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转了弯的话,就是将生硬如石头的话加温、加工,使之变成柔软的话、温暖的话。这样的话才是“话中正品”。而直话,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只是话中的“次品”而已。因此,我们在讲的时候,要多出正品,少出次品。
说直话的目的也是要人听进去后有所改变,其最终追求的依然是效果。直话,一则伤害对方的尊严和面子;二则否定了人家的智慧;三则否定了人家的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直话不仅没有收到预料的效果,而且还会恶化人际关系。
而转了弯的话,则正好照顾到了直话的三大缺点,找到了对方能接收的频道,因此,对方会舒服地听到耳里去,顺利地流到心里去,从而起到真正说话的目的。
所以说,你如果要讲他人的直话,最好再等等,等你能用转了个弯的话说时再说,不然,时机不成熟,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还不如不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长期借钱不还,只要是他认识的人,他都借了钱。他口才特别好,脸皮也修炼到了一定的厚度。一日他又找朋友甲借钱,他一进门就说:老朋友,别看报了,我有急事找你,只有你能帮我。
甲一听他开口又是来借钱的,心里就有火,上一次借的钱还没还又来借了。他心里立即涌出了几句十分直白的话:“你上次借的钱都还没有还,还有脸再来开口呀!”“我不能再借钱给你这样的人,你得敢快还上次的钱。”“报歉,我手中没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了哦!”
甲转而一想,朋友相处多年,他人并不坏,只是有此毛病,理应劝他改改就成,于是,他没有将心中的直话讲出来,而是他换了一种方式说道:“我们是老朋友了(其实还不算老,尊重他),借钱没问题,你先坐下喝杯茶,听我说几句。你看今天的报纸又在报道中国的水资源还能用五十年左右,资源都快枯绝了,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借钱者只想借钱,他略一思考后说:“不知道,你学问多就告诉我吧!”
甲叹息道:“资源再多也有穷尽的时候呀,关键是要懂得及时维护,若不维护,只任意开采,总会枯绝的呀!”
借钱者并非非要借到这笔钱不可,他是明白人,一听就能听出朋友是在委婉地劝他。他立即醒悟,带着歉意走了。
他似乎从这次谈话中悟到了点什么——朋友也是资源,也得维护。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提出的要求,总有些是我们所不能或不愿答应的。但拒绝总是令人遗憾的,要把这种遗憾降到最低限度,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与感情,又达到拒绝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说“不”的技巧,把拒绝的话讲得委婉灵活一些。
当你遇到敏感的问题或难以满足的要求而又不便直接拒绝时,不妨以某种话语暗示自己的拒绝之意。
据说,某个企业家飞赴香港创办××实业公司时,受到各方重视,一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一位女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企业家随口便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用“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来掩饰,或“恕我直言,无可奉告”来拒绝,效果明显要强上百倍。
许多时候,针对有人性弱点的人,我们千万不能耍直脾气。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人是个直脾气,说错了你别见怪。”乍一听挺真诚,其实仔细推究起来,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种意义,即给自己说错话或可能说错话开脱。那么既然有开脱之嫌,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听者窥破。这样一来,即使你当时确乎真心,也许还是会被对方误解,从而产生芥蒂。
因此,在我们日常谈话中,有时因为环境、气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内容不便直接说出来,要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即俗话说的转着弯说,就可以避免给对方造成不良印象,破坏谈话的气氛,甚至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一妻子下班途中塞车,回到家里早就过了吃饭时间,等不及的家人已经吃过了,老人和孩子到外面散步去了,丈夫正在网上兴致勃勃地冲浪……但是,一个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两个家庭却上演了两出截然不同的活剧——
A家庭:
丈夫:你吃饭了没有?
妻子:(吃枪药似的)我不是才回家吗?上哪儿吃去?吃公饭啊?我可没那个福气。
丈夫:没吃就没吃,发哪门子的火?
妻子:(提高嗓门)人家肚子空空,前胸贴后背,你酒足饭饱在家和‘美眉’聊天!好福气啊!
丈夫:(没好气地)问一下还不行?真是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算我问错了,行不?
妻子:(把书包重重地扔在沙发上)你说的本来就是废话!
(砰的一声,丈夫把书房门也关上了)
B家庭:
丈夫:你吃过饭没有?
妻子:还没有呢;你们都吃过了?
