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5700000010

第10章 另类阅读:手抄和诵读时代的《庄子》(2)

在荀勖的《中经新簿》完成不久,便发生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结果自曹魏时代开始苦心建立起来的国家藏书毁于一旦。《隋书·经籍志》称:“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甚至包括曹魏正始年间所刻的“三体石经”,亦未能不朽而是消失于战火。

南渡之后的东晋政府虽然多方鸠集,无奈元气大伤,成效甚微。晋元帝时,“以勖旧簿校之,其见存者,仅有三千一十四卷。”这里的“旧簿”即指荀勖的《中经新簿》,其所著录的典籍有两万余卷。可见到了东晋元帝之时,官藏典籍已比西晋时少了六倍以上。后来渐渐地,中朝遗书稍流江左,政府同时派人赴民间著名藏书家处抄写副本,到了东晋太元年间,国家藏书才始具规模。

魏晋的政府藏书之所以能屡毁屡建,很大程度上正依赖于私人藏书。私人藏书者多为世族大儒,比如东汉末的蔡邕、曹魏时的王弼、西晋司空张华(230—300)等。张华的《博物志》称,蔡邕有书万卷,汉末年,载数车与王粲。张华本人就是西晋有名的藏书家,他的收藏既丰富又珍贵,甚至连官方藏书也无法企及,《晋书·张华传》曰:

“华雅爱诗书文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

南渡以后,一些藏书家用车载着心爱的书籍,跋山涉水迁往江南,途中又为寇虏所迫,仓惶之际不得不割爱,丢掉部分书籍以逃性命。东晋张湛在《列子注序》中说,他的祖父在永嘉之乱中南渡时,曾从其舅舅与王弼自王粲家得来的书中,挑选了一些用车载以南迁,途中寇虏弥盛而道路尚远,不得已又从这些书中拣了些世所稀有的,到了江南之后,其祖父所录的《列子》八篇,仅剩下三篇。后来张湛于江左多方搜求,最终“参校有无,始得全备”。

不论官藏还是私藏,其聚书的方式不外乎自己手抄复制、于书肆购买或接受馈赠。不论哪种方式,书都是抄写而成的,受雇为他人抄书的人称为“佣书”,专门雇人抄书售卖的地方叫“书肆”。

2、书肆与佣书

公元4年,在长安城东南的一片槐树林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书肆,林中并无房屋围墙,因此名之曰“槐市”。每逢初一、十五,附近太学里的学生便会聚于槐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籍,笙磐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槐市的出现,是因为自汉武帝立太学之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至汉成帝时已达数千之众,如此自然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我们可以想象,在槐花飘香的春天或绿荫冉冉的夏季,太学生们当年在此交换书籍、高谈娱心的场景。然而好景不长,更始元年(23年)王莽政权崩溃,太学在战乱中解散,槐市随之消失。

槐市的历史虽然很短,但书肆却从此在汉代兴旺了起来。西汉末年的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曰:“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句话常被用作书肆在西汉的例子,扬雄所说的很可能就是槐市,也可能他只是泛称,如李轨在注此句中说的“卖书市肆,不能释疑。”

到了东汉,书肆已经很为常见。书肆不仅是买卖书籍的地方,而且容人阅览,不少贫寒而好学的读书人,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得以博览群书的。东汉大思想家王充就是其中之一。据《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少孤,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又《魏书·崔亮传》称,崔亮曾居贫,靠替人抄书为业,当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崔亮的族兄崔光前往投靠李冲,并劝崔亮与其寒窗苦读不如依托李冲,崔光并称李冲家藏书颇多,可以顺便读书求学,但是气节甚高的崔亮却道:“弟妹饥寒,岂可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事人眉睫乎?”可见南北朝时书肆之盛,书肆上书籍之多。

在东晋南朝的都城建康,有一个最大的书肆叫“朱雀航”,此地不仅售卖日用图书,而且卖一些稀世珍本。东晋梅颐(生卒年不详)曾于晋元帝时,奏上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此书后据学者考证系伪造),当时少了《舜典》一篇,多方求购而不能得,后来到了南齐明帝建武中,吴兴人士姚方兴采他注自造了一篇《舜典》献上,并自称于朱雀航书肆上买来的。

书肆虽然发达,但书价却很高。不仅去那里看书的贫寒士子无力购买,即使是名高位重的藏书人也勉为其难。例如上文提到的藏书大家张华,尽管身为西晋司空,在朝俸禄甚厚,但在藏书上仍然不得不倾尽其毕生的物力财力,以至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唯有文史溢于机箧。

前文已述,魏晋时期书籍流通之广之多,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纸的广泛使用。纸张的便捷让抄书变得更为容易,加之书籍交易需求的增多,于是出现了专门替人抄书的职业,即佣书。佣书作为职业抄书人,极大地促进了抄本的流通。

