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9400000002

第2章 自由花开八千春(1)

§§§第1节父亲生的嘱托,死的影响

公历一八八零年,清德宗光绪六年,日本明治十三年。这一年,清政府从俄国手中收复伊犁,法国入侵马里,俄国圣彼得堡成功试验世界第一次电气电车,美国矿业城市朱诺建城。每当人们从历史的洪流中撷取这一年的浪花时,所看到的都是这样瞩目的大事件。这些镌刻在史书上的事件像是夜空中的星斗,璀璨耀眼,将一弯月牙的光芒遮蔽。新月虽然在此时显得暗淡,却终有一日花枝横斜,天心月圆。

而就是在一八八零年的深秋大院里,李叔同伴着喜鹊的叫声出生了。李叔同那一声婴儿的啼哭并没有受到世人的惊呼,但却令他那年近七旬的父亲湿了眼眶。要说这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在那个时代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曾头戴乌纱帽,身披官褂,在朝廷里担任要职;而后又引退持家,经营着银钱业和盐业,且乐善好施。

古来稀的李筱楼望着怀中的婴孩,口中喃喃着“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不住地大笑。尽管他再怎么满足和欣喜,也没有想到,他这刚刚呱呱坠地的三儿子,就是日后被永记史册的中国艺术史上,二十世纪初的奇才李叔同;中国佛教史上,耀眼夺目的弘一法师。在无论诗、词、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收藏、翻译、佛法等等他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卓越巅峰的,无与伦比的天才李叔同。

李叔同在家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兄长,大哥早逝,二哥名叫李文熙,较李叔同年长十二岁。而李叔同的降生于李筱楼而言,便是“老来得子”最为恰当的诠释。鹊含松枝,啼鸣欢悦,这种景象虽不如古书史籍中“七彩祥云”、“紫气东来”、“百鸟朝凤”那般具有传奇色彩,但是这场景在寒秋中也是一道异样的风景。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喜鹊捎来的不是松枝,而是对于李叔同一生禀赋的最佳隐喻。

前半生是挂露松枝,远看近敲均是景。后半生是松枝清香,远闻近嗅皆成禅。以致在很久之后,每当当时李家大院中的仆侍丫头们回忆起李叔同出生时,都会连连称奇,说他是伴着喜鹊叫出生的少爷,是上天注定让他有一番作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李筱楼得子之后特别喜爱这个小儿子,而他也早早地归了皈依了佛陀。喜悦充斥着李筱楼全部身心,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将心绪稳定后,摊开香案上朱红色的纸,默诵着《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提起笔就在上面写下“李文涛”三个字。

李文涛就是李叔同的名字,“文”是家谱所系,而“涛”则是李筱楼对他的全部期望,带着老者阅历的沧桑和底蕴,将这样一个字送给心爱的小儿子。

写下这个名字的四年后,李筱楼在书房的床上悠悠转醒,年过七十有二的他,在这两年身体江河日下,常常腹痛难忍,可这日醒来后腹中异常轻松,没有丝毫疼痛不适,反而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他推开雕花木门,看见小儿子李文涛正打门前跑过,身后跟着几个丫头。李文涛见到父亲后,停下脚步,将手中摘下的一枝荷花递给李筱楼。

“爹,给你。”小小的李文涛带着童真的笑,双眸晶亮。

李筱楼接过荷花,蹲下身子,摸摸儿子的头,“文涛,这荷花是哪里来的?”

老人满口地道官话,却饱含着故乡的南音。

“在荷塘里摘的呀!”李文涛骄傲地听着胸脯,得意得如将军凯旋。

李筱楼稍稍将目光放低,见文涛卷着裤子,小腿上全是污泥,没有任何责骂,继而又说:“你喜欢吗?”

“喜欢!”李文涛重重点头,随声朗朗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筱楼听到年仅四岁的儿子背出诗句,不禁有些惊异,笑得脸上纹路加深,“这是谁教你的?”

