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与领导相处,一定要掌握分寸。也许他某些方面远不如你,但你仍得注意,当面说话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冷嘲热讽;底下说话也不要品头论足,旁敲侧击;更不要让领导当众出丑,如芒在背。通常在下属中的出类拔萃者或者功高盖主者,他们有恃无恐,比较容易犯这类毛病;还有一些娇生惯养、目无尊长的人,他们心浮气躁,也容易犯这类毛病。但是,如果你恃才傲物,或者顶撞领导,当你的行为直接有损领导的形象时,那你就成了一个蔑视领导的人,一旦领导对你心生厌恶,那么你的处境就不妙了。蔑视领导主要表现在恃才傲物和顶撞者两个方面。
1.不可恃才傲物
张先生是某大学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不仅具有令同龄人羡慕的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还具有非常强的工作能力,并且有着非凡的业绩。学校5000名教职工每人每年平均4000元的奖金中,有一半是张先生的功劳。
从当初只有4个人、3万元资金的小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1000名职工、3000万元固定资产的有限公司,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张先生和他的助手们知道。但令他和他的助手们不能忍受的是张先生的大学同学——学校的沈副校长,这位张先生在大学时就看不起的溜须拍马,竟然成为他的直接领导——学校主管产业和科技工作的副校长。虽然没有什么业绩,但却把学校的创收业绩,都归功于他的领导有方。张先生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逢人就讲沈副校长的无能和无德。但沈副校长在表面上对张先生还是非常的客气。直到有一年的全省财税物价大检查,上级检查部门发现了校办公司有一笔漏税行为,并通知补税交款,这件事本本属工作疏忽,性质并不严重。
但沈副校长立即借题发挥,在校决策会议上,力述张先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应该引咎辞职。其他领导虽然很同情张先生,但由于不想得罪沈副校长,加之校办公司的创业工作已初步完成,所以通过了调离张先生任学校其它职务的决议,张先生只好离开自己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校办公司。
2.切忌顶撞领导
张工是国家某部委计算中心的计算机房管理员,业务非常熟练,几乎别人解决不了的所有技术难题,最后都要由张工来解决。可以说是计算中心的技术一把手。同时张工还是一个热心人,中心别的同事要是谁有困难,他都会给予热情帮助。在计算中心,他的群众威信非常高。但他就是有一个特点,如果哪一位领导做错某一件事或说错某一句话,他一定当面开炮。
记得有一次,计算中心陈主任陪同某一个外商来参观实验室,外商发现门口贴着进实验室必需换鞋的规定,就开始换鞋。他旁边的陈主任马上说:
“今天就不用换了,过后让管理员擦一下地就可以了。”没想到张工马上反驳到:“不行,这是陈主任您宣布的规定,不是谁也不能例外吗?”让陈主任在外商面前十分尴尬。以后的事情进展,以及张工能不能得到领导的重用,大家可想而知。
四、不能不贯彻领导意图
领导的意图有时不会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需要下属仔细揣摩去做。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种情况是,领导碍于自己的地位,不便随便表态,但倾向性意见已不难忖度,这时你应该比较乖巧,不能强迫领导明确表态;另一种情况是,领导需要助手帮腔,一个唱红脸,-个唱白脸,这台戏才能演好,这时你就不能附和领导一个调子;还有一种情况是,领导还没有拿定主意,但迫于形势只好模棱两可地衍几句,这时你就得稳重,私下找领导商量,不要贸然行事。总之,你在平时就得深入观察,仔细揣摩,熟谙领导的习性,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否则你具体执行过程中,就会发生很大偏差,甚至南辕北辙。与领导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这样你就惹下麻烦了。
1.不能领会领导意图
如果不能正确理会领导意图,就更谈不上贯彻领导意图了。某设计院的陈院长是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他的重用年青人、提拔年青人的优秀事迹受到了各种宣传媒介的大力宣传。但当想到自己明年此届院长任期快结束之时,他就感到很为难了。他本身希望能再任一届院长,把他此届任期没有完成的设想都实施完,他自己也知道,只要他不提出辞去院长职务,谁也不会接替他的院长职务。但这又和他给别人留下的“培养年青人、提拔年青人”的形象相违背。他希望自己如果提出辞去院长的职务后,会有很多人挽留他再任一届院长,并说出“没有你任院长,我们的设计院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你连任不连任院长不是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我们的设计院能否成为全国甲级特等设计院”之类的话来。陈院长首先在一个私人会谈上,将自己不再担任下一届院长职务的想法告诉给人事处长,人事处长听完陈院长的话后,觉得自己发挥伯乐才能的时机已来到了,就向陈院长分析了新任设计院长必须具备的五大条件,并就设计院内的四个可能人选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当上院长后对设计院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还提出了如果请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当院长,又将是如何的情形等等。