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8100000020

第20章 曾国藩——修身之智(2)

意思就是说:“我想得到仁,这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还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子孟子那样的人物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便天天与尧、舜、禹这些圣人住在一起,那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还是我啊。”

曾国藩认为,欲立人,先立志。他说:“君子立志,就应该包容世间的一切人和事物,有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成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

4.为人不可有傲气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艺术大师徐悲鸿所说的这句话向我们道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确如此,曾国藩认为,人单有志是不行的,必须还要修炼自己,蓄势待发。此期间最重要的就是戒傲气、少言实干。

自傲是人生一大区误区

为人不可有傲气,一旦人有了傲气,往往就会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很能干,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因而会目中无人,这样也就很容易走向失败;一旦人有了傲气,在成功的时候,赞扬、奉承之词迎面扑来,他就会飘飘然,听不进任何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与是非,最终还是走向失败。对于这种人来说,成功无疑就成了“毒药”。

曾国藩向来都反对人有傲气,在告其弟的家书中,他指出,傲气是人生一大祸害,务必要根除。他是这样说的:“古来谈到因恶德坏事的大致有两条:一是恃才傲物,二是多言。

丹朱不好的地方,就是骄傲和奸巧好讼,就是多言。纵观历代名公巨卿,很多都是因为这两条而败家丧生的。我生来就有些固执的毛病,这也是品德中的一种傲气吧。虽不太多言,但笔下却近乎嚣讼。安静下来自我反省,我之所以处处不顺,其根源亦不外乎这两条。温弟性格大致与我相似,而言辞更为尖刻。凡是傲气凌人,不一定非以言语相加,也有以神气凌人的,有以脸色凌人的。温弟神气有英发之姿,而面色时有蛮狠之象,最容易厉气凌人。心中不能有事,有事必定会表现出来。从门第来说,我的声望大减,正担心会影响到家中。从才识来说,现今军武中锻炼出很多人才,弟等也没有什么特别超过人家的地方,这些都不可依仗,只有兢兢业业,放下架子,把忠信笃敬贯彻到一切言行中,才多少能弥补一些旧时的过失,整顿出新的气象。不然的话,人人都会讨厌你,鄙视你。远弟处世躬谨,尤为稳妥。温弟却是谈笑讥讽,既要强克老手,就不免带有旧习气。不可不猛省,不可不痛改。听说在县城时,经常随意嘲讽,应迅速改正。我在军中多年,怎么会没有一点可取呢?就是因为“傲”

字,百无一成。所以我谆谆教导各位兄弟引以为戒。”

在另一封信中,对于傲气这个问题,他又告诫其弟一定要戒除牢骚。他这样写道:“在几个弟弟中,温弟天资本是最好的,只是牢骚过多,性情太懒。以前在京城就不爱读书,也不爱作文,当时我就很担心这一点。最近听说回家以后,还是像过去那样牢骚满腹,有时几个月都不提笔作文。在我们家,温弟总是自暴自弃,他不应把责任完全推脱给命运。我曾见过我的朋友中那些爱发牢骚的人,在以后的道路上总是有许多挫折,这是因为他们总爱埋怨上天,上天自然就不会给他好运;无故而埋怨别人,别人也绝不会耍心眼。因果报应的道理,也就随之应验,温弟现在的处境,是读书人中最顺畅的境地,却动不动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一百个不如意,实在叫我不可理解。以后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一点。如果想要发牢骚,不妨扪心自问:我是不是真有什么毛病,以致心中这样的不平静?不狠心自我反省,不决心戒除不足。心平气和,谦虚恭谨,不只是可以早得功名,而且始终保持这种平和的心境,还可以消灾减病。”

盛气凌人、牢骚满腹,这些都是自傲的一种表现,可以说,自傲是人生一大误区。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老实人一般不会吃亏,其实不然。从个人来说,做人自谦是最老实的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况且山外青山楼外楼,水平高的大有人在,只是没有被看到而已。从外人来说,自谦是最实际的。夹着尾巴做人,是诚心,而不是虚伪。朱熹曾在给其长子的家信中说:“凡事谦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意思也就是说,自谦招福,自傲招害。《三国演义》中的马谡,纸上演兵,盛气凌人,结果却兵败人亡。因而《颜氏家训》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这些都是教子之真言。

由此可见,尾巴不是夹起来,而是应永远放下来。这样做看似软一些,甚至一时还会让小人得志,但其实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你。糊涂人生学的高明之处正在于着眼于大处,从而才给教子一个真正的良方。

戒除傲气,走向成功功

关于身心的修养,有两方面是最重要的,一是欲望的克制,二是傲气的戒除。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欲望,同时也带有一些傲气。古代的圣贤人物时常告诫人们:欲不可纵,傲不可长。其实,在克制欲望、戒除傲气等方面,曾国藩就是一个极好的榜样。

