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说话要有逻辑。人们的言谈话语中没有逻辑性,就会语无伦次。作为一种双方或多方因观点对立而产生言语冲突的交际形式,论辩与逻辑更有着不解之缘,论辩是逻辑产生的基础,逻辑又成为论辩的有力武器,逻辑可以使思维严谨、条理,使立论牢不可破,使言谈线索清晰,
重点突出,使证明令人信服,无懈可击,使反驳击中要害,使诡辩原形毕
露,使自己从窘境中化险为夷。论辩基本上可以被视为一种逻辑技巧的较量。在论辩中,无论是立场的设定,还是理论的建构,无论是事实的论证,还是价值的取向,无论是语言的表达,还是情感的投入,都必须以逻辑认识为基础,以逻辑线索为依托,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论辩的生命就在于逻辑。
1.以类相推由此及彼
3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行由于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因而引起英
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威尔斯蓄意敲诈,于是便到茂隆皮箱行订购3000
只皮箱,价值港币20万元,合同写明1个月交货,逾期不交或不按质按量交货,由卖方赔偿损失费50%。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如期交货。可是,威尔斯却说:"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合同上写明是皮箱。"因此向法庭提出控诉,要求按合同赔偿损失。正当威尔斯在法庭上信口雌黄、气焰嚣张的时候,冯灿的辩护律师罗文锦从律91i席上站起来,取出口袋里的金怀表,高声问法官:
"请问,这是什么表?"法官答道:"这是英国伦敦出口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的人说:"有关系。这是金表,但是请问,这块金表除表面是镀金的以外,内部的机器都是金制的吗?""当然不是。"旁听者同声议论。罗文锦便说:"那么人们为什么又叫它金表呢?由此可见,茂隆皮箱行的案件,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由于罗文锦律9币的出色雄辩,原告在众目
睽睽之下,理屈词穷。法庭最后则以威尔斯诬告罪,罚款5000元结案。[评点]类推即逻辑学中的类比,它是在论辩时列出一个对象,与对方提出的对象相比较,再由这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类似或相同之处,进而推出这两个对象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的结论,以论证自己的观点,驳倒对
方。作为一种有效的论辩方法,类推常常为论辩者所青睐。在上例中,罗
文锦律师就是利用类推的方法取得这场法庭论辩的胜利的。他针对威尔逊认为"皮箱内部有支撑的木料就不是皮箱"的错误观点,运用尽管"金表中的机件不全是金制的",但人们却公认为是"金表"的类比推理,由。金表表面镀金而内部不是黄金可以叫做金表"推出"皮箱外部是皮革但内部支撑有木料当然也可以叫做皮箱"的结论,从而给论敌以有力的驳斥,获得胜诉。
2.两物比照相得益彰
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发现了中子裂变现象,人们从中预见到裂变会产生连锁反应,利用它可以研制出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原子弹。当时,在美国的一些物理学家听说德国想要研制原子弹的消息,心急如焚。他们找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求他上书罗斯福总统。爱因斯坦立即写信给罗斯福,请他重视核武器研制,抢时间赶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但是,要实现这一主张,必须说服总统罗斯福。派谁去说服呢?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慧眼选中了罗斯福的朋友、他的非正式顾问、国际金融家萨克斯。萨克斯好不容易才得到机会同罗斯福见面,并简洁地转述了爱因斯坦信的内容,可是,罗斯福的反映十分冷漠:"这些东西外行人听起来真是神乎其神,转告你的物理学家们,我祝愿他们成功。不过,我觉得,在现阶段行政部门干预此事为时尚早"""萨克斯在离开罗斯福的办公室之前,急中生智,给罗斯福讲了一个历史典故。他说:在上一世纪初,法国的拿破仑凭借他的强悍的军队,几乎席卷欧洲,但就是打不下英国。因为当时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战舰。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富尔顿来到拿破仑面前,建议将战舰装上蒸汽机,这样,在任何恶劣天气的情况下都能横渡英吉利海峡,出奇制胜地实现登陆作战了。但是,拿破仑却对没有帆的船难以置信,于是他对发明家报以一顿嘲笑。萨克斯最后补充了一句:
"历史学家评论这段历史憾事时认为:要是拿破仑当时能够采纳富尔顿的
建议,那么19世纪的欧洲历史将要重写了。"萨克斯这一席话终于打动了罗斯福总统的心,于是他当即在爱因斯坦的信上签署:"此事须付诸行动!"最后决策和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一一现代史上著名的曼哈顿工程,从而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第一页。[评点]在论辩活动中,作为一种有力的论辩武器,类比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它不仅可以被用来反驳论敌,而且还可以被