丈夫:吃过了,女儿和妈出去玩了。(在电脑前兴奋不已)快来看啊,我的牌真好。
妻子:哟,这么好的牌啊,连傻瓜也能打得好。
丈夫:快去吃饭,吃好了换你上来打,我要看新闻去了。
妻子:好嘛,几分钟就好了。(一溜烟地跑进厨房,马上端碗饭凑到丈夫身边)去去去,我来了。
丈夫:哎呀,我打完了这局就走。
妻子:我会帮你打好的,快让开,新闻联播开始了。
A家的妻子恶言恶语,火药味十足,丈夫不生气才怪呢,晚上两人不发生战争就已是万幸;而B家的妻子呢,言语亲呢,心平气和,两人一问一答,夫妻之间的浪漫温馨尽显其中。假如A妻子能向B妻子学习学习,换种说话方式,家里的气氛就绝对不会那么剑拔弩张了。
转着弯儿说,并非花言巧语,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耍什么花招,也不是语言不清,态度不诚恳,不让人弄明白什么意思。它是一种富于智慧、独具魅力的表达技巧,是为某种需要而采用的办法。
转着弯儿说,有时比口若悬河更可贵。这说明某些问题在某种场合,转着弯儿说话,比直来直去让人受用得多。
与人说话,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都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能有些策略,说话直来直去,肯定会伤害到朋友、领导、同事等之间的关系。
那些因说话直而得罪人的人,问题就出在方法上。他们只图一时之快,不讲方式方法,比如批评别人,虽然你心地坦白,毫无恶意,但因为没考虑到场合,就会使被批评者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一时难以接受。对方的自尊心被伤害,当然会对你有意见。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知道为什么在工作中,为什么许多事领导说“研究研究”之后便没了下文;为什么爱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不仅难以获得上司的满意,反而会因此而遭到打击报复。
有一个单位,上司在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改革计划。长篇大论之后,上司照例问问各级主管有没有意见。正当众人都静默无声的时候,却有一个不识相的家伙,立刻站起来,提出他的看法,并针对计划的弊病,说得口沫横飞,最后还提出了另一项改革计划。这位老兄的仕途可想而知。
上司既然会在会议中先提出计划,就是摆明了要大家等一下表决时,全部没意见通过。表决当然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否则在计划公布之前,他自会先私下征询部属的意见。如果是公开要各级主管做评估时,千万可别当真,他只是给大家面子而已。换句话说,上司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大家——不准有意见。
因此,二十几岁男人要想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必须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抑或只是礼貌性地客套。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后想想,真是毫无意义,后悔晚矣!
扫兴的话,最好不要说
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一种男人,说话不注意场合,不看时机,对象,从而导致尴尬的场面出现。因此,作为二十几岁的男人,说话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说,扫兴的话,最好还是不说。
人都有局限,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志向。人与人沟通时,一般来说,都只会讲与自己有关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人的天性。
沟通的双方若价值观大致相同,则谈话基本上在相同的频道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若两人的人生观点大不相同,则会在谈话出现语言交锋与冲突,若双方各自坚持己见,则会产生新的矛盾,导致关系破裂。
既然无法轻易改变他人,那你说了令人扫兴的话又有何意义呢?何况对方不仅不买账,而且还会与你疏远。
人性就这样,谁的观点都不可能完全被否定。
令人扫兴的话有两种可能,一是讲到别人不爱听的话,讲到别人的短处,二是打断转移说者的说话兴致,中断正在说的话。
后者我们在前面讲过,是一种失德行为,前者,当然也是一种失德行为。
哪壶不开提哪壶,常常令说话对方十分尴尬,十分恼火,十分生气,最终自然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小王是一外地来的打工者,她家境不好,父亲有病,她必须多赚钱为父亲治病。她人长得漂亮,工作也很努力。她向家中汇了不少钱,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挣钱,她几乎没有时间谈恋爱,今年她已33岁。
由于她工作负责,被提升为区域经理。朋友们为了庆祝一下,祝她事业步步高升。
其中有一个朋友不会说话,他不仅没有祝福,而且还郑重其事地说:“事业是没有用,对女人来说,最成功的女人就是找到一个好老公,那样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女人。”
那女孩最怕的就是提到婚姻大事,何况她已33岁了,女孩委婉地说:“你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今天我们不谈这个。”
那不会说话的男人反而顶真地说:“我昨天看了一则报道——一个女人26岁还未嫁出去,以后就很难嫁掉了,而且会越来越掉价。”
该女孩本已33岁,听到这样刺激的话,脸当场气青了,她扭身走开了,不愿跟这样的朋友继续往下聊。
聚会散后,这女孩再也没有与那朋友来往过了。这男人也太不懂道理,一帮朋友好不容易聚到一起谈论点开心的,此人居然给了女主人当头一瓢冷水,使主人十分扫兴。
说话是讲究对象的,人家33岁未嫁,本就是人家的心病之一,你反复强调26岁若未嫁出去就掉价了,岂不是当场在侮辱对方。
有一种人,由于命运之神使他处于某种他自以为最优越的地位,因而处处表现得唯我独尊,与人交谈时总是居高临下,扫人话兴。
陈尚杰和刘德民是师范大学的老同学,毕业以后各奔前程。分别九年后不期而遇,亲切地交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