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4100000004

第4章 俄罗斯作家(3)

赫尔岑的文学创作贯穿着反农奴制的主题,形式多样,独具一格,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30年代以浪漫主义开始创作活动。一些早期作品着重表现对未来的朦胧理想,歌颂以个人精神力量与现实对抗的浪漫主义英雄。

1840~1841年发表的自传体中篇小说《一个青年人的札记》,标志着赫尔岑转向现实主义。这篇作品真实描写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得到别林斯基的好评。长篇小说《谁之罪》(1841~1846),通过3个出身不同的青年的爱情悲剧以及对他们周围人物的描写,暴露农奴主的残酷专横、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远离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软弱无能。贵族青年别里托夫形象的塑造,丰富了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的画廊。中篇小说《偷东西的喜鹊》(1848)写一个农奴出身的女演员的血泪史,揭露了摧残人的尊严和创造才能的专制农奴制度;《克鲁波夫医生》(1847)辛辣地讽刺农奴制社会的“普遍疯狂”的现象。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政论色彩,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人物的深刻心理分析同富于激情的哲理性议论相结合,在俄国社会心理小说中别开生面。别林斯基认为他的才能的“主要力量”在于“思想的威力”,并称他为“人道的诗人”。

流亡国外期间,赫尔岑主要以政论、随笔、回忆录、书信等形式进行创作。《法意书简》、《来自彼岸》(1847~1850)等论文集,以犀利的笔锋抨击西欧资本主义社会,抒发作者因目睹法国二月革命失败而引起的精神悲剧和激情,笔墨饱含血泪,情理交融,形成独具一格的抒情性政论。代表作《往事与随想》(1852~1868),是一部包含着日记、书信、散文、随笔、政论和杂感的回忆录。作者自称这是“历史在偶然出现于它的道路上的一个人身上的反映”。全书共7卷,内容丰富,反映从十二月党人起义到巴黎公社前夕半个世纪俄国和西欧的社会生活及革命事件,在广阔的历史画面上描写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并把重大事件同作者个人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是这位思想家一生对革命真理的不倦探索和对光明未来的坚强信心。

赫尔岑的作品文笔生动活泼,富于感情,人物刻画鲜明、简练,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概括深刻的时代内容,在俄国以至全世界自传体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以独特的文体家著称。屠格涅夫认为“俄罗斯人中间只有他能这样写作”,“这种语言是有血有肉的东西”。

赫尔岑的许多著作在俄国长期被禁,到1905年后才准印行;在国外,19世纪70年代后期即已出版,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流传。其主要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已陆续介绍到中国,《谁之罪》、《偷东西的喜鹊》等都有中译本。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1814年10月15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沙俄退役军官。莱蒙托夫出生后不久被送到奔萨省塔尔哈内外祖母的庄园,由外祖母抚养成人。1827年随外祖母去莫斯科。1828年进入贵族寄宿中学,从此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次年丧父。1832年离开大学,进入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29~1832年间他写了一些长诗和剧本,以及抒情诗300余篇,约占他全部抒情诗3/4。这些诗篇之中比较著名的有《乞丐》、《天使》、《帆》等,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八三一年六月十一日》,诗里所抒写的“生的渴望”、行动的企求和生怕一事无成的哀愁,是他笔下的主人公的感情特点。

1834年,莱蒙托夫于士官学校毕业后,被派到彼得堡近郊近卫军骠骑兵团服役。1835年第一次发表作品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开始引起注意。同年写了剧本《假面舞会》,主人公是一个反抗上流社会的悲剧性人物。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伤,两天后逝世。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整个上流社会。作者愤怒地对这些屠夫说,他们虽然躲在法律的荫庇下,公论与正义都噤口无声,但是“神的裁判”在等着他们。“神的裁判”就是指人民的裁判。诗人因此被流放到高加索。这篇诗震动了整个俄国文坛,他被公认为普希金的继承人。在流放高加索的途中,载有他的长诗《波罗金诺》的那一期《现代人》杂志出版。这首纪念1812年卫国战争的诗篇是莱蒙托夫重要作品之一,标志着他的创作活动进入成熟时期。诗中充满爱国主义,说明战争的真正英雄是人民。

