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5200000032

第32章 中国人的思维之道(1)

主讲人:彭凯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及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国际博士生导师)主持人: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评论人:李强(清华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策划人: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时间:2003年12月7日

现在开讲

大家冒着严寒来听这个讲座,我非常感动,也很激动。因为北图是我和太太第一次谈恋爱的地方,我们当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没有地方谈恋爱,发现北图是一个好地方,非常安静,也非常好读书。

我今天给大家谈的课题,是关于中国人思维的一些特性问题,特别是过去十年以来,我们用实验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化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知觉的一些影响,所以我大概谈将近一个小时,然后有一个小时可以回答大家的问题。

为什么要谈文化呢?在过去十年,美国的现代心理学有一个“文化”大革命,它是什么意思呢?很多的人突然对文化,对人的行为产生了兴趣。现在大家在屏幕上看见的,是在过去十年以来,传统的或者说是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以文化作为研究课题的一些论文发表的数目,心理学的期刊增加不是太多。但是,以文化为研究题目的论文增加很多,去年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八千多篇。

为什么西方的心理学家突然对文化产生了兴趣?文化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文化对人的行为到底有些什么影响?特别是我们作为中国的心理学家或者是中国人,对西方心理学对中国人的描述,我们有一些什么体会,有一些什么想法,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谈的主要问题。

推动“文化”大革命的四个理论基础

在“文化”大革命推动的背后,主要有四个理论的基础,或者说是理论方法:

第一,对价值观的研究,心理学家对此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发现,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他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就是应该做的。这种价值观对他的行为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这个价值观最主要的一个研究,是关于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的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个德国的社会学家对IBM公司的雇员全部进行了调查,想看一看什么东西能够决定雇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或者是有什么办法能够预测到文化对雇员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他用了社会学里所有研究的工具,包括所谓的男性化、女性化,包括对权力的认识,包括组织的关系和伦理。结果他发现,只有一个东西能够预测到文化的差别,这就是价值观,特别是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别。这个研究在心理学研究里有划时代的意义,突然有人发现文化是可以作为一个行为的变量进行研究的。很多年之前,文化一直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作为一种政治形态来进行研究。

这个研究说明,文化实际上是可以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亦可以用做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又有很多行为学上的意义。这个工作以及后面的关于个人主义和团队主义的研究,在西方的社会学和社会科学、心理学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作用影响到心理学里的“文化”大革命。

第二,对个人自我概念的研究。很多人发现有一种文化上的差异。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让你描述一下“我是谁”?很多人发现中国人和西方人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具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西方人对自我的判断基本上根据个人的个性、个人的爱好,比如我很漂亮,我很有吸引力。而东方人的判断、回答基本是谈到团体。比如我是中国人,我是我们家的家长,我姓什么,完全是用社会团体的概念来描述自己,东方人的自我概念和西方人的自我概念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研究很有意思,让人判断一下我和他的差别、他和我的差别,让你判断一下我和他是不是一样,他和我是不是一样。你自己想想这个问题,你和邻座的那个人,他在多大程度上跟你相似。再问自己和邻座的人有多大程度的相似。这个问题在统计学上、数学上是同一个问题,我和他有多相似、他和我有多相似,实际上谈的是同一个问题,谈的是双方的共同性。但是很有意思,西方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显示出一种不对称的现象,我和他不一样,他和我差不多。他和我差不多,但是我和他是不一样的,觉得我自己实际上和别人不一样,是很独特的,而别人应该和我一样,当然这是一个错误。他们发现中国人在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时,没有出现错误。这是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这个研究发现西方的自我是独立性的自我,而东方是依赖性的自我或者是相互的自我。这个对心理学的影响也很大,很多人从事这个研究。

第三,本土心理学。特别是在一些拉美国家,尤其是在中国的台湾地区和亚洲的韩国,有很多心理学家发现,西方的心理学实际不太适合于本土化的理解,在自己的国家用西方的东西来做研究,实际上得不到什么有意义的结果,所以他们就提出本土心理学。当然,本土心理学所出的成果现在还不是太多,但是它的思想对心理学研究还是有很大的冲击作用的,有很多人开始注意本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第四,过去十年来提出的认知理论。我们觉得人类学家也做研究,也就是做文化,社会学家也做文化,政治科学家也做文化,我们心理学家研究文化,应该有心理学家独特的特色。我们的理论叫做文化与认知的理论,这种理论表现在我们对文化的定义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们研究的课题也不一样。我们得出的结论有很多行为学方面的意义。这就是我过去十年来主要从事的工作——谈一谈怎么从心理科学的方面研究文化,特别是研究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的影响。

我们是怎样认识行为的

我们是怎样认识行为的?大概有几个特点:

第一,我们认为文化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脑子里头的。文化不光是在书本上,不光是在社会形态中,不光是在人际关系上。文化实际上在你的头脑里头。这是我们心理学家研究文化的一个特点。比如,我们觉得文化是在头脑里头有一个表征。这个表征你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测出来,可以定量研究它。

