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6200000026

第26章 一生有光(4)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读书都很轻松。小学具体情况记不得了,中学印象还很深。上午三节课,九点开始。下午没课,随便你学什么,很轻松。中学考试就中文、英文、数学。我们读书时,不知道什么叫“家教”,家教的思想是错误的。读书必须轻松。现在的孩子苦得不得了,读书这么苦就学不好了。我国解放后有段时间反对兴趣论,不许学生有兴趣,这些荒谬的东西都是向苏联一边倒学来的,有的到今天还没有改。我搞语言文字研究也是从兴趣开始的。

中国艺术报:语言文字学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周有光:我中学毕业后读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校园语言用英文不用中文。记得第一天去付学费,校方给每人发了一张卡片,登记姓名,不能用汉语,而是根据上海话的发音用罗马字母填写。填好卡片,以后什么地方需要都得按这个来写,以方便管理。这个在国外的行政工作里边叫做字母顺序,档案查起来很方便。中文没有字母顺序,档案不能查。后来有了拼音,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小事情让我发现,语言文字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后来发起拉丁化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都影响了我。特别是到国外后,发现语言文字的运用方式对提高效率的作用大得不得了,这使我对语言文字发生了兴趣。后来到欧洲就买相关的书来看,没想到好多年后会有用处。

中国艺术报:一九五五年您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这套方案的制定对于学习、使用汉字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您也指出,方案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是否还会对汉语拼音方案进一步完善?

周有光:必须完善,但不是改方案。要在正词法上花功夫。譬如“杂交水稻之父”,zhifu怎么拼呢?不能连在一起的。为什么?“之父”是文言,不是白话。这个地方发生问题了,要解决。所以今后的改进不是改变方案,方案可以肯定一百年不会改的,但要发展汉语拼音正词法。什么叫正词法?很多人也搞不清楚。(汉语拼音正词法是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普通话语词的规则。又称正字法或写法。汉语拼音正词法最主要的原则是分词连写,就是把语言划分为词,并把多音词的各个音节连写在一起成为一个拼写单位。制定分词连写的规则除了参考语法上的词类区分外,还要考虑听觉心理和视觉心理的要求。--记者注)不分彼此的国际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当中最有价值的还是儒学。外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要了解中国的文化问题,必须了解世界的文化。

只有文学的国家是落后国家,仅靠一部《红楼梦》不能成为先进国家。

中国艺术报:您出生于中国,被称为“四朝元老”,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变迁;同时又接受过西式的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就个人而言,您从中西文化中受益最多的各是什么?

周有光:你的问题太广泛了。我想,中国文化当中最有价值的还是儒学。孔孟之道有封建的东西,但许多名言超出时代,一直影响到今天,很了不起。比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了不起啊,两千多年前就讲这个话,今天许多人都办不到。

外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来这两个运动扩大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要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否定神学,不相信上帝,启蒙运动不相信玄学,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两点是外国文化的精华,现在是世界文化的精华。

要了解中国的文化问题,必须了解世界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今天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能从国家来看世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中国艺术报:近年来,您提出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经济上,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政治上,从神权到君权再到民权;文化上,从神学到玄学再到科学。但我认为文化并不必然需要从神学到玄学再到科学,因为一些神学、玄学的因素,恰恰能成就文学艺术的迷人之处。一点愚见,不知是否正确?

周有光:研究文化,就要了解全世界文化的分布情况与层次性。从分布情况看,历史上有许多文化摇篮,后来慢慢合并成四大传统文化。从层次性看,起初是四个传统文化,十九世纪后四种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我学你、你学我,大家承认,不分彼此,在四种传统文化之上形成国际现代文化,是全世界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现在每个人离不开国际现代文化。我们每天要用的电灯、手机是国际现代文化,我们所信仰的民主、科学,也是国际现代文化。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假如你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文化发展必然要从神学、玄学再到科学。文化里最重要的部分是知识,知识是发展的。起初只有神学知识,信上帝,上帝的意志是不许质疑的。后来发展出玄学,玄学的特点是重视推理,推理以预定的教条为出发点。后来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产生了科学。科学的特点是重视实证,没有先决条件,不设置禁区。假如不了解这个规律,根本就不能了解人类文化的问题。

“并不必然”这四个字跟我的理解恰恰相反。我觉得必然要经过神学、玄学、科学。文学属于艺术,不是知识部分。艺术把神学、科学混在一起,但那不是文化学的问题。

我到美国后觉得美国的教育有一点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教学生看书,不单要看文学,还要看至少一半以上知识性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文学和知识是两类的。只有文学的国家是落后国家,仅靠一部《红楼梦》不能成为先进国家。这个问题你慢慢领会,会明白的。

中文可能在世界流行吗?