1838年4月,莱蒙托夫返回彼得堡原部队。不久,他发表用民歌体写成的长诗《沙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年轻的近卫士和勇敢的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写16世纪伊凡皇帝时的一个故事。诗中青年商人不畏强权,挺身维护自己的尊严,博得正直善良的人们的尊敬。1838年在《祖国纪事》发表了《咏怀》一诗,严厉地批判当时的一代人,谴责他们缺乏理想,没有斗争勇气。接着又写了著名的诗篇《诗人》,继承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的传统,宣称诗人的使命在于唤起人们崇高的思想。

1840年新年,莱蒙托夫参加了一个贵族的假面舞会,写成《一月一日》一诗,引起宫廷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很大不满。次年2月因同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决斗,又遭逮捕。沙皇决定把他再度流放高加索。临行前他写了那篇有感于自己“永恒流浪”的沉痛的诗《云》。路过莫斯科时参加了果戈理命名日宴会,向果戈理朗诵了刚写好的长诗《童僧》(1839)的片断。长诗描写一个想要摆脱修道院的监狱般生活而返回家乡的少年的悲剧性故事,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莱蒙托夫于1840年4月出版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在高加索广阔的背景上凸显了主人公毕巧林的复杂的性格。毕巧林对当时贵族社会抱有批判的甚至是敌对的态度,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得不到合理的发挥,只能在一些琐细无聊的小事上浪费自己的才力,乃至生命。

毕巧林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莱蒙托夫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他,在《当代英雄》第二版序言中说,这个形象“是由我们这整整一代人身上充分发展了的缺点构成的”。《当代英雄》虽然带着浪漫主义色彩,但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作品,结构完美,并富有特色,心理分析细致,语言准确优美,成为俄国文学中最早最出色的长篇小说之一。

莱蒙托夫于1840年6月到达高加索,7月就参加了瓦列里克河上的战役,事后写了《瓦列里克》一诗,以战役参加者的身份,用第一人称真实地描写了战役中的一切细节。对沙皇俄国发动的这种对高加索人民的战争,诗人显然是反对的,他用与《波罗金诺》迥然不同的语气写道:“这血的日子他们忘不了!”

1841年1月,他得到两个月休假。2月回彼得堡,对他在中学时期动笔经过多次修改而未发表的长诗《恶魔》的稿子,作了最后的加工。《恶魔》(1829~1841)体现了诗人叛逆的思想。恶魔是一切公认的破坏者,是束缚人一切力量的反抗者。他离开天国来到人间,但仍然感到孤独。他的失败证明,个人利己主义的反抗不但得不到结果,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不幸;而且也表明,光是“否定”是不够的,还应当肯定积极的生活原则。《恶魔》和《童僧》一样,是莱蒙托夫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洋溢着现实主义的气氛。恶魔和童僧这两个形象,可以概括诗人全部作品中的形象。他笔下的主人公基本上就是这两种性格:前者是个人主义者,后者则是自由的战士。1841年在《祖国纪事》上他又发表了另一篇重要诗作《祖国》。诗中否定了“用鲜血换来的光荣”,指出热爱祖国山河和劳动人民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莱蒙托夫本想趁休假之便设法离开军队,完全献身于文学事业,但所得到的却是限48小时之内离开彼得堡返回高加索的命令。回高加索后,一些来自彼得堡的贵族预谋已久,唆使军官马尔特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1841年7月27日,莱蒙托夫在决斗中被杀害。

莱蒙托夫没有活到27岁,他成熟期的创作活动只有短短4年,但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诗人,他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展示人物内心生活的心理描写方面,他是俄国文学中的先驱,后来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所师承和发展。

鲁迅在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中介绍过几个“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的诗人,其中之一就是莱蒙托夫。莱蒙托夫的诗篇及其小说《当代英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陆续有较完整的译本出版。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年出身于贵族家庭。1837年大学毕业。1838~1841年在欧洲游历。他于30年代末~40年代初开始创作。

屠格涅夫早期创作受革命民主主义的有益影响。他曾参加过《现代人》的撰稿和编辑工作。屠格涅夫创作写成的第1部现实主义作品是短篇小说及散文集《猎人笔记》(1847~1852)。这是俄国文学中把农民的贫困生活同他们的内心美结合起来描写的第1部作品。《霍尔与卡里内奇》、《歌唱者》、《孤狼》、《森林和草原》等,都是其中的名篇。《猎人笔记》还以出色的大自然风景描画著称。《猎人笔记》是“富有诗意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但它不否定整个贵族阶级,而力图在贵族中找到健康和正直的力量来解决农村中的矛盾。