第二,我们认为文化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如果不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文化,就不是心理学家应该研究的文化。比如说图书、占迹,这些东西就不是心理学家要研究的,我们要研究古迹就不是研究古迹是什么样子,而要研究一下人对古迹的行为态度:是不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是不是对他的行为有影响。这是我们研究的东西。你可以意识到,心理学家认为光谈文化差异本身没有什么意思。比如中国人用筷子,美国人不用筷子,这种差异不需要心理学家去做,不需要有博士学位的人去做这个研究,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我们要研究的是大家意识不到的东西,而且是反映在行为上的东西。

第三,文化实际上是每一个人利用这个文化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它周围的事物,理解他人,包括他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描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举一些简单实证的例子。大家看到屏幕上有两个怪物,哪个怪物大,哪个怪物小。你们认为后面的大,前面的小,对不对?学过心理学的人或听过我讲座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两个是一样大的。但是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没有听过讲座的人,你肯定是觉得后面的东西要比前面的大,而且你越看越觉得后面的应该大。但确实是一样大的。大家可以量一下。大家看,后面的图画是两指半,前面的也是两指半,我没有欺骗你,我不会玩魔术的。它们是一模一样大的。我把背景去掉以后,可能大家会觉得更容易像一样大,但是前面的东西还是有前移效果的,你还是会觉得后面的东西比前面要大,实际上它们是一样大的。

为什么你觉得后面东西应该比前面大?因为有个背景。为什么背景会影响你的判断?经验。什么是经验?经验告诉了你什么东西?经验实际上告诉你一定的知识,这个知识已经存在于你的头脑里,它下意识地影响到你的认识,影响了你的判断,影响了你的行为,它是无意识的,是你不知道的,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有两个东西看起来一样大,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在后面,那么它就应该比前面的东西大,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知识,存在于你的头脑里头,影响到你对事物的判断。这个知识经过很多日常生活经验的认证,经过很多日常生活的实践,越来越让你相信这个经验是对的,而这个经验在这个图的判断上就影响到你的判断。

有一个人类学家在非洲的部落里发现,有的人住在原始森林里头,他们没有见过天空,没有见过平地,周围的环境都是森林,所以他没有这种透视的知识,没有透视知识的人看这个图没有问题,是一样大的。只有我们在中国文化或者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因为我们有这种透视的知识,结果我们的判断受到这种知识的影响。

所以,我要说的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于你的头脑里,使你意识不到,而这种知识影响到你的行为。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要研究的文化,我们是研究一些在头脑里头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支配的文化影响。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心理学家研究文化的着重点

第二个问题,我们研究什么样的课题。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和一些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研究文化不一样的。比如我们主要着重于:

1.认知的工具。比如说归纳、演绎、因果分析,他们在不同文化里是如何形成的。

2.人们在做判断、决定、行动、推理、选择、说服和表达时候,是如何运用这些认知工具的。

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学习新的东西和创造新的事物。

4.不同文化的人是如何进行相互了解的。

5.这种东西怎样成为一个文化的东西。这是一些理论上的问题。下面谈谈在过去十年来我们是怎么用实证的方式来研究这些问题,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要。

在过去十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东西,我给大家简单归纳一下,通过对中国人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人头脑里存在的文化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人的文化特性,影响到中国人的行为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到的,已经发现的。

1.中国人的因果关系分析,实际上是有特色的。这个特色和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的了解是不一样的。

2.中国人对相关关系的判断也和传统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是不一样的。

3.中国人对矛盾心理学的判断,跟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的了解也不太一样。

4.中国人的责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该负责任、该负多少责任,这个人应不应该受到惩罚,这个人应不应该受到奖励,中国人的责任判断也和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的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感知和传统西方心理学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中国人的经济角色有中国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过去十年以来所做工作的一个简单总结。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你可以了解一下用传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化有一些什么特色。关于这个,你们可以看出来。第二,这些特色对了解中国人的心理,特别是中国人的认知特性,到底有些什么有利的作用和不利的作用。

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因果关系分析的影响

第一,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因果关系分析的影响。这是我们过去十年来已经发表的一些文章,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看。这个研究的起因,其实是一个个人的悲剧,不是我个人的悲剧,实际上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悲剧。

1991年,我正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刚刚准备读心理学博士。在国内可以当教师,确实没学什么心理学,不敢误人子弟,应该好好学点心理学。第一年正好要读研究生院。在1991年11月份,美国出了一个大事情,这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叫卢刚,他在美国的艾德华大学读书,是物理系的高材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开枪把自己的教授打死了,同时打死的还有教授的同事;还不够,他把一个中国同学,同样是在艾德华大学读书的中国物理系的同学打死了;然后他提着枪跨过艾德华冬天的雪地,闯到了艾德华大学校长办公楼,满处找校长,没有找到校长,把副校长给打死了,最后把自己也给打死了。