我们现在推广孔子学院,做得挺好。可是你要知道,西班牙也在推广,德国也在推广,特别是法国推广得厉害。

中国艺术报:您曾谈到美国传播英语主要依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动。中国目前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传播汉语,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为中国人,我也希望中文能在世界上有更大的影响。您觉得中文有可能成为世界流行的语言吗?中文如何能在世界上得到广泛推广?

周有光:这是不了解国际的情况。联合国有六种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中文。你知道哪一种用得多,哪一种用得少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这是一个重要的数目。改革开放后联合国工作人员语言学会请我去演讲,介绍中国语言问题。当时的会长是法国人,饭间我问她这个问题,她说:“有统计,可是没有公开。公开后许多人会不高兴。”她告诉我,在联合国各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大致是:英语80%,法语15%,西班牙语4%,另外1%是俄语、阿拉伯语、中文,中文比俄语、阿拉伯语用得少。你知道了这个情形,中文怎么可能代替英文呢?

为什么国际上学中文的少呢?第一,学了用处不大。第二,中文学起来很难。外国人觉得学中文困难有两个原因:第一,中文是声调语言。什么叫声调外国人搞不清楚。第二,汉字太多。曾经有个著名的美国学者问我,你们中文有没有一千个字?我说我们通用汉字有七千个。他觉得太多了。

现在有十三亿人使用中文,恐怕一百年之后还是最多。但是真正要在国际上用中文,不可能的。苏联想提高俄文地位,法文也要和英文竞争,但都失败了。中文是否可能成为世界流行的语言?根本没有这个题目。你到外国去讲,人家会笑死的。

中国艺术报: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中文的国际影响小,现在是不是已有所改变?

周有光:很多外国朋友来看我,说在国外谁能讲几句中文很时髦。现在国外的中文热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经济原因。中国的经济好了,学中文的人就多起来了。外国人到中国做生意,能懂中文会有许多方便。第二是文化原因。中国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很值得学习和研究,搞文化学的人要学中文。

但学中文就是时髦,好玩,很少有人想用中文来工作。开国际会议,没有用中文的。现在国际上开会规定用英文和法文,实际还是只用英文。法国人很不高兴,但也没有用处。不可能用两种语言开会,大家都不愿意。

中国艺术报:虽然有难度,但仍要向世界推广中文,推广中国文化。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周有光:我们现在推广孔子学院,做得挺好。可是你要知道,西班牙也在推广,德国也在推广,特别是法国推广得厉害。我给你讲个有趣味的事情。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学习俄语的最多。改革开放后不再倒向苏联,那时法国有一个总统语言委员会,推广法语,他们的负责人到中国来,我当时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由我接待。法国人给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能不能采用法语做第一外国语?假如拿法语做第一外国语,法国会给你们很大一笔钱。”我怎么回答?我说中国人学外语是自愿选择,没有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的,给顶回去了。他的第二个问题是,他准备去南京,南京大学在国外很有名,但南京大学只有英文系,没有法文系,他希望在南京大学成立法文系,由法国方面出钱。我说这个好办。我认得南京大学一个法文教授,帮忙写了介绍信。后来南京大学就成立了法语系,大概搞了十年,搞不下去,法语系没了。很少人愿意学法语。因为学了法语不学英语找不到工作。我是学法语的,可实际是学好了英语以后才学法语。我的经验,法语的用处很少。

我写过一篇《英语是怎样成为国际共同语言的》。英语近来发展快得不得了。新加坡很少有人讲中国话了,都讲英语。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言,没有法定,没有开会决定。为什么?这是语言发展的自然,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中文,的确是在发展,我们的孔子学院搞得很好,学中文的人在增多,但数目还是有限的。

网络语言不影响整体

网络语言数量不多,生命不一定长,还没有定型,不影响语言的变化,你可以研究,但这不是重要问题。

中国艺术报:您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鲜词汇或语言怎么看?这些语言活跃于微博、网络交流,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一方面给文字注入了活力,体现了年轻人特有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给汉语带来了不规范、不易理解等问题。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大量出现、更迭与发展?最新版的《新华字典》收入了“房奴”、“晒工资”、“秀场”、“学历门”等词汇,但也拒绝了“神马”、“给力”。您怎么看?

