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3200000022

第22章 王阳明何以让日本崛起(2)

大盐平八郎的革命虽然被轻易镇压,但这次革命的火花却烧开了民众那幽暗的心智,日本幕府时期的暴动革命虽然多如驴毛,但没有一次能和大盐平八郎这次相比。因为人人都知道,大盐平八郎是位卓越的学者,学者造反,这还是第一次。很多百姓都把大盐平八郎当成神仙,认为他根本就没有死,因为学习了心学,而驾鹤西去了。

据说,起义开始前,大盐平八郎的弟子见革命成员如此稀少,就问:“这会有什么用?”大盐平八郎平静的回答:“感觉到了长久以来都很排斥的寂寞空虚(因什么也没做过而感到的空虚)”。

这是一次典型“知行合一”的现实表演,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只会说不会去做。听他说话时口若悬河,但一旦让他做时,他却连个水花都不起。

王阳明曾对他的弟子说,他所以提倡知行合一,是因为世界上有一种人,脑中经常闪现太多的想法,可没有一样落实。比如有人想成就万世基业,可只是在头脑里奔腾驰骋,在现实中,你永远见不到他动一根手指头。还有的人每天都在想着阴谋诡计,可因为没有付诸实践,就毫不在乎。王阳明说,你心中一动(知),其实就是行了。你也只有通过“行”才能验证你的“知”是不是真知。那些想着阴谋诡计的人,无论是实行了他的阴谋诡计,都不是真知。只有心存高尚,勇敢的把高尚的道德变成高尚的行为时,那才是真的知行合一。

从这点而言,大盐平八郎是王阳明最忠实的门徒,如假包换。

(第三节)维新前三杰的心学造诣

【1】

明治维新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中国商鞅变法的魔术,明治维新前,世界很多国家不知有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不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正式登位,改元明治,改革也随即展开。改革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是那种翻天覆地的改变,日本自此后,彻底摆脱了西方殖民者的占领和侵略。它比未改革前要强大一百倍。

众所周知,商鞅在中国秦王国的变法,主导思想是法家。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主导思想却是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心学像是一阵暴风,席卷了日本人头脑中最荒芜的角落,如醍醐灌顶般震醒了一大批有志之士。也正是这批有志之士,在明治维新之前奠定了坚实的改革思想基础,才有了明治维新光辉夺目的一页。

在这些志士中,有三个人被称为维新前三杰,他们是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坂本龙马。表面上看,他们与后来的明治维新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不是他们的大力提倡和传播阳明心学,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明治维新。

那么,这三人到底从王阳明心学中看到了什么,王阳明心学的威力真的可以把一个侏儒国家变成巨人吗?

【2】

先来看吉田松阴。

吉田松阴(1830--1859年)从小就学习军事知识,在叔叔的影响下,特别关心西方形势,尤其关注海防事业。1851年,22岁的吉田松阴违反幕府的规定,私自出境考察日本地形。回来后被当局判处亡命罪,刑罚是取消他的工作和他本应世袭的世禄,吉田松阴由此成为一个浪人。1854年,美国一支舰队到达日本沿海,用大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大门,日本人如世界末日一样,中风而走。吉田松阴又违反禁令,跑到日本沿海,观察日本的防御,失望透顶,回来后,幕府大发雷霆,将其投入监狱。自此,吉田松阴的阳明学课程正式进入轨道。

就是在狱中,吉田松阴读到了王阳明的《传习录》,觉得很有味道。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读了中国明代李贽的《焚书》,高兴的跳了起来,认为这是自有人类以来最好的思想。再后来,他又读到了大盐平八郎的心学笔记,于是,死心塌地的伏首拜起了王阳明。

其实,吉田松阴所读的《焚书》作者李贽是王阳明心学的左派人物。王阳明左派心学是王阳明的嫡传弟子王艮所创建,主要观点是,“道”这玩意没有那么高深莫测,百姓日用就是道。李贽甚至提出,吃饭穿衣就是道。总之,把王阳明心学卸了妆。王阳明虽然也说过,人人都有做圣人的潜质。但“道”还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和有心人士去立志用功,才能见“道”。心学左派的精英们却认为,根本不用这么费事,因为道就在我们的吃喝拉撒睡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任何权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

