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4200000021

第21章 论辩中的问答艺术(1)

"问"和"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言语交际,尤其是口头言语交际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活动,论辩,犹如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一来一往,即席提问,临场应答,其实质上就是一种"问"和"答"的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有效地"问"以及如何正确地"答",则是大有学问的,有时,一句巧问,或一句妙答,便可以直接影响乃至能够决定着整个论辩活动的胜败。因此,对于每一个论辩者来说,在整个论辩过程中,能否在技巧上驾驭"问"和"答"的艺术,能否艺术地处理好"问"与"答"的关系,是其能否主动地把握论辩局势,最终取

得论辩胜利的关键。

1.盘马弯弓迂回设问

一次,两个争讼者来见法官。一个说另一个欠他许多黄金。另一个硬不承认,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他,从来没有同他共过事。""你要他还的黄金,当时是在什么地方给他的?"法官问原告。"在离城三里远的一棵树下。""你再去一趟,把那棵树上的叶子带两片回来,我要把它们当见证人审问一下,树叶会告诉我真情的。"法官提出这样一个奇怪的建议。原告去摘树叶去了,那个大喊被冤枉的被告留在法庭上。法官没有和他谈话,却去审理别的案子。这位被告作为旁观者在津津有味地看法官审案。正当案子处理到高潮时,突然法官回头来轻轻问道:"他现在走到那棵树没有?""依我看,没有,还有一段路呢。""既然你没跟他一起去过那儿,你怎么会知道还有一段路呢?"法官严肃起来。被告这才知道自己露了口,不得不承认诈骗之罪。[评点]"盘马弯弓,迂回设问"是指论辩者先避开要说的话,而从表面似乎无关的事物发问,最后仍回到自己要说的本意上来的一种论辩方法。在论辩中,迂回设问,有时表面上看好像是问些与主题与没有关系的问题,而其实质,正是围绕着论题,为论敌设计的圈套。由于这种论辩方法是论辩者在一种有准备有预谋的心理状态下盘马弯弓,审时度势而进行的发问,所以它既可以解除论敌紧绷着的神经与戒备心理,使论敌按我方意图发展,又可以避免因直来直去而碰钉子,可以曲径通幽,深入到深层去。论辩实践证明,"盘马弯弓,迂回设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论辩方法。上面的这个例子是《杂人趣谈》中的一个诉讼案例,其中,法官就是成功地运用"盘马弯弓,迂回设问"这一论辩方法制服被告的。在这里,法官不问被告是否知道那棵大树,而是让原告去找树叶,接着又去审理别的案子,把被告放在一边,待他思想松懈之后,再出其不意,用看似轻描淡写的一问,使对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出真情。法官

再抓住被告的回答与开始的供词相矛盾这个漏洞,乘胜追问,使被告不得

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2.明知故问反诘取胜

肖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了很大成功。剧终时,肖伯纳走上舞台和观众见面。突然台下有一个人喊:"肖伯纳,你的剧本遭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观众吃了一惊,以为肖伯纳会发火,但是,肖伯纳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满面笑容地向那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个剧本演出吗?"两个问号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出剧场。[评点]反诘又称诘问,反问或激问,它是一种以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思和强烈感情的论辩方法。反诘其实是一种"明知故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抓住论敌要害的观点,单刀直入地从反面提问,答案往往就包含在问话之中。这种方法攻势凌厉,能使论敌无招架之功,一下子陷入窘境而立论崩溃。在上例中,肖伯纳就是巧妙地运用"反诘"的方法而制胜论敌的。面对论敌的攻击,肖伯纳没有生气,他而是以含蓄、幽默的形式来了个揶揄式反诘,这一巧妙的反诘不仅赢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而且使那位寻衅者在讥讽、嘲弄和揶揄之中简直无地自容。

3.反驳提问引出论题

在我国春秋时代,齐国大夫宁戚去宋国,见宋桓公。深深行礼后,宋桓公却不动声色,置若罔闻,非常傲慢。宁戚见此情景,抬起头来,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宋国真危险啊!"宋桓公说:"你这话什么意思?"宁戚问:"您和周公相比,谁更贤明?""周公是圣人,我怎敢和圣人相比!"

