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4400000016

第16章 德国作家(6)

德布林毕生站在资产阶级激进立场,反对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反对战争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企图把东方道教、佛教与西方基督教救世说结合起来,创立一种特殊的世界观,主张通过“自由人”的自发联合达到变革现实,走向社会主义。

福伊希特万格

福伊希特万格,1884年7月7日生于慕尼黑一个犹太工厂主家庭。年轻时曾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语文学、哲学和人类学。1908年创办文学月刊《明镜》,后担任过《舞台周报》剧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当时法国占领的突尼斯福伊希特万格被当作故国的公民而拘押,逃回德国后,从事戏剧翻译,创作的作品大都以反战为题材。1933年希特勒执政时,他在美国讲学,却被剥夺公民权。1933~1940年他流亡法国,曾和布雷德尔、布莱希特等共同创办流亡者杂志《发言》,在莫斯科出版。1937年访问苏联。1941年起定居加利福尼亚。1958年12月21日在洛杉矶逝世。

福伊希特万格的历史小说很有名。第一部长篇小说《丑陋的女公爵马格雷特·毛尔塔施》(1923),写14世纪一个智慧超群而长相丑陋的女公爵的悲剧。长篇历史小说《犹太人徐斯》(1925)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他的创作都以反法西斯为主题。1936年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伪皇尼禄》,意在讽刺希特勒一伙,必将遭到可耻的下场。这时期写的历史小说《约瑟夫斯》3部曲,包括《犹太人的战争》(1932)、《儿子们》(1935)和《这一天即将到来》(1942),通过写犹太血统的罗马史学家约瑟夫斯·弗拉维乌斯的故事,激励人民反抗希特勒的统治。从侧面对法西斯以沉重的打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历史小说的题材多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文化名人的斗争生活,如:写西班牙画家戈雅充当5年的宫廷画家以后离开宫廷,以艺术为被压迫人民服务的《戈雅》(1951,又名《认识的艰难道路》);歌颂卢梭的《愚人的智慧》(1952,又名《让·雅克·卢梭之死及其思想的发扬光大》);歌颂北美独立战争的《葡萄园里的狐狸》(1953,原名《支援美国的武器》)。

他在逝世前两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托莱多的犹太女人》(1955),探讨战争与和平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耶弗他和他的女儿》描写公元前13~10世纪约旦河流域以色列人的历史,借以阐述人民在为和平和自由斗争中的统一问题。

福伊希特万格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候车室》3部曲,从纳粹的形成和发展写到它的统治,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包括《成功》(1930)、《奥倍曼兄妹》(1933)和《流亡》(1942)。它的写作几乎与《约瑟夫斯》同时,同样3部曲集中表现了反法西斯的主题思想,这部作品作者用“候车室”象征“这个等待和过渡的恶劣时期”。

3部曲中最杰出的是《成功》,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反法西斯主义的作品。它通过德国20年代初期发生的一件冤案和不同的人物对这一案件的态度,展现了法西斯取得政权前德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让人们看到了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危险。小说出版后引起广泛注意,成为福伊希特万格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德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奥倍曼兄妹》写柏林一个犹太作家在纳粹当政前后全家所遭到的迫害。《流亡》描写一个德国音乐家,他流亡到巴黎从亲身经历中认识到艺术应该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的。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劳腾萨克兄弟》(1944)和《西蒙》(1945),后者写一个法国少女与德国侵略军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凛然正气,揭露法国一些民族败类为虎作伥、认贼作父的可耻罪行。

《短剧集》(1905~1906)是福伊希特万格早期曾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剧本《托马斯·文特》(1919)描写一个担负领导工作的作家在对付反动派时不负所望,是十一月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其他剧作有《疯狂,又名波士顿的恶魔》(1948)和《寡妇卡佩》(1956)。

福伊希特万格的作品情节富有戏剧性,笔调幽默,善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思想。此外,语言精炼,议论较少,富有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作品的又一特点。

A·茨韦格

A·茨韦格,出生在西里西亚的大格洛高地方一个犹太家庭。1907年起他先后在布雷斯劳、慕尼黑、柏林、格廷根和罗斯托克等大学学习语言学、哲学、艺术史、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1915~1918年茨韦格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亲身体验到帝国主义战争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后来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表达了他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后,被迫流亡捷克、瑞士和法国,在流亡期间,始终和德国反法西斯战士保持密切联系,参加了《新世界舞台》(布拉格)、《发言》(莫斯科)、《德意志人民报》(巴黎)等反法西斯报刊的工作。1948年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继续从事创作。1951年获国家奖金,1958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68年11月26日在柏林逝世。