曾国藩身居高位之时,曾国荃曾给他写了一封信,多是奉劝的话语,很快,曾国藩就回信表示赞赏。他认为,古代的君主有直言进谏的良臣,今天兄长有积极相助的贤弟,自己的官位太高,听到的规劝声音越来越少,正在为此而感到忧虑。倘若弟弟能够对自己多加规劝,或许能帮自己避祸免灾。曾国藩在回信中劝诫曾国荃身居高位,不可有骄傲心理,但曾国荃总是置若罔闻。后来,曾国藩在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中再次规劝:“你对我的劝诫,总是不肯虚心接受,动不动就辩论一番,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身居高位,万众瞩目,不能不小心。但凡总督巡抚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满自足。其实,君子过人之处,只在虚心而已。不但我的话你要细心寻思,而且外边所有的逆耳之言,你也应该仔细回味思考。”

曾国藩向来为人谦虚谨慎,从政多年,他始终都没有半点傲慢的样子,而是谦虚待人,不管是对上级,还是对官僚。也正是这种谦虚谨慎的精神,使他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一直立86于不败之地。在曾国藩看来,傲气太盛,言语太多,是历代士大夫和近世官场导致灾祸的两个重要原因。宦官之家,一是有权,二是有势,一旦有权有势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很少会有顾忌,这样就往往不会太注意他人的感受,不把别人当回事。言谈举止中总是有种不可一世的感觉,时时处处都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气派。时间一长,就会在无形之中养成一种傲气,人生的衰败也就由此开始。

傲气是一种流行的传染病毒,自古以来,到处都有它得意忘形的嘴脸。一旦被它传染后会发生哪些症状呢?不妨打开病历卡看一看:染上傲气的人趾高气扬,目空四海;染上傲气的人自高自大,闭目塞听;染上傲气的人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可见,傲气是极其可怕的,这样的人若不吞下一粒“谦虚丸”,终究会坠入到愚昧的泥潭中。

自古至今,凡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骄傲自大之人,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反之,谦虚内敛,等待时机,蓄势而发之人,往往会取得大的成功。所以说,面对傲气,我们应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不妨这样:尝将冷眼观傲气,看尔苟延残喘到几时。

5.受挫之时,乃长进之机

挫折,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挫折过后,不同的态度决定着不同的人生。

当一个人一次次地被生命中的风浪击倒,又一次次地坚强地站起来,那么他就迈进了一个新的起点。

面对挫折,态度有两种:自卑地退缩,总是觉得自己把志向定高了,于是便退而求其次;以无比自信的态度来面对。曾国藩就是后者。

把挫折当作长机进之机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成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获得成功。成功既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想成功,就需要走一段漫长的道路,而在这期间,是要经历许多挫折的。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挫折:参加7次科举才中进士;当官后差点被皇帝砍了脑袋;太平天国时期,每次亲自率军都战败归来,为此,他几次要投江自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受到了许多后人的钦佩。原因就是曾国藩总是会将挫折当作长进之机。

曾国藩从小就跟随在父亲身边,看到父亲连续考了17次才考上秀才,因而也就养成了不服输的个性。

在湘军的起兵初期,曾国藩遇到了许多挫折。1854年5月,他所带领的水军险遭歼灭。

9个月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攻破了湘军水营,烧毁了100多艘战舰,就连曾国藩的座船也没有幸免。1856年夏天,曾国藩依旧坐困南昌。

就在这样接连遭遇失败的打击之下,曾国藩拟了一份奏章给咸丰帝,先做了一番自责,最后又希望咸丰帝能够给予湘军更多整军备战的机会。看了这一份奏章之后,咸丰帝被曾国藩越挫越勇的精神所感动,没有再去责怪曾国藩打败仗。最后,固执的曾国藩并没有因一时的失败而失志,他重整部队,继续作战,终于在1864年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

在挫折面前,曾国藩没有气馁,而是另起炉灶,重开世界。由此看来,挫折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自古英雄多磨难。受挫之时,一定要咬牙励志,不能气馁,若能将挫折当作长进之机,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从来都没有从马上摔下来的人不可能真正学会骑马,从来都没有呛过水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学会游泳……每一个挫折都是一个学习的最佳过程。生活中,每一块好的钢板都需要经得起烈火的烧冰水淬,要相信:挫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从来都没有从马上摔下来的人不可能真正学会骑马,从来都没有呛过水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学会游泳……每一个挫折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正确面对折挫折

在这个世界上,一帆风顺的事情是很少的,时常都会有挫折,那些“文学家”、“科学家”

的美名并不是轻易落到每个人头上的。纵观古今,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挫折,面对挫折,他们不气馁,而是从挫折中获取教益,踢开挫折这块绊脚石,因而到最后踏上成功的大道。