周有光: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波动的现象。每个时代的语言里,都会有类似的新词汇产生,这种词汇是不是有价值,要经过一个长的历史来考验。起初不承认的,后来可能就承认了。比如“OK”,大家都知道,开始时有文化的人不能随便说这个词,这是没有文化的人才讲的。但后来承认了。这种词汇的变化现象,不成为语言问题,也不是网络的大问题。网络语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影响整体,里边有些东西可能变成大家用的,否则自己会慢慢消亡。

中国艺术报:网络时代新生的语言会越来越多吗?

周有光:语言的变化不在这个地方。网络语言数量是不多的,生命不一定长,还没有定型,不影响语言的变化,你可以研究,但这不是重要问题。

爱情要有爱有敬

既有爱,又有敬,家庭生活才会快乐。

“快餐式爱情”的问题是只有爱没有敬。

中国艺术报:您说自己是“两头真”的人。您觉得怎样才能做一个不迷信、不盲从、“与时俱进”的“真人”?

周有光:这很难。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周围有很多不真的东西。怎么做“一个”真人,不行。中国人怎样才能不迷信、不盲从?要提倡言论自由,教科书要科学化,骗人的话要改掉。

中国艺术报:您见证了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与张允和先生的爱情已经成了经典和传奇;您也见证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在这样一个快餐化的时代,关于如何拥有、保持“非快餐化”的、持久温馨的爱情,您有什么建议给现在的年轻人?

周有光:我有我的爱情理论。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男人都有大男子主义,结婚后女人属于男人的这个想法中外都一样。这个思想要改变。男女要爱,还要平等地相互敬重。既有爱,又有敬,家庭生活才会快乐。现在青年人有爱无敬,当然吵架了。国外统计,结婚三年就离婚的多的不得了。中国古代提倡举案齐眉,我提倡举杯齐眉,就会愉快。沈从文的爱情其实是普通的,双方理解、敬重。“快餐式爱情”的问题是只有爱没有敬。

记者手记

七月底通过周有光先生的儿子周晓平老师联系采访,得知老人刚做完拔牙手术,身体不适。当天电话中晓平老师说,周老很愿意与人聊天,但似乎不希望记者打扰,恐是怕记者随意删改他的话。对于有些八卦题目,他亦不愿过多涉及。先生一百多岁,很多记者爱问养生方面的问题,他对此甚不感兴趣。据晓平老师讲,周老觉得自己健康长寿仅为个例,至于按他的生活方式与养生之道能否长寿,并无统计学依据,因此不愿过多回答。

周有光先生早年从事经济,后转向语言文字学。都知弃医从文、投笔从戎,但多为从某一专业转向另一专业性并非很强的领域。如他这样从一种极专业的知识转向另一种极专业的知识,且都能有所建树,确为罕见。两种学问均有经世致用之效,也是他非常看重的一点。对于周有光先生而言,看小说、艺术乃至体育比赛都是休闲娱乐消磨时间的方式,于增加知识助力有限,因此平时少有关注。在欧美书店,图书大致有两类,虚构和非虚构。对于虚构类作品,除了少数极优秀的,如《红楼梦》等,周有光先生基本不看。他常常对家里保姆说,学些法律可以保护自己,学些技术可以找到工作,劝后辈多看非虚构类作品。这一看法,和他编纂百科全书的经历不无关系。百岁之后,先生对社会重大问题依然关注。晓平老师电话中特别提醒,周老对当前的世界局势,如叙利亚冲突等非常关心,对世界文化的大走向亦多有思考。

稿件写好后给晓平老师看,他说,文中提到的“汉语拼音之父”几个字务必去掉,周老最反感别人这样叫他。他常说,汉语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参与方案最终制定的几个人之一,不能叫“汉语拼音之父”。

“国学”二字说不通

文化与“国学”

郑雄:随着华夏传统文化受到重视,近些年有一种思潮提倡“国学”,炒作“国学”。所谓“国学”,您觉得到底是什么?它和“传统文化”是不是一回事?