茨韦格在大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早期比较着名的描写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的小说有,小说《关于克洛卜夫一家的札记》(1911)、《关于克劳迪妞的小说》(1912),剧本《匈牙利尚礼血案》(1914)是一出写排犹问题的5幕悲剧。此后发表的作品如剧本《关于格里沙中士的戏》(1921),小说《庞特和安娜》(1928),散文《莱辛、克莱斯特、毕希纳》(1925)、《对德国犹太人的清算》(1933)等,继续探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问题的特性。

茨韦格创作中突出的成就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白种人大战》,它反映了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程,按照内容先后次序如下:第1部《时机成熟》(1957),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情况。第2部《1914年的青年妇女》(1931),写一个资产阶级女青年为了追求幸福而与家庭、传统作斗争,后来成了战争的反对者。第3部《凡尔登的教育》(1935),以德国军国主义开始走下坡路的凡尔登战役为背景,通过德军内部的一起贪污与谋杀案,写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见闻和痛苦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战争性质的怀疑。第4部《格里沙中士案件》(1927),描写被德军关押的俄国战俘格里沙越狱逃跑,中途被抓回枪杀,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和根源,在这组小说中这是最着名的一部。第5部《停火》(1954),写德国统治集团反对苏联的和平倡议。第6部《国王登位》(1937),写德国失败前夕统治集团中为争夺立陶宛王位而进行的斗争。贯串这一组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贝尔廷。他在战争中思想上的转变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发展——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人道主义理想的追求。已译成中文的有《凡尔登的教育》、《格里沙中士案件》。

茨韦格早期的作品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成分增强。他擅长描写各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复杂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他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揭露是冷静而严酷的,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批判则带着轻微的冷嘲和同情。

贝希尔

贝希尔,1891年5月22日生于慕尼黑。父亲是高级法官。他先后在柏林、慕尼黑和耶拿攻读医学、文学和哲学。早在大学期间就发表作品,1912年参与编辑《行动》杂志。

他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拥护俄国十月革命,是斯巴达克团的积极分子。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5年魏玛共和国当局指控他犯有准备“叛国罪”,后因国内外的声援才免于受审。1928年他筹建“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盟”,并当选为主席。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后,贝希尔流亡捷克、法国,1935年到苏联,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苏联期间,担任《国际文学》(德文版)主编。1945年回到德国苏军占领区。1954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部长。1958年10月11日在柏林逝世。

贝希尔是德国当代着名诗人,他原是一个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反叛者,后来成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的革命者,在创作上,他原是一个只表现个人感受并要打破一切文学传统的表现主义诗人,后来成为反映时代重大问题并自觉地继承古典诗歌传统的革命诗人。

贝希尔最初的诗集《搏斗着的人》(1911)和《没落与胜利》(1911)是他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号召群众革命成了他的诗歌的主题。但有些诗近于口号,而且他仍采用表现主义的手法,诗的形式不能很好表达内容。诗集《致所有的人》(1919)也号召“所有的人”起来革命。20年代初,他主要揭露帝国主义准备战争,主要作品有《王位上的尸体》(1925),长篇小说《莱维西特,或唯一正义的战争》(1926),短篇小说《银行家奔向战场》(1926)等。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他从古典文学中吸取营养,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诗集《饥饿的城市》(1927)是创作倾向转变的标志。《一切都相信的人》(1935)则是这个时期最好的作品。

随着流亡生活的开始,贝希尔的创作进入了新的时期,即创作的成熟期,大部分优秀诗篇产生于这个时期。这些诗的中心主题是对祖国的怀念、憎恨和希望。人们称这些诗为“德国诗”。主要诗集有《追求幸福的人和七大重负》(1938)、《1935至1938年十四行诗集》(1939)、《德国在呼唤》(1942)等。他还着有剧本《冬季战役》(1952)和长篇小说《告别》(1940)。《冬季战役》描写德军在莫斯科郊外的失败。《告别》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描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展现了20世纪以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社会的画面。

1945年,贝希尔回国,为德国有了新生的希望感到欣慰,同时对人民所遭受的浩劫和面临的困难感到忧虑。这种心情是他战后初期诗歌的主题。

50年代,他的诗表现了对德国前途的极大关注。主要诗集有《返乡》(1946)、《德国十四行诗,1952》(1952)、《世纪中叶的步伐》(1958)。此外,还创作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的歌词。他也致力于文学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保卫诗歌》(1952)、《诗的信仰》(1954)、《诗的力量》(1955)、《诗的原则》(1956)等着作。