如果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体现了“道”,都有“道”在手,那么,一些承担解释“道”和传播“道”的权威人士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权威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和一些政治、官场大家伙)对这种论调暴跳如雷。所以,后来的心学左派精英何心隐被杀,李贽也被投入监狱,后来愉快的自杀。

王阳明的心学中的确有禅宗的味道,禅宗的核心思想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王阳明典型的论点“心即理”就有这种味道,你心中的好恶就是理的公私,所有的道理都在你心中,不需要外人的规矩和外人的教导。不过,王阳明同时也说过,想要心中所想是天理,必须要使遮蔽的良知完全展现。比如,一个没有良知的凶恶暴徒,他心中所想的杀人放火就是他喜欢的,但这种喜欢却不是天理。

而心学左派的人丝毫没有考虑王阳明这个转折,一往无前的把王阳明的“心即理”当成是普世观念。

心学左派由王艮创建,一点都不意外。他本人就是个个性极强,清高孤傲的人。据说,他原名叫王银,第一次来见王阳明时,穿着远古的衣服,光着脚丫子跑进王阳明的房间,也不行礼,一屁股就坐到了客厅的首位上。王阳明问他:“你戴的是什么帽子?”王银回答:“舜帝的帽子。”王阳明追问:“你穿的什么衣服?”王银回答:“老莱子(道家创始人之一)的衣服。”王阳明又追问:“你是想学老莱子吗?”王银回答:“是。”王阳明正色道:“我听说老莱子跑到人家就是拖鞋上床然后大哭,我看你只是学他穿衣而已,还没有学他这一点吧。”

王银听了这话,脸色微变,急忙从首位上走下来,坐在了侧位。王阳明见他要了脸,就对他一番“致知”,王银深为叹服,说:“我们的水平都还在表面,而您的水平已经深入骨髓了。”

王阳明为了让他今后能谦虚谨慎,注意克己,就把他的名字“银”改成了一个带有静止意思的“艮”字,从此就叫王艮。

王艮后来的弟子都继承了老师“自得”的心学精髓,追求个性解放,轻视权威。到李贽时,更是变本加厉。追求个性解放,轻视权威,必须要有一种能力来支撑:这就是“决心”和“无惧死亡”的能力。

【3】

“决心”就是如王阳明所说的立志,王阳明曾对他的弟子说,立下志向后,“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无惧死亡”,王阳明说:“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同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茌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也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中国孔老夫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应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为了仁德,哪怕是刀山火海,哪怕刀架在脖子上,哪怕不可能成功,也是要做的。这是为你的道、你的信仰、你的责任而付出的牺牲,此即为“有杀身以成仁”。对不违背仁德的事,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要去做。这也是为你的道、你的信仰、你的责任而付出的牺牲,此即为“无求生以害仁”。

我们经常会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和那些做出伤天害理的事的坏人极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去死。其实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珍爱我们的生命,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不过,王阳明却说,世上有那么坏人和坏事,就是因为我们把身家性命看得太重,以至于为了生存,而做出了种种违反道德和天理的事。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听从孔子的呼唤,去自我了断。因为他活在世界上,也不过是披着人皮的禽兽而已。即使活了一千年,也不过是一千年的禽兽。

王阳明举的例子是商纣王的大臣比干。商纣王残暴昏庸,对美女的喜欢远大于对政治的喜爱,国家一团糟。其他大臣为了活命,都选择失语。只有比干勇于劝谏,最后被商纣王挖了心。王阳明说,像这样的人,才是志士仁人,才是真的人,虽死犹生。

不过,王阳明也深知,人类与生俱来对死亡的恐惧,使很多人都不敢为了正义勇敢的去选择死亡。面对不义之事时,人们最先触动心灵的其实就是恐惧,恐惧的根源就是对死的厌恶和对生的眷恋。所以,一个良知泯灭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出见义勇为的事。也正是因此,我们才看到这个世界上太多荒唐的事。我们不是无法改变它,而只是因为对生的眷恋和死亡的恐惧,不敢去改变。

