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9400000003

第3章 自由花开八千春(2)

从十七岁就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习诗词,这是他真正发乎兴趣与热忱的喜爱去研究诗词,当在书中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心中不禁为之一震,这在幼时就已经可以背得滚瓜烂熟的字句,却在重温时令他惊叹不已。也就是这一刻,诗佛王维,那个飘逸超脱的唐代诗人,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悠悠迈入李文涛的内心,用他空灵秀逸的诗句一遍遍荡涤着他的灵魂。

李文涛观王维的书画,皆卓越,惊为天人。这时,王维就如同他心中的偶像,在各个方面都想追随他的脚步。于是李文涛找到名家唐静岩,跟着他学习篆书刻石,即使这个时候李文涛在金石书画上的造诣已经很深。可他就是不满足,只有打开视野,拓宽眼界,他才知道世界的博大广阔,艺术的浩淼无垠。

十八岁的李文涛早已不将自身局限在囚笼似的李家大宅中,他早早地就凭借着自己的意志走了出去。在之前读明清杂剧时,就对这书本上的无声念白怀着些期待。于是当他第一次可以畅快自得地在外面的世界遨游,他便走进了一家戏园。尽管通过哥哥李文熙,他明白戏园并非纯粹听戏唱曲儿的地方,可他就是对这种有声有色的艺术充满好奇。

那个时候,李文涛早早就可以将汤显祖的《牡丹亭》、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名篇熟稔于心,对即将听到的唱词曲调也充满期待。第一次坐在戏园竹椅上的李文涛,尽管表面看起来淡然沉稳,可其实心中满是雀跃与激动。

戏台上的帷幕拉开,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后,一个青衣女子一步一顿地开始念白。李文涛听着这念白,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听过。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第一次听的,并未心心念念的昆曲,而是此时在全国盛行的京剧。

京剧自乾隆年间六大徽班的合力创造后,现在京城火爆,随后迅速在全国风靡起来。虽然说第一次来戏园没有听到昆曲,但是无妨,李文涛在唱念做打间已对京剧深深着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文涛终于如愿听到了昆曲,听着烂熟于心的字句和着乐曲唱出,别有一番滋味。不仅如此,因为常去戏园,很多戏剧名角儿也认识了这个出落得闲云野鹤般高瘦的少年。其中就有李文涛日后的好友,孙处、杨小楼、刘永奎等人,而其中唱梆子戏的坤伶杨翠喜更是他的心头爱,隔三差五必去捧场。

李文涛终究是与李文熙和其他纨绔公子哥儿不同,他去戏园就是纯粹听戏唱曲儿,大概是因为自小清心静气的佛咒念得多,对于这杂七杂八,在他眼里甚为污秽的事物并不沾染。

不久,这些吹拉弹唱的博杂知识,李文涛也就熟知懂得。在平日戏园为开场或谢场后,李文涛也会披着戏褂,在后台一招一式地唱一小段。他身材高挑又瘦削,举止间便是带着国粹的风韵与精神。

当一日听闻,朝廷将天津有减各书院奖赏银归洋务书院,李文涛这才去认真了解洋务运动。明白这洋务运动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标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号。

他也从方方面面了解到,如今清政府已然凋敝腐朽,不整不改是要亡国的,不能再浸淫在传统文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了,他以为“照此情形,文章虽好,亦不足制胜”。李文涛便开始去学习洋文,学习算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

因为他早已经看到了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今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发展进步。

于是每一日,李文涛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以他的资质,便将娱乐和学习平衡得十分完美。

一天,当他正在书房中习练洋文时,一个丫鬟在门外说,母亲叫他。李文涛放下笔,从案前站起,到母亲的房间里,向母亲行礼后,站在镜妆台旁。

母亲王氏看着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不再是跌跌撞撞四处嬉闹的孩童,已经能够用肩膀挑起责任重担,高高瘦瘦,风神俊秀。只是他再怎么成熟,他在母亲面前终究也是个孩子,他已经十八岁了,而王氏却也才三十几岁。两个人站在一起,倘若不知情的人看起来,说不准会认为他们是姊弟关系。

王氏凝神,神情严肃地看着他,心中如同蒙着一层拂拭不掉的灰烬。

“文涛,我有话问你。”王氏敛起平日温婉的笑意。

“娘,您请讲。”

“俗话都讲,养儿防老,你说,倘若你成了家,是不是对咱们母子都好些?”