用来说明事理。作为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类比的目的在于针对对方存在的问题,采取与之相似或相对的事例启发对方觉悟,即通过拿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时与彼时对应比较,使对方从中悟出道理,进而使之幡然改进。在上例中,萨克斯就是通过与拿破仑没有采纳富尔顿的建议而导致不良后果之一历史典故进行类比才启发罗斯福总统批准研制核武器的。应该注意的是,在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论辩说理时,所选用的类比对象之间应该具有可比性,通常,进行类比的两种事物的共同特征越接近,越相似,它们就越具有可比性,当然通过这种类比所得出的结论,其雄辩力量也就越大。萨克斯之所以能够说服罗斯福总统,正是由于他所类比的这两件事之间具有十分相似乃至相同的特征,作为被说服的对象,罗斯福自然是不愿意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3.假言推理肯定前件
清朝时,有一天,乾隆皇帝问纪晓岚:"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
不亡,为"孝"。"乾隆皇帝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臣领旨!""那你打算怎么死法?"乾隆皇帝问。
"跳河。"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纪晓岚不会去死,于是就静观其应变办法,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纪晓岚答道:"我走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你在跳河之前应该先回去问问
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不是昏君,你就不该投河而死;如果说皇上跟当年楚王一样的昏庸,你再死也不迟啊!""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是雄辩之才,这下朕算是服了!"[评点]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作大前提,以直言判断作小前提和结论
所组成的演绎推理,其基础是作为大前提的假言判断,而假言判断本身则是由前件和后件所构成的,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的推理形式,即肯定式和否定式,这是由大前提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大前提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条件,肯定前件当然也就意味着肯定了后件,这便是它的肯定式,其推理结构是:如果A,那末B;A,...B。在上例中,纪晓岚就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形式的假言推理方法使自己免于一死。在纪晓岚的答辩词中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式:"如果皇上不是昏君,你就不该投河而死;皇上不是昏君,所以,你就不该投河而死。"作为皇上的乾隆皇帝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昏君,这样就肯定了大前提的前件,同时也自然就肯定了大前提的后件,这就等于承认纪晓岚不应该投河而死。这里,纪晓岚对假言推理方法的运用真可谓巧妙以致于乾隆不得不佩服他是个雄辩之才。
4.假言推理否定后件
印度一个老和尚请客,来者尽是僧人。在座的一个独眼和尚,猛然煞有介事地大声说:"我看到了万里以外的高山那边的小河里有一个小猴子在洗澡,你们看!"众僧甚异之,有人认为可能是他修行入了仙界才这样的.但大多数不信,不过也没有办法否定他的眼力。其中一个小和尚决意设法侦察、测试。入席后,每人面前一碗饭,
一盘菜,唯有独眼和尚面前只有饭,没有菜。小和尚从旁窃视,发现他面容阴沉,并伴有狐疑不定的神色。于是小和尚说:"师父怎么不用膳呢?"独眼和尚仍是"按兵不动",而且渐渐怒形于色了。小和尚思忖:如果独眼和尚真能看得如此遥远,那么,他一定能看清自己面前饭碗里的东西。他连鼻子下的东西都视而未见,他还能看万里以外的高山那边吗?因此,小和尚对独眼和尚说:"师父眼力非凡,为我不及,然而,令人深以为怪:师父眼睛怎么只能看远不能看近呢?"并顺手操箸一搅,饭碗里面埋着的菜翻上来了。小和尚又加上一句反问:"您能看得那么遥远,怎么看不到您碗里的菜呢?"
[评点]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于大前提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而后件则是前件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即无之必不然,所以对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来说,否定后件必然也就否定了前件,于是就有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另一种正确形式一一否定式,即小前提否定了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则否定了大前提的前件,其推理结构是:如果A,那末B;不B,.".不A。在上例中,小和尚反驳论敌运用的就是这种形式的假言推理方法。面对独眼和尚的吹牛撒谎,小和尚并没有直截反驳,而是设下
一个陷阱,把菜埋在饭碗的底部然后放到他的鼻子下,看他能不能看到。
如果能看到,说明他真有眼力,如果看不到,则说明他是吹牛,因为按一般常理,万里之外的东西都能看到,鼻子底下的无疑也能看到。果然,独眼和尚乖乖地落入了陷阱,看到别人有菜,唯他没有,怒形于色了。这里,小和尚就是借助于下面这样一个否定后件式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而轻轻点拨,使独眼和尚原形毕露,谎言自破的,即:如果你能看到万里以外的高山那边的小河里有猴子洗澡,就能看到鼻子底下饭碗里埋着的菜;你看不到鼻子底下饭碗里埋着的菜,所以,你看不到万里以外的高山那边的小河里有猴子洗澡。
5.假言推理否定前件
巧姑是个聪明能干的少妇,她公公张老汉让她管家。巧媳妇把家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张老汉一时高兴,就在大门口贴上"万事不求人"五个大字。
知府老爷存心整一整张老汉,对他说:"你夸得出这种大话,想必有大本事。好吧!限你三天之内,替我找出三件东西来。要一条大公牛生的牛犊,要灌得满大海的清油,还要一块遮天的黑布。要是找不到,就办你个欺官之罪!"
