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7300000020

第20章 创办平安保险(3)

1981年,在蛇口工业区指挥部只有20多个干部时,袁庚就开始考虑如何培育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了。他排除阻力,举办企业干部培训班,从全国各地招收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以他的话说:“我是个冒险家,为了蛇口的改革,我要从全国各地网罗一批小冒险家。”

蛇口工业区还以委托形式举行了一次入职笔试和面试,不过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优秀人才多被体制内单位“雪藏”,干部“下海”困难重重。为了挖到优秀人才,袁庚甚至奔走于学校、机关,多方疏通。

虽然无从考证马明哲的“海外借脑”战略是否为袁庚大胆用人思路耳濡目染后的升华,但可以肯定,两者都是成功的。

“外脑”路线在中国平安内部循序渐进。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时,中国平安集团的10位执行官中,5位来自海外。此外,五百余名A类干部中,排名前100的高管中有六十多位来自海外;总部财务、精算、IT、培训、投资等主要业务部门的一把手,也由外籍专家担任。这在国内保险业绝无仅有。

不过,起初海外人才仅存在于中国平安的技术职务领域,并未涉入决策层;他们或以顾问的形式进入中国平安,不担任具体实职。后来中国平安意识到,这种策略对企业的提升作用力有限,要更彻底地推行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就必须搭建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如果说1994年6月聘请台湾中兴人寿副总经理黄宜庚等寿险职业经理人,是中国平安海外引智的雏形,那么真正将国际化战略推向高潮,引入国际化管理标准的,是“洋大夫”麦肯锡。

1997年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入驻中国平安,帮助其在制度、流程上构建国际化标准。中国平安内部称之为建立“外体”。这也是中国金融业第一次接触国际性管理咨询公司的诊断。

虽然麦肯锡的咨询费用不菲,但马明哲的账本很清楚:“通过麦肯锡咨询,只要我们加强管理,保单持续率提高1个百分点,营销员脱单率降低1个百分点,或者全国700多个机构每个年均节约成本3万,或者少一个机构发生重大失误,这些费用一年就赚回来了。”

望闻问切后,麦肯锡给出了药方。

投资管理改革首先启动——配合“药方”,中国平安迅速建立一套包括内部管理、内控、人员配置、资讯研究等在内的科学投资体制,停止实业投资,清理资产,同时抓紧回收贷款,把资金投向符合保险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特点的国债。日后,中国平安在国债投资上的丰厚斩获令业界瞩目。

为了将麦肯锡的诊疗真正植入,中国平安成立了发展改革中心,“平安的抱负(战略规划)”、“平安寿险的流程改造”、“人力资源项目”等相继展开。

“与麦肯锡合作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平安的观念,视野开阔了很多。”马明哲事后感叹,1997年前,中国平安是粗放式管理,1998年后走上了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路子。“就如同请医生来做了一次体检,我们知道了潜在的问题,明白了自己是在沙滩上盖楼——那只好推倒重新打地基。合作不仅是获得诊断、规划与方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干部。”他说。

原麦肯锡高级合伙人张子欣在帮助中国平安改革后,索性自己也来到了中国平安。2003年9月起至2011年11月,他被任命为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

英国保诚集团大中华区执行总裁梁家驹,也于2004年加盟中国平安,担任平安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6年开始担任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直到2010年卸任。其掌舵集团保险业务七年间,对产寿险交叉销售、寿险新产品开发、营销渠道扩展等方面的推动功不可没。2009年,其年薪高达2859万元,甚至超过马明哲,成为“国内金融上市公司最贵高管”。

“没有好的外体外体指国际化的体制。,我们不可能留得住那么多高层次的国际人才。”中国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说。

解码退出平安保险“黑匣子”

14年后分手

时至今日,招商局集团对于2002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退出平安保险的公开解释,仍是只言片语。

