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也是力。一个人无论从那里从何人身上借助得来力量,最终都同自身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于自身的发展起作用,都属于个人的能力。这犹如工具的使用等于人手臂之延长,运用科学技术使自身能力壮大,借助他人之力也会使自身力量猛增。对于人生成功而言,这种借力的能力最为重要。
26、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在于他借力能力的大小
在实际生活中有这么一种“怪”现象:社会上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几乎都不是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大都是成绩一般般的,甚至是差生,问题学生。相反,那些成绩最好的学生,却少有建树,甚至默默无闻。对这种反差现象,许多人觉得不好理解,有人还概括出“高分低能”、“低分高能”两句话来,想引起世人关注、探讨,或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反思。其实,个中原因并不难解释。
社会是学校,学校也是社会,家庭也是社会。在客观上看,这是正确的。但在一般人观念中,学校以外,家庭以外的大千世界才是社会。把学校、家庭当作与社会的对应、平列的概念使用。这是对“社会”一词作侠义的理解。应该说这么区分有利于认识问题,叙述观点。
学校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评判优劣的标准不一样。在学校读书,目标是升学,升学看的是学习成绩,学业成绩愈高愈被视为优秀。老师看学生的好坏又以是否尊敬老师、遵守纪律为标准,而在社会上打拼,人们评判一个人的优劣主要看他的人生成就的大小,在各自的领域中是出人头地抑或是碌碌无为。世情就这样。一般而言,在学校学习成绩最高的学生都是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性情孤僻,不爱运动,不喜交游,也不善交游。正因为这么种性格,其他同学也少与他们来往。这样,他们只好把课余时间全部花在读书上。本来他们学习成绩一向就好,加上广泛阅读,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好,永远处于前列地位,自然会逐级高升,顺利地考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考上研究生。而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就不同了。由于他们爱运动,喜交游,热衷各种聚会,即使很聪明,但由于课外时间几乎全放在其他事情,少温习功课,少读课外书,在成绩上自然难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用功的同学争锋,能保持中上水平就很不错了。
然而,这些人一旦步入社会就截然不同了。在社会上打拼,处处得与人打交道,与人相处的能力变成最最需要,也最最重要的能力。这样一来,在学校中高分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便不容易融洽,乃至冲突不断,从而举步维艰,而那些在学校性格外向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在社会上一旦谋得一个职位,开始一项事业,就能左手逢源,得到众多的人支持,事业自然会蒸蒸日上。社会生活是群体生活,作为个体的人无论从事那一项活动,干那行那业,都不能单靠一己之力单打独斗就能成功。个人的勤奋、学识、技能只是事业成功的一方面,更需要处世的能力,即与人交往的能力,借力的能力。只有广泛地借助他人之力,事业才有望成功。可见,“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现象并非不好解释,简直可以说是势所必然的。
社会上打拼,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成就大小的不是其个人能力的大小,而是他借力的能力的大小。因为决定成败、成就大小的不是自己亲自去干,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而是组织他人去干,安排他人去干,指挥他人去干。这也是外行可以领导内行,没有什么文化乃至文盲的人反而可以当老板的奥秘所在。
27、人际关系的分类及应对措施
作为个体之人,他与别人的关系,依据关系的深浅,由浅入深,依次可划分为三类:一般的关系,并列的关系,对立面的关系。
一般的关系包括两种:一种是他与陌生人的关系,一种是与他人仅是相识的的关系。陌生的人指的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虽与这些人相遇、相见,大家来来往往,但互相间并不相识,严格说,是他并不认识这些人,无非是来来往往的路人罢了。同这种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关系。与自己相识的人,指的是那些人本来就是他相识的人,以及在各种活动中、聚会中偶然相识的人。他与这些人平时基本上没什么来往,仅是在相遇时点点头、问问候而已,也算不上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
并列式的人际关系,是相对于对立面关系而言的。属于并列式关系的有:兄弟之间,姐妹之间,妯娌之间,同族人之间,同村人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作为个体之人,与并列式关系的人之间,是常来常往的,常相处的,或者在大小事务上有来往的。
