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0600000010

第10章 矫若游龙与收紧阵地(3)

敌人已处于岌岌可危之中,敌四十六师师长岳盛碹连连向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呼救,陈调元只得频频向蒋介石告急。

4月下旬,蒋介石任命第七师代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第七师5个团,十二师2个团,五十七师2个团,五十四师4个团,连同警备一旅两个团,共15个团2万人,从合肥大举增援。

敌人来了这么多,打不打?徐向前和方面军领导认为:援敌数量虽多,但远道师疲,士气低落,我则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因而有打破敌援兵的可能。

于是,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决定:留下两个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分别继续围困苏家埠、韩摆渡。

集中两个师的主力,在六安以西的樊道桥、戚家桥一线依托有利地形,布阵待敌。该地丘陵起伏,林木茂密。中有陡拔河横贯南北,是运动歼敌的好战场。随即以七十三师布于樊通桥以东地区构筑工事担任正面阻击;十、十一两师主力布于七十三师两翼伺机迂回包抄;以七十三师一个营和六安独立团至陡拔河以东,佯作抵抗,诱敌深入。5月1日,诱敌部队与敌接触后,边打边撤。敌先头第七师主力第十九旅尾随红军,渡过陡拔河,向红七十三师阵地猛攻。红军利用工事予敌以重大杀伤后,向敌发起猛烈反击,敌军大乱。适逢连日大雨,河水猛涨,遭红军沉重打击的敌十九旅仓皇后退,不明情况的敌后续部队继续前涌,陡拔河两岸敌之人马自相践踏。红七十三师乘势冲杀,敌中弹落水者无数,第十九旅大部被歼。

河西岸的敌后续部队,见先头旅失利,慌忙抢占老牛口、婆山岭高地,妄图继续顽抗。这时,红军左右两翼部队,已完成从敌侧后迂回包抄的任务,将敌完全包围。徐向前遂发出总攻击令,红军的七个团与游击队、赤卫军多路突击,向敌猛烈穿插、分割、围歼,并突入敌纵深,一举摧毁了敌指挥系统,活捉了敌总指挥厉式鼎。至下午5时,结束战斗,2万多敌军全部被歼。

战斗中,苏家埠、韩摆渡守敌曾几次冒死突围,均被红军围城部队堵了回去。援敌覆灭后,该两据点的敌人外失援兵,内无粮弹,在我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也全部缴械投降。苏家埠守敌缴枪时,还举行投降仪式,在大广场上把枪摆得整整齐齐;官兵列队迎接红军。

这次战役,历时48天,红军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以下官兵1.8万余人,缴获步枪1.5万余支,机枪250挺,山炮4门,迫击炮40门,电台5部,手提式驳壳枪千余支,军用品无数,解放了淠河以东广大地区。

胜利是空前的。

在这次战役中,徐向前进一步运用"围点打援"战法,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消灭。围困苏家埠时,红军一直坚持了40多天,终于调动了大批敌人来援。在优势的敌人面前,徐向前镇定自若,指挥部队以逸待劳,并实行有力的迂回战法,从而迅速地全部歼灭了敌人援兵,并迫使困守的敌人全部投降。

连打三个胜仗以后,红军乘胜利之威,解决第四仗就十分顺手了。

红军在苏家埠地区作战期间,敌张钫第二十路军进驻潢川,趁隙南犯,进占我双柳树、仁和集地区,修筑工事据守,并准备继续向前推进。徐向前回到商城得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决定歼灭双柳树、仁和集之敌,收复潢川、光山南部根据地。

6月12日,徐向前先以十师出光山南部,牵制郜子举新编第十二师;另以十一师秘密插到光山以北、潢川以南的璞塔集、彭店地区,割断潢川守敌与双柳树、仁和集之敌的联系,准备打援;而以十二师进攻双柳树,以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进攻仁和集。因敌人的防御体系被我突然割裂,使双柳树、仁和集被围之敌陷于孤立,仅5天时间,战役即胜利结束。总计歼敌正规部队8个团和反动民团一部,毙、伤、俘敌近万人,缴枪7000余支。

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中旬,徐向前连续指挥四次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次战役,总计歼敌约6万余人,其中成建制被歼的正规部队近40个团,敌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尚未展开即被粉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迅速扩大,红军主力发展到两个军六个师,还组建了四个独立师和一个少共国际团,地方武装、赤卫队也发展到20万人以上,创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四次战役的胜利,战法的正确运用十分重要,甚至能对战役战斗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四次战役中,黄安、商潢、苏家埠战役,主要的战法是"围点打援"。通过这一战法,达到了大量消灭敌人的目的。

