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7900000071

第71章 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下)(2)

1961年4月,叶剑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条令验收会议,由军委条令验收委员会验收三本条令:《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连以下步兵战斗条令》、《空军飞行条令》。会前,林彪对条令本来是肯定的。但会议一开始,他就变了调,妄图全盘否定。他暗中组织一个班子,重新编写条令,强行塞进他的私货。结果使会议出现了大的争论,造成思想混乱,拖延了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亲自进行大量艰苦细致工作,说服到会的同志,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结合实际进行审修并验收条令。凡是合理的正确的意见,尽量吸收进来,使条令日臻完善。在会议总结时,他针对林彪妄图推翻原稿的阴谋,对上述几本条令作了充分肯定,指出:“大家都承认原稿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个看法是对的,不看到这一点是不完全的。”他联系条令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说明条令是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同国内外敌人打了几十年仗的基本经验总结,并同国际上一些军队的条令加以比较,肯定我们的条令是有特色的。

在叶剑英亲自主持下,经过军事科学院和全军共同努力、反复修改的《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合成步兵战斗条令》、《合成军队军师战斗条令》、《合成军队团营战斗条令》以及《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政治工作条例》等,从1961年至1964年先后经军委批准颁发全军试行。但叶剑英并未满足,他认为编写军队战斗条令和其他条令、条例是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一项经常的长期的重要工作,并对进一步编写各种条令工作做了新的部署,要求各种条令能够统一配套,争取早日完成。

四摸索符合科研规律的研究方法

研究军事科学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叶剑英一贯重视军事科研的方法问题,他曾多次引用毛泽东关于“桥”和“船”的比喻,来说明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的重要性。1959年1月,他在全军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说:“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想方法,自然科学试验的方法,来整理我们几十年斗争的经验,整理成为科学。”他在长时期领导军事科学院工作中,同大家一起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符合军事科学研究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他强调最根本的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方法。

(一)“不孤不空”。叶剑英反复告诫大家,研究机关有两怕:一怕孤立,孤立起来研究;二怕空洞,连篇累牍,没有物质的东西。他指出:“研究军事学术最根本的方法是不断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学术研究是为了谋求真理。真理来自实践。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群众,把自己封在,象牙塔’里去研究学术,那就会变成‘无的放矢’、‘闭门造车’的老学究,对革命非但无益,甚至是有害的。”他要求一切做研究工作的同志必须严格地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深入到军队训练实践和各项战备实践中去,去开发军事科学理论的源泉。

(二)“上山采药”。叶剑英劝导大家要重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收集资料。他说,资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是实际,书本则是次要的。我们要以李时珍上山采药写《本草纲目》的精神深入到连队的士兵群众、下级干部中间去收集资料。同时,要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历史的现实的有关研究资料。只有充分占有资料,才能发现问题,说话才能有根据。否则所研究的东西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空想的东西了。

(三)深钻探宝。叶剑英形象地说:“从事研究工作,就好比地质学家的钻探一样,从一点上深入,针对一点,深入钻研下去,取得我们所需要的宝藏。钻,就是对占有的大量资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不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一个侧面一个侧面地去钻,还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有选择地进行分析研究。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排列起来,找出关键,否则就会陷入复杂的资料迷雾中,一无所得。”他强调不能孤立地钻,要“一抓,二钻、三产”。“抓”,就是抓资料,这是钻的前提;“产”,就是创造新产品,这是钻的结果。要把调查研究、刻苦钻研、加工制造几个环节结合起来。并要切实把好学术成品质量的关。

(四)发扬学术民主。叶剑英强调指出,学术民主、学术争鸣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学术研究上要贯彻群众路线,造成一种钻研学术的空气。如何处理好学术研究中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他主张“七分民主,三分集中”,要有“科学研究的民主”’“坚持真理的集中”。他参加讨论学术问题时,总是耐心听取各种意见,耳听手记。对那些有价值的意见,注意吸收采纳,并给以鼓励。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他主张作“冷处理”,要求女家查资料,找根据,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他经常告诫身边的同志做到“守常应变”,坚持原则性,注意灵活性。

(五)“牵骡子过桥”。为解决学术研究和编写条令中遇到的困难,叶剑英专门组织了“学术组”,并请粟裕、廖汉生、李夫克等担任正副组长,负责领导。他风趣地用骡子过桥来打比方,说:“你们不是行过军吗?过桥时,所有的骡子都要过桥,可是中间有匹骡子死也不肯过桥,如果不把它拉开,让别的骡子走,一天也走不过去。所谓难题就是不肯过桥的骡子。不把它拉开,老在你们组里啃,十天半月也啃不烂。现在要把这些不肯过桥的骡子拉到粟裕,廖汉生同志那里去处理,其他的就好一一通过了”。他提出先把所有的难题集中,然后把有关这些难题的各种论点集中起来,进行讨论,以求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办法,多年来积起来的难题,就逐步得到了解决。此外,叶剑英还指出,“有计划地生产”、“分工协作,合力攻关”、“建立‘找岔子’小组”、“开展学术比赛”等方法,有效地推动了军事科研工作的进展。