宋桓公答道。宁戚接着说:"在周朝最强盛的时候,听说有人来见他,即

使正嚼着饭,也急忙把饭吐出来,去会见客人。即使这样,他还怕失礼。可是,您怎么做的呢?宋国这样衰弱,国内接连发生杀死国君的事情,您的王位并不可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有本事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还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还不危险吗?"宋桓公赶忙致歉说:"我没有治国经验,先生请不要介意。"[评点]在论辩中,为了更为有力地反驳论敌,通过事先提出问题来让论敌说出论辩者自己希望他说的话,然后以此为话题进行辩驳,这便是所谓"反驳提问,引出论题"的辩驳方法。在上例中,宁戚就是运用这种辩驳方法来反驳宋桓公的。为了用周公来进行对比,从而批评宋桓公的不礼贤下士,宁戚首先问:"你和周公相比,谁更贤明?"宋桓公当然不敢与周公相比,这正是宁戚所需要的回答。宁戚接着的批评正是由此而发的,这样就使宋桓公在比较面前更加感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在此,"问"就成了进行反驳的契机,宁戚也正是利用这种契机而对宋桓公进行富有说服力的反驳的。

4.巧妙提问显示矛盾

罗亭:妙极了!那么,照您这样说,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皮卡索夫:没有,根本不存在。罗亭: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皮卡索夫:对。罗亭:那么您怎么能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个。[评点]不矛盾律是人们说话、写文章、进行论辩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规律之一,按照不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真,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对于这样的两个判断,如果同时肯定为真,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在论辩中,有些观点表面上看不出自相矛盾来,但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就可以使之显示出内在矛盾来,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巧妙提问,显示矛盾"的论辩方法。在论辩过程中,当论敌把话说绝了,用"一切"、"所有"、"完全"等量词表达自

己的观点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揭露其观点的荒谬性。在上面屠

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的这段对话中,罗亭就是运用"巧妙提问,显示矛盾"的论辩方法来揭露皮卡索夫言论中的自相矛盾的,因为当皮卡索夫说根本不存在信念时,他这样说本身就是一种信念,根据不矛盾律,二者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个为假。

5.由远及近步步逼问

孟子问:"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答:"和他绝交。"孟子说:"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部下,那应该怎么办呢?"王答:"撤掉他!"孟子又问:"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呢?"王这时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评点]"由远及近,步步逼问"即是指论辩者在提问时不立刻说出自己要问的内容,而是从远离所问的内容问起,从那些看起来与所问内容没有关系的小事问起,由远及近,层层推进步步逼问,从而牵着论敌的鼻子进入自己的伏击圈。在上例中,孟子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批评齐宣王不会治国的,他远离攻击目标设问,

诱使齐宣王作出肯定回答,然后步步紧逼,直至要害,将齐宣王一步步引入囊中,使之无言以对。试想如果孟子一开始就问第三个问题,能收到如此奇妙的效果吗?

6.巧提妙问嫁难于人

申不害平时教人按功授职,自己却任人唯亲。有一天,申不害请求韩国国君昭侯封自己的堂兄一个官职,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脸有怨色。韩昭侯就说:"这种事情,我没有跟你学过。你是让我接受你的请求,封给

你堂兄官职,而废弃你平时的学说呢?还是推行你平时按功授职的主张,

拒绝你任人唯亲的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的,和你现在请求我的,我将遵循哪一种做法呢?"这番话问得申不害无言以答,狼狈不堪。[评点]"巧提妙问,嫁难于人"是一种通过巧妙提问使论敌在回答问题感到左右为难,从而陷入进退维谷,不能自拔之困境的论辩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论敌观点或行为的矛盾之处,通过设问使其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只有自己否定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在上面《战国策·韩策》中所记载的这个例子中,韩昭侯的设问之所以使申不害无法回答,就是由于它使申不害左右为难,进退不得。因为不管申不害肯定哪种做法,都意味着不是否定自己的学说,就是否定自己的请求,这都与他的愿意相悖,他又怎么能不左右为难呢?

7.以问代答还问于敌

万士同夹在蔡锷与小凤仙中间,慢步急语:"鄙报为国民喉舌,想就帝制问题,请教一下蔡将军的政见。"

蔡锷指指嗓子眼儿:"有你这个喉舌就行了。我的喉头生病了。"万士同锲而不舍,寸步不离:"孙中山、黄克强在海外宣言讨袁,将

军是辛亥元勋,想必引为同调。"蔡锷漠然:"中山信徒给袁总统办筹安会,鼓吹帝制的也有。""对,对,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过,梁启超先生的大作《异哉所

谓国体问题》,您总该深表同感吧?"万士同为自己的辩才而自得。蔡锷果然给难住了,坐在游廊上,点燃了一支雪茄烟,寂然半晌,说:

"梁任公是我的老师,袁项城是当今国家元首,万事通先生,你说我应该服从谁?"