早在东汉时就有受雇于官府或豪门大家以抄书为业者,这些人当时被称为“佣书人”。见载于史书的最早的佣书人,就是东汉时期曾出使西域的班超(32—102)。《后汉书·班超传》称,永平五年(62年),班超的哥哥受诏去都城洛阳任校书郎,班超与母亲也随兄来到洛阳,过了许久,显宗问班固:“卿弟安在?”班固对曰:“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班超的这段故事在后世常被当做“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的确曾经投笔而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佣书在古代是个贱职,又十分辛苦,班超为人本有大志向,所以不甘于久为佣书。

班超投笔从戎,实现了他建功疆场的理想,而很多佣书人却在夜以继日的抄写中,积累了广博的知识而成为大学者。例如东晋时政绩颇丰的范汪(308—372)。幼年丧父的范汪,6岁时随母亲从中原投奔江南的外公。外公家贫,无法资给范汪读书,于是“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除了像葛洪那样,用柴火在地上写书,范汪还通过抄书卖书以维持生活。

靠佣书成才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就是后秦的僧肇(384—414)。据《高僧传·僧肇传》的记载,僧肇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历观经史,备尽坟籍,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僧肇正是在抄书的职业生涯中,完成了他的知识积累,并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居所,即玄微之学,乃至后来成为鸠摩罗什的大弟子,成为“秦人解空第一者”。

对佣书的称呼随世而变。由于魏晋以来,佛教东渐,需要大量抄写佛经,所以佣书人中便分化出相当大一部分人,成为专门的抄经人。抄经人每抄完一经,便在末尾落款处署名“经生”,同时又因为抄经人之多,所以“经生”又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人的统称。至唐代则又改称“抄书人”。

书肆和佣书在魏晋时期书籍的生产和流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晋代之后,书肆进一步发展繁荣到街巷常有,佣书也更加职业化。在众多佣书人中,少数因佣书成学,还有极少数因缮写精良,而变得奇货可居,这极少数人以故将佣书变成一种书法艺术,从而获得惊人的报酬。

口耳相传:魏晋时期《庄子》的传播方式

1、诵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

和抄书一样,诵读作为古老的阅读方式,也几乎被现代人遗忘。在今天的默读时代,大声朗读书籍的人已寥寥无几,而在古代朗读乃至背诵重要的典籍,却是读书成才的必然之路。就魏晋时代而言,随便翻阅文人才士的史传,不难发现其中很多都记载了他们少时诵书多少万言。《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就称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诵读在漫长的古代,曾是阅读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所习以为常的默读,实际上是很晚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加拿大籍学者Alberto Manguel在其阅读史名著《A History of Reading》“沉默的读者”一章中说:“尽管默读的例子可以追溯到更早期,但直到十世纪默读才在西方成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模式。”在此之前,正常的阅读是大声朗读。古罗马思想家圣·奥古斯丁(354—430)作为修辞学专家,和他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读者一样,喜欢将任何愉快的文本大声读出来。Alberto接着说,“对于奥古斯丁来说,被读出来的词本身就是构成文本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写在纸上的文本本身就是一场对话,作者写作时对方是缺席的,只有读者发声读出那些为他们所写的文字,这场对话才算完成。

朗读的重要尤其体现在经文的阅读上,读经时不仅眼睛摄入文字信息,而且需要调动全身感官才被认为能够完全理解经文。例如Alberto在书中所说,在《圣经》的原始语言希伯来文中,“读”和“说”用的是同一个词。由于《圣经》被视为上帝的布道,所以在以色列,读经和听经具有与文本同样神圣的意义。

关于默读,美国心理学家Julian Jaynes在一项有关意识起源的研究中称,正是因为默读,大脑的另一半才渐渐变得特殊,于是产生了左右脑,而这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是很晚才发展出来的。

在漫长的古代,人们对朗读习以为常,乃至在图书馆里高声读书或谈论,彼此之间也见惯不怪。“读者时不时地彼此谈话,有时某个人大声提出一个问题,或念出一个名字,伴随着装满书的推车嘎嘎响过。”对于习惯了图书馆安静的今人,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或许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还存在其他的阅读方式。无论如何,在希腊或罗马的图书馆,没有任何记录显示曾有读者抱怨过这样的喧哗。”

中国对诵读和默读的相关研究很少,默读具体于何时成为普遍的阅读模式难以详考,但可以明确的是诵读却是读书人一贯相承的读书法。如曹植的诵书数十万言这样的事在史书中屡见不鲜,天资高者过目成诵,低着则读上三过五过甚至数十过以至能诵。文士们一边抄书,一边诵书,如此才算完整意义上的阅读。由于早期书籍较少,加上书籍本身不易保存,且易遭焚毁的厄运,所以诵书便自然而然成为保存和流传书籍最保险的方法。秦始皇焚书之后,直至孔子家墙壁里古文经书的发现,汉初恢复儒家经典的方法就是靠那些背诵了五经的人,如《尚书》就是依赖当时已九十岁的伏生的背诵才免于失传。

