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竞选就一定要钱?”杜鲁门反驳道,“我们正在努力,不是吗?”
这时一个富商的电话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众所周知这个富商经常为大选捐献巨资。富商在电话里说,有传言民主党急需两万美元支付广播演讲,他愿意出这笔钱,但是他暗示杜鲁门,希望他在当选后执行一些政策作为回报。杜鲁门清晰明了地告诉他:“捐或不捐,是你的事,但我绝不以此做任何交易!”然后,他挂断电话。
这是一个勇敢正直的男人的答复,它激励了整个竞选班子。突然,他们的信心和希望又复活了。他们以全新的热情投入工作。第二天,总统接到另一个富商的电话,他说:“先生,我听说了您跟某某(前一个打电话的富商)说的话。国家就需要像您这样的人入主白宫。现寄给您两万美元作为竞选经费。我还要说服我的朋友也这样做,并且不附带任何条件。”
随着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竞选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美国民众回报了杜鲁门的顽强拼搏精神,他因此实现了美国政治上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的大逆转。
事实上,尊严应该是每一个人价值的底线,你可以放纵,可以追求利益,但是不能违背诚实,不能违背道德,不能违背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你可以宽容,可以退让,但绝不能纵容,不能无原则地庇护,不能让自己成为被愚弄的对象。
那么,面对林林总总的挑战,如何守护我们的心灵?
1.坚守人格
坚守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假如你能下这样的决心:将自己的人格当做事业的资本,做任何事,都不背叛人格。一个丧失人格力量的人,永远都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忍受寂寞
我们生下来就注定要面对一个万象纷呈的世界,滚滚红尘中难免有扰人的尘埃。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拥有一颗能承受寂寞的心,平静地面对一切。这样,心绪就不会因喧嚣的尘世而焦灼和浮躁,物欲就不会与世俗随波逐流,情感也不会陷入难拔的旋涡。
坦然,是面对诱惑的最好心境,也是人格的升华。这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然而我们应该明白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人活着就是为了一种信念,并为这个信念执著地走下去,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
知足常乐不贪婪
对于知足的人来讲,一杯水都能成为一片快乐的海洋。做人要知足不要贪婪,贪婪的人眼睛总是盯着看得见的利益,不愿正视人生的有限,一味放纵私欲,毫无节制地强取豪夺,永远无法体味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意即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分的欲求。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贪愈满足,越满足,胃口就越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求利,人之常情,但什么都想要,而且想巧夺抢去,无视等价交换,抢吞社会与他人财产,就是反常,就有害和有罪了。古人用“贪冒”、“贪鄙”、“贪墨”来形容那些贪图钱财、不择手段的行为,认为是“不洁”、“不干净”、“不知足”的。老百姓用“贪官污吏”、“硕鼠”、“蛀虫”来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因此,做人要懂得知足,不要贪婪。
在很早以前,有一位秀才叫常乐,平日里靠卖字画为生。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常乐又拿着自己亲笔书写的字画到集上去卖,在集上足足等了一整天,也没卖掉一幅字画,常乐感到非常沮丧,散集了无奈只好收起字画往回赶。一路上常乐感到又冷又饿,原来自己整整一天滴水未进,走到半道又遇刮风,体力实在难以支撑,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避避风寒。恰巧正来到一座大桥前,心想到桥洞内暂避一时也好。他漫步来到桥下,只见桥下面还有一堆灰,伸手一摸还有点热乎气,常乐赶忙放下字画,伸出双手烤了起来,烤了会儿手,又烤了双脚,顿时感到暖和多了。此时的常乐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和幸福,便大声说道:知足了,知足了,这样就可以了。由于心血来潮,还为此吟诗一首:十年寒窗苦读书,家庭贫寒亲友无。做人心中无奢侈,冷天有灰便知足。
恰巧有一员外从此路过,听见有大声咏诗,便停下脚步仔细听听,是何人在这大冷天里作诗呢?诗毕员外随声音走过去,便问常乐,老弟为何有如此雅兴在此作诗呢?常乐见有人来赶紧起身行礼,一边行礼一边说:员外不知,我乃一穷秀才,名常乐,刚到集上卖画……常乐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来人实情。员外听后说到:“易知足者,常乐也。”
正是因为常乐的知足,才让他有了生活的动力。最后在员外的帮助下常乐成了一位有名的教书先生。因此,活着不要祈求太多,要学会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及物质财产等。上苍已经待我们不薄了,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可是,我们还不曾满足过,依然在祈求上苍给予更多。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你的需求来供给你的。世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公平的,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得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你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人生的经验在于积累。我们不要祈求太多,只要一点点就足够了。祈求太多,生命就显得过于沉重,你也会感到你的人生没有遗憾就懒于追求。所以人要懂得知足,不要贪婪。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的人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俄国的作家普希金在其作品《渔夫与金鱼》就描写了一个十分贪婪的老婆婆,和这个老婆婆一样,凡是有贪婪病态心理的人对待金钱、权力、女色、美食、财产等方面永远都是贪得无厌,永不知足的。
有一则寓言故事叫“齐人盗金”,说的是古代齐国有一个十分贪婪、利欲熏心的人。一天他走到集市,看见摊子上摆着待出售的黄金,于是拿起一块就走,被人捉住后,他说:“吾不见人,徒见金。”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婪心理的人常会丧失理智,不顾道德、法规的约束和舆论的谴责,疯狂地、无耻地贪污、索要,用种种借口挪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私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某贫困县一个经济效益不好的小厂,职工们拼死拼活地干一年,好不容易赚了20万元,可厂长却将大手一挥——这笔钱买了一辆“兰鸟”自己乘坐,还到处吹嘘着说:“别看咱厂子小,咱也有‘兰鸟’。”可职工们却愤怒地骂道:“职工拼命干,挣了20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贪婪、贪污之人大都是意志薄弱者,在金钱与物质面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虽然他们知道贪婪成性不好,甚至有的在谋得不义之财之后,也曾想着金盆洗手,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在诱惑面前,还是把先前的后悔与决心置于脑后,依然再一次伸出贪婪之手。
贪婪者往往践踏社会道德规范,疯狂地向社会及他人攫取财物。不择手段是其最主要的方式,他们大多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疯狂地索取钱财。
河北商业银行的一个职员,上班第3天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捞钱,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贪污公款达1.6万元。还有人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去炒股,炒房,盈了归自己,亏了记在企业的账上,搞变相贪污。有人靠赌博赢钱,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赢的想大赢,小输的想保本,大输的想翻本,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结果是赌了输,输了贪,越赌越输,越输越贪,越贪心越黑,越赌胆儿越大,一发不可收拾。还有人偷窃、抢劫,有人贩毒、有人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皆是因为贪婪,才如此不择手段。
因此,做人要学会知足。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心理的变化轨迹,以提高自己战胜自我和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勉。告诉自己不要太贪心,做人要有理想与抱负,要有更高的追求,不能只停留在金钱的追求与享乐上。
要懂得满足。不要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虽然每个人对生活都会有些需求与希望,但是这需求与希望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的条件相符合。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缺失,不能一味地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调整贪婪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知足常乐,“知足”就是懂得满足,知道满足了,就不会再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证正常心理平衡了。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