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人总是要面对很多诱惑和选择。金钱使多少人丧失理智,去干一些缺乏道德、对社会不利的事,荣誉和地位也常常使人们从朋友变成了仇敌,干出一些非法的事来,最后落个两败俱伤,后悔莫及。其实,我们只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做人正派,我们的人生之路也会多一些欢乐,少一些烦恼。
不要与人争功名
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你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第一次登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但很多人只知道阿姆斯特朗,并且当时阿姆斯特朗所说的“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也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成功登陆月球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向奥德伦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有些尴尬的气氛下,奥德伦没有为自己争辩,而是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奥德伦一样,以这样平常的心来看待这样一个人人羡慕的光环的。不与人争名利,成人之美是一种境界。有的人为了一生的辉煌而背负名利的重石,有的人却视名利如草芥,一生只为大局考虑。
汉文帝当权期间为人仁慈宽厚,一天,汉文帝发现丞相陈平没上朝,便问:“丞相陈平为何没有来?”
站在下面的太尉周勃站出来说:“丞相陈平正在生病,体力不支,不能叩见皇上,请皇上谅解。”
汉文帝心里纳闷,昨天还见他好好的,怎么今日就病了?不过他不动声色,只是说:“好,知道了,退下吧。”
退朝后,汉文帝换上日常便服,亲自到陈平家去探视。见到陈平,汉文帝说:“今天听太尉说你病了,特地前来探望,不知是否请过御医诊视?你年岁大了,有病可不能耽误啊!”
文帝如此关怀,使陈平非常感动。他觉得不能再隐瞒下去了,便对汉文帝说了心里话:“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对不起皇上的一片爱臣之心,我犯了欺君大罪啊!”并借此机会说出了欲把相位让给周勃的想法。汉文帝问:“为什么?”
陈平说吕后死后,诸吕结党,欲谋叛乱,自己与太尉周勃,共商大计,终于灭掉诸吕夺取政权。陈平认为新帝继位,应记功晋爵。周勃消灭吕氏集团,功劳比自己大,自己应该把丞相的位子让给周勃。
陈平把这一切都对文帝说清之后,又诚恳地说:“高祖在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除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太尉。所以愿意把相位让给他,请皇上恩准。”
汉文帝本来不知道消灭诸吕的细节,他是在诸吕倒台后,才被陈平和周勃接到长安的。听了陈平的解释,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了陈平的请求,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陈平为左丞相,位居第二。
一天上朝时,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现在一天的时间里,全国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出来,感到惭愧至极,无地自容。
文帝看周勃答不出来,就问左丞相陈平:“陈丞相,那你说呢?”陈平不慌不忙地说:“您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可以给您找来掌管这些事的人。”
汉文帝有些不高兴,脸色沉下来说:“既然什么事都各有主管,那么丞相应该管什么呢?”
陈平回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无巨细,每事躬亲。丞相的职责,上能辅佐皇帝,下能调理万事,对外能镇抚四夷、诸侯,对内能安定百姓。丞相还要管理大臣,使每个大臣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陈平回答得有条不紊,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站在一旁的周勃如释重负,十分佩服陈平能言善辩,辅政有方,深感自己是个武夫,才干在陈平之下。他想,自己虽说平定诸吕有功,但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方面的才能比起陈平差远了,为了国家百姓着想,还是应该让陈平做丞相。于是周勃也假称有病,向文帝提出辞呈。
汉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批准了周勃的辞呈,任命陈平为丞相,并不再设左丞相。陈平辅佐汉文帝,励精图治,促成了汉朝中兴。
大多朝代的开国元勋都喜欢论功请赏,争名夺利,这也往往是很多新建朝代内乱的开始,为了名利,他们往往争得不共戴天、势不两立。陈平和周勃两位老臣,都是汉朝开国元老,却不争名夺利、互相让位。他们只为国家社稷着想,不但不计私利功名,反而相互谦让,真是我们做人的楷模。
人们对于名利一般有两种态度:一是淡泊名利;另一是追逐名利。前者含有褒义,说谁淡泊名利,说明他不是世俗之人,品格高洁;后者含有贬义,谁追逐名利,说明他品质不怎么好。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据说在一次旅行中,某艘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严词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的优待。