为什么要实行"围点打援"?徐向前回答:情势所迫,逼出来的。他是这样具体认识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执行外线进攻的方针,但兵力少,装备差,"乞丐和龙王比宝",比不起。敌人优势装备,我们缺乏。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没有大炮,炸药极少;手榴弹有些,大都是土造的马尾手榴弹,杀伤力很小,扔到树上都掉不下来。敌人深沟高垒,凭坚固守,像黄安、商城、苏家埠的城墙,又高又厚,还有吊桥、城壕、栅门、炮楼、城垛子,防得严严实实,象铁桶一般。我们缺乏攻城的火器,攻得动吗?如果硬叫部队去爬城,那得死很多人。硬攻不行,就动脑筋,想办法,办法是"围点打援",野战歼敌。我军的装备固然差,攻城力量不足,然而,却长于运动,长于野战。

于是依托根据地先用小部兵力把突出、孤立的敌据点围住,死死围上若干天,敌粮断炊断,自然告急救援。

估计敌援兵从哪个方向来,我主力部队便预先选好战场,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以逸待劳。援兵开来,运动在野外,立足未稳,正好给我以歼灭之机;消灭了援兵,守敌人心惶恐,不战自乱,我军可趁势解决点上的敌人。事实证明,"围点打援"乃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的重要战法,运用得当,能收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之效。"

三、打活仗

1948年6月,徐向前以带病之躯取得了运城战役和临汾攻坚战的胜利后,又和周士第、陈漫远、胡耀邦等人,指挥部队由攻坚战转入运动战,发动了晋中战役。

解放军攻克临汾后,阎锡山慌了手脚,急忙调兵遣将,守卫晋中。阎锡山坐镇太原,指挥13万大军,扼守在同蒲路至灵石一线。阎的作战方针是:固点守线,以攻为守;以一部兵力据守县城、据点,控制晋中平原通往山区的隘口要地,其主力机动于铁路、公路沿线,摆出一副与解放军周旋决战的阵势。敌前线总指挥赵承绶,把三十四军、四十三军、六十一军和"亲训师"、"亲训炮兵团"组成了"闪击兵团",准备哪里危险就往哪里"闪击"。敌人吹嘘,徐向前的"游击队"用土枪土炮能打下临汾,绝对攻不破太原。

面对敌人的骄横,徐向前早已成竹在胸。第一步,以分进合围态势,北上晋中,割裂阎军防御体系,切断交通,分割包围其要点,肃清外围,清剿地方杂匪。第二步,相机攻取某些要点,诱敌主力与我决战,在野战中求得灭敌主力一部,以达削弱阎军实力,缩小敌占区,为攻取太原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整个战役的重心,放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上,力争给敌以致命性的打击。

6月9日,徐向前发布了晋中战役的命令。

徐向前坐在担架上,指挥着6万精兵,首先采取包抄、围攻等战术,把汾河东岸号称精锐的"亲训师"大部歼灭。接着,不给敌人喘息机会,接连发动进攻历时30天,歼敌10万余人,俘山西省保安司令兼山西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以下将官14名,解放县城14座。

赵承绶曾是徐向前在太原国民师范读书时的同学。

1937年秋,为了与阎锡山商谈联合抗日事宜,徐向前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来到太原彼此见面多次。当赵被押到徐向前跟前的时候,徐向前问他:"还认识吧?""认识。"赵承绶的声音很低。赵曾在阎锡山面前夸下海口,说"徐向前不堪一击"。如今败在老同学手下,不禁羞愧难言。

"你看我们在作战指挥上有什么缺陷?"徐向前进一步向赵承绶"请教"。这是他的习惯,每次俘虏到敌人的指挥官,他总要这么提出问题,以便总结经验教训。

"战败之人,哪能看出缺陷!要能看出来,哪能走到这一步!"赵承绶的头耷拉得更低了。

党中央、毛泽东为祝贺晋中大捷发来贺电,称这是一个"伟大胜利","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的确,晋中战役是徐向前指挥大规模运动战的杰作。在这次作战中,徐向前把运动战指挥得灵活自如。

运动战一直是我军的拿手好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大规模歼灭战,几乎都是运动战。毛泽东指出:"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同时,也把为了便利于执行这种进攻战而在某些必要时机执行着的所谓"运动性的防99御"包括在内,并且也把起辅助作用的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包括在内。它的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如何驾驭这种作战形式?毛泽东自然是军事大家,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大批将帅们,也在勇于实践它,努力探讨它。