对立面关系,顾名思义,相互关系是相对的,是对立的。属于对立面关系的人际关系的有:父母与儿女之间,或者是作为父母,是父母对儿女;或者是作为儿女,是儿女对父母。夫妻之间,或者是丈夫,是作为丈夫对妻子,或者是作为妻子,是妻子对丈夫。商家与顾客之间,或者自己是商家,那是商家对顾客,或者自己作为顾客,是顾客对商家。老板与员工之间,或者自己是老板,是老板对员工;或者自己作为员工,是员工对老板;上司与下属之间,或者自己是上司,是上司对下属,或者自己是下属,是下属对上司。在合伙人之间,是彼此相对。等等。
不同类别人际关系的性质又有着不同的应对措施——
1、一般人际关系的相处
作为个体之人的你,与陌生人之间,与仅相识的人之间,并无什么关系。你不必求他们什么,也就是说,不必从这些人身上获取什么,也不需要他帮什么忙。尽管如此,你对这些人也是得认真应对的。虽然不希望得什么,但总得防止失去什么吧。因为你在与这些人的来来往往之中,假如你言行不慎的话,便会与他们的人性相碰撞,引发他们的反感、憎恨,严重的会遭到他们的报复。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你就陷入了与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纠纷之中,虚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从而影响你的前行,影响你事业的发展了。显然,这是不符合你自己的利益的。所以,对这些人,你也是应该无条件地尊重的。但这种尊重,只停留在绝对不冒犯这一层次上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具体的交往中,采取闪、避、退、让的策略,不阻对方的前行、做事,也不对他们的言行评判,让这些人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在你面前畅行无阻,人性高扬,确保自己不与他们的人性发生相碰撞。本来没有关系,别因自己言行不慎,沾上什么关系,给自己招惹来麻烦。让原来陌生的继续保持陌生状态,原来仅相识的,也维持在仅相识的层次上。恐怕对方要求于你的也是这些,也就是绝不冒犯而已,决不会有更多的。一般来说,你不冒犯他们,他们也就不会对你怎么样的。能这样,防失的目的就可能达到了。
2、并列式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对策
在并列式的人际关系中,有一些是很亲密的,如兄弟之间,姐妹之间、妯娌之间,比如亲戚、朋友、同村人、同族人之间。常相处,便容易发生人性间的碰撞。相互之间难免会进行对比。
所谓的羡慕、嫉妒也就是发生在这类人之间的。从人性的角度看,没人会对朋友的人生成功表示真心实意祝贺,而毫不嫉妒的。在兄弟之间,姐妹之间,恐怕尤其如此。甚至可以说,在并列式人际关系中,都有这种现象的。可见,并列式人际关系远比一般的人际关系复杂,因此,也更难相处。作为个体之人的你,如果你恰巧处于优势地位的话,那么,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反衬出众人的劣来了,让众多的人处于尴尬之地位了。从你自身角度说,你也不是什么都不缺的,有时也会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这是一方面。从众多的他人的角度看,正因为你的优势,样样拥有,人们都会希望从你身上获得什么,或者希望你帮忙解决什么问题。正因为这样,出于你一己之私利计,你是得与这些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不仅要绝对的尊重他们,还要善待他们。仅仅是不冒犯他们,是远远不够的。否则,当你需要他人帮忙时,他人不会乐意去帮你的忙的。所以,你在同这些人相处时便得十分的慎重,只能善待。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不要因自己的优势地位,而小看任何人,更不能鄙视他们,蔑视他们;二是,自己不要在他们面前老讲自己的得意事情,人家讲时还要淡化;三是,不要强行索取什么,不能占他们的便宜。当他们有求于你时,要求你帮忙时,要拿出一些东西给他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出一些血,决不能一毛不拔。四是不要批评、指责他们,不要对他们的言行评判。五是受到他人伤害原则上不报复,真正做到大人大量。
所谓仇富心理,大抵出于并列人际关系中。能做到以上这些,你同这些人就能和谐相处,保有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最起码的,可以大大减少来自这些人的阻力,说不定在关键时刻你还会得到这些人帮助的。这些,也就算是你善待他们的效益了。
3、对立面人际关系的性质对策。
在对立面的人际关系中,对立的双方是为各自利益走到一起来的(除了来自血缘的以外)。之所以走到一起来,与对方结成对立面的关系,从一方的角度来说,肯定是通过调查、考察,发现对方有利用价值,与对方结成对立面关系,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一己之私利。换句话说,他之所以选择对方作为自己的对立面,与对方结成对立面的人际关系,是为了通过与对方的交易、交换、合作,从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是利用对方来实现自身。其实,对方也是这么看他的,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才选中他,同他结成对立面关系的。从一方的角度来看,自己既是在利用对方,与此同时,又被对方所利用。假如,我们跳出双方自身的角度,从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或者,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的这种对立面关系,就是彼此互相利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成立,是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的。所以,对这种人际关系的全面表述就是:对立面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仰仗、互相利用、相互成就的关系。