萨克斯

萨克斯原名莱奥妮·萨克斯,生于柏林一犹太工厂主家庭。她很早开始写诗,并喜好音乐、舞蹈。1921年处女作《传说与故事》出版。她早期的诗歌、戏剧、小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933年以后,萨克斯在法西斯排犹恐怖中隐居了7年,研究希伯来和德国的神话故事。1940年在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孚的帮助下逃出纳粹德国,流亡至瑞典。此后她定居斯德哥尔摩,加入瑞典国籍,从事瑞典现代诗歌的德文翻译工作,并继续写作。萨克斯的诗歌主要是描写欧洲犹太人在法西斯统治下的遭遇。如《在死亡的寓所中》(1946年在柏林出版)、《星辰黯淡》(1949年在荷兰出版)。1951年出版的诗剧《艾利》,描写纳粹士兵对波兰的蹂躏。1959年出版的《逃亡与变迁》,进一步确立了她在诗坛的地位。1966年萨克斯与以色列作家阿格农一同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犹太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悲惨命运,个人的不幸遭遇,对萨克斯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迫害、集中营、逃亡、无家可归是她诗歌的主题,诗中充满殉道精神和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晚期作品中历史性题材逐渐减少,大多表现劫后余生者的心境。她的无韵诗节奏和谐,隐喻含蓄,情调忧伤。其他重要诗集还有《无人再知晓》(1957)、《进入无尘之境》(1961)、《死亡依然在庆生》(1961)、《炽热的谜语》(1964)和《寻找生存者》(1971)。

汉斯·法拉达

汉斯·法拉达原名鲁道夫·迪芩,1893年7月21日生于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父亲是地方法官。法拉达在柏林、莱比锡上完中学,当过编辑、记者,后从事写作。他的一些作品在纳粹时期遭查禁,面对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迫害,他并未逃亡国外,而是蛰居在梅可伦堡的费尔德贝格庄园里,以淡泊名利;纳粹政权崩溃后,法拉达移居柏林专事写作,不久便逝世。

法拉达的早期作品掺杂了大量的表现主义手法,艺术上未获成功。继而他一反初衷,深入到最平凡、最基本的生活中去,探索“小人物”,从而于1932年写出了力作《小人物,怎么办》,小说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并两次被搬上银幕,也使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法拉达的“小人物”代表了一定的社会阶层,他们无权无势,受到命运的随意摆布,可他们往往也不堪凌辱与歧视,试图起来反抗。这一时期法拉达接连创作了好几部同类主题的长篇小说,如《用洋铁罐吃饭的人》、《小人物,大人物,阴差阳错》、《人往高处走》、《没人爱的人》等。

法拉达的后期作品具有强烈的反法西斯主义倾向,如《狼群中的狼》、《每个人都孤独地死去》。但就艺术上的影响来说,“小人物”的塑造是法拉达所有作品中最有特色、最为成功的,因此后人在文学史上给了他一个“了不起的小人物作家”的美誉。

在德国那些最黑暗的岁月里,进步作家遭到封杀,法拉达由此转向儿童文学创作,但他的儿童文学也往往是带有哲理、隐射和讽喻性的,如《一个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录事童话》、《霍佩尔邋遢鬼,你在哪里》以及《穆尔克国的故事》等,这些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善战胜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信心,其中告密者蚂蚁、凶恶的猫、憎恨人类的大老鼠等动物也成了他童话里的代表形象。当然,他也不忘记将他的“小人物的写作手法”糅合到他的童话中,而这些“小人物”在这里便成了贪婪的、好惹是生非的大老鼠、爱小偷小摸的熊等,但它们是一群决不会伤害人的“小市民”。

因为法拉达在儿童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德国文学史上也称他是“和他同时代的优秀儿童文学家丽莎·特茨纳(1894~1963)、库尔特·克莱贝尔(1897~1959)、埃里希·凯斯特纳(1896~1974)并驾齐驱”的人物。

容格尔

容格尔,出生于1895年,他青年时代参加过法国驻非洲殖民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当过志愿兵,晋升为中尉,负重伤后获“不怕牺牲的指挥官”勋章。1919~1923年任国防军军官。

1923~1925年间,容格尔在莱比锡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学习自然科学和哲学。后来,他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出版过宣扬民族主义思想的报刊,如《新民族主义周刊》(1926)、《德国民族主义者战斗报》(1926~1927)、《民族主义青年报》(1927~1928)。