从1856年发表《罗亭》起,屠格涅夫转入长篇小说的创作。他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此外,屠格涅夫还创作了一组以爱情和个人幸福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浮士德》(1856)、《阿霞》(1858)等。他的著名作品还有短篇小说《木木》(1852)、《初恋》(1860)及晚年所写的《散文诗》(1878~1882)。在《散文诗》中,屠格涅夫把自己一生对社会、人生和创作问题的长期思索,凝聚压缩成非常精炼的、带有象征性的小故事或抒情独白中。其中脍炙人口的有《门槛》、《麻雀》、《爱之路》、《俄罗斯语言》等。

屠格涅夫写的6部长篇小说是:《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8)、《前夜》(1860)、《父与子》(1860~1861)。《烟》(1866~1867)和《处女地》(1877)。代表作是《父与子》。

《罗亭》的主人公罗亭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多余人”行列中的新典型,是40年代先进贵族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头脑清晰、热爱真理,唤醒了17岁的少女娜塔丽亚对真理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罗亭不了解俄国和人民,他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被他唤醒的娜塔丽亚准备抛弃家庭,随着他去追求崇高的事业的时候,他却动摇、退缩了。他不仅在爱情上表现软弱,在他致力的农业改革、通航计划、教育事业中,也都遭到了失败。但罗亭始终不与周围环境妥协。小说通过罗亭型人物的命运,肯定了他们在40年代的进步作用,并谴责了使他们痛苦的贵族上流社会。

《贵族之家》继续探讨贵族中进步知识分子在40~50年代的社会作用问题。小说男主人公拉夫列茨基立志改革,比罗亭更积极,但却更加一事无成。他与华尔华拉结了婚,但却没有爱情幸福。他后来与丽莎真诚相爱,但由于他有妻子,丽莎遵守着严格的封建宗教道德,他们的幸福也化为泡影。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拉夫列茨基处境的戏剧性已经不是因为他和自己的无力做了斗争,而是因为跟这样的见解和风习起了冲突——跟这些见解和风习的斗争是可以把坚毅和勇敢的人都吓退的。”拉夫列茨基最终成了一个“仍然活着,却已经退出了人间舞台的人”。在《贵族之家》中,屠格涅夫客观上表现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已经终结,为贵族阶级唱了挽歌。小说充满平静忧伤的哀歌情调和抒情气氛。小说有细腻的心理描写。

50年代末,俄国解放运动进入第二阶段,平民知识分子代替贵族革命家登上政治舞台。对社会问题十分敏感的屠格涅夫写了《前夜》,从创作以“多余人”为中心的小说转向反映“新人”题材的小说。《前夜》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英沙罗夫具有明确坚定的理想。小说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女主人公叶琳娜·斯塔霍娃是一位比娜塔丽娅和丽莎更自觉更坚强的妇女形象,反映了俄国社会对于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的需求。

屠格涅夫敏捷反映俄国社会中新的动态,这是他的功绩。但是《前夜》所创造的还不是俄国的“新人”,主人公英沙罗夫来自保加利亚。屠格涅夫借此表示,俄国还只处在出现这类英雄人物的“前夜”。英沙罗夫是一个反对土耳其侵略的爱国主义者,而俄国的英沙罗夫要反对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度,反对“内部土耳其人”。此外,英沙罗夫的形象在艺术上有某些概念化的缺点,缺乏生动精细的性格刻画。

60年代革命被沙皇镇压下去后,加深了屠格涅夫思想和创作中的矛盾。他一面对国内政治上的反动怀着愤慨,另一面又害怕革命变动。这种矛盾反映在他著名的第5部长篇小说《烟之中》小说透露出虚幻的悲观主义思想,“烟,烟,他好象觉得一切都是烟”。

屠格涅夫最后1部长篇《处女地》是反映70年代末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的运动的,作者写了民粹派运动的社会根源和失败原因,但小说以自由主义观点解释这一事件,并带着悲观主义色调。