客观的说,为了一件其实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而去选择死亡,这并不符合道理。王阳明说,人在修行中最大的难关也是唯一的大难关就是看破生死。倘若一个人看破生死,那人间的任何事,他都敢去做。连别人无法想到的事,他也敢去做。满清末年,一批热血青年为了拯救祖国,不惜炸弹绑身,冲向罪恶的官府,与之同归于尽。他们当时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家境殷实,活下去的生活质量肯定不错。但他们却选择了死亡。今天的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好好活下去,而却选择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离开。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巨大的责任心(拯救祖国)使他们义无反顾的奔向死亡深渊。

【4】

吉田松阴在监狱中回忆日本被西方列强撞开国门的事情时痛心疾首,他就是那时,立下志向,发誓要以生命的代价推翻幕府的腐败统治,建立一个生龙活虎的大日本。这正是后来维新志士们奋不顾身,无惧死亡的思想源泉。

“立志”是王阳明心学的基石。没有这块基石,一切心学思想都只是招摇的幌子。如何立志,前提是心要明。也就是,你最应该知道立下什么样的志向,唯有如此,才能“心明志坚”。王阳明立下的成圣之志。做一个伟大的圣人,用盖世功勋和无懈可击的道德生存于世。 他对弟子们反复强调:“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还特意书写《立志说》教诲弟弟王守文,指出:“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雍灌溉,劳苦无成矣。”

王阳明的精神导师、古典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对立志尤其注重:“有有志,有无志,有同志,有异志。观鸡与蓐,可以辨志,絮猿榄虎,可以论志。谨微不务小,志大坚强有力,沈重善思。”

千万不要小看了立志,它决定了我们人生是光芒万丈还是晦涩无光。吉田松阴立下的伟大的志向虽然他本人没有实现,但却滴水不漏的传播给了维新豪杰们。这就是吉田松阴最伟大的贡献。

王阳明认为,只要立下大志,就能实现。无限强调心的超级力量是心学的一大特色,王良就特别推崇“不怨天尤人而求诸己”,他说,“故君子反求诸其身,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也就是说,只要我有志向,我自己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任何外在力量,即使是玉皇大帝下凡也不能主宰我。

这一思想被吉田松阴完全吸收,他在《幽室文库》说:凡英雄豪杰之立事于天下,贻谋于万世,必先大其志。

于是,“万事皆在人为”的心学思想被维新豪杰们当做是人生座右铭,既然万事都是人可以为的,那么“士当恃在已者,动天惊地极大事业,亦都自一己缔造”。

一旦确立志向,就必须有所行动。因为王阳明说,意未有悬空,必着事物。不着事物的志向,只是空想。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运时,为了防滑,只需在它8个驱动轮前面塞一块25毫米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老老实实地一动不动。当它开始启动时,小小的木块根本无法挡住它。令人震惊的是,当它的时速达到160公里时,能轻松的撞穿一堵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当庞然大物的火车飞速行驶能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时,你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它有时会能被一块小木块阻挡。这只是因为,当它撞穿钢筋水泥墙时,他在行动;当它被小木块阻挡住时,它没有行动。

人如果行动起来,也会和那火车一样,会撞穿难以想象的诸多障碍。前提是:你必须行动起来。不然,只知道空想,就如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一块小木块也能让你动弹不得。

为了实现心目中的伟大志向,必须要视死亡为儿戏。

李贽的《焚书》对直面死亡有很多石破天惊的观点,比如他在入狱后,好赖活着不如“荣死诏狱”,并称那是“天下第一等好死”,他不无欣慰地说:“到那时名满天下,快活,快活!”又说,“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当他用剃刀割破自己的喉咙,而残喘了一天后临死前,对监狱看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

一个浪漫的英雄主义者跃然纸上。

吉田松阴也有这样的浪漫情怀,他在给弟子高杉晋作的信中说:“贵问丈夫所可死如何?仆去冬以来,死之一字,大有发明。《李氏焚书》之功为多,其说甚长,约言之,死非可好,亦非可恶,道尽心安,便是死所。世有身死而心死者,有身亡而魂存者,心死、生无益也,魂存、亡无损也。”这是为了心中的真理,无惧死亡。