陈院长听完人事处长的谈话后,果真象人事处长年期望的那样,表扬了他是一个工作认真的人事处长。但后来和人事处长谈话时再也不提他不再任下一届院长之事了。但当他和设计院秘书长谈及他不再担任下一届院长以及想让年青人当下一届院长之时,却是另一种情形,秘书长马上就说出诸如“没有您就不会有成功的设计院,年青人的提拔是一人过程”之类的话来。陈院长时不时在秘书长在场的许多小型会议上,谈一谈自己将不再任下一届院长的想法,秘书长马上就将自己讲了好多遍的劝说词再重复一遍,周围的同事见陈院长不是特别的反对,都说出希望陈院长无论如何一定要再当一届院长的话来。后来,当陈院长再任院长之际,将秘书长提为副院长,主管全院的人事、财务、基建工程等,还把工作认真的人事处长提拔为主管计划生育、安全保卫、工会等工作的副院长。
2.能领会但不贯彻领导意图
老张是某县公安局副局长,工作认真,群众威信很高,在县公安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公安局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他快要升任局长之际,市公安局出自某一领导的压力,只好任命一个素质较差但有一定社会背景的小李出任公安局长,市局王局长还在私下交谈中透露了市局这样做是有难言之隐的,老张能够理解市局局长的苦衷,但他看不惯小五、不要牢骚满腹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由于心态不平衡而歇斯底里大发作。他们或因工作暂时受挫,埋怨生不逢时;或因不受领导赏识,哀叹怀才不遇;或因经济入不付出,自愧囊中羞涩……。积怨愈深,无名火愈大,到处泄发不满,甚至大放厥词。日久天长,养成恶习,不是指桑骂愧,就是含沙射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由放任者。这种人多半心胸狭窄,争张好胜,自视甚高,旁若无人。即使生就一付伶牙利齿,毕竟惹人讨厌。身为这种下属的领导人,也许投鼠忌器暂时不作处理,但终究不会长期怂恿怙息。老李是在文革中因为人太正直而被下放到一个边远山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落实政策后,虽然返回到城里,但由于各方面的政策都向年青人倾斜,一直没有被提升或发展的机会。和自己的大学同学相比,他总觉得自己虽然能力比谁都强,但结局比谁都惨。他把自己的遭遇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每当领导开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之时,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发表对社会种种不满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周围的同事对老李都是很同情的。但老李一发牢骚,领导的工作就无法开展,还无法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并因此受到了上级的批评。
对老李的这种做法,哪一个领导都会觉得头疼,更谈不上受到领导的喜欢,得到领导的提拔。我的一位同事分到单位时,有些勉强,一来到单位就别别扭扭,让领导和同事也觉得不太痛快。他确实有才气,但从未得到重用,便不免牢骚满腹。一些人乘机有意无意地在领导跟前打他的小报告,搞得领导对他心烦,他要调走,领导放他走,但却因为别的原因,别的单位又不要他了。
至今仍在单位里混,终于别人也不再认为他有什么才气,因为他什么成果也没有。所以,如果你怀才不遇,不要抱怨,或者在本单位寻求施展才能的机会,或者换个环境,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位置。发牢骚百害而无一益。毛泽东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确是有识之论啊!怀才不遇,对于一个人来说,算是冤屈的一部分。自己满腹经纶,身手不凡,却不遇明主,无法施展才能和抱负,当然是令人难堪的。这样的人心里容易产生怨恨心理,或牢骚满腹,或铤而走险,终究吃究的还是自己。聪明人知道顺时而变,特价而沽,是真金总有闪光的时候,是千里马总会遇到伯乐;或者,即使你一辈子屈居人下,仍是你自己没有本事,没有让自己的才能发挥的本事,有什么抱怨的呢?当年诸葛亮在隆中亦耕亦读,关心天下大事,何尝有丝毫抱怨之心呢!他过的日子非常轻松面潇洒,就是终老林下,不也很好吗,何毖非挂念名利不可呢?西汉的主父偃,齐国临淄人。当初学习纵横学说,后来学《易》、《春秋》。他和齐国的士人处不好关系。家里很穷,借钱米,又借不到,往北去燕赵,都不能给他好的待遇,但他不怨天,不尤人。汉武帝元朔元年,往西进入关中。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早晨把信写好送上去,晚上就召见了他,皇帝说:“我们认识得太晚了。”遂被委任为郎中。西汉时的颜驷,当文帝时作郎,一直到头发眉毛已全白了。有一天武帝乘车从郎署经过,问他说:“什么时候任郎?这么大年纪了。”颜驷答:
‘‘是文帝时。”开帝说:“为什么长期没有升迁的机会?”颜驷答:“文帝喜欢任用文人,而臣喜欢习武;景帝喜欢任用长得好的人,而臣长得丑;您喜欢任用年青人,而我年纪又大了。因此,经历三朝都未有升迁的机会。”
但~点也没有显出受屈的样子。武帝乃提升他为会稽都尉。贾谊,洛阳人。很有才气,年纪也不大。文帝即位时,河南太守吴公荐举他进入朝廷。委任为博士,当时才20岁出头。皇帝考虑任他为公卿。