按招商局的说法,退出平安保险是“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需要”。但具体何种需要,整体战略上又为何必须舍弃平安保险,在外界看来,一直是一个谜。特别是回头看,在次年汇丰高价入股,直至平安保险上市股价扶摇直上攀至百元的大背景下,招商局退出的时机是否得当,外界有不同说法。

招商局集团内部信息显示,2001年11月10日,招商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与竣华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平安保险股份转让协议”,将集团持有的16.934%平安保险股权(其中社保基金持有3.39%)以17.5亿港元价格转让给竣华公司指定的三家内资公司。

这三家公司分别为,上海银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源信行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新源联动投资管理公司。新源联动投资于2002年更名为宝华投资有限公司。

不过一直以来,招商局集团都未在公开场合披露这一信息。这笔资本市场再正常不过的股权交易,为何如此低调?

“我们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转让股份不需要做那么多披露。”面对媒体对交易细节的提问,秦晓此前往往以此简单作答。以秦晓的逻辑,“这好比你们家花多少钱买一样东西,你不希望别人去打听。”

但这无法平息市场对这笔交易前后细节的揣测——从百年后传承保险血脉艰辛初创到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寿险公司,从坚守集团化经营、引入外资到酝酿登陆资本市场,招商局发起设立平安保险十多年来,是其坚实的资金后盾、经营发展指路灯,更是助其屡屡冲破藩篱的精神支柱;换位来看,2002年的平安保险之于招商局,可谓刚刚结束“春耕”,意义不只是股东红利,更曾被外界认为是做大招商局金融平台的重要契机。

此外回头看,2001年的平安保险,距金融控股和集团上市,都为时不远。等不到秋收,招商局却选择了在入股14年后,出手这颗盛夏的果实。这一决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的?完全退出平安保险,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一项决策?

一份经解密的招商局金融集团内部文件,终于让这一交易的背景和决策过程显山露水。

1988年,平安保险创办时,代表招商局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分别持股49%和51%。至2000年,公司已发行股份22.2亿元。历年来蛇口工业区累计投入平安保险2.6亿元,累计分红3.17亿元,回报率达121.92%。

在平安保险不断壮大的14年里,随着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外资股东的引入,以及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至2002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在中国平安中的股份已摊薄至16.934%(其中社保基金持有3.39%)。

如何确保对平安保险的出资额与控股权——对招商局而言,这个现实问题扑面而来。

2001年1月,秦晓掌舵招商局。这位在中信集团工作了15年,较早接触金融控股集团运作的新掌门人,对招商局集团金融产业规划,有着自己的想法。

秦晓甫一上任,即思考金融平台的定位:招商局集团在招商银行、招商证券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已不绝对控股,不是能完全决定企业战略和走向的角色。此外,招商局虽然在保险、保险经纪、基金管理等众多方面都有投资,但规模都较小,较分散。因此,走金融控股的道路,对于秦晓和招商局而言,显得成本过高。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董事会去保护我们的权益,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这个合作是在我们的引导下,由他们自愿地、通过市场方式来合作。”秦晓此前公开表示。

但显然,即使通过董事会去扶持和主导,招商局对平安保险也都显得力不从心了。1989年,平安保险成立员工持股基金,马明哲作为员工持股代表入股平安保险董事会;1999年起的新一轮中国平安股权变动,使得员工持股会控制了17.61%的中国平安股份;2001年,经过数次股份化,中国平安的股权高度分散在数家股东手中——第一大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持股16.06%,招商局紧随其后,接下来是中远集团、摩根士丹利、高盛,所持股份相差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局对中国平安的控制力已经有限。

保险企业的一大特点在于,随着保费规模、业务范围的扩大,对资本金的消耗很快,且需求是刚性的。十多年来,中国平安跨地域、跨行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尤甚。

2001年前后,我国开始以国际标准要求各保险公司补足偿付准备金。这项指标关系公司赢利和股东权益,但此前在各公司内普遍提取不足。以中国平安提供的两年前相关数据推测及按市场保守估计,招商局预计中国平安需计提超过100亿元的保险偿付准备金。