徐向前认为:驾驭这种作战形式。中心点在于一个"活"字,即高度的灵活机动性。如果说阵地防御战、城市攻坚战叫"打死仗"的话,那末,运动战就叫"打活仗"。离开了"活"字,便不成其为运动战,更谈不上保持战役战斗中的主动、优势地位,达到大规模歼敌制胜的目的。徐向前以晋中战役为例,指出:晋中战役,我兵力不如敌人多,装备不如敌人好,部队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但自始至终居主动地位,一月之间,鲸吞敌十万之师,说到底,就是充分发挥运动战的灵活机动性的结果。

在他的回忆录中,徐向前还具体分析了晋中战役中灵活性的表现。读起来真是精彩至极,令人拍案叫绝。不是身经百战而又韬略在胸的大军事家,是难以有如此妙语精论的。面对老帅的宏文,任何归纳、摘录都显得多余。还是让我们顺着老帅的思路,照录他的原文吧!徐向前开宗指出,我军的灵活机动性,首先表现在出敌不意上。

他说,纵观整个战役过程,出敌不意之点,至少有四:我军攻坚临汾,苦战两个多月,伤亡很大,疲惫不堪,仅休整二十来天,即北上晋中,保卫麦收,完全出乎阎锡山的意料。他认为:"共军在临汾伤亡两万多,大大损了元气,不可能很快恢复。"正在做晋中"万无一失"的美梦呢!此其一。我军北上作战,不是自南而北,逐步推进,而是以少部兵力佯动于汾河以西,主力则隐蔽开进晋中平原东侧山区,突然杀向敌军腹地,又出乎阎锡山的意料。他以为我军兵力有限,只会依托晋南解放区,沿同蒲路向北平推,绝不敢实行纵深迂回,拦腰开刀。此其二。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南下,我军新组成不久,虽缺乏大兵团野战经验,但攻击力相当旺盛,确有伏虎吞鲸的能力,也出乎阎锡山的意料。他在"亲训师"被歼后,仍不清醒,认为山西境内的"共军",不过是些地方部队、游击兵团,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惜把赵承绶集团拿了出来,按蒋介石的旨意,"大胆与共军决战"。此其三。当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我军大踏步北进,直插太原附近,拦头断敌退路,更是出乎阎锡山的意料。他万万想不到,所谓机动力甚强的赵承绶集团,竟被逼入太谷、徐沟、榆次间,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此其四。古语说:"猛兽失险,童子曳戟而追之;蜂虿入袖,壮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讲的就是出其不意的道理。我军的作战行动,连续出敌不意,阎锡山尽管重兵在握,又滑头得很,结果还是步步被动,一败涂地。由此证明,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出奇制胜,是运动战、歼灭战的诀窍所在。

徐向前接着指出,我军的灵活机动性,又表现在恰当创造战场上。他说:大兵团平川野战,敌我双方均容易集结兵力,展开兵力,转移兵力。有利战场的选择和创造,是我军争取主动和优势,实行大规模歼敌的重要条件之一。

晋中战役是我军向敌占区进攻,在敌占区运动作战。这与过去的诱敌深入,在根据地内选择歼敌战场,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晋中平原被汾水纵贯南北,劈成两半,不便我军东西两面机动配合作战。北面紧靠阎锡山的老巢太原,交通运输方便,利于敌人南援或北逃。因此,选择战场必须着眼于既有后方依托,又能抓得住敌人。有了战场而无后方,不仅部队作战需要的粮食、柴禾、武器、弹药供应不上,且有受制于敌,失去退路的危险。同时,仅有战场和后方,抓不住敌人,或是被敌人突围而逃,也不行。那就达不到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的战役目的。

