书宋晁公武和陈振孙书已不见著录,《崇文总目》《宋志》亦无。《四库提要》谓:“其书久佚,据李善《文选注》所引前列爵里,后详事迹,盖以谱牒传记合为一书者也。”姚振宗指《四库全书》中所收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六十卷和明凌迪知《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皆是书之流裔焉”。然《广韵》所引,恐亦是转录《唐韵》而已。

《广韵》引王僧孺《百家谱》三次。《隋志》:“王僧孺《百家谱》三十卷,《百家谱集钞》十五卷。”《两唐志》皆作“《百家谱》三十卷”。《梁书》本传:“僧孺集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六朝重门第,故谱学特盛,贾弼、僧孺殆其翘楚。据《南史·王僧孺传》载:“[王]弘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刘]湛为选曹,始撰百家以助铨序。”可知乃是世系、名姓之谱牒。孙愐主要是取其姓氏,期间亦会参考其地望、官爵、名字等。此书《崇文总目》已不见载,故陈彭年、丘雍等修订时恐未必能参考征引。

《广韵》又引《姓谱》一次。“姓谱”一词无专以为书名者,《隋志》:“《洪州诸姓谱》九卷、《吉州诸姓谱》八卷、《江州诸姓谱》十一卷、《袁州诸姓谱》八卷。”又“《冀州姓族谱》二卷”,皆可简称“姓谱”。然《平桓》“葉”字下云“出《姓谱》”,而《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八云“出《姓苑》”,《姓觿》卷二云“出《姓纂》”,故此处容有讹误。

孙愐所征引之三种姓氏书,至陈、丘修订《广韵》时,贾、王二书已难觅见,何书虽存,已非原貌。《新唐志》谱牒类所载有十七家三十九部一千六百十七卷,然欧公云“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黄巢之乱,存者盖尠”,故宋初姓氏志书远远少于开天间。如高士廉等《大唐氏族志》一百卷、许敬宗等《姓氏谱》二百卷、《著姓略记》二十卷、路敬淳《衣冠谱》六十卷、柳冲《大唐姓族系录》二百卷等重要专著,都荡然无存。然就距景德四年(1007)最近之景祐元年(1034)前后王尧臣等所编《崇文总目》观之,当时所存姓氏书大较可分两类,一为家谱世谱式,一为姓氏专书和总谱式。前者如:《唐皇室维城录》一卷、《天潢源派》一卷、《元和县主谱》一卷、《皇孙郡王谱》一卷,此为帝皇及其裔孙宗谱;《国朝宰相甲族》一卷,此为韦述、王方庆等十四家宰相世谱,当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取资之对象;《蒋王恽家谱》一卷、《李用休家谱》一卷、《唐李文家谱》一卷、《窦氏家谱》一卷、《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等,皆当时仕宦望族家谱,但姓氏单一,用作韵书姓氏取资、参考之可能性很小。作为姓氏专著或总谱式之著作有:

《姓苑》十卷

《唐新定诸家谱录》一卷

《姓林》五卷

《元和姓纂》十卷

《系纂》七卷

《姓氏韵略》六卷

《姓苑略》一卷

《姓氏杂录》一卷

《姓源韵谱》五卷

《姓氏谱》一卷

《姓史》四卷

《大唐宗室新谱》一卷

《氏族谱》一卷

《五姓徵氏》二十卷

以常理推之,在较短时间里对十种不同《切韵》系书进行综理,其重点应在于收字、声韵与训释,增补姓氏乃其余事,因而不可能一一遍寻而摘录之,故上列单卷小书,不一定会成为采摭对象。《姓苑》十卷系唐人重编,或仍冠以何氏名。《系纂》,《新唐志》《宋志》谓窦从则撰,此似是谱系类书。《姓林》五卷,《新唐志》《宋志》谓陈湘撰。《姓氏韵略》,《新唐志》谓柳灿撰。《姓源韵谱》,《两唐志》不载,《宋志》作一卷,曹大宗撰;晁公武谓唐张九龄依《春秋正典》、柳氏《万姓录》、《世本图》等捃摭而成,亦一卷。《崇文总目》录为五卷,其作者与原委皆莫能明。《元和姓纂》和《姓史》皆唐林宝撰,《宋志》载宝尚有《姓苑》三卷、《五姓证事》二十卷。《五姓证事》即《五姓徵氏》,系姓氏五行吉凶之书,《两唐志》不载,恐五行家托名之作,略不论。《姓史》盖叙沿革、源流之事。其最著者,唯《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一书,系元和七年,林宝奉赵国公李吉甫之命,“按据经籍,穷究旧史,诸家图牒,无不详参,凡二十旬,纂成十卷”。半年多时间纂成一部全国姓氏总谱,非得有相当充足之参考书不可,据学者研究,其追溯得姓受氏,多本于《世本》《风俗通》《三辅决录》《姓苑》《百家谱》等,且因成书仓促,征引不免讹谬。其书保存于北宋三馆时或尚是全帙,陈、丘修订《广韵》时可恣意采获。后亦有刻本流传,至南宋时已无全本。明初编纂《大典》,散入宋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原书遂佚。清四库馆臣从《大典》中辑出,复原为十卷。后孙星衍、洪莹有校录本,罗振玉又作《校勘记》二卷,他如牟润孙、温廷敬皆有校补。及唐代文献大家岑仲勉肆力于此书,为作校记,方使是书差复旧观。

就景德、祥符前后馆阁所藏姓氏书而言,尽管可参考者有多种,如唐人增补本《姓苑》及《姓林》《姓源韵谱》等,然从篇幅丰赡、收录齐全和影响深远而言,《元和姓纂》无疑是最合适、最便捷之书。且在其他同类之书大多散佚情况下,最直接之比勘溯源也只有此书。故本文对《广韵》姓氏之考证溯源,多以《姓纂》为主要参考之书。其他稍后于《广韵》行世之邵思《姓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姓学专著,因间亦引述《姓苑》《姓纂》等书,可弥补今本《姓纂》不全之憾,故亦征引比勘。

四、《广韵》姓氏来源与郡望音读

《广韵》收单姓、复姓共二千有余,少部分系承袭前代韵书,大多数则为新增。欲对《广韵》进行姓氏专项研究,则承袭部分有何异同变化,新增姓氏以什么为原则,皆须有明确结论。古今姓氏音读复杂,有姓氏音与常用音有声调差异甚至声韵全然不同者,亦有一字两姓因来源不同而音读各异者。姓氏音读往往与郡望之方音相吻合,是否可从文字声符和郡望读音中去探索古代方音之特点及其不同地区之对应,此项研究虽具困难却极有意义。缘此,在疏证之先,订定以下条例:

一、节取《广韵》姓氏字及其反切、姓氏义,必要时摘取部分常用义,作为校勘基础。

二、罗列自《切韵》以还至《广韵》所有残卷、完书与《广韵》姓氏相应文字,进行勘同校异,以明《广韵》姓氏之承袭与新增。其间周校、余注有说者,必要时引录以证,无则援引文献以勘正之。

三、取今存或辑校之姓氏书如《姓苑》《姓纂》《姓解》《辩证》等与之相校,以探究《广韵》姓氏之来源。

四、立足姓氏异读,剖析六书结构,援引相关文献,以追溯郡望方音。

五、各韵之后总结《广韵》姓氏收录情况,探寻其取舍原则,以窥觇作者修订之宗旨。

兹以文、吻、问、物四韵为例。

平声二十文韵

文,无分切。亦姓,汉有庐江文翁。

斯2071:“武分反。十一。”无姓氏义。《王三·平文》:“武分反。画采。十二。”增义项而仍不收姓氏。《唐韵》残,无征。简本《广韵》作“又姓”,删去后句六字。

《姓纂》卷三:“庐江,汉有蜀郡太守文翁,居庐江舒县。”《姓纂》《通志》引《风俗通》皆谓“周文王支孙,以谥为氏”,不云文翁地望,故《广韵》很可能简缩《姓纂》为文。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班级图书角系列)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编录了古今中外广为传颂且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体、流派、社团、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多方面的850个文学知识点,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拓宽视野、开阔胸怀、品读万象、感受智慧。如果说文学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那么愿本书能如这颗明珠所发出的一缕光芒,照亮读者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家园,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从中领悟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本书系统阐述了地球地表形态的特点及其变化、陆地和海洋、水及水循环、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地球资源和世界人口概况。在这个生动的地理王国里,读者将近距离认识地球,不仅从自然科学,而且从社会科学角度深入理解地理的完整含义,从而有效地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魔草