他还对他的弟子说,“生死离合,人士倏忽,但不可夺者志,不灭者业,天地之间,可恃者独此而已。”这是志向。

吉田松阴的志向就是尊天皇攘夷狄(西方列强),为了这个志向,生死无惧。

1859年,吉田松阴如愿以偿,因为宣传王阳明心学的“无畏”思想而被幕府斩首,临死前,留下动人心魄的遗言:“肉躯纵曝武藏野,白骨犹唱大和魂”。

【5】

吉田松阴从王阳明心学那里学到了“大无畏”的抗争精神,而他的得意弟子高杉晋作则从王阳明那里学到了人人平等和创建民兵的理念。

高杉晋作(1839-1867)生于武士家庭,24岁时曾到中国的上海了解贸易情况。当时恰好赶上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占领南京,中国大地,遍地血泊。这让高杉晋作看到了满清腐败统治下的一个大国的危机,在他看来,当时满清统治的中国落后愚昧,受到西方列强的残忍剥削,太平军虽然打着拯救祖国的旗号,但所做的事全是烧杀掠夺。高杉晋作认为,如果日本继续让腐败的幕府统治下去,日本百姓和日本也会和中国一样,惨不忍睹。

回国后,他开始为倒幕和攘夷而东奔西走。正是在这一时期,高杉晋作从导师吉田松阴那里接触到了阳明学。在读了王阳明《传习录》后他作诗云:“王学振兴圣学新,古今杂说遂沉湮。唯能信得良知字,即是义皇以上人。”

王阳明心学中的“满街都是圣人”的平等思想,促使他提出了“四民平等”的口号。所谓“四民平等”就是士农工商人人都平等,王阳明是从良知的角度来说明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平等的。高杉晋作同样认为,人人都一颗纯粹的心,生而平等,所以为了祖国,人人都有资格贡献他们的力量。

同类推荐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热门推荐
  • 神力选中的人

    神力选中的人

    赵寒在挨打后获得了超能力,但他被一个人强行加入了一个超能力组织,面对他的将是什么呢?
  • 奇葩人生录

    奇葩人生录

    《………………………………我不写别人的小说,我只讲自己的故事………………………………》
  • 剑指至尊

    剑指至尊

    是仇人还是恩人,他又该如何抉择。怎样的剑法让他有怎样的人生,一步一步的旅途通往什么样的道路。敬请关注《剑指至尊》,给您一个最满意的答复。
  • 给女孩的第一本社交处世书

    给女孩的第一本社交处世书

    其实社交与处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家相夫教子,就要学会应该怎样与家人进行平等而有效的沟通;在外工作,就要学会怎样与同事或者上下级相处。除非你生活在真空里,否则你就不可避免会与人接触,因此掌握社交与处世的方式方法就成了生存的必需。
  •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虐食

    虐食

    能量,是世界运转的原动力。人类开发它,熟悉它,通过修炼得到它,最后逐渐变成了它。元气、劲气、灵能、真元……,能量成了世界的主旋律。吸纳能量、打通经脉、拓张经脉、然后继续修炼,枯燥的一切主导着世界。是时候变革了!往外看如梦幻泡影,往内看则本性觉醒。万物心中皆有魔,阴兽,终将觉醒!荒泽深处的小男孩接受猥琐大叔召唤,走出丛林,披甲持刀,战临天下!
  • 断章翅膀

    断章翅膀

    离奇的开端,隐藏在深处的谋划,究竟是谁在最暗处。世界的轮回在这里,被注定的命运要如何改写?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打怪升级的世界和众多吐槽……请看作者作为“遗失人口回归系列”是如何接文的吧
  • 年少懵懂时

    年少懵懂时

    在这个地上掉了一块钱也不见得会弯腰捡起来的年代,为了抢一毛两毛甚至一分两分的微信红包,很多人都喜欢没事刷刷朋友圈,发发状态看看别人的生活,顺便抢抢红包……
  • 小村官的别样风情

    小村官的别样风情

    "小村官,大见识。小人物,大命运。,"小村官,大见识。小人物,大命运。谁说时不与我,谁说在农村没出息。我非要靠我的热血,我的激情,我的双手去赢得黄金屋、美人归。我要证明这是谁的时代。从农村到城市,年轻就应该这么疯狂。我用我的实力告诉你,我才是最强者。莫小杰书友群【151016045】热忱欢迎各位,共同交流探讨。"
  • 靖夷纪事

    靖夷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