战役进程中,我军给敌人的两次歼灭性打击,都与恰当选择和创造战场有关。第一作战阶段,主力东出,战场设在平遥、介休间,目的在于吸引河西敌"闪击兵团"主力第三十四军回援,在运动中歼灭之。那里前有汾河阻隔,后有太岳山区作依托;南面的灵石被我占领,与晋南解放区连成一片;北面的祁太铁路被我切断,敌人无路可走。可惜因通讯联络不好及敌情变化,未能抓住第三十四军,只歼灭了"亲训师"等部。第二阶段作战,以歼灭赵承绶集团为主要目的。我军在顶住该敌疯狂进攻的同时,一面拔除白(圭)晋(城)线上的敌重要据点白狮岭,控制子洪口通道,以保证大军作战的物资供应;一面将榆次、太原间的铁路切断,断敌退路。趁赵承绶集团惊慌失措,将其逼入我在徐沟、太谷、榆次间选定的战场。那里是个三角地带,村落星布,一马平川,利于我军展开兵力,发扬火力,分割歼敌;离铁路、公路较远,西有汾河阻隔,不便敌人来援;南面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文水五县之敌,均被我切断,只图守城自保;广大乡镇在我手中,群众纷纷起来参战支前,形成我得力后方。因而,数万敌人被我团团包围后,犹如瓮中之鳖,只能束手就擒。战役胜利的实践表明,我们将战场选在河东而不在河西,选在北面而不在南面,是恰当的,起到了既有后方援应,又能抓住敌人的作用。

徐向前指出晋中战役灵活性的第三个方面表现,是它的神速运动。他说:打运动战,贵在抢时间,神速动作,不失战机。时间的因素,是关系战果大小、战局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两军对战,你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要调动敌人,围歼敌人,要应付战局中的各种变化,要在最后猛烈扩张战果,一言以蔽之,离不开争取时间。掌握了时间,主动权在手,保持战役战斗的突然性,加上兵力集中等条件,打击敌人,必能形成雷霆万钧之势,容易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反之,"活仗"会变成"死仗",主动会变成被动,歼灭战会变成击溃战,甚至得不偿失,与战役战斗的预期目的大相径庭。在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就是无形的战斗力。

同类推荐
  • 巴尔扎克(世界十大文豪)

    巴尔扎克(世界十大文豪)

    巴尔扎克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穷毕生精力,创作了卷帙浩繁、气势恢宏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舒昂党人》、《夏倍上校》、《乡村医生》、《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幽谷百合》、《禁治产》、《无神论者做弥撒》、《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卡迪央王妃的秘密》、《搅水女人》、《纽沁根银行》、《古物陈列室》、《幻灭》、《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96部。
  • 宋文骢传

    宋文骢传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歼10飞机总没计师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界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见证和浓缩了新中国现代战斗机研制的整个历史。他志存高远,却又严谨务实;他严厉刚毅,却又可爱可亲;在飞机型号研制中,他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宋文骢传奇的人生。本书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我国现代战斗机发展历史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纪录

    《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系列图书”之一,《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图文并茂,结合狙击手的经典事件、装备以及狙击手训练要领等,介绍了近代以来世界上最顶尖的狙击手,还有狙击手手中的致命武器,《狙击手——世界著名狙击手全记录》将为您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军事世界。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热门推荐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妖面皇后乱世妃

    妖面皇后乱世妃

    也许是听到了声音,那半陷入昏迷之中的男子,挣扎了一下,微微睁开了双眸,灵璃儿顿时觉得天地万物都不存在了,她眼里就只剩下了这双眼睛!
  • 血族迷情:魔王宠妻无度

    血族迷情:魔王宠妻无度

    ————————————他,传说中的堕天使,骄傲狂妄的撒旦大魔王,在人世间徘徊千年,只为寻找他的妻。他,万年难得一见的日行吸血鬼,可以在阳光下行走的能力让他成为血族中的异类。她,本是一个身世不明,被人遗弃在蔷薇丛下的平凡女孩,一场灭族,让她误打误撞的成为了一名吸血鬼猎人。当一系列奇异的事件发生,她体内的力量正在慢慢地觉醒。她到底是什么?是天使?还是恶魔?————————————血族迷情:魔王宠妻无度。
  • 腹黑校花的秘密

    腹黑校花的秘密

    校园虐恋故事,主角为一女主,扫视天下英雄而无一入眼。那么,开启梦幻之旅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道凌天下

    道凌天下

    诸天百族,万杰辈出,看一个小小的乞丐如何一步步崛起,战百族,压群雄,傲立苍穹,凌驾诸天。一段小人物的奋斗史,一场缠绵无尽岁月的纠葛。
  • 人成道

    人成道

    道无常,人心善变。利来往,聚散刀光剑影。战神崛起,改天换地。
  • 独掌乾坤

    独掌乾坤

    修罗场,炼魂狱,狂战轮回,力破九天。乘云气,驷玉虬,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所求无非“逍遥”二字。大道如青天,岂我不得出?冥冥众生,苦苦追寻不过一超脱。
  • 毗婆沙

    毗婆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本书记录了老中医——“外公”张中和50多年来的坐诊经历,翔实地介绍了百余种实用的经典老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