一个人如果能够淡泊名利,就能保持心灵的纯真。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持久坚韧和淡泊,不贪图世间虚名,坚持不懈地追求生命本质的意义,就能眼界开阔,意志坚定,在事业上无往不胜。人生得失,不在于同他人争名利、地位上的得失、高下,而在于求得自己智慧与能力上的提升。
名利只是身外之物,如果我们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就不会为名利所劳累、为名利而生存。如果能够真正体味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与沉浮,就能在痛苦辛酸中得到磨砺,在一次次沉浮与磨砺中,使我们的生命光彩照人。
聪明的人懂得在辉煌中淡泊,将耀眼的荣耀视如缥缈云烟。他们不为事业的如日中天而醉迷,不为台下的掌声而忘形,更不会和任何人去争那所谓的名利,这样,他们就使自己永远地立于不败之地。
要顶住眼前诱惑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失掉了未来的幸福。”这句话也可以演化为:“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放弃了以前的艰苦奋斗;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失掉了未来的美好前程。”
“诱惑”一词出自《淮南子》,“诱”为先导的意思,“惑”则是给人以假象之意,就是要诱导别人离开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步入歧途。诱惑的魔力确实很大,在它面前,君子可以变成小人,忠良可以变为奸臣,成功在望的骁将可以变成败下阵来的罪人。现实生活中被诱惑所误的憾事时有发生:有的人被金钱、美色所迷,步入犯罪的深渊;有的人则被名利、官位所惑,招来杀身之祸;有的人则被自己喜好的东西所误,丧失了做人的自由。
诱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往往以善良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童话里的“狼外婆”或化作美女的毒蛇,以花言巧语等种种手段使你进入圈套。雨果说过:“陷人的深渊有它诱人的地方,要当心它的礼貌。”提高对各种诱惑的鉴别力,是防止误入陷阱的重要一环。
纵观历史和现实,糖衣炮弹主要有四种:美女、美物、美金、美言。想当年,越王勾践用了其中的三种武器,便夺了吴王夫差的志:美女是西施,美物是宫宝,美言是甘做孙子。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对以下五种发送“糖弹”的手段,保持高度警惕:
一是以支持工作为由,给你送汽车、豪宅等高档物品;
二是利用婚丧嫁娶、生病住院、逢年过节之机,送红包、礼金、存单、有价证券;
三是投其所好,或以美色引诱,或以古董、名画、高档烟酒开道,拉你入伙,引你上钩;
四是采取迂回手段,从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中打开缺口,逼你就范:
五是先送小的东西,再送大的东西,先联络感情,再把你变成他们所谓的“哥们儿”、“铁杆”,然后一步一步地在利益上同他们绑在一起,成为他们违法乱纪的“保护伞”,与其同流合污。
人类战胜什么东西最困难呢?最困难的不是战胜外部世界,而是战胜内部世界即自己的“小我”世界,具体而言是战胜自己的欲望。战胜自己的欲望不是要消除它,而是要将其纳入自己的理性、理智的范围中,让欲望听从自己的调遣。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只要你有权力,各种各样的诱惑自然是少不了的,消极躲避是不现实的,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抵抗力来自于清醒的头脑和顽强的自制力。
明代有个叫曹鼎的人,官职接近于今天的检察官。一次,他抓到一位很有姿色的女贼。因离县衙太远,途中便与女贼同住一庙。月光下,女贼千方百计勾引曹鼎。见此,他写了“曹鼎不可”的纸条贴在门上,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越轨。转念一想,这荒郊野外,送到嘴边的肉,不吃不就太亏了,吃了又有谁知晓呢?他撕掉门上的纸条,正想破门而入时,忽然又觉得不妥,认为如果做了,就是因私欲而废公法的行为。想到这里,他又把纸条贴了上去。过了一会儿,他又生一念,女贼是犯人,我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于是又撕掉纸条;可又一想,这是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万万不能做,于是又把纸条贴了上去。就这样,一晚上他折腾了十多次,总算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之身。
提高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最根本的是克服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它常常使人作出不正确的判断,错误地估计形势,从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它给人们的消极心理暗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小节无害。怀有这种心理的人,不懂得小与大的联系,不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总是认为小的失误、错误、隐患可以原谅,可以理解,因而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发生了蜕变,问题发生了质变,个人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二是从众攀比。