“母亲!”

这时李筱楼又见二儿子李文熙从旁边经过,他折身跨过书房的门槛,回头大声说道:“文熙,文涛!你们进来!”

两个儿子随李筱楼进了书房,关上书房的门。看到李筱楼正伏案写些什么,两人站在门口盯着父亲。

李筱楼将笔放下,看向李文熙,“文熙啊,你是哥哥,比文涛大十二岁,是时候要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了!”

两个孩子很少看见父亲用如此严肃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李文涛有些困惑,歪着头先看看父亲,再扭头看看哥哥。

李文熙则闷声答了一声“嗯”。

“文熙你过来。”李筱楼说着将案上的宣纸递给文熙。

李文熙接过,抬起头看着父亲,“就是这个么?”

“展开看看。”

李文熙将宣纸展开,黑色的浓墨力透纸背,笔锋健砺,墨迹未干: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读完这几行字的李文熙手一软,纸差点掉地上,猛地抬头看向父亲,说:“这不是曹植的七步诗吗?”

“你知道了就好,”李筱楼看着两个儿子,“今后你待文涛一定要如一母同胞,今后李家就要靠着你们兄弟了。”

李文涛天真无邪地笑着,跳着要去够那张纸,李文熙弯下身子将弟弟抱起,深深地凝视李文涛的眼睛,像是下定了决心般地对父亲承诺:“放心吧,父亲!”

李筱楼会心地点头,将两个儿子送出书房后,闭门不出。

李文涛在西院子里荡秋千,捉蜻蜓,看蚂蚁,直到天边被染成一层殷红。隐隐从书房那边传来诵经的声音,他听着心中莫名有种不安。而这种不安对于小小的他来说还过于隐匿。

正当李文涛抓着蜻蜓的翅膀打算去找父亲求表扬的时候,书房中传来朗朗的诵经声,他掀开门帘朝屋内走去,先是看见时常出入李家的佛泉寺的老和尚,正拈着佛珠,敲着木鱼,诵着经。

再看他就看到了父亲,盘坐在蒲团上,双眼安详地闭着。他想再向前走点,再靠近父亲一些,可是身后有家仆按住了他的肩膀。李文涛回头,却见家仆脸上满是泪痕,家仆倾下身子,在他耳边哽咽说道:“老爷……去了……”

去了……就是死了么?年幼的李文涛知道生死,但却不明白生死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看着父亲那么轻松那么安逸,这就是死亡么?

顺着不停顿地诵经声,李文涛再次看向那个老和尚,闭目趺坐,庄重圣洁。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老和尚的崇敬之意。

在这一刻,李文涛的眼中晶亮,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个老和尚。

这也就是在他孩提时期,他最喜欢披着红布当袈裟,高踞盘坐装和尚的原因所在。

§§§第2节兄长开智启蒙

李筱楼一亡,就像是束着竹签的竹筒散了架,竹签纷纷掉落在地上,四散零落再也拢不起。李家大宅在外看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大气宏伟,但其实内部早已经随着李筱楼的故去而分崩离析。

受传统思想影响颇深的李家,宗法制在其中根深蒂固,长子夭折,那继承李家的就是不足二十岁的嫡子李文熙。虽说李文熙书读得不少,在那个时代也已经算是长大,不再会被称作孩子。但对于处理家中上上下下几十口子人,应对里里外外繁多复杂的事,他终究还是不成熟。

对外他暂时无暇顾及,首先令他一个头两个大的就属家中的女子。李筱楼在世时,娶了好几房太太,女子性情各异,有棱有角有圆有尖,其中最令他头痛的当属西院子奶奶——文涛的娘。因为她手中有一个法宝——文涛。整个李家都知道李文涛是李筱楼最疼爱的小儿子,即使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小的侧室。

