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100000016

第16章 风立,无限江山终落空(2)

他知道,这举足轻重的一步,一旦跨出去,他不仅要承受的是青史上的骂名,还有内心的挣扎和煎熬。如果说后人的鄙夷他看不到,自然也不会为之难过,但是良心的痛苦,才是最难以承受的。他终究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哪怕再不忠不义,也有着几分铮铮的铁骨。

李煜心知肚明,赵匡胤此时的仁厚只是为了尽快让自己纳土入朝,一统天下。对此,他采取了拖延政策。既不出口应承自己将会尽快前往汴梁观礼,也不断然拒绝。面对李煜的躲避,赵匡胤则派来了使臣梁迥前来南唐传旨,想要强迫李煜以"降臣"的身份,陪同赵匡胤进行祭天大典。如果李煜不肯前往,梁迥就决定趁李煜给自己送行之际,强行将他带回北宋。

在南唐君臣的齐心协力之下,李煜借病不见,梁迥的阴谋未能得逞,然而赵匡胤并不在乎一次两次的失败,他要的是最终的结果。未久,赵匡胤又派来了使臣李穆,再次邀请李煜前往汴梁。由于上次称病的借口无法再次使用,李煜于清辉殿中接见了这位趾高气扬的使臣。尽管李煜对李穆处处以礼相待,用上宾的待遇宴请这位使臣,但这次会晤还是在双方的不悦中不欢而散。

李穆仗着自己的身份,对李煜口出狂言,十分不敬。尽管如此,李煜依旧忍气吞声,以理服人,婉言谢绝了赵匡胤的"邀请"。李穆在愤怒之下,公然出言威胁李煜,如果他再不就范,北宋就会出兵南唐,那时候南唐就将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对方的狂妄,令再三退让的李煜也心生不悦,他终于正面回应自己是绝不会前往汴梁当一个降臣的。就算非要兵戎相见,他也要为了这残破的南唐江山而战,绝不会主动向北宋俯首称臣。

话已至此,双方都无话可说。李穆当即离开南唐返回北宋,向赵匡胤禀报此行结果。与此同时,李煜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着南唐上下臣子的面,立誓自己将会为南唐而战,绝不会成为北宋的降臣。"他日王师见讨,孤当躬擐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如其不获,乃聚宝自焚,终不做他国之鬼。"铮铮的誓言,仿佛是掷地有声,一如先祖的气骨血性,在李煜身上重生。这句话虽然来得太晚,太迟,但还是给予了臣子们莫大的信心。

有人说,世界上最了解的彼此,不是父母,不是爱人,不是兄弟,而是彼此的对手。这句话用在赵匡胤和李煜身上同样适用。当赵匡胤听到李煜的"誓言"之后,这位胸怀天下的帝王并不以为然,他笑了笑,说:徒有其口,必无其志。显然,多年的试探和斗争,赵匡胤已经看出李煜在文学上虽能纵横一世,身为君王,他却绝不是一个合格者。他日,当李煜坐上前往汴梁的舟子,望着已经改姓的半壁河山,他会明白,赵匡胤所说的是正确的,而他当日的誓言,不过是在无计可施之下的孤注一掷,他依旧未能践诺,为自己的江山勇敢地,光荣地,流淌鲜血,和付出生命。

背水一战大势去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李煜?《九月十日偶书》

阴冷的夜,苦雨缠绵在梧桐间,一声声,一叶叶,如同哀婉哭泣的女子。夜晚宫深,持灯的宫娥都已露出倦色,一身白衣的男子却依旧埋首疾书,紧缩的眉目之间,尽是萧索哀愁。笔端流淌而出的,是一纸的愁绪,是轻薄的澄心堂纸张载不动的愁绪。

是的,李煜给我,或许是给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印象:单薄,清瘦,柔弱,哀愁。体现在他诗歌当中的,也是这样一个形象。他的眉宇,总是解不开,他的眼眸,总是充满了惆怅。那些年少轻狂,肆意逍遥的时光,仿佛他从未经历过,他像是从开始生命的那一天,就背负上了痛苦和悲伤。

这种苦难,在南唐亡国的前期,开始最后的摧枯拉朽。如同以上这首《九月十日偶书》中所体现出来的负面情绪,在这段时期到达了一个极致。即将亡国的阴影,如影随形地跟随在李煜的身后,他感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他开始害怕睡梦,害怕孤单,害怕独坐。唯一解脱的途径,就是大量的饮酒,寻欢。可是短暂的狂欢过后,总会醒过来,于夜深时分,被窗外的鸦声惊醒。