同类推荐
  • 靠自己的力量飞翔

    靠自己的力量飞翔

    本书精选了青春作家的数十篇成长类经典短篇作品,抒写了青葱少年时光里的美好和遗憾、困惑与蜕变,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导。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定根基的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会不会做人,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走势;会不会做事,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和生存状态。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一个人如果做到这两点,就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就自己。陈荣赋、张凯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语言平实、活泼,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 思考致富

    思考致富

    全球销售超过6000万册,位列商业周刊畅销书第九位。拿破仑·希尔最经典的创富学著作全球超500位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畅销70年。
  •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好习惯决定好业绩

    如何摒弃坏习惯,培养和保持好习惯,是提升业绩的关键。亚龙老师的这本书从常见的职场现象切入,结合大量生动、经典的故事和案例,提炼和总结出了有效提升业绩的50种习惯,观点简约睿智,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让读者得以在轻松的阅读中对照、思考、学习和借鉴,优化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方式。
  • 怎样从男孩变成男人

    怎样从男孩变成男人

    生活在阳光下,少年时代的男孩,真是幸福无比,他们像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怎样从男孩变成男人,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成长,学习做人处事
热门推荐
  • 第一名模:老婆大人是杀手

    第一名模:老婆大人是杀手

    平凡的她,机缘巧合的在模特界展露风华,成为时尚界顶级模特。含笑的她,无法猜透她到底爱谁。聪明的她,成功的盗取商业机密,全身而退。淡漠的她,看着以保护的名义伤她至深,爱得至深,让她没了退路的男人……他们之间纠葛的情感,到底是爱?恨?情?仇?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就是其中一册。
  • 医手遮天:哑女要逆袭

    医手遮天:哑女要逆袭

    现代神医一朝穿越成了人见人欺的哑巴皇女。欺负她不会说话?没关系,毒针招呼之。从此再不是那个打不还手的病弱公主。斗完姐姐斗妃嫔,不亦乐乎。可是国师大人,能不能别老往她身上扑?--“小公主,微臣看你面露凶相,不久之后怕是有血光之灾。”“……”“不过也不打紧,”国师大人边说着边宽衣解带,“让微臣来帮你除去这凶煞之气。”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射天狼之汉殇

    射天狼之汉殇

    汉恒帝时期,汉王朝以至风烛残年,少年张奂从风花雪月中抽身而出,重拾汉王朝的尊严。战争的残酷;从未识得的大漠戈壁那份荒寂与苍凉!只是,这情是人间有情,这曾有壮志饥餐胡奴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金戈铁马,挥斥方遒。三出萧关破贺兰,五进龙城灭乌丸。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 犯二年代

    犯二年代

    那一年,我们一心一意,这一年,我们败给自己。又一年,我们可还是我们?留给自己的,始终游离在回忆里。给她曾诺的,我想放在心里,也可否带进未来里?最一年,我们始终如一!
  • 天幕传

    天幕传

    天幕元年,幕府纨绔洛凡遇到春风化雨的宁先生,桃花朵朵的桃花夫人……天幕元年,幕府书斋中的天书上多出一笔……天幕元年,落城中响起一声龙吟……然而,洛凡最在意的是,天幕元年,他看到了铺在身前的修行大道。
  • 大明之不败妖孽

    大明之不败妖孽

    明中期,朝野奇葩妖孽横行。对付妖孽,我更妖孽。非人锤炼的少年神刀不败,江湖邪道公认的妖孽,被俘后从人到树,石中复生,联手王阳明唐伯虎,百家争鸣镇魔屠兽,拯救天下苍生。
  • 末日凡心

    末日凡心

    活着的人终将饱受欺凌和折磨,那死去的也绝不可能超生,他们将永远以这样永生的方式长存。挣扎吧羔羊,要么化身捕食的狼,要么就成为永恒不死的一员。。。。。哈哈呵.....
  • 诛天战

    诛天战

    至从踏足出村的哪一刻,他注定了前面的道路,至从离开家乡时,这一路再无依靠,我是行者,我愿踏足这片天空!我是行者我愿踏过每一份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