李文熙在书房坐立难安,一方面看不惯一个妾室偏房享着正妻才有的待遇,一方面又想到自己曾答应父亲要担负起教育文涛的大任。他倏地从竹椅上站起,将桌案上摊着的供他摹帖的《唐诗选》卷起,迈开步子就推门走出。先去西院子没瞧见李文涛,接着便满宅子地寻找,终于在一棵柳树下找到了正呼呼大睡的弟弟。

此时阳光正好,而李文熙却看见文涛在树荫下睡觉,旁边满是被摘下的花花草草。李文熙在心中冷笑,在父亲李筱楼死后乱作一团的家中,还能有睡得如此酣熟的人,真不知道这个弟弟是不懂事,还是压根就不成器。已经出离愤怒的李文熙一个箭步上前就直接提起文涛的耳朵,被扯痛得惊醒的李文涛尚不明状况,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仲兄,口中说着“疼啊疼啊”。

李文熙也不理,一路提着李文涛的耳朵进了书房,将门一闩。李文涛眼中噙满了泪珠,望着不知为什么恼怒的哥哥。李文熙见他哭哭啼啼的样子更加生气,将手中的《唐诗选》朝案上一摔。

孝悌、责任、名誉,这三个无形的箍紧紧套在李文熙的脑袋上,他不能违了孝悌,不能推卸责任,不能毁坏李家的名誉,即使他从心底看不上这个弟弟,看不上这个在他看来仅有些小聪明的娃。

李文熙每日将李文涛关在书房两个时辰,百般不情愿地作他的启蒙导师,向他讲习诗书词文,勒令他日课《百孝图》、《知性篇》、《格言联璧》、《文选》等等经典。李文熙填鸭式的教学还是使天赋异禀的李文涛开了智,开始学习便可以将诗书读得琅琅上口,不久后背诵得流畅自如。这在当时,很多来李家拜访的人都啧啧称奇,大赞文涛必成国之栋梁。这些话听在李文熙心里,既是得意,又是不甘。得意在于自己的教育小有所成,而不甘也在于风头竟大半被这黄口小儿夺去。

被别人称道赞扬得再热闹,在李文涛心里,也不如在院子里荡会儿秋千,望会儿月亮自在安适。他终是向往着外出玩耍,这也是小孩子的天性,毕竟那时他仅仅七岁。

秋去春来,转眼一年过去。李文熙因为家中要事琐事繁多,对弟弟的严苛教学也放松了许多。李文涛有了更多的自由。

一日,李文涛正在西院子的东南角看蚂蚁搬家,听到母亲像是要出门。已经许久没有迈出李家大宅的文涛顿时像得了大赦,也不顾正在观察的蚂蚁,站起身就朝着母亲跑去,一把扑进母亲怀里。

“娘,娘,您这是要去哪?”李文涛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看着王氏。

王氏蹲下身子,说道:“要和娘一起吗?”

虽然说文涛不知道母亲这是身向何处,但是只要能够走出去,他都是愿意的。于是文涛大力地点头。王氏温婉地笑笑,牵起儿子的手就向外走。

一路到了无量庵,李文涛看到不远处坐了一个身披袈裟,闭目拈珠的和尚。他忽地想起李筱楼死时自己见到的那个老和尚,同样的庄严和肃穆,同样的带着至上的佛光。他也没有再问东问西,见母亲盘坐在蒲团上,自己也依葫芦画瓢地盘坐下。

原来这和尚便是曾在普陀寺出家的王孝廉,此时刚反津住在无量庵,而王氏就是来学佛的。李筱楼在生前就皈依了佛禅,在他死后,王氏身为侧室在李家始终受到若有似无的怠慢和轻视,便也想要皈依佛陀,想要心中有个清净。跟着王孝廉学《大悲咒》、《往生咒》等,本来就对和尚十分着迷的李文涛也是每次都跟着母亲前来旁听,不自觉地也耳濡目染着。

在书房李文熙强迫式的灌输时,在他气急败坏的说教时,李文涛总是口中低声喃喃着“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夏……”等《大悲咒》,以图六根清净。