四周一切都是静的,连一缕呼吸的声音,都显得格外突兀。枕畔的小周后酣然入眠,可她的双眉也是微微皱着的,或许,她亦是担忧无限,只不过从未在他的面前流露半分。爱是他的救赎,可是当爱也变得沉重,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他忧愁悔恨,他试图力挽狂澜,可是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局势将会因为他的决定有任何的改变。或许,唯一改变的,只是他自己。

南唐的探子回来禀告说,赵匡胤已经开始训练水师,想要将南唐收归囊中。南唐虽然国力弱小,但地理状况十分险要,不仅有重山当做屏障,还有长江当做天然的机关,想要令大批军马都渡过长江而无一折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赵匡胤还跟着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时,他就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当他决定征讨南唐时,率先要训练出的,就是一支精良的水师队伍。

北宋开宝七年,九月。这场毫无悬念的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赵匡胤以曹彬为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挂帅出征。这个消息传到南唐的深宫之中,正沉溺在酒色之中的李煜,忽然明白自己的好日子。终于是要与自己永远地诀别了。一时间,他惶惶然只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与李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匡胤的进取,在出发之前,他面对三军将士,三申五令对于南唐百姓,绝对要秋毫不犯。对于南唐的皇族,也应该礼遇有加,绝不伤害。他要得的不止是一方土地,还是天下的人心。面对此次南征,赵匡胤精心制定了整个计划,他以颍州团练使曹翰为开路先锋,率精锐水军和骑兵重创并震慑南唐沿江守军。随后,主力兵分两路进发:一路由主帅曹彬亲自指挥,并由侍卫马军都虞侯李汉琼和贺州刺史田钦祚率部分舟师和步骑,自蕲州入长江顺流东下;另一路则由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任指挥,同时由侍卫步军都虞侯刘遇、东上门使梁迥率步骑舟师,乘战船从汴梁水东门启程,沿汴水入长江。然后两路兵马在池州会和,由此从西向东进逼金陵。另外,赵匡胤还授末代吴越王为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并以内客省使丁德裕为监军,沿太湖进攻,与前面两支队伍紧密配合,对金陵造成两面夹击之势。

显然,对于李煜而言,是一次无比艰巨的背水一战。面对赵匡胤南下的大军,南唐同时采取了防御和求和两条道路。一方面,南唐将大量军力派往长江,希望能够阻挡宋军的行进,另一方面,南唐又向北宋主动上贡大量财物,乞和求宁,希望借此打消赵匡胤南征的念头,继续保住一方太平。然而,这次求和却失效了。枕畔之处,哪里容得下他人酣睡。赵匡胤想要吞并南唐,完成大业的心是积蓄已久的,不论李煜是主动纳降或是有所反抗,都不会改变赵匡胤的野心。

此时,南唐上下纷纷为救国而向李煜进谏,其中,就有池州郭昭庆建议李煜不要过分相信长江的力量,而要对池州等要地加强兵力。而在当时,为了突破长江,赵匡胤就地取材,攻下池州等地的采石场,在长江上搭建浮桥,以渡兵力。这些中肯的建议,却被李煜一笑置之。他以为,自古以来素有"天堑"之称的长江,并不是赵匡胤修建一两座浮桥就能够攻下的。于是,金陵城里,繁华依旧,繁华到所有的人都以为,宋军的进攻,不过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一个虚伪的谣言。可显然的是,李煜过分高估了长江,也过分低估了宋军的能力。

等到宋军已经渡过长江的消息传来,李煜才明白,自己的相信有多么可笑。当他坐在深宫之中享受最后的荣华时,宋军已悄无声息地从长江以北抵达了南唐境内。终于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这位一向懦弱退让的君王,也挽起了衣袖,决定进行最后的死战。这并不是李煜自愿的,这更像是他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之下,无可奈何的抉择。既然已成定局,还不如殊死一战,好歹在史书上,也留一个为国蹈死的名义。

李煜将澄心堂定为军机重地,特设"内殿传诏",只准为数有限的重臣参与决策。这其中,除了心腹的谋士徐游、徐辽兄弟之外,还有谋划军国大政方针的陈乔、张洎等人,另外还有操持落实者,吏部员外郎徐元、兵部郎中刁,负责前线战争的新任"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李煜又命镇海军节度使郑彦华为主将,遴选精锐水师二万人乘战船西进;另以天德都虞侯杜贞为副将,率领步骑军一万五千在长江的南岸向西行进。