此外,为了保证达到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需不断增资扩股或停止派发股息。即原股东要不断出资支持,否则会被摊薄股权。

作为一家以船运业起家的产业集团,和其他股东相比,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资源,招商局在中国平安未来的发展中,都难以源源不断地给予扶持。

同类推荐
  •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重庆市“一圈两翼”产业布局研究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是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下,结合重庆当前实际,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提出的新时期发展纲略,是在充分总结、吸取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原区域发展指导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完成胡锦涛总书记“314”重托、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平台。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通过隐喻反映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人类的行为。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密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寓言和经济学是共通的。 本书通过讲述家喻户晓的寓言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道理。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都澳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北翼,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长期以来,如何开发三都澳、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不少学者都做了专题研究,但尚未对三都澳海岸带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本书对三都澳海岸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可为有关学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 财政与金融论衡

    财政与金融论衡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财政与金融”、“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和一线实际工作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和建议,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热门推荐
  • 回到三国的飞虎队长

    回到三国的飞虎队长

    飞虎队的队长因为一次刺杀行动失败,导致死亡。但上天似乎不让他就自陨落。让他重生在三国。回到三国的他,在这里,他用对三国的了解。收名将,攻城略地,最后统一天下。
  • 爱情会转弯

    爱情会转弯

    青春是疼痛的,青春也是美好的,至少爱情是纯粹的,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她遇到他,惊艳了她的整个世界,却也丢掉了自己,那时,她就在想,如果爱情会转弯,那么一切会不会……
  • 智能是个阴谋

    智能是个阴谋

    就在人们不断的推出新科学,新技术的时候是否想到?人们不光是在拖动社会的发展,也是在创造者其他的物种。当一个新的智能生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类也将受到威胁。
  • 山上有个娇皇后

    山上有个娇皇后

    名满京都的忠肃侯府大姑娘阿浓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会被人用一两银子买回家。买她的是个住在深山破庙里的怪人,阿浓后来嫁给了他。本以为要就此成为一个农妇,平凡过一生了,谁料突然有一日……秦时:媳妇儿,你做皇后了。阿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逆苍天

    灵逆苍天

    这是地球以外的世界,这里的人以修炼自身的灵魂为主。灵境大陆,强者为尊。唯有踏足帝灵,方可俯瞰天下;唯有实力至上,方可笑傲苍穹。灵境的修炼,决定人的命运,决定人的生死。强者,挥袖间山崩地裂,日月无光;弱者,受尽欺辱,命途多舛。灵境,即修炼灵魂力量的境界。其成就的高低与修炼者的灵魂力量息息相关。灵魂力量越强大,则天赋越高;灵魂力量越弱小,则天赋越低。灵魂境界从低到高有十个层次。为聚灵之境、斗灵之境、逆灵之境、人灵之境、升灵之境、天灵之境、神灵之境、仙灵之境、圣灵之境、帝灵之境。要修炼灵魂境界,得先从聚灵开始。。。。。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东阳夜怪录

    东阳夜怪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是开小倌院

    我家是开小倌院

    女猪脚,一名记者。拍到英国政府与日本走私军火,却不想竟被发现?意外被杀害,却duang的一声,意外穿越,这就是主角光环!却没想到……我家是开小倌院?
  • 轰天雷

    轰天雷

    戊戌政变后,沈鹏给朝廷上书,强烈要求慈禧太后归政给光绪帝并诛除荣禄、刚毅、李莲英这"三凶",因无人肯替他代奏,他就把这封奏稿送到外国人所办的天津《国闻报》发表,一时轰动全国。这是近代一桩著名政事件。作者以此事件为题材,情节多与事实相符,可视为传记性纪实小说。
  • 穿越之暖暖历险记

    穿越之暖暖历险记

    莫名其妙穿越到唐朝,遇到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就算了......居然还遇见了长得奇帅的太子,对于这些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发生到了一个傻姑娘的身上了......到底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