李文涛听着母亲虽威严却也试探万分的话,心中像是针扎一般的痛。他是理解的,因为在这整个李家大宅中,因为李文熙暗示默许的冷漠与蔑视,因为母亲仅仅只是一个侧室,所以能够在平日里陪她谈心聊天解闷的人都没有,母亲年轻守寡,又总是看人脸色过活,寂寞与委屈自然不必多讲。

自己成了家,娶了亲,意味着会有一个人来陪着母亲,可以令她有机会去倾诉去排解。但是他又意识到,自己现在只有十八岁,娶亲说起来还是有些为时过早,听起来总归有些不像话。但假如媳妇顺了婆婆的心意,那和女儿还不是一样的?

“好啊,娘你说好就好。”李文涛的迟疑被王氏看在眼里。

“你仔细考虑,该有自己的立场,娘不逼你。”

“不、不,”李文涛在目前面前孩子的秉性展露无遗,“可以,我愿意!只是……”

“只是……什么?”王氏看着吞吞吐吐的儿子,见他的耳朵染上绯红,心中也有了一丝了然。

“只是……是人呐?”连李文涛自己都觉得羞赧。

王氏这才嘴唇一抿笑出了声,“你当真愿意?”

“这样娘您就有了伴,也多一个人照顾您,我愿意!”

“瞧你说的,娘不需要人伴,只是这样有人照顾着你,比为娘我方便得多。而且多个人也热闹些不是?”

“是,是!”李文涛忙不迭地点头。

“那你看芥园大街俞家茶庄的女儿如何?”王氏笑着问。

“芥园大街俞家茶庄的女儿?这……孩儿没见过,不过只要娘觉得合眼缘,看着合适,就好!儿子一定如命!”

“你真孩子,”王氏看着李文涛,“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如此百依百顺啊!”

“娘,”李文涛将脚边趴了很久的猫捞起抱在怀里,“儿子在外可丝毫不是软柿子任人捏,别的不敢讲,就是这股傲劲儿在津城可是出了名儿的!见不惯的三教九流、纨绔子弟,仗着家里有点闲钱就仗势欺人的主儿,儿子我可是丝毫不手软不给他们留情面!你不厉害些,他们就反过来剥你皮抽你筋!”李文涛说得义愤填膺。

王氏在心中暗道一声“好”,随后肯定地点头。

“那就这么说定了,待亲事说成,咱就赶腊月,给你成家,过新年!”

也就是在这年冬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瑞雪将整片大地罩在银装。俞家的女儿也凤冠霞帔,坐着八抬大轿嫁进了李家。

这桩婚事轰动了津城,可李文涛却不甚在意。望着身边比自己大两岁的妻子,面容清秀,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心神激荡的感觉。不过,只要娘满意,一切都是可以的罢。

§§§第4节南海康梁是吾师

公元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戊戌之年。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维新变法运动。也是名义上亲政的光绪皇帝,面对自家山河即将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他向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要求权力,来进行变法改革。于是,维新变法盛大开场,又匆匆落幕,虽然仅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却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无法忽视的影响,作为发生在我国的第一次向西方学习制度的革新运动,深深将资本主义制度的理念引入古老的中华大地,史称“戊戌变法”。

这一场变法的余波扩散的范围极大,就连身处异地的李文涛也深受影响。当维新变法运动刚刚发生,李文涛就十分关切,他也恰好已经学习了一些洋文,受到了一些西方国家文化的熏染。面对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他早已厌恶透顶。而那些糟粕,又在西方文明中得以订正,这更让他对西方的好感更深了一层。每日的报刊中都会登出有关变法的政策和细节,于是读报就成了李文涛每天的习惯。