    魔草

    《魔草》讲述的是一个好心的猎人在帮助一名老婆子后,得到了两件宝贝——如意斗篷和一颗有魔法的鸟心,坏心眼的巫婆知道后,指使自己漂亮的女儿骗走了宝贝,猎人没有放弃,他发现了具有魔力的莴苣,于是通过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女巫,最终和漂亮的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灰色童话书

    灰色童话书

    《灰色童话书》是一本38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福图内特斯和他的钱袋》《德希米尔和德希米拉的故事》《不解的魔法》《尤蒂和她的七个哥哥》……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热门推荐
  • 星月神迹

    星月神迹

    欧亚南大陆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大陆,在这个大陆里共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古域,而每一个古域都由一个叫做圣皇的人统治,其下是三位圣觉,四大护法。在这个世界中,到处弥漫着灵力,权利及力量的角逐,亲情与爱情的厮杀,护法与圣觉的阴谋,演绎着一部动荡的且充满鲜血和死亡气息的常态,然而,圣觉和护法的恐怖力量究竟来源于哪里?传说中至高无上的圣皇又将掌握着什么……敬请关注幽然倾力之作——《星月神迹》
  • 军官训练场

    军官训练场

    这里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唯有实力,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得最高传承,成无上皇者,只有元素皇体而已吗?不不不,还有各种各样的体质等着我来收呢,看我怎样成为体质至尊。
  • 神道之门

    神道之门

    乘血月而生;伴风云而在。神秘少年经历无穷的波折,品尝人间的百味,感悟天地间律动之后,卷入到一个惊天阴谋之中,是战?是退?情爱与悯世之间,流落几多血泪……辗转几大空间,跨越多种束缚。易天行,不经意中演绎着人间界到神之境的传说,是惊鸿一瞥,还是搅动空间?
  • 霸球道之只手遮天

    霸球道之只手遮天

    无论是NBA或者CBA,甚至是大学联赛和高中联赛……最不缺少的就是那些视得分如草芥,随意砍下五六十分的杀手。只要有机会,随便一支NBA队伍就能在五年内培养出一个飙分天皇。只要有出手机会,随便一支NBA球队的主力得分后卫一场砍下二十分并不是难事……而我要做的是让这些超人们……无法飞翔……无法得分……我要用我的一双手遮住这一片天空!
  •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那个夜晚,杨昭没有接到那个电话,大概她这辈子都遇不到陈铭生。如果没有陈铭生,她或许就这样平淡地过一生,只是,她遇到了陈铭生,那“或许”也就不会出现了。她与他都庆幸,那个夜晚的相遇,让他们成了彼此最无法割舍的安息之地。只是这样的时光太短暂,就像是一个故事刚有了开篇就戛然而止。她开始尝试开启新的故事。
  • 穿越之质子公主

    穿越之质子公主

    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能睡觉绝不醒着……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能让那么多男人扑向她?她不过就是想睡睡觉,美美容,不料身边却多了几枚极品男,向她不断地眨眼放电:娘子,求包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荣进集

    荣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云人生

    如云人生

    民国时期,一个落魄的的商行公子与省会黑帮老大之女邂逅之后,创立了自己的帮派,并渐渐统一其他帮派。与军阀的矛盾,对外国侵略者的抗击,种种的爱情纠葛,谱写出一个枭雄的一生。
  • 天道之痕迹

    天道之痕迹

    好累,想睡一觉你不能睡,肩负着拯救世界的重任那个不是我吧,我只是个小市民!
  • 颠倒看世界

    颠倒看世界

    在《围城》旧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理想不仅是个引诱,并且是个讽刺.在未做以前,它是美丽的对象;在做成以后,它变为惨酷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