咸丰八年,曾国藩奉命再度出山,在江西领导湘军作战。湘军在江西,虽然有很大的功劳,但那里的部队却并不买他们的账,常常会遭到地方团丁的伏击和杀戮,再加之连年的征战,出现了一些流行病,湘军士兵纷纷病倒。面对这样的状况,曾国藩非常无奈。不久之后,又从安徽传来了战败的消息,大将李续宾、曾国华在三河镇被陈玉成击败,六千军士无一幸存,这个消息给了曾国藩巨大的打击。就在这时,在景德镇的湘军也屡次被太平军打败,曾国藩与胡林翼全力挽救,才使大局暂时得到了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曾国藩突然接到命令,要去援助浙江,后又改命为赴闽,没过多久,又改命为援助安徽。当石达开率领一支部队到达四川的时候,朝廷又让曾国藩也去四川,同时分兵、湖南、安徽、江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却要接受这么多命令,曾国藩快要崩溃了。

之后,由于江南大营被攻破,一时找不到挽回局面的人,朝廷只好再次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这样一来,曾国藩就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了。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曾国藩调动九千大军,兵分两路进攻徽州时,景德镇又被太平军夺去,曾国藩再次陷入重围之中,而这时太平军的总数比曾国藩的湘军足足多了三倍以上。曾国藩只好选择退却,当太平军继续追击时,曾国藩快要失去了希望,甚至将遗书都写好了,准备为大清尽忠。就在这时,左宗棠再次击败了太平军的李侍贤部,接着又打了几个胜仗,并打通了通往祁门的粮道。于是曾国藩重新振作起来,计划由长江进兵。

当曾国荃攻陷安庆之后,湘军掌握了千里长江。曾国藩兵分三路,进攻江浙地区,准备给太平军最后的打击。尽管如此,曾国藩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于长时间的劳作,曾国藩的得力助手胡林翼病死了,这对曾国藩的打击很大。另外,三路大军中,仅有曾国荃一部完全听命于他,李鸿章和左宗棠一部并不是完全听命,这让曾国藩很伤脑筋。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攻城不下,湘军士兵也都哀声尽显,慢慢的,士兵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局面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身心疲惫,积劳成疾,但最后,他们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曾国荃率军攻下了金陵,使兄弟两人的事业都达到了顶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一次次失败打击面前,曾国藩始终都没有被击倒,而是每次都将希望放在下一次上,最终取得了成功。他正是凭着自己坚定的追求和信念而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一伟大文学家曾说过:“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当初,曾国藩的乡试考得不错,位列第三十六名举人,然后就去参加会试。会试直到第三次才通过,但殿试只得了一个三等第四十二名。为此,曾国藩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曾一度不想再继续考下去,周围的朋友都劝他:“你还有机会,殿试之后的考试若能取得好成绩,就能改变命运。”于是,曾国藩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等到第三次考试的时候,他居然考了一等第三名,很快,他进入了翰林院。翰林院是清代科举人才的最高机构,只有进入翰林院才有机会接触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只能成为下层默默无闻的小吏。面对挫折,曾国藩将其当作一次成功的机会,迎难而上,最终在自己的科举之路上取得了成就。

面对挫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对个人来说,从挫折到成功,关键就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将挫折看作是长进之机,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途,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磨练。

6.待人真诚,立身之本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就在于他能否将与自己交往密切的人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资源,把别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曾国藩正是这样一个善于把别人能力化为己用的人。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懂得以诚待人。以诚待人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从而交到真正的朋友,吸引真正的人才,最终成就大事。

以诚真诚缔造真诚

以诚待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加以改正。在《答欧阳勋》的信中,曾国藩将这一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类推荐
  • 做人不要太老实大全集

    做人不要太老实大全集

    本书从几方面对老实人的做人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阐释,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和经典智慧故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如何做人,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开创美好人生做了更为直观的介绍和分析。
  •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全面阐释,深度分析,做了有观点、有价值的评述。从狼性坚韧、狼性无畏、狼性多变、狼性准则、狼性心态、狼性追求、狼性忍耐、狼性狂野、狼性残暴、狼性纪律、狼性智慧、狼性团队、狼性沟通、狼性好奇、狼性专注15个角度,有深度有力度地展示了狼道智慧。
  • 影响一生的心灵鸡汤

    影响一生的心灵鸡汤

    《影响一生的心灵鸡汤》精选关于心灵体验的文章多篇。这些文章出自励志大师、成国人士、文化名人等名家之手,凝结着人生的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读者拓宽人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大有帮助。
  • 名人的做人智慧