28、如何与对立面的人相处
对于作为个体之人的你来说,你身外的一切都是你无法改变的存在物。在这个“一切”中,就包括你的对立面。对于你来说,他人就是社会,你的对立面就是你的社会。对于你来说,你的对立面是你无法改变的存在物。虽然你无法改变对方,却可以通过适应对方,融入对方,驾驭对方,利用对方,以成就自身。
从你的角度看,是你在利用对方,所以,只能由你去适应对方,而决不能叫对方来适应你。你能适应对方,便能利用对方;你不能适应对方,便无法利用对方。人,本身就是个不可改变的存在物,自己无法改变自己,别人也无法改变他。无论是从你的角度看对方,还是对方从对方的角度看你,都是一样的。一句话,谁也改变不了谁。这便是“人是不可改变的存在物”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
你是无法改变对方的,这一条是绝对肯定的了。事实上,从你利用对方成就你自身这一目标来看,也不必去改变对方什么的,只要适应就能达到目的了。相反,你试图去改变的话,效果便不好了,甚至会非常糟糕的。假如你硬要去改变对方的话,也就是说,让对方来迁就你,适应你,那你恐怕就难以利用对方了。因为,对对方的任何改变、约束、要求,都是不尊重,都是一种冒犯。你一旦违逆对方,冒犯对方,对方立刻就会同你反目成仇的,也就破坏了相互间原有的关系,矛盾、冲突、纷争迭起,对方便不再会乐于与你合作共事了,你利用对方就变得不可能了。对于你来说,由此而来的危害性远不止这些。由于你的冒犯、得罪、伤害,对方会变成你的魔鬼的,经常同你作对,破坏你的计划、折磨你,让你痛苦不堪,犹如生活在地狱一般。由此可见,从你一己之私利角度看,你自己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对方手中的,可以说成也对立面,毁也对立面。
事实是,对方成为你的天使还是成为你的魔鬼,是由你待对方的态度而来的,你的命运归根到底还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也就是说,成也由己毁也由己。这也是“适者生存”的哲学在对立面的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能否利用对立面,全看他能否适应对立面。越能适应,也就越能较好的利用。适应得愈彻底,利用得愈好。完全的适应,便能完全的利用。其实,所谓适应,就是顺从。顺从,才能利用。
对于一个个体之人来说,从自己利用对方成就自身的角度看,对方自身如何,与自己是没有关系的。与自己有关的,只是相互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对方同自己的关系如何,即待自己的态度如何。对于你来说,相互间的关系就是你的一切,你的利益全在这种关系中。所以,你在与对方相处中,应奉行“关系至上”的原则。你的一切施为,一切的努力,都要围绕着打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来进行,来展开。凡事都得以是否有利于建立和维系这种良好的关系为标准进行取舍。凡是不利于关系建设的就不要干,凡有利于密切关系的都应该干。按照“功夫下在自身上”的策略,在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你的一切施为,一切的努力,都不能直接作用于对方身上,全得在你自身上着力,亦即通过间接方法来达到你的目标。所谓间接方法,所谓在自身上着力,就是在你对待对方的态度上作文章。文章,永远只能在你待对方的态度这个层面上做,不能越出一步,为的是彻底避免与对方的人性相碰撞,从而彻底避免冒犯、得罪对方。
永远不冒犯对方,从而确保和谐相处。通过你善待对方的态度,影响、感化对方,催发对方在待你的感情上的转化,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从而人心向你,乐于与你合作共事。让他觉得同你结成对立面的人际关系是正确的,从而与你持续合作下去。从你的角度看,对方能这么看你,就是你有魅力。对方乐于与你长期合作下去,你的利益也就在这种长期合作中得到持久的实现。而这,正是你的目标所在。这便是奉行“功夫下在自身上”这一策略,全力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结果。
29、与对立面相处应尽最大努力做到什么
一是无条件地全盘接纳对方,按对方本来面目接受对方。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的缺陷、弱点、不足。愈优秀的人愈是这样的。人身上的一切都是统一体,不可分割的。你要利用一个人,不能只要其优点,不要其缺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对方保持原样,原汁原味。
二是让对方绝对的独立、自由。无论对方想干什么,你都不要横加阻挠。从人性的角度讲,一个人想说什么话,想干什么事,是非说不可的,非干不可的,谁也堵不回去,谁也阻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