《父与子》(1860~1861)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所写事件与创作时间大致平行。屠格涅夫对当代现实的敏锐态度在这里又一次充分体现。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凡间琐事,无不包含其中:民之生存不可缺少的“面包和盐”;你我终生寻找的“吻颈之交”;世人永不厌倦的话题“男人眼中的女人”……一如将油盐酱醋,苦辣酸甜搅在一起,五味杂陈,细品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爱情是什么?萌芽时的怦然心动,成长时的炽烈奔放,成熟时的浓郁绵长,以及天下有情人终将面临的生离死别……《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作者历经十二年艰辛努力,将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爱情绝唱辑成一册,记载了有关爱的一切。如同时光流转,爱亦有四季变换,也会经历盛夏与寒冬。时光的残酷,爱情的不朽,在生死轮回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本书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人生漫品: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抒发了这样一种情绪,或许我不是喜欢寂寞,而是喜欢在寂寞中等待,等待一场花开,等待一场雨来,等待一弯新月,等待一缕花魂,其实世外桃源不在陶渊明的文字里,而是在淡泊的生命里。
热门推荐
  • 幸甚之至

    幸甚之至

    只不过缘生缘灭缘落缘起罢了所有一切,都有源头。互相纠缠的两人:陈璨江渃晴我应该恨你才对!闻着满身酒气的他,她颤抖的应着:是啊。迎接她的却是铺天盖地的吻和深情。
  • 《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释义

    《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释义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而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散装水泥的推广和运用,有关的制度政策也得以相继出台。
  • 卍字乾坤

    卍字乾坤

    古往今来关于茅山派有许多的传闻,有人说这个门派早已名存实亡,也有人说茅山派之人尽是些骗吃骗喝的江湖术士,算不得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茅山派是真的存在的并且曾经盛极一时。少年辰一方曾经是一个碌碌无为游手好闲之人。生活简单到一目了然,却每天都能挂着开心的微笑。少年喜欢听怪淡闻怪事,最终却因为一场离奇之事彻底的改变了所有的观念。
  • 落樱纷:歌舞炫

    落樱纷:歌舞炫

    一个平凡女孩,一次被拉去当后勤,帮助shy-wing组合顺利完成演唱会而被圣非亚录取。她遇到了酷似哥哥的辰宇曦。小时的玩伴辰陌然,没想到他在学校暂时当医护老师。遇到了小时候的邻居大哥哥百里薰,还有那个很讨厌她的尹泽幻,还有shy-wing的其他成员。就这样她开始了她的明星之路……
  •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林克妈妈的自然拼音快乐读本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林克妈妈的自然拼音快乐读本

    本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孩子可以巩固自然拼音,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60个故事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配有游戏题,提供给孩子和妈妈共同参与。
  • 圣人纪

    圣人纪

    古之圣者立天地之道,今之圣者守人类和平。少年丘山带着一个强烈的信念走进了道园。
  • 非同小可

    非同小可

    那年,院里的槐树开了花,林小可第一次见到李非同。一个明艳照人懂得收敛光芒,一个清隽沉静又貌似风流。林小可一直觉得自己的心思已是藏得足够深远,可后来才慢慢发觉,那人才真的是滴水不漏。他不说,只默默去做,不知何时就能悄悄把你包围,最后深陷其中再也逃不出去。两个人,都还是孩子的时候,你来我往,一起走过了五年。而再见时,她以为,所有的过往早已埋在了那株老槐树下。直到某天,她恍然回头,才发现他依旧是当初沉静如斯的他,依旧是那个她用青春深深爱着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婚心荡漾:总裁大叔好

    婚心荡漾:总裁大叔好

    直播时接到电话,前往警局保释,却意外得知妹妹和未婚夫有一腿。想要退婚,却因为家人用亲生妹妹的性命胁迫而不得不隐忍。以为脑袋上的帽子注定绿了,他却忽然出现。原本以为遇见只是意外,却发现,原来他们曾经那样相爱。冷绍逸,R.K集团霸道冷漠的董事长,却用他的生命,无尽地宠爱她,呵护她。只是当缺失的记忆回来时,夏梦晗愤怒地甩了她一巴掌:“我恨你!”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 岁岁清寒之帝姬

    岁岁清寒之帝姬

    青梅竹马无奈分离,从王妃到皇后,经历变故,蜕变帝姬,强势归来,对于感情,她该如何选择,是为她痴狂的青梅竹马,还是为她一步一步自毁原则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