    名人的做人智慧

    做人是一生的修炼,学会做人,可让我们在路途中的风景更加惹人留恋。而读名人的故事就是探求人生,探求名人、伟人是如何成长、如何学习、如何生活,以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来直面人生的风雨。他们崇高的理想及不平凡的经历时时鞭策着后人不断前进。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 《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旧时月色在潇湘

    旧时月色在潇湘

    照镜子的时候,你说,镜中的那个人是不是你呢?镜中的模样,从来都既是真实的,也是不真实的。就如同彼此命途中的故事,亦真亦幻,既真切又虚无。
  • 玄天武尊

    玄天武尊

    征战天下,我本善良,无奈他人张狂,逼我便流氓。噬血剑出,斩恶氓。屠神灭魔,逆天抗命,冷血一怒,血流成河!废柴的逆袭,天才的崛起,待到脚踏巅峰时,众界谁与争锋?人,精灵,兽人,神,魔......。战争,阴谋,兄弟,红颜......。相同的大陆创造不同的辉煌,且看冷家的废柴少年,如何征战玄宇,如何超越前生的荣耀!
  • 鬼途夜行

    鬼途夜行

    有人喜欢坐黑车,因为黑车方便,但是你听说坐黑车容易招惹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吗,记一次我坐黑车的经历……
  •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绝世妖妃:第一女幻师

    被亲妹妹和未婚夫背叛,云荼选择引爆飞机玉石俱焚。再次睁眼,她魂归异世大陆莫氏宗族灵力全无的废材莫云荼。宗族舍弃?无碍,她会让自己的姓氏成为另一个神话。灵力全无?笑话,她暗含神力幻兽多多外加上古神兽精血淬体谁人能比。貌丑无盐?放屁,待她风华尽显闪瞎了所有人的眼。佛挡杀佛,魔挡诛魔是她的人生信条,人若犯我就地砍死是她的行为准则,且问:谁敢争锋?月黑风高,某妖孽摸黑爬床,“喂,你的……在干嘛?”“为夫只是想用自己的长短,试一下你的深浅而已!”不怕妖孽耍流氓,就怕妖孽变成狼,还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色狼。
  • 转念的力量

    转念的力量

    《华严经》的《十地品》里,佛陀开示了菩萨依次修行的十种境界。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把这十种境界描述为十种心态,十种念头,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看看十个念头的每一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转变。讨论的是普通人如何透过念头的转化,化困厄为幸福,获得平静安宁的生活;针对的是普通人如何处理日常的烦恼,而非成佛。
  • 上古世纪兽灵传奇

    上古世纪兽灵传奇

    我始终相信,即使一切毁灭,风也会再次吹起。------塔阳(番外——少年塔阳与苍月之变)
  • 亲爱的敌人

    亲爱的敌人

    《亲爱的敌人》以父女情感为主线,描述单亲家庭中父女之间所发生的感人故事。是穆仰天与童云一见钟情结为伴侣,生下美丽的“天使”穆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童云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父女俩人产生隔阂、误会。穆童以各种坏招阻碍女性对父亲的接近,父亲因为爱女儿和怀念妻子放弃了一次次择偶的机会,俩人成为“亲爱的敌人”。但当穆仰天患脑癌不久于人世时,父亲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女儿操办一切,而女儿突然长大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二人的心真正走到了一起。
  • 琉璃灯下的恋歌

    琉璃灯下的恋歌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信物,一切不同的风俗集中在了一盏琉璃灯上。他,是冷酷的帝王,高贵如他却把她放心上;他,是温情的王爷,流连花丛却只真心待她;他,是抛却世俗的隐士,重出江湖只为了她能幸福;而她,迷迷糊糊中卷入一场场的爱恨情仇,颠沛流离中渐渐唤起丢失的记忆,杀父之仇,灭族之恨,,,一切又是为了那一盏远古的琉璃灯。于是,他们展开一场虐心之恋,谱写这一段琉璃灯下的恋歌。
  • 万剑凌天

    万剑凌天

    惊才艳艳,竟遭亲生哥哥妒忌;双双身死,叶无天重生异界大陆。拥有五行混沌体质的叶无天,将在玄天大陆绽放出怎样夺目的光彩?五大帝国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写。魔法师与武者的巅峰,将在这个少年的身上重现。
  • 我和学霸谈恋爱

    我和学霸谈恋爱

    我们的青春,没有抽烟,没有堕胎,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情愁。陪伴我们的应该只有两个男人:一个温柔了时光,一个惊艳了岁月,我至今都能清晰回忆起,他们一个叫薛金星,一个叫王后雄。非主流女孩李嫣然转学进入邵南市四大名校之一的芷兰中学,误打误撞和高冷学霸王后雄,阳光学霸薛金星同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而李嫣然也渐渐完成蜕变,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女孩之后,也收获了浪漫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