与此同时,李文涛的乳母也在教他读《名贤集》,让他从小就了解众贤的风范和气度。又受业于常云庄,开始系统地读《毛诗》、《孝经》等,知道了许多花草虫鱼鸟兽的名字,为此他十分开心,有些段落往往诵读数遍。后来他开始读《千家诗》、《古文观止》、《说文解字》、《尔雅》、《四书》等经文典籍,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感受到了其中的精髓,可隐隐地却发觉其中并不合理之处,一些藏匿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八岁的李文涛就已经察觉。

当已经将古书读得滚瓜烂熟,甚至某些经典全然倒背如流。李文涛十三岁开始学篆,十五岁时书法造诣就自成一家。不仅如此,他早早就开始自己写诗,其中就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等名句。当然,这句诗并非他闭门造车之句,他是时从书房走出,见日薄西山,秋日的寒气已经漫上整片大地,他回头向书房看去,这座将他困了十年的一隅书斋,是因李文熙怕自己的不成器在同辈孩子中彰显才设立。遍阅经史子集的李文涛,已然能够看出人生与富贵的转瞬即逝。

“文涛,不读书在走什么神?”突然一声呵斥让李文涛回过神来,循声望去,见是李文熙穿着锦缎褂子,瘦削的脸上冷肃肃,“和你那娘一个德性!”

纵是对李文熙再不满,因着多年的抚养和传统礼制,李文涛也应沉下声来,默念《大悲咒》静气凝神。可与此同时,在李文熙默许下的,整个李家对自己生母王氏的百般刁难和蔑视,自己早已出离愤怒。如今,李文熙竟然在他面前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李文涛再也无法克制无法忍受,他抬起头,直视李文熙,“读书有什么用?”

李文熙挑起眉角,“读书的用处?读书明智,成君子,自古以来大贤无不书读万卷。”

“好,你说成君子,你读的书可不少吧?但你哪一点有君子作风?一天天板着马脸对穷人、仆人呼来喝去!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成日成夜地野出去!穿着绫罗绸缎泡戏园儿、捧娘们儿!”李文涛越说越气,十五岁的他,年轻气盛,带着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儿,继续怒喊:“我知道你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但我娘也是爹八抬大轿娶进门的太太!倘若你真把书念透了,你还会如此待她?朽木不可雕,真不知道是说你说我!”

李文涛说完拂袖而去,没有再去看李文熙的眼睛。对史籍经典接触得越多,他就越是讨厌那些伦理教条,那些道貌岸然的老道学,对那些卑躬屈膝奴隶成性的人,也觉人性辱没。他走到西院子里,迎面蹿过来一只黄白相间的花猫,他将猫抱在怀里,亲昵地蹭蹭猫的头。

在他的心中,他所面对的周遭的这些谄媚逢迎之人,倒不如猫与花草来得真切。

§§§第3节奉母娶个不爱的太太

斗转星移,当李文涛在生理上愈发达到成熟,在精神上也充满着年轻新鲜的蓬勃气焰,与此同时,满腹的诗书经典更是令他气自华。当李文涛成长到十八岁,虽说还算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但在诗词歌赋、金石书画上都已经有了斐然的成就,已经全然成熟。

同类推荐
  • 五太后轶事

    五太后轶事

    西汉吕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太后,辽朝肖太后,清朝西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太后。她们临朝称制,实际是五位女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是叛逆的女性。她们在权欲的驱使下,成了向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挑战的急先锋。为此,她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铁女人的手腕和性格。本书选择了这五个典型的士性,叙述她们干预朝政因缘始末,意图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封建专制政体的某些规律,是一本学术性的通俗读物。行文流畅,文笔生动,既可给人以艺术和知识的满足,又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这里是述说往事,为了阅读轻松一些,故以轶事名之,曰“五太后轶事”。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以中国近现代具有独特性情的20位著名实业家为记叙对象,每人一个章节,分别从传略,文华,为人,雅兴,风度,恩怨,情事,妙语,佳作,评誉等10个方面,以小传,故事,言论,评价等方式介绍,从而让读者了解这些实业家的传奇人生。
  • 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本书介绍了美国传媒界的头面人物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故事。内容包括:童年生活、求学生涯、初涉新闻、婚姻大事、总裁之位、妇女解放、劳工问题、罢工事件、老年生涯等十五章。
  • 西蒙娜·薇依评传