同类推荐
  • 满脸苍蝇

    满脸苍蝇

    本书内容包括:美女论、怀念苍蝇、狗论、猪论和牛论、不听老鸟言、歪论师友、幽默不起来的故事、诡辩性幽默等。
  •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天水日报社张天元同志撰写的《生死大穿越》一书行将付梓,嘱我作序,我有感于他的这种勇敢元畏的探险精神和职业追求,赞赏这次有意义的行动,故欣然应允。作为一名地方报的记者,张天元同志参加了""中国记者2003西部科考探险活动""。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也是一次极富挑战性的探险活动,对参加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l当时,全国有40多家新闻媒体的100多名记者报名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格的挑选,只有13名记者当选为探险队队员,张天元同志是其中之一。这次活动要穿越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藏北羌塘四大元人区,并进行科学考察和多方面采访报道。
  •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中华成语,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精选300则耳熟能详的成语,对大家知晓成语出处、充分了解其原意有相当大的帮助。
  • 优秀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60个途径

    优秀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60个途径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十八册,一位有品格的优秀教师应该是很有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的,本书针对当前教师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或策略,找到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指导,也是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参考。
热门推荐
  • 邪帝的白痴妃

    邪帝的白痴妃

    混沌神尊遭人陷害,重生在废材花痴的龙家小姐身上,从此走上了一条暴汗的白痴路程。虾米?炎神族后裔?中州神龙家族?水神族圣女?西域天族?厉害吗?敢抢走老娘的亲人,老娘一个个收拾你们!且看她如何一步步变强,重回神界复仇。
  • 流沙爱

    流沙爱

    我喜欢你,你是否也同样喜欢我?这是一道多难的习题。青葱岁月,在这段爱情的追逐游戏里,或许,到了最后,并没有谁赢与输之分。只是,当我们经历了如此之多,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时,我们身边的那个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吗?“我知道,我很笨不聪明,我总是小孩子气,我经常无理取闹,我胆小怕事。但是,‘我喜欢你’如此简单的四个字才是我一直以来最想告诉你却不能的真相。”----陆小空“交过那么多的女朋友,走过那么长的路,可惜还是忘记不了你单纯可爱的笑容。怎么办?”----颜东“‘背叛’这个词在我的世界里太过于沉重,所以我就算自己死,我也不会允许它再次发生在我的人生里。这样的我,难道你就这么的不可以理解么?”----肖宇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 见习神活动记录

    见习神活动记录

    在经过一个意外之后,林漠“幸运”地成为了异界的见习神,而当他来到异界后,原本以为只是每天坐在神殿里闲着没事干,过着悠闲生活的林漠却发现……让我看看你们今天又触发了什么鬼任务……驱逐圣光教会,光复南方大陆?我看你们真是疯了。下一个任务……嗯,干掉所有异教的祭祀,迫使公国将我教定位国教,你们这帮狂信徒脑子里就不能装点别的吗?最后一个任务,我靠,你们跑到黑暗遗迹里去干什么!惹了深渊恶魔现在还向我求救?虽然受到一个又一个艰难任务的打击,但林漠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排除万难,过上属于自己幸福的生活!
  • 馗书

    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v.laider

    a.v.lai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复仇玩偶乔治

    复仇玩偶乔治

    你知道‘复仇玩偶’吗?那是种会杀人的玩偶,很可怕吧。--我要叫你乔治,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哦!--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海枯石烂,不管你愿不愿意,我都会守护你的。。。
  • 两溪文集

    两溪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域画尊

    天域画尊

    一手执笔,一手硕墨。创天下之道,画世间万物,养天地之灵......只身建天地之阁,收万千子弟......八大神兽,九尊魂兽,这些的这些,只是为了闯上天域去报血海深仇。天地之间,谁可匹敌。一代天骄,名垂万世。
  • 我的学神男友

    我的学神男友

    成绩平平的美术生于谟佳,第一次与学校学神霍正有交集,是学神公共汽车上英雄救美,帮她付了2块钱车费。学神冷若冰霜的态度,高山仰止的成绩,无一不令于谟佳心生荡漾,暗暗喜欢。原以为学神和她这样的学渣之间的距离,就像天涯海角一般,没想到高考她发挥超常,竟然考进了学神所在的大学。更因为帮助了一位奔放的外国友人,再次与霍正相见了。就在于谟佳按捺不住澎湃的暗恋,准备借助发小与学神的同学关系,与霍正成为朋友时,一次广播失误,她喜欢霍正这件事竟变得全校皆知。她豁出去决心放胆追求,没想到霍正根本无动于衷,看样子还要给她介绍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