大臣们都说他的坏话,因而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又调任梁王的太傅。他心里虽有很苦闷;但也不说什么。楚国的平民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璞。拿去献给怀王,怀王叫玉人检验,玉人说是石头(另一种说法叫乐正子检验)。怀王认为卞和是骗子,砍了他的左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平王即位,卞和又献璞给他。平王叫玉人检验,又说是石头。把卞和的右脚又给砍了。平王死后,他的儿子荆王即位。卞和抱着璧在荆山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就流血。荆王听说了,就派人去问,说:“天下被砍脚的人很多,是什么使你哭得这样悲伤?”卞和说:“我并不是为砍脚而悲伤。可悲的是宝玉视作石头,忠正的人被指为骗子。”荆王派人去琢磨璞,果然得到一块美玉。于是封卞和为陵阳侯,卞和不接受,离去了。荆王就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成为世间的奇宝。这个历史故事带有某种寓言性,它说明只要有真才实学,终究会为赏识,发出光彩的。不过,在被人赏识重用前,为什么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隐居以求志,或者自荐于人,而不是牢骚或抱怨呢?
六、忌讳说三道四
工作接近领导的员工,如领导的副手、秘书、司机等人,尤其需要注意严守领导的秘密,特别是正在策划中的重大决定和各项举措。倘若你提前透露消息,重则打乱了整个战略部署,轻则给工作带来各种麻烦,至也少会招来一大堆闲言碎语,真是于是无补,于己无益。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领导个人的隐私,只要不触及法律范畴,也不该说三道四,因为这是他私人的空间。通常做事缺乏原则,又想笼络人心,或者惯于信口雌黄者,最容易扮演长舌妇的角色,殊不知“祸从口出”古有明训,这种七咀八舌的小市民心气,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设置了困难。某工厂科研部门,有位归侨技术人员,此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工作积极肯干,不怕脏累,而且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每次大检修期间,他都在设备内爬来爬去,详细观察记录,哪怕是西北朔风怒号的严冬以及暴日当空、灼人皮肉的酷暑都不例外,由于他的努力钻研,在科研上很取了几项成果,并且先后都被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这位同志也有其不足的一面,那就是性情过于强悍、率直,本人好认个死理.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都要千方百计地予以坚持,即使面对领导,也不例外。这样自然就难免常碰钉子,造成心情的不快,有时为了排遣忧烦,他就借酒消愁,邀集二、三朋友同学,边喝边聊,不用说,嘴里肯定常常缺少“把门的”,各种牢骚、愤懑之话,难免溢于言表,一来二去,当然也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去。这一来,他的形象在领导心目中可就进去了“哈哈镜”,很快被划入“对领导、工作不满,骄傲自满,丧失原则”的行列,并从各方面予以限制使用。由于环境日益恶化,他的牢骚也就随之上升,酒量也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永远得到领导的信任。
七、不应恣意越位
足球场上的越位有明文规定,但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里,对越位就很难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一般来说,下属在和领导相处过程中,如果超越了自己的位置,违背了社会角色的原则。就算越位。常见的越位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决策越位
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人员的决策权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决策是下属可以做出的,有些高层决策必须由领导做出。如果下属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必需由领导决策的工作就是决策越位。张先生是某中学的校长,而李女士是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该中学准备建一栋教学楼,需从两设计单位中选择一家设计单位来设计该教学楼。按学校的工作程序,应由校长和主管校长共同确定设计单位后,再由主管校长具体组织实施,但甲设计单位通过熟人找到李女士后,希望能够承担该工程的设计,李女士为了讨好设计单位,表示她本人同意由甲单位设计,但需张校长也持此同样意见。甲设计单位领导为了给曾是自己学生的张校长一些压力,就将李女士的话告诉给张校长。张校长虽然本来就同意由甲单位设计该教学楼,但对李女士这种变相的决策越位做法十分不满,从此两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2.角色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