读着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拟定的变法内容,李文涛不住地在心中点头肯定。对于他们的见解和认识,也是深感佩服。李文涛在心中也默默期待着变法的成功,让清政府尽早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让盘踞在中华大地上沉睡已久的巨龙再一次地腾飞起来。

但这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临朝,幽禁光绪帝,并宣布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这条消息传到李文涛耳朵里时,他简直不敢相信,震惊得瞪大双眼,握着报纸的手剧烈地颤抖着。

却也只是堂惶了片刻,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他早该意识到,专制独裁的慈禧太后,那个垂帘听政的女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将好不容易才掌控住的社稷江山拱手想让?还是自己太天真,李文涛抿唇将报纸撕碎,随后仰天大笑着走回书房。

一回到书房,在案前凝心静气,一刀一刀铿锵有力地刻下了“南海康梁是吾师”。这是一方大篆,篆文笔力俊逸且豪放不羁,是一种最新的阳文作品,边角还刻着碎花。刻印,明志。

即使李文涛并没有听过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授课,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但是变法的那些新政,那些被他们所引进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在影响着自己,启迪着自己,改变着自己。

即使没见过面又何妨?南海康梁,便是吾师。

腐朽的清政府,残酷的政治现实,荒唐专制的慈禧,无不令李文涛觉得污浊,就连北方的天空都被他们罩上了一层灰黑色的雾霭。他迫切地想要逃离,北方那重得仿佛有千斤的氛围压抑得他快要窒息。现在他要离开,整个脑海都在回荡着“离开、离开”。

他要逃离到南方,况且梁启超与康有为都是南方人,南方人接触到的西方风气更早、更全面,他们知道,不实行新法是不行的,不接受新的东西,旧的壳子舍不得割掉,即使此刻能坐在金銮殿上享一时的辉煌有什么用?不变不改不革新,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烟云?只有离开,逃开到距离这座紫禁城远远的地方去!马上离开!

但人毕竟不是独居的生物,李文涛没有办法就这样潇洒地拂袖而去。在天津他有牵挂,有故人,也亲人,还有许多无法轻易割舍的人、事、物。

他需要时间来做梳理,来做告别。

李文涛先是对生母王氏阐明了自己想要南下的念头,王氏明白儿子的苦闷,几乎没有迟疑与思索就点了头。想要离开的理由,并非只有简单的受不了北方的陈旧与腐朽,还有一大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李家。

这座大宅院十几年来给予李文涛母子俩的,除了最初几年的愉悦光景,就只剩下度日如年的苦闷和压抑,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能够倾诉。备受冷眼的王氏在李家举步维艰,她尚且能够活着,大概也是为了文涛这个儿子。她不仅不能再儿子面前露出颓唐的神色,不能流下委屈的泪水,甚至还要在面对他的时候温婉地微笑。

——这对她是何其的残忍!

李文涛作为一个孝子,他无法忍受母亲受这种罪,于是他决心要离开,离得越远越好!

在得知李文涛决定南下上海后,母亲曾问:“文涛啊,为什么要选上海?”

李叔同看着年轻的母亲还没满四十岁,却守了十多年的寡,只因为她是如夫人,她是侧室,她便只能忍受着在这个家中所有人的轻视,年纪轻轻发间就掺了灰白。一个儿子无法令母亲再承受这种艰难,可他身为气盛的男人无奈不能和她这样解释。

当然作为一个才智惊人的天才,他考虑迁到上海的原因当然不止这些,稍微思考过后,李叔同对母亲说:“您看现在,北方被那个老女人搅得乌烟瘴气,沉浸在旧日的迷梦里,天都仿佛被罩住见不了一丝光。而南方则不同,南方最早接触西风,那里离京城远,洋人那些先进的思想都在那里传播,而上海恰恰是其中代表,有的是新人、新事、新学,到了那里,我们才大有可为!”

