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9300000006

第6章 自律是一种自省:看清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2)

富兰克林将上述l3种品德写在了一个笔记本上,并制成一个小册子,每日都要对着小册子逐条反省自己的行为。他在自己的自传中提到了这种方法,他写道:我的目的是养成所有这些美德的习惯。我认为最好还是不要立刻全面地去尝试,以致分散注意力,最好还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种美德。当我掌握了那种美德以后,接着就开始注意另外一种,这样下去,直到我掌握了13种为止。因为先获得的一些美德可以便利其他美德的培养,所以我就按照这个主张把它们像上面的次序排列起来……

富兰克林的经验告诉我们,自省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进步。而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顾影自怜的可笑又可悲的境地。

自省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困难得多。能够自省自察的人,是有大智大勇的人。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对自己的了解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对人最残酷的事情。

自省不是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来打击自信心,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进并完善自己。

别人并不能映照出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明亮的镜子。只有进行自省,才能最透彻地了解自己,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驾驭情绪,让自己的人生道路少些坎坷,多些收获。

在反省中认识和发展自己

生活中,许多人面对问题时,总是会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不是我的错”、“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找借口、指责别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反思自己却比登天还难。人人都犯过错误,但很少有人能反省自己。

大多数人就是因为缺乏自省习惯,不晓得自己这些年以来的转变,才会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质。而一个不晓得自身变化的人,就无法由过去的演变经验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当然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一个自律的人应该经常检查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是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有错误或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它,不去改正它。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一个人如果能随时诘问自己过去的转变,就可以找出以往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对还是错。若是正确,往后当然可以继续以此眼光去面对这个世界;万一是错的,也可以加以修正。如此,就可以帮助你以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过去的“迷”,正好是今日“悟”的契机。因此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在随想录里回忆说,少年时代的他曾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总是企图用谎话推掉自己对于某件事的责任。可是,这种撒谎的行为常常使他产生浓重的内疚感,他意识到自己在做不好的事,但还是忍不住去做,这使他处于非常矛盾的境地。

正是这样一种并不很坚定的自省意识,使他逐渐抑制住了爱撒谎的不好苗头,消灭了一种消极品性滋长的可能性。

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在去北京的火车上,他细细反省了一下自己在复旦三年的所作所为,将自己做过的亏心事细数了一遍。透过这些亏心事,梁晓声认识到了自身性格中的不少消极因素,诸如怯懦、“随风倒”等。认清了这些消极因素,梁晓声就通过自觉的努力去克服它们,从而使自己的性格朝着有利于成功的方向发展。

梁晓声说:“我的最首位的人生信条是:‘自己教育’。”他把反省列为人生信条的首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通过自省,他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种种消极因素,自觉地抑制这些因素的扩张。

正如成功多是内因起作用一样,失败也多是自己的缺点引起的。一个人必须懂得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不会老在原处打转或再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人只有通过“自省”,时时检讨自己,才可以走出失败的怪圈,走向成功的彼岸。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对自己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每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直到六个月后读给公众听。

与此相同的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著名的学者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

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

时刻反省自我,主动承担责任

有责任感的人,都能担负自己的责任,他们时刻反省自我,一旦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就立即改正,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犯错的可能。

反省,是人类走向光明的起点;反省,是明白自己价值与意义的捷径。

我们每一天都要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进行自我反省,这非常重要。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良心是“真我”,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自我”指的是利己之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抑制自我,让真我之心活跃,就是反省。

在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自我反省,他还鼓励自己的雅典朋友也这么做。他甚至这样要求自己:“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

一名出色的员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自省的一种表现。一个善于自省的人通常都会人格魅力十足,因为他们总是能直面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在现实社会里,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都会通过自省,将自己做人做事的成败归结于个人行为。自省的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人,而对自己负责,反过来又验证了他们自己的责任感。自省与承担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能够自省的人,就能够担负责任;同时,能担负责任的人,也会在责任中自我反省。

古人提倡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人则要时常存有一颗宽厚的心。多做自我批评,少推卸责任给别人。尽管眼睛长在自己身上,而最常用的却是丈量他人,因此往往无法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当然也无法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

可以说,自省是迈向不找借口推脱责任的第一步。你的工作不只是对企业、对老板的责任,最重要的是对你自己的责任。工作是你自己的需要,你要通过工作来得到成长。无论是在技能还是金钱方面,都是这样。放弃自省,其实就是放弃让自己成长的机会,放弃争取成功和完美生活的机会。企业也许就会因此而蒙受损失,但受害最深的还是你本人。

在生活中,一个自省的人更能够积极地面对现实。人们之所以常常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就是因为不想面对现实,但现实就是现实,逃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当中,还会使问题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这就犹如讳疾忌医,人若是生病了,逃避是毫无意义的,不承认自己有病,并不表示你真的就没有病。总是逃避,只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直至无药可救。

自省是需要勇气的,毕竟直面自己的缺点与过错是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一个人敢于躬身自省,本身就说明了他是多么的强大,所有企业都欢迎这样的员工。

畅销书《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省,代表着一种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必须明白,唯有不断自省,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反省是发现解决方案的开道者。有反省在前面做先锋,解决问题的方案才会随之而来。

