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军区第7纵队第21师首长,命令该师第61团于11月24日上午9时前,到达双堆集以东、蕲县集以西地区待命。
从地图上看,到指定地点有一百二三十公里,离到达时限只有31个小时,任务相当紧迫。第61团党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和布置思想动员、调整组织和行军计划等各项准备工作。会后,团的侦察连和通信连一部立即出发了,先去了解敌情,与友军联系,寻找向导,设置路标,准备渡河器材,以便全团顺利开进。
部队迅速投入了各项准备工作,研究行军路线,整顿组织,紧急动员,都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着。
11月27日凌晨2时,一切均已就绪,部队出发了。
部队走得很快,人人浑身热气腾腾。天亮以后,南面传来“隆隆”响声,敌机照例来到战区上空盘旋,为被围的敌军官兵壮胆。第61团指挥所发出防空信号。
冬天的田野格外空旷,难以隐蔽,大家以班为单位散开前进,并组织机枪火力对空射击。敌机不敢俯冲,也不敢低飞。战士们说:“你也怕屁股冒烟、头朝下啊!”敌机转了几圈,胡乱扫射一阵就飞走了。
经过艰苦的行军,按时到达了目的地。部队刚停下来,师部就来了通知,要61团火箭筒排去支援中原野战军兄弟部队,打掉活动在他们阵地前沿的敌坦克。
火箭筒排立即前往投入战斗,以准确的射击,打坏了敌人3辆坦克,首战告捷。
11月28日,第61团奉命进至小王庄以南攻击阵地。这个阵地距小王庄敌前沿将近千米,地形开阔,不利于进攻。为了减少伤亡,大家宁愿多流汗,进行近迫作业,把壕沟向前延伸,尽量抵近敌前沿,缩短发起冲击时的距离。这种壕沟战术,是我军在实战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独特战术。
挖壕最困难的是刨开冻土。严冬季节,大地封冻,铁锹挖不动,用镐刨,一镐下去,“咚”的一声,不过一两寸深。万事开头难,挖开上层冻土,下层松土就好挖了。挖开一个口子,从下面往里掏,下边一空,上边冻土就好挖了。战士们就这样一锹一镐地连夜挖,众志成城,很快就构筑了纵横交错的战壕、交通壕。战士们风趣地说,进入战壕如同进了大上海,弄不好就会迷路。蛛网般的战壕延伸到了离敌阵地前沿五六十米处,发起攻击时,几个箭步就能冲上去。第61团把战壕修建成了能战斗、能隐蔽、能机动、能生活的场所。
一连好几天,在战壕里与被围困的敌人对峙,很少战斗。白天,敌人零零星星打几次枪,第61团就礼尚往来,你打我也打。哪里的敌人敢打枪,第61团就找准目标还击。双方前沿只距几十米,有时敌人的机枪被第61团打哑了,战士们就喊:“喂!怎么不响了?”敌方换了人,“哒哒哒”又响一阵。第61团照旧还击,打得敌人躲在战壕里骂娘。除了这样你一枪我一枪,更多的是对敌进行攻心战。第61团不断喊话,宣传我军俘虏政策,劝他们弃暗投明。
敌人被围困的日子多了,弹药粮食十分短缺,陆路运输断绝,只能靠空投。可是双方相距很近,有一半空投物资落在我军阵地后面。落在敌前沿的也不少,都在我军火力封锁之下,敌人出来搬,我们的子弹就不客气,夜间敌出来抢运也免不了挨打。我军倒是轻易地接收了许多空投物资,弹药得到补充,还有大米改善伙食。有的战士编顺口溜风趣地说:“飞机嗡嗡响,投下弹和粮,慰劳解放军,谢谢运输大队长。”
战士们尽管天天呆在战壕里,但个个精神饱满,情绪高涨,经常自编自唱。有一天,同志们高兴地唱:“双堆集,东西长,黄维兵团想顽抗。解放大军围得严,他用汽车当砖墙。老蒋无法来营救,看你还往哪里闯!
若要生命财产双保全,只有放下武器早投降。”歌声、笑声在阵地上回荡。敌人气急败坏,投过来几枚手榴弹,因为投得不远,都在敌我阵地之间开花了,没伤着我们一根毫毛。这时,2连有个战士猛地站了起来,掏出手榴弹说:“蒋军弟兄们,我们来比赛吧!看谁投得远,投得准!”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侧身,手榴弹就呼啸着飞了过去,直落进了敌战壕,“轰”的一声,接着又飞出一个,又是“轰”的一声。这边哈哈大笑,那边哭爹叫娘。
12月9日,61团配合19师向小王庄发起进攻。
炮弹、炸药包、枪榴弹在敌阵地前爆炸,小王庄火光四起,子母堡群一群群被炸毁,敌人十分惊慌。1营2连、3连为右翼,3营8连、9连为左翼,成月牙队形向敌猛攻。战士们一跳出战壕,几个箭步就冲入敌阵地,在外围即歼灭敌一个营。不久,大王庄被第20师攻占。小王庄守敌慑于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全部向我缴械投降。
标高30多米的尖谷堆是个制高点,敌人设置了炮兵观察所。他们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如同敌人盯着我们阵地的“眼睛”。它不断指挥飞机、炮兵袭击我后方。
12月11日太阳西沉时,纵队司令员成钧同志来到第61团指挥所。成司令员一见团领导就询问尖谷堆敌人的动静,还用炮兵观察镜察看了地形。他决定用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来夺占这个制高点,由第62团1个营、第61团1个步兵连和团侦察连来执行这个战斗任务,要大家抓紧准备。夜间,部队继续将战壕向尖谷堆脚下延伸。第二天,上级调来一门榴弹炮,准备用它摧毁尖谷堆下面的地堡群。
13日19时,我向尖谷堆发起攻击。我榴炮弹打一发中一发,制高点脚下的地堡逐个被摧毁。在炮火掩护下,7连3排长张得彪带领爆破班,以勇猛的动作送了一包又一包炸药,炸得铁丝网、鹿砦乱飞。部队迅速冲到了敌人第一道交通沟边。16岁的爆破员李林成,机智勇敢地连续爆破了敌人3个火力点,使主力顺利通过了第二道和第三道交通壕,冲进了敌核心阵地。
侦察连配合第62团3营,由尖谷堆东南迂回到敌侧后,经一场肉搏,控制了尖谷堆整个高地。这一仗,全歼守敌“威虎团”的一个营又一个工兵连。
我军占领了这个制高点,对黄维兵团指挥部威胁很大。敌人不甘心丢掉这个“眼睛”,积极准备反击。
为阻止敌人攻击,第61团抓紧修筑工事。但是,冻土难挖,眼看东方发白,赶筑工事已来不及了。有人急中生智,提出利用冻僵了的敌人尸体作掩护。大家觉得别无他法,只能这么办了,于是把一些尸体抬到战壕上垒起了胸墙。果然,敌人很快就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我尖谷堆阵地反扑。指战员利用敌尸垒起的胸墙作掩护,英勇抗击。7连连长和指导员均负重伤,全连仅剩下一个多排的兵力,排长张得彪主动代理连长指挥战斗,配合团侦察连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守住了已得阵地。15日晚,黄维兵团突围逃窜时被我军全歼。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任务胜利完成。
战后,纵队授予7连锦旗一面,上写:第61团7连尖谷堆战斗模范连———勇往直前。7连爆破员李林成荣获师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