李煜这是意在,水陆两军密切配合,进兵采石场,抵挡宋兵,挽救国家。出师之日,李煜亲自在江岸为唐军执酒壮行,殷殷叮嘱郑彦华:"二位爱卿要鼎力合作,互为表里,精诚协力迎击宋师,我朝成败在此一举。望尔等深解朕意。"郑彦华信誓旦旦回答说:"臣遵旨效命沙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不想郑彦华却是叶公好龙之人,当他指挥的战船溯流而上接近采石时,刚与曹彬指挥的田钦所部小试锋芒失利,便怯阵而拥兵不前。副将杜贞虽然竭力按照约定的计划行动,也就是当宋军沿浮桥南进至江心的时候,唐军发起攻击,浴血苦战,但终因主将郑彦华额按兵不动尔贻误了战机,使得杜贞孤军奋战,唐军伤亡惨重,被宋师打得溃不成军。

首战败北的消息很快传回金陵,李煜如感晴天霹雳。这场战争的严峻性,似乎超出了他可以承受的范围。既然已经无力回天,还不如尽力一搏。他公然与北宋决裂,废弃了北宋年号,暂时以天干地支为记时,南唐上下,一齐抵御宋军。然而,这已经太晚了。所有可能挽回的机会,都与南唐擦身而过。

这个曾经物华天宝,安居乐业的国家,终于因为政治的落败,力量的衰弱,国君的昏庸和无能,即将消失在华夏大地上。这在历史发展轨迹中,是一种必然。

然而,一个国家的灭亡,不论是什么原因,都是令人唏嘘的。那终究是有过繁华时光,有过灿烂文明,有过民心和威望的国家。像一朵花盛开,经历过璀璨后无声寂灭,消失在泥土尘埃里,风起风落,虽然是自然的抉择,但被惹起的情怀,总归不能风过无涟漪。

兵临城下嗟叹长

当噩梦,忽然之间成为现实,血淋淋地出现在眼前,任谁都希望,这只是一个梦而已。如果只是一个梦,无论再重复多少次,都有清醒的那一刻。但李煜的这场噩梦,却再也没有梦醒的机会。

城楼风高,城下的铁骑暗黄了不远处的天空,李煜定睛看去,遮天蔽日的军旗,覆盖了自己的土地,而他们身后的江流上,还停泊着无数战船。如果这些都是属于南唐的军队,那该多好啊。只可惜,所有的旌旗上都飘扬着一个"刺眼"的宋字。直至此刻,李煜才明白,自己的这个噩梦,已经走到了终点,而另一个更加残酷的噩梦,才刚刚宣告开始。

他踉跄着走下城楼,步履沉重,神色悲哀。他想,或许这一次就是永劫了吧。可就在不久之前,他还是满怀希望地,在萧萧的秋水之畔为他的军队送行,希望他们能够带回胜利的消息。这些年来,当年为南唐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将都已经纷纷离世,震慑一方的老将林仁肇也因赵匡胤的反间计枉死黄泉,李煜屡屡自毁长城的作为,使得战争一开始,南唐就面临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

最后,李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任用年轻将领出战,其中皇甫晖之子皇甫继勋就在此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皇甫继勋此人,曾经随父参加过滁州大战,却因在阵前贪生怕死而遭到了父亲的责打,他的父亲却因此战身死。皇甫晖战死后,中主李璟顾念他为国身死,对其遗孤加封进爵,荣宠有加。皇甫继勋因此仗着家世飞扬跋扈,恣意妄为,挥金如土,自辱门庭。

李煜在情急之下,任命皇甫继勋为守城重将,显然是一步错棋。南唐多年都是以重金求和,将士们都已多年未战,身娇体贵,打起战来自然是软弱无力。加上主将皇甫继勋骄奢淫逸,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动用手中权力敛财,招募新兵时百生名目,导致招募进来的新兵素质低下,根本担不起保卫家国的重任。战争开始之后,皇甫继勋在指挥中同样犯了贪生怕死的老毛病,指挥不当,致使南唐很快丢掉了军事重地采石矶,那是南唐的最后一道防守线,宋军攻占采石矶后,挥兵金陵指日可待。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也出现了不少愿为南唐决一死战的军民,其中就有统军使张雄父子,父子八人,都是南唐军中猛将,他们原来负责镇守袁州,汀州等地,当宋军挥师南下时,他们可以选择生路,离开南唐。但当张雄得知金陵告急的消息后,毅然决定北上勤王。父子八人一同北上,途径溧阳,遇上宋军,八人都在血战里大无畏地为国捐躯。这些英烈的事迹,传到李煜耳中,或许他会因此感到羞愧难当,但不论李煜心里何等惭愧,南唐的国势,到底已经无力回天。

李煜和南唐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异常强大的国家,同时也面对着南唐的种种弊病,政治的腐败,军队的无力,国军的软弱,以及百姓的水深火热,如此种种,都将导致这个国家走向穷途末路,土崩瓦解。