李叔同越说越激动,眼中闪烁着光芒,是理想的火种燃起的熊熊烈焰。

母亲见到儿子如此向往,如此渴望,便点头微笑着应允。

李文涛在王氏同意后,就嘱咐她着手开始收拾行装,俞氏作为妻子也帮忙料理在李家最后的家事,好让他安心地走出家门,去解决在津城中的其他要事。

当他最后一次迈进戏园子,那时距离开场还有些时候,杨小楼眼尖,见李文涛穿着青褂走进,笑着问:“哟!今儿个怎么来这么早?又有什么戏想来试试?”

看着好友还不知情的笑容,李文涛心中含着苦涩,虽然他们相识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已经感情颇深,他相信世间有那么一种情谊,只凭一眼就能够笃定。

“好,今天就再唱一曲儿!”李文涛说罢,披上旁边架子上的戏袍,咿咿呀呀地就唱起了第一次来戏园时听到的那出京剧唱段。

戏园子里都是人精,杨小楼也听出了这出戏的弦外之音,但是他什么都没说,抖抖宽袖便也跟着对起戏来。

不一会儿,整个后台的角儿们就将目光全都投在他们二人身上,一声不吭,针落可闻,以这种阒寂向李文涛做着无声的道别。

直到走出戏园子,杨小楼也只字未提,只是第一次将他送到门边,目送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

接着趁着天色未晚,李文涛再去拜会了几位恩师,回到李家大宅的时候天色已经暗透。站在西院子里,他抬头却意外地在天空中看到了几颗星子,闪闪烁烁,极像是在向他告别。

他低下头,瞥见不远处秋千架上的黑猫,通体黑得发亮,眼睛也亮得惊人。

李文涛在院子的角落搭了一个猫窝,里面住着七八只猫,大部分都是野猫。但是由于他爱猫,于是便给它们提供一个温暖可安睡的窝,也每日给它们喂些食物。看着其中一些小猫渐渐长大,一些猫生崽,一些猫离开又回来。

他深知他无法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带走,却也舍不得让它们继续风餐露宿,居无定所。

黑猫像是觉察到空气中的一丝伤感,停顿片刻后向他扑来,李文涛将它抱在怀里,亲昵地挠黑猫的下颌和耳朵。

黑猫眯起眼睛,舒服得“喵喵”直叫,李文涛心中涌起一番难以名状的感伤,对此他无能为力,只能轻柔地为它挠着痒。

临走前,李文涛特意找到乳母刘氏,拜托她一定要照顾好西院子里的那些猫,还有秋千架旁种着的蝴蝶兰。

将一切割舍,李文涛便奉母携眷,离开生养了他十九年的天津,顺着水路,一路向着更加灵秀的南方而下。

同类推荐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 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在总结众多历史书籍的基础上,选取了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余位著名人物,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作用精要地介绍给读者。内容涉及政治名人、军事名将、科学巨匠、文豪泰斗、艺术大师、商界巨子等六大门类,时间跨度从先秦到近现代,描述了三千余年的中国历史进程。
  • 裴艳玲传

    裴艳玲传

    她是裴艳玲,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五岁登台、九岁挑梁、十三岁唱红。她转艺多师,戏路宽广,文武皆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娇娇女儿身,却擅演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高亢嘹亮的嗓音,行云流水的行腔,干净利落的动作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梅兰芳演女人演得最好,而裴艳玲,演男人演得最好!如果你知道梅兰芳,那你同样应该知道裴艳玲。她与共和国共同经历了梨园的风雨飘摇,她悲欣交集的多半生亦歌亦泣。尽管传统艺术的式微和京剧的沦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裴艳玲在,有裴艳玲这样一代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就有继续顶天立地地留存人间。她,注定是一个传奇。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热门推荐
  • 季雅淳的一生