同类推荐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览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本书选定的名人,每一个人物,均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具体说有五条标准:其一,贡献大小;其二,口碑影响;其三,浩然正气;其四,创始影响;其五,警世取喻。在入选的这些名人中,严格按前述五条标准,再加一个分类遴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分为若干类,每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用以勾勒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比单纯的排序具有历史内涵与启发意义。他们或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或是影响后世的科学巨人,或是撩亮人心的艺术巨匠,或是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或是影响世人的传奇英雄,林林总总,横贯全世界、全人类。
  •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名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摩根以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富迅速积累,他从小就具备超强财商,很懂得市场和运营。摩根家族代代沿袭摩根的创业思维,使摩根财团不断壮大。
热门推荐
  • 学校小保安

    学校小保安

    主人公如何得到了发力,如何收妹子的,如何打败眼前的敌人的,如何站到世界顶峰的!!!!!请看书
  • 御剑天涯

    御剑天涯

    山村少年吴逸,无意中得到上古至宝剑灵,从此踏上修仙之路,报血仇,伐妖族,倚剑携美逍遥天涯。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帝冕

    帝冕

    滔天权势,不尽寿命,无匹威能,如花美眷臣服我,赐予你!我自己来拿。脚踏青云道,不须求神魔!
  • 仙极苍穹

    仙极苍穹

    这个世上没有废材,有的,只是缺少一颗热血奋进的心。陈云,所有人眼中的废物,一个始终无法突破桎梏的陈家子弟,但当一切水落石出,废物蜕变成天才,陈云发誓,要让所有人都记住自己,不,是这个世界都要记住自己。
  • 路人甲修仙录

    路人甲修仙录

    作为一名菜鸟玩家,第一次尝试网游,宁悦竟然穿越了。虽然穿越在游戏中,可处处都是亲身亲历。地图,门派、帮会,修仙、妖兽、无一不存在,而她,居然是作为路人甲被设定在异世界的大街上。日日吃饭走路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让她想摆脱路人甲的身份。便是也要踏上修仙问道,也要那么一点点的机缘和灵根。还好不算太狗血,她居然身有三灵根。不算好也不算坏,异世女终于也能玩转在修仙界。
  • 地狱来的剑尊

    地狱来的剑尊

    在真正来到这里之前,我和大家一样,认为这里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今时今日,带着残破的身躯来到这里,我才知道,所谓的地狱是存在的,只是,并非恶人才会来到这里,并没有所谓的十八层地狱,也并没有所谓的阎罗王,有的,是一群为了不被湮灭的灵魂。
  • 阿呆与

    阿呆与

    夕阳西下,天空布满了橘色的云彩,夜风却是早到了一些,行人渐稀的黄昏,一些客栈已经亮起了油灯。街道上忽然传来地震一般的震动声,远处淡淡扬起的灰尘处,一个黑白两色肥硕的身躯正向着这边疾驰而来。这就是主人公,穿越成了一只熊猫,与世无争,却奈何红尘滚滚,无法独善其身,一世逍遥最难寻,只为逍遥只为她。
  • 原来战争可以这么玩

    原来战争可以这么玩

    公元2020年,世界风云变色,几大国家集团势力之间相互鼎力。为了寻找非对称战争,各国都在培育自己的高科技武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铉天昊在街上无聊的走着,突然一伙西装革履的黑衣人把他带走,随后风尘仆仆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只剩下倒在一旁自行车的脚蹬子还在转着。国防科工委下属国家安全局秘密实验室,一位将军在跟对面的铉天昊说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出现在实验室?是什么让他突遇突变?他会完成怎样的任务又会有怎样奇异之旅?男主是怎样运用突发奇想改变世界军事格局和战争形态的呢?看男主如何玩转整个世界,搅敌国一个天翻地覆日月无光!故事还得从那天下午说起……
  • 重生之宅男崛起

    重生之宅男崛起

    亿万富翁万重被兄弟坑害变成穷光蛋,他的女朋友在他一无收有后毅然离去,兄弟的背叛,女友的离去让他心灰意冷,当夜他喝醉,酒精中毒死亡!当他醒来后竟然回到他当宅男的时代——大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