    西蒙娜·薇依评传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

    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是考取第一层次(重点本科)必考内容,又属“史”无前例的新题型。我们参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卷、台湾高考卷以及具有探索性质的海南等省高考卷,确定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以有一定限制性的开放性主观题为主,其难度略大于常规高考题,题目细分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四个板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阳宅三要

    阳宅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归

    英雄归

    无忧无虑的山村小孩,因为战乱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却一路奇遇,相识当朝皇子,一起征战天下。然而儿女情长,钩心斗角之后,英雄所归何处!
  • 废物嫡女:变身传奇

    废物嫡女:变身传奇

    奇迹出现,草包变传奇,说没人娶我,美男子排到边际;送一颗宝石,不在意,一抓一大把;送一颗丹药,指间一动丹药从天而降;说她不是魔法师,她三修;送一只神虎,养一条龙当坐骑;第一佣兵团,身份一亮整个都是她家的;进魔教,从小小弟子变身教主‘废物变传奇,人人皆知,人人敬仰天才变奴隶,王爷变马夫,天降神女,世界颠覆,敬请期待!
  •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哈佛不眠夜:你见过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吗?

    哈佛不眠夜:你见过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吗?

    你见过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吗?每当节日到来,你是否盼望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有的礼物精致华丽,可以装饰你的房间;有的礼物实用,可以方便你的生活;有的礼物稀奇少见,可以开阔你的眼界;有的礼物看似普通,其中却包含了对方满满的心意,可以成为你美好的回忆。今天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我们也要送你一份特别的礼物。
  • 葫芦境之鲤鱼报恩

    葫芦境之鲤鱼报恩

    一段救鱼之情,他或许早已忘记,但她却始终铭记于心!鱼小柔花费数百年苦心修炼,只为一个自己许出的诺言!然,待自己终于修炼成人之人,那个他早已被心爱之人伤的体无完肤!终日只知借酒消愁!没关系,我——鱼小柔会让你重新站起来的!且看一个不喑世事的小精灵如何拯救碎心男的故事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画指仙魔

    画指仙魔

    世间有一术,学之可造山河,也可毁之川山,堪称造物之术。一笔一画,杀戮于天地之间,一个修真世道,一个造物毁物的画术,一个小人物开始慢慢崛起。灵丹、妙药、仙器随手一画,,只要世间存在的,通通可以画出来,因此为世人震撼。
  • 十九域

    十九域

    身份的乌龙导致命运的改变在未知的秘境中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空郑二色携《十九域》与大家一起成长!
  • 新编三国演义

    新编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相与争锋,遂并于强秦。乃至秦被灭,楚汉相争,并于天下,终让与汉。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义举沛县,入主关中,灭不世霸王项羽,鸿门宴致项羽四面楚歌,终天下归于一统。自此有光武中兴,及至汉献帝,天下遂为三分。名曰三国。然为祸者乃为桓灵二帝,朝纲不正,奸臣当道,天下权势,集于宦臣,舞权弄势,忠臣不复于朝廷。及至桓帝崩,灵帝当权。固天下已难为政,天时地利不为岁用,旱灾,水灾,蝗灾延至各州。民声怨道,外戚窦氏禁足窦太后,残戮太学生等千余人,乃为第二次党锢之患、汉灵帝沉湎于酒色中,日日歌舞升平,美酒佳人,醉心于俗世,不问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