美国西点军校军训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帮助学员们养成一种健康、自省的习惯。其实,它更强调的是检查个人行为的必要性。军训以后,学员们就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若发现自己的某种行为方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立即进行更正。

只有不断自省,才能避免自己日后再犯相同的错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并非是那些才高八斗的人,而是看上去非常一般的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是“颜回无二过”。因为颜回能自省,所以成为了孔子的得意门生。

由此可见,要想不犯相同的错误,唯有自省才能够做到。要做到“不二过”,首先要面对现实。然后在失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原因,进行自我反省,并引以为鉴。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却有“一犯再犯”和“不二过”这两种人。你会信任一个总犯同样错误的人吗?你会任用一个总犯同样错误的人吗?答案不言自明。

通过别人,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同类推荐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造就一流员工的职场培训读本。优秀的人找方法,平庸的人找借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路决定出路,方法总比问题多。阅读本书,让你成为方法高手,做问题的终结者。
  •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本书是一本将古代处世智慧与现代社交精华结合于一体的通俗专著。它的妙处在于将古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纳、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办法。它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社会上、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更为我们解决家庭、友情、社交等方面的困惑提供了针对性的答案。与此同时,它还告诉了我们有关处世中必须坚持坚忍、宽容、沉默、吃亏是福、和气致祥、知足常乐的道理和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我们处世的指南、社交的导师,阅读它、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你将会受益无穷。
  •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人们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办事要像厨师烧菜一样,掌握火候,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人而变,才能把事情办好。若办事太死,太乱,到头来,只会将本该成功的事在片刻之间化为乌有。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和办事的“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在倾听与响应、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辩解与圆场、问话与答话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自然也就到水到渠成。
  • 7S倍速记忆法

    7S倍速记忆法

    本书可以为那些还在“学海”中苦苦挣扎的学子们和总抱怨自己记性不好的人们送去一叶带领他们脱离“苦海”的方舟!同时也顺便把那些勤奋上进,超越自我的人们捎到理想的彼岸!乘坐在“超级”号快轮上的人们都将迅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本书集中了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记忆力提升训练专家们的最佳成果,根据他们的理念开发出最有效的提升训练方案,按照本书中的方法去行动,你将可以成倍提高记忆力。
  • 智慧谋略文库·三教九流智慧谋略文库

    智慧谋略文库·三教九流智慧谋略文库

    巴里翁医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于可爱,可他家的女仆奥尔茄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为了免除自身的嫌疑,凭着高明的医术,很快弄清了奥尔茄的死因:她的肠子里有一种像针一样的细芒刺,是肠穿孔而死的
热门推荐
  • 校花的贴身小光头

    校花的贴身小光头

    八岁功力大成,十岁祸害之名震少林!自小被孤儿院收养的韩凯拜师少林,其体质逆天,习武事半功倍,揍人不在话下!小和尚不色奉命下山保护师傅故人之后,却不想对方是个绝色校花,师命在身怎能不勾搭?火辣警花,极品御姐、接踵而来……且看看光头小和尚不色如何演绎一段传奇!
  • 昔年往日

    昔年往日

    她们,有着至高无上的黑道至尊血统,但有人却不怕死的抛弃了她们,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伤害,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但是她们的命运却在第一天进入学院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了,对,彻彻底底改变了!从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到相爱,都让人羡慕不已!伤痕累累的她们,命运会如何转变?
  • 我要长生不老

    我要长生不老

    一家科技公司的继承人,因为爷爷去世,决心探寻长生不老的奥秘。作为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我应聘到这家公司,帮助年轻的总裁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于是,只要有关长生不老的可能性,不管是科学还是传说,不管是现实还是神话,我们都一一去尝试。秦始皇、汉武帝、徐福、李少君、青春泉、极乐园、长生不老药、冷冻、器官移植、克隆……再经历过种种有关长生不老之术的探寻后,对于生,对于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 迷糊王妃

    迷糊王妃

    睡个觉就莫名其妙穿越了也就算了,穿越到一个鸟不拉屎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就算了,竟然还被一个身负重伤半死不活正被追杀的王爷强行推倒?!什么!还推出了人命?!五年后,她带着那个妖孽一样俊美的‘人命’四处坑蒙拐骗,竟然坑出了三个王爷!一个冷酷腹黑,一个桀骜不驯,一个温润如玉,哪一个才是小崽子他爹?!
  • 蒙台梭利育儿丛书:财商儿童培育法则

    蒙台梭利育儿丛书:财商儿童培育法则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玛利亚·蒙台梭利育儿的思想是公认的当代最科学、是完整的育儿体系,在育儿史上的贡献举世瞩目,以她的思想与法则建立的指导中心,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帮助世界的人士”十二位杰出人物之一。
  • 中国式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张悟本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 THE MASTER OF MRS

    THE MASTER OF M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窦存

    窦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视为柏拉图之后世界古代史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最博学的人”。
  • 三小只之缘来爱上

    三小只之缘来爱上

    也许真的是因为我们太过无知了。所以上帝才会决定剥夺我们的缘分。那天。天黑了。风大了。你哭了。我慌了。我在人群中拼命的想要抓住你的手,却将你越推越远。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傀儡,我带着疲惫不堪的心,在世态炎凉中沉浮,在阴谋暗算中求生。但,我一直相信,你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待我们相见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