张老汉把知府的话告诉给巧姑,巧姑一听,就说:"你放心吧!这差使就让我来对付。"
过了三天,知府老爷来了。一进门便叫道:"张老头快出来!"巧始走上前说:"禀大人,我公公没在家。"知府瞪着眼说:"他敢逃跑!他还有官差在身啦!"巧姑说:"他没有逃跑,是生孩子去了。"知府奇怪起来了,说:"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哪有男人生孩子的?"巧姑说:"你既然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为什么又要大公牛生的牛犊
呢?"
知府一时无言答对,停了好久,只得说道:"这一件不要他办了,还有灌海的清油呢?"
"请大人把海水车干,马上就灌。""海有那么大,怎么车得干?""不车干,海里白茫茫的一片水,油又往那儿灌?"知府一下把脸也羞红了,便叫道:"这一件也不要了,还有遮天的黑布呢?"巧姑说:"请问大人,天有多宽?"知府说:"谁也没有量过,哪个晓得它有多宽!""既然不晓得天有多宽,那叫我们怎么去扯布呢?"这,来,知府老爷再也没有话说了,他红着一副脸,匆匆忙忙地钻进轿里,跑了。
[评点]在假言推理中,有一种其大前提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方法,这便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所谓必要条件,即没有它一定不会有某种结果,有了它不一定有这种结果,简言之,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与后件之间的这种关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便具有两个正确式:①否定前件式,即否定大前提的前件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其推理结构为:只有p,才q;非p,,.,非q;②肯定后件式,即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其推理结构为:只有p,才q;q,.".p。在上面这则湖南民间故事"巧媳妇"中,聪明能干的巧姑就一连用了两个否定前件式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来智斗知府老爷,即:
(1)你只有把海水车干,我才能往海里灌清油;既然你没有法子把海水车干,
因此,我就没法子往海里灌清油。(2)只有你知道天有多宽,我才能去扯遮天的黑布;既然你不知道天
有多宽,
因此,我就扯不了遮天的黑布。
6.归谬引申推翻前提
欧阳文公曾说过:有一病人,医生问他得病原因,回答说,乘船时遇上大风,受惊吓而得病。医生就取来多年的舵把子,上面浸透了舵工的手心汗,刮下细木屑,加上丹砂、茯神等药,为他治病,喝下去就好了。《本草·别药性论》上说止汗用麻黄根节,以及旧的竹扇子刮末入药。文公因此说:中医以意用药多类似这样做法;初看很像儿戏,然而有时也很灵验,恐怕也不容易问出个所以然来。我(指苏东坡)便对先生说:照这样说来,用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不是可以治昏惰病了吗?推此而广之,那么喝一口伯夷(孤竹君之子,与其弟互相推让王位)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病了;吃一口比干(商纣王淫乱,比干谏而死)的残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马屁的毛病;舐一舐刘邦的勇将樊哙的盾牌,可以治疗胆怯病;闻一闻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环,可以除掉严重的皮肤病。公听了便哈哈大笑。现今的43
[评点]所谓"归谬引申,推翻前提",即是以对方的论点为前提,通过罗列错误的例证,将其推论到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性的一种论辩方法。就思维过程而言,这种方法是归纳错误的实例,向真理的反面推理的过程,如同正确的东西积累愈多愈加正确一样,错误的东西积累得愈多就愈加错误。所以,"归谬引申,推翻前提"的论辩方法犹如一面显示谬误原形的放大镜,能使人们对错误的论点或论据看得更清楚,对于论辩来说,如果运用得好,则不失为一种有力的反驳武器,因而常常为人们所采用。在上例中,苏东坡就是利用"归谬引申,推翻前提"的方法,通过列举一系列明显错误的例证:喝一口伯夷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病;吃一口比干的残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马屁的毛病;舐一舐
刘邦的勇将樊哙的盾牌,就可以治疗胆怯病;闻一闻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环,
就可以除掉严重的皮肤病。然后借助于否定后件式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方法进行归谬,有力地反驳了以"意"治病的唯心主义观点。
7.设置二难左右开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