尽管纸质书写已很为便捷,诵书在魏晋时期仍为读书的要法。那时候的人读书,不似今人务在摄取书中的信息或思想,而是重在玩味。例如《列子·仲尼》篇曰:“颜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辍。”弦歌与诵书并列,则二者同为赏心娱情之事。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亦曰“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弄书琴皆有玩味之意。

在古人诵书的诸多例子中,有一个很静穆的身影,那就是刘向。据《拾遗记·后汉》的记载,刘向于成帝之末在天禄阁校书时,某天夜里,有一位穿着黄衣的老人,拄着青藜拐杖,登阁而进,看见刘向暗中独坐诵书。刘向腹中万卷诗书,正得自他如此精进的诵书。而书痴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聚书》中称自己三十年来,泛玩众书万余,“自余年十四,苦眼疾沉痼,比来转暗,不复能自读书。三十六年来,恒令左右唱之”。玩书与唱书,都是涵咏文本的意思。据此记载,由于眼疾视力很差,萧绎所玩的万余书绝大多数都是他的左右侍从为他读出来的。

2、支遁的庄子学为什么失传?

作为玄谈的三大文本之一,《庄子》在清谈中得到了极广泛的传播。考《世说新语》,其中直接言及《庄子》者多达近三十条,可知《庄子》在当时的清谈中多么的普遍和重要。

同类推荐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希望张莉、陆杰编写的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热门推荐
  •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说她拐到帝国最温柔的王爷?“什时候的事?我本人怎么不知道!”说她拐到帝国最火爆的王爷!“滚开!竟敢八卦到我头上!”说她拐到像帝国皇上这种A++的极品……她可以对天大喊三声冤枉吗?“冤……”枉还没出口,她傻眼了。“耶?怀孕了!”作者悄悄问了一句:“孩子他爹是谁啊?”啊?是谁啊……不好!准妈妈翻白眼了。哎呀,准妈妈晕过去了。快!快找大夫!这下,他,他,他,到底那个才是宝宝他爹呢?
  • 红尘无家

    红尘无家

    我宁愿送出一千个LV包,也不妄谈爱情,因为那实在太奢侈。灵魂与心灵,其实一直不在路上。人未老,心已碎,曲终人散,洒满一地萧瑟。滨江无语,遮不住,东流去?伊人去后,红尘内外,纵使飞花万千,望断天涯,不见来时路。归去,归去。无期,无期。
  • 我要当你的守护星

    我要当你的守护星

    哎,小洁说真的,那个金什么贤的好像喜欢你耶”莉莉色迷迷的看着我说。我白了他一眼说“他喜欢是他的事关我什么事啊”“对哦,他喜欢你是他的事”莉莉在自己自言自语着。
  • 末世战戟

    末世战戟

    来到异界占据别人身体的秦观,许下了一个诺言,守护好他的家人。从此秦观要遵守的诺言又多了一个,不仅要踏上巅峰,而且还要守护好这一辈子的家人。“在我追巅峰的路途中,我一步都不会退后,因为我的背后有一群要被我守护的人。”-秦观
  • 混血法神

    混血法神

    精灵?人类?还是混血精灵?魔法?斗气?还是魔武双修?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一切尽在——《混血法神》PS:更新进度待定,但是毕竟是首发,作者保证不会太监。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落创记

    落创记

    相传,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个伴生存在,如果碰到,就会彼此吸引,不离不弃。自然,如果其中一方死亡,那么伴生也会跟随而去,重入轮回。一个小小的意外,云飞害了一个人,却因祸得福获得一本秘籍,因此他走出家乡来到危险的大千世界,命运也从他离开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三界玄皇

    三界玄皇

    三界浩瀚,有龙蛇混杂交错。凡界少年,闯天地逆天无惑。一块黑朴玉佩,系煞尊天经隐秘,将少年引入那精彩纷呈的浩淼世界。为求身世混沌迷,立毅通开玄窍,伴涅槃阴阳神卷,搅乱世而通天。脚踏蛟蛇尸,手举苍龙颅。且看天资少年以杀证道,直至炼玄之尊。【群号243376900,邀你开启至圣之旅。】
  • 至高封神

    至高封神

    一念兴战,再启诸天浩劫;只手掀波,独写唯吾霸业!滚滚龙争虎斗,世态云变俱往,笑谈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腥浪淘尽英雄,不负今朝!*******************本书QQ群:469849313
  • 当爱进行时

    当爱进行时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大小姐,决定与她的约定之人相遇,目的是为了实现十年之前的约定,同时也是为了沵补五年前一声不留地离开那个人的身边而去了美国。而那个人,只是住在一个平凡城市,在一所平凡的学校读书。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这位大小姐与那个人一起同甘共苦共同生活?而那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