这个事情轰动全美,大家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优秀的中国高材生在美国犯下这么大的罪行?他为什么要杀人?这个问题在心理学里是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在,亡.、理学上,我们把这个叫做归因。归因是什么东西?归因就是说人是怎么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因果分析。彭教授为什么来这儿演讲?你为什么来听这堂课,这也是一个归因的研究。这都是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所以说,这个研究有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意义。

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什么触动很大?因为我认识卢刚。我给大家说过,我和我太太谈恋爱,这在北大是普遍的现象。卢刚当时也想在北大谈恋爱,因为他已经考上美国的博士,觉得解决个人问题很重要,在北大的时候就想找女同学谈恋爱。我们都知道,北大漂亮的女同学基本在两个系里,当然别的系里也有很多漂亮的姑娘,一个是心理学系,女生比较多;另外一个是外语系,女生也比较多。他决定到心理学系去发展关系。结果他和我太太同宿舍的室友谈恋爱,但是没有谈成,最后分手了。

我和太太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他当年结了婚,他也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我们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他是很优秀、很聪明的人,他要结了婚就不会走到这一步。第二天我就跟美国的同事谈这个问题,他们都说,你知不知道这个问题?我说都知道。美国同事听到这个故事以后,第一个反应是,我真为你太太的同学高兴。我说为什么为我太太的同学高兴?他们说,如果她要跟卢刚结婚,她可能会被卢刚杀死。这是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很有趣?在心理学上叫反事实推理。反事实推理是什么意思?就是用跟事实相反的前提进行推理。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关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九卷)

    “关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热门推荐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早年科考失败,弃文从武,投靠吴长庆,攀附李鸿章,巴结荣禄,取悦西太后,同时还不忘在维新派身上下赌注……工于心计的他施展手腕,长袖善舞,终于位极人臣。民国初始,又攘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进而称帝建元。本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多角度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 邪王妻

    邪王妻

    她是人人唾弃的“哑女”,巧合之下,认识皇子,“亲人”便试图踩着她往上爬,不断的挖坑陷害她。殊不知,她看似柔弱,却心狠手辣!当一个邪魅狂妄的男子出现在她生命中,他的邪魅与张狂,遇到她的狠辣与嚣张,到底是他赢了她的人,还是她偷了他的心?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沙漠上飞起风筝

    沙漠上飞起风筝

    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在纷繁中淡定,在苍茫中从容。心静下来,阳光温暖起来,空气清新起来。面向阳光,沐浴温暖。世事沧桑,风起云涌,坐看一株雅菊,它的鲜艳、它的芳香,是对你的问候。春天的温暖,夏日的热烈,秋天的清爽,冬雪的洁白,是四季对你赐予。花红柳绿,山清水秀,是自然对你的赐予。拥有善美的心,夜里便拥有一轮清月。拥有善美的心,清晨便拥有一轮红日。风动、云动,你的心动。
  • 湛仙

    湛仙

    鸿蒙宇宙混沌,混元大罗金仙盘古大神,以身悟道肉身成圣。开天辟地造化万物,身损道消以佑万物苍生。天道不全,四九损一。道祖鸿钧以身合道,难补其一。然而亿万生灵窥窃那一丝天道漏洞,成就那天仙之位甚至更高。从此这鸿蒙初始的宇宙妖魔横生正邪不分,纲常败坏。道祖为了这鸿蒙宇宙不在混乱,以无上大法将这方天地分为三界六道,以定乾坤。至此那些与天争命的有道之士,所争的命所修的道渺茫了许多
  • 千狐奇缘之夏念笙

    千狐奇缘之夏念笙

    一只修行了千年的灵狐,需通过人间的历练成为仙,只有经历人间的生死离别,爱恨情仇,才能放下凡尘俗世中的恩恩怨怨。历练中的狐,会忘了自己狐狸的身份,跟平常女子无异,没有法力,没有武功,一切从零开始,一旦历练成功,便可一跃成仙,从此位列仙班,永别人间。如果历练失败,便会被打回暗无天日的灵狐地狱,从此不得走出狐界半步,生不如死。在历练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所以,灵狐地狱里也关了不少历练失败的狐,每天接受着天神的惩罚,苦不堪言。这次需要去人间历练的狐,叫夏念笙,好运是否会眷顾她呢,我们不得而知............。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修仙战徒

    修仙战徒

    一个现代社会饱受欺压的平凡少年穿越异世,却从此崛起,机遇不断,混的风生水起。脚踩贵公子,鞭挞美妇人,看叶梵天如何在异界纵横风云,狂澜众美。
  • 舞动星河

    舞动星河

    末日生存,基因突变。生存与进化同在,但命运要尽在我手。血腥和权谋并存,但要星空随我而舞。
  • tfboys之你愿意我就爱

    tfboys之你愿意我就爱

    三个小鲜肉遇上三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便是一见钟情,但是在他们恋爱的过程中,有许多搓着,最终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