同时,李煜的识人不清,也令他遭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皇甫继勋在战败之后,依旧向李煜隐瞒了大获惨败的战况,令李煜误以为宋军暂时还未能攻占金陵。殊不知,那时宋军已渡过长江,屡战屡胜地占据了南唐境内的大多重镇。而北宋潜伏在南唐宫中的小长老,多年来深受李煜宠信,此时也对李煜报喜不报忧,以佛法麻痹李煜,令李煜对自己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命运深信不疑,这导致李煜沉溺在这种幻想中不可自拔,纵使南唐上下,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也不能让李煜警醒。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愿意在佛法中寻求宁静和安慰。

而宋军,却在南唐的招架无力中,越战越勇。主帅潘美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向了战场。这种行为极大地鼓励了宋军的将士们。宋军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金陵。李煜做了多年的噩梦,终于在此刻成为了现实--宋军的兵临城下,令他迅速意识到自己多年来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他忍无可忍,惶然失措中下令将皇甫继勋等人斩首示众,就算南唐最终都要失败,但是这些人,却是南唐这样快就崩溃瓦解的罪魁祸首。此刻,李煜终于清醒过来,这种清醒,付出的却是极其惨重的代价,而这个代价的名字,就叫做亡国。

皇甫继勋多年来横行霸道,在战争时又暴虐昏庸,甚至公然迫害爱国人士,这些行为早已让民间对他恨之入骨,因而没等皇甫继勋被施以极刑,周围的士兵卫军们就对这个人纷纷拳打脚踢,送他归西。这些事情,令李煜看到了最后的希望--还是有子民站在他这边的,还有人并不希望这个国家就此灭亡。于是,他最后下令,督促各地守军前往金陵勤王。

这是李煜最后一次的努力,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依旧是徒劳无功的,但那时的李煜,一定是充实的,他的灵魂,也必然不是苍白的。

同类推荐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买个爹地宠妈咪

    买个爹地宠妈咪

    “叔叔,这个存钱罐给你,我买下你了!你当我爹地,妈咪送你。”当儿子背着你买了个爹还免费附送你时该怎么办?符筝筝转身欲跑之际,却惊奇地发现儿子买的这个“残次品”竟然就是自己要接近的目标人物!不得已,她顿住脚步,双眸微转,心里开始各种盘算……
  • 源无之武魂霸天

    源无之武魂霸天

    编写此书以致唐家三少的小说对我的启发和对创作的热情......源无帝国大皇子因性情暴戾,做事极端被源无大帝--唐瑾轩打下三千天外天,以望其能修心境满。至此,大皇子--唐雨轩在混沌之下的尊武位面开始了一段扮猪吃老虎的伟大旅程......
  • 恶魔王子们的傻丫头

    恶魔王子们的傻丫头

    一个IQ高到不可想象的女孩情商,却低到接近零但是。。。这样傻傻的她却捕获几个不同男孩的心
  • 驱魔神探

    驱魔神探

    中情九局,一个完全由除魔师构成的团体,然而这其中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七指团,他们屡屡作恶,然而却无人可以降服。主人公叶伶背负了太多的嘱托和使命,他的身世到底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为什么神界许多职司非常高的神始终对他礼敬有加?这一切的谜团尽在驱魔神探。
  • 异常者

    异常者

    标签和类型都超难选……一个有杀人坐牢前科的女主怎么追求一个外表精英实际上是隐藏的精神病患者男主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怪胎精神病心理障碍各类异常的登场。
  • 狂少的独宠:坠落天使的复仇

    狂少的独宠:坠落天使的复仇

    或许她们之前柔弱,但现在她们站在世界的巅峰。她们将如何面对她们的仇人与爱情,在复仇道路的上有哪些曲折。她们强势归来..............
  • 玄天之秘

    玄天之秘

    一个平凡的少年,偶然得到一块碎玉,从此走上真正修真之路,清不平,化险恶,得造化,且看平凡少年能否走上巅峰...
  • 妙手逆天:重生之弃妇医途

    妙手逆天:重生之弃妇医途

    姐姐天生经脉堵塞,不能习武,她的作用是用来联姻;妹妹从小被选中的家族继承人。姐姐输得很惨,爱人成了妹妹的众多奸夫之一,孩子夭折,她郁郁而终。没想到,还有重来的机会。此时的她,十八岁,刚嫁给夫君不过三年,儿子两岁,她不再挽留夫君的心,一心从贤妻走上了妙手医途之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云汐

    云汐

    二十一世纪医学系大学生穿越架空时代,成为祈国月城苏府里最不起眼的三小姐。云端帝国天之骄子沦落炼狱被流放下界,成为身负异能的黑暗组织创始人。当逗比遇上冰块儿,看TA们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