    季雅淳的一生

    作者酷酷佘的第一部网络发表作品,不好看请多见谅
  • 三国创业史

    三国创业史

    刘霸在第一百次相亲失败了之后,穿越到了三国,穿越当天死了老爹老娘,刘霸成了孤儿。在大汉政府的帮助下,刘霸终于不用饿死,成了一名光荣三国农民,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在三国干出一番事业,考虑到和魏蜀吴争夺天下难度太大,刘霸果断的决定做一个有钱人,于是开始了他在三国的创业之旅。
  • 不管你是谁

    不管你是谁

    宁馨爱上了网路上意外邂逅的Ryan,Ryan的幽默和体贴都让宁馨陷入了甜蜜的感情中不可自拔。然而一次意外,宁馨发现了Ryan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他带着那么多的秘密接近她,是一时寂寞还是爱慕已久?面对宁馨的质问,Ryan百口莫辩……
  • 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大志 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志改变命运之人不可不读的成功箴言。不甘平庸之人调整心态的最佳 珍藏读物。 平庸与伟大的秘密: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就好比战场或是棋局,我们在 这个社会上的生存就好比战争或是对弈。其间,谁的目光更远,谁能多看几 步,谁就将笑到最后。 人生就是要立大志:如果你还因为人生犹豫不决的选择而苦恼,那么, 基于使命的选择就是你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伟大人物告诉我们的秘密。成功从做小事开始:天才人物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与自 我创新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奋斗逐渐形成。 远离人生的泥淖:来回摇摆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
  • VANITY FAIR

    VANITY FA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先生对人生,社会,民族等多方面问题都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本书详细阐述他对生活,人生,处事等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其特有的智慧给读者以启示和忠告,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 玄机兽游

    玄机兽游

    自古异兽充满神秘与玄奥,千万年前,异兽横行世间,开创了兽族争霸的旷世时代,千万年后,异兽行踪诡秘,鲜为人知,然而一个身世迷离的少年却注定要跟这些神奇的物种谱下纠葛的故事,他的使命,就是寻觅曾经辉煌的异兽,重塑兽族的神话,他就是这一世的兽皇。兽道艰险,面对无数困难,他会如何激发悠古的力量,如何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如何写下这部奇诡的历史……
  • 女神请留神

    女神请留神

    “我们分手吧”在谭梦玲送给我的那款直板诺基亚屏幕上出现了她发来的短信。傍上个高富帅的她轻易就抛弃了我们之间的感情,而我能做的只有默默接受。刚进大学为何就被曾经的女神抛弃?我不知道。但我要奋起!在一次次的奋斗后,我从人见人欺的废物,成为之前我仰望的高富帅。在奋斗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突然有些疑惑:为何我的身边总不断有女人的出现?
  • 超级智能系统

    超级智能系统

    什么才能叫智能系统,用手机来说,那是一部比较人性化的手机。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智能系统是一比较逆天的法宝。赖峰发现:躺开手掌就是屏幕,双眼就是摄象头,耳朵就是麦克风,嘴巴就是扩音器,体能就是电池,心脏就是心片,经脉就是电路板,丹田就是容量,大脑就是智能系统!对于朋友,百般相助,对于亲人,百般呵护,对于敌人,百般刁难;还要其身败名裂。这对别人来说或许很困难,但是对赖峰来说,别人的大脑就是个数据U盘。嘿嘿!别人在挖矿换仙石;练器换丹药;练丹换法器;法器卖仙石。辛辛苦苦大半年,赖峰只要给他们发去一张超高清图片,或者一条短片。他们立即把仙石、法器、丹药,甚至炉鼎供手相让。作奸犯科人人会,但是千万不要留下把柄!
  • 曼珠沙华的幸福

    曼珠沙华的幸福

    她,是被诅咒的曼珠沙华。儿时,她与她,定下了约定,在遇到她们值得携手一生的挚爱之时,她选择离开,却不知与真爱擦肩。他,富家子弟。就在他要说出心意之时,她离开了,他会否对她说出心中的话。他们,会在血红的曼珠沙华绽放之时,携手一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