这种人不是把党纪国法、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特别是看到他人因违法违纪占了便宜得到好处的时候,心理不平衡,觉得他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结果在那种不做白不做、不捞白不捞的心理驱使下,一步步走上歧途。三是过高估计自己。有的人总是爱耍小聪明,感到只要自己算计得好,伪装得巧妙,事情办得隐蔽,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了违法违纪的事情也不会被发现。殊不知组织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伸手必被捉,谁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在无人监督而又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不为之所动,不做出越轨行为,才能保证自己“既顺利起飞,又安全着陆”。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倡慎独,也就是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够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在荆州当刺史时,荐举了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时,王密为了报当年的举荐之恩,深夜来拜望杨震,送上了黄金十斤。杨震推辞不要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怕被人知道才不敢收下自己的礼物,于是就劝道:“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王密闻言十分羞愧,遂携金而返。杨震的子孙为缅怀其清正德操,取堂为“四知堂”。历代诗人也留下不少称颂杨震品德之作,曾巩在《四知金》诗中写道:“自重肯悲三献玉,不知常慎四知金。”
巨贪成克杰也遇到了类似杨震遇见的事情:有一次,成克杰给银兴公司周坤办成批地事之后,周坤为感谢他的恩德,将一提包钱送到成克杰手中。拉开提包拉练,成克杰吓了一跳,本能地把钱推了过去。但周坤看透了成克杰的心思,指天发誓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放心吧,不会出事的。成克杰犹豫了,就在他犹豫之中,金钱的诱惑力已经彻底将他俘虏。那一夜,满屋都是钞票的墨香味,成克杰和情妇李平睡在堆满钱的床上,可谓过足了钱瘾。然而,钱带来的并不都是快乐。据李平后来交代:“那一天晚上就有种恐惧感,常在梦里惊醒。”
多少事实证明,最容易记住的事情往往最容易忘记,最容易明白的道理往往最不容易接受,最需要吸取的教训常常最难于消化。
时刻都要坦荡荡
从小,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可是,要坚守这份正直的品性有多难啊!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诱惑实在是太多了。诱惑来自方方面面,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自然本色的,也有社会环境的……诱惑来自舒适的生活,来自喧嚣的城市,来自炫目的舞厅,来自华丽的商厦;诱惑,来自名山大川,来自异域风情……
许多人就是在关键的那一瞬之间,在被欲望和诱惑引领的那么一两步,甚至在一点点蝇头小利的争执之中,丧失了尊严。
一个急需工作的女孩走进了面试的房间,主考官在认真地打量她。
“如果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让你做出一定的牺牲,或者让你隐瞒身份去别的公司里探听消息,你会尽力去做吗?”主考官终于开了口。
女孩觉得很意外,这个问题竟然不是关于专业知识的,他甚至没有问问自己的名字。女孩又回想了一下刚才在门外见到的那些竞争者,他们都很优秀,有些人还摆出了志在必得的架势。难道,这么一个问题就要把我淘汰了吗?牺牲,什么叫有限度的牺牲?女孩在心里默默思考。探听消息,这可是违反商业信用的,即使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也不能这么做。可是,如果我不“牺牲”,公司会要我吗?这份工作起码能给我一些收入,现在我快连买馒头的钱都没了。
经过半分钟的权衡,女孩打定主意,坚定地说:“不,我有我的原则,这样没有道德的事情我做不到。”女孩说完舒了一口气,心想:梦寐以求的工作,再见了。
主考官的脸上忽然现出了欣慰的表情:“在今天上午的面试者中,你还是第一个说‘不’的。恭喜你,我们已经决定录用你了。”
这是一个让我们如释重负的故事,因为故事中的女孩坚守住了高贵的自尊,做人做得坦坦荡荡。坦荡就是要光明磊落,坚持自己的原则。一个人的行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内心的修炼。没有监督下的坚守原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道德底线。
1948年秋天,杜鲁门参加总统竞选,其强大的竞争对手是来自纽约州的托马斯·E.杜威。没有多少人看好杜鲁门,民意测验中杜威遥遥领先。似乎一切都对杜鲁门不利。最糟糕的是,杜鲁门的竞选经费筹措不力,由于支付困难,原定的广播演讲很有可能被取消。
在这个暗淡的时刻,杜鲁门召集他的顾问班子开会,想听听他们对竞选形势真实的看法。很遗憾,他们居然毫无例外地都表示前景暗淡。杜鲁门先生仔细地听着,用微笑表明他乐意接受助手们的坦率,然后他说:“但是,我认为情况还没有那么坏。”
有人说:“可是,先生,没有钱怎么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