五建立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

如何适应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迅速提高全军高级干部的现代军事科学技术水平,并将研究、生产、运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军事技术的发展?叶剑英经过较长时间的考虑,提出在军事科学院建立一个包括各军兵种、各专业的技术教研馆。他设想,在这个馆里,把各军兵种最新的装备和样品摆起来,让全军各级干部和研究人员随时参观见学,有时间可以住下来学习研究,工作中遇到什么技术问题也可以来馆研究解决。1959年12月7日,叶剑英正式向军委提出建立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的建议,得到了军委的批准。1963年,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基本建成。教研馆总面积5.5万平方米,分10个所,即海军所、空军所、炮兵所、装甲兵所、工程兵所、通信所、防化所、军事交通所、后勤所和综合所等。筹办展出教具、器材1.3万件。1964年至1965年,接受了军委直属院校学员和其他师以上干部8批(包括部分外宾),共1618人的参观和见学任务,还组织了军师干部160人的集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参观、见学、集训的人员普遍反映,成立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很有必要,这是加强战备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在教研馆的学习,增加了军兵种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协同动作的知识,开阔了眼界,看到了祖国国防工业建设的发展面貌,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保卫祖国的信心。但是,这个深受全军广大干部欢迎的学习场所,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林彪一伙指令压缩军事科学院而砍掉了。

六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军事科学

1971年,叶剑英在林彪叛逃的“九一三”事件后,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仍然十分关心军事科学院,不断给予指示,赋予新的任务。有些重大任务,是在他的亲自领导下完成的。以撰写《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若干问题》为例,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3次主持军委办公会议,讨论、审查、修改这个材料。在文件内容上,他逐段逐句逐字地推敲,反复修改。在文件的写法上,他也精心指导,严格把关。通过这个文件的产生过程,使军科的同志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叶剑英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1978年3月,在军事科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叶剑英和华国锋、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以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其他的领导人亲临视察,亲切地接见全院人员。叶剑英还特意撰写了题为《发展我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军事科学》的纪念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日顾人民解放军历史,进一步阐述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再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军事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方针:“我们军事科学研究工作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总结我军经验,认真研究敌人,有选择地吸取外国军事上的有益经验,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服务。”他号召军事科学战线的研究人员和全军指战员,要把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军事科学,作为准备打仗、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一项迫切任务,作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大责任。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专业研究机关与广大指战负相结合,全军动手,建立和健全全军军事科学研究机构,培养又红又专的军事科学研究队伍。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制订军事科学研究的规划,促进军事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奋发努力,攀登军事科学高峰!

七关注全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叶剑英在开展全军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十分关注全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1959年初,他赴广东、海南考察,以欢快生动的笔触写下了《海南鸟》组诗,讴歌“海角天涯今异古,丰收处处秧歌舞”的“南岛韶华”风貌。他视察守备二十一师和西瑁州岛女民兵,鼓励战士、民兵“持枪南岛最南方,苦练勤操固国防”。他参观海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石碌铁矿,留下了“四‘十年前旧橡园,将来发展看无边”“石碌青山蕴铁藏,海南工业应提倡”的诗句。这一年,他重返延安、西安等故地,写下“一别延安二十年,延安已改旧时颜”“乡亲呼我最情真,枣子南瓜宴故人”的诗句。在西安参观了搪瓷厂,他鼓励转业到该厂的军人:“手转机轮歌奋进,戎场曾作健儿身,骨干责非轻。”

60年代初,他又去贵州、成都、广州、深圳、肇庆、新会、桂林、兴国、瑞金、上海等地视察,观看昆曲剧团、京昆剧团、广西刘三姐剧团演出,亲切地接见了俞振飞、岳美缇、张询澎、江干、若云、文德等演员,留下了“一笛横陈响太空、英雄高奏大江东。移宫换羽关时局,吹彻东方万古红。”“自拉自唱自抒情,怀满山歌万里行。唱到天涯鸡破晓,一轮红日庆升平”等名篇。他还作东北之行,到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视察,专程看望大庆油田工人,“预祝高歌唱凯旋”,又登大兴安岭,探“苍苍林海”,提出“资源利用慎材艰”。他在内蒙古党委、军区领导同志引导下,从海拉尔到满洲里,进行了为时七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行,写下了《草原记游》(十首)。“铁道西驰向国门,连天芳草见羊群。”“莫道边城难奋起,人工湖水与云平。”“鲤跳龙门事已陈,乌兰湖畔一番新。”……这些奇妙诗句,情景相生,托兴高远,使边城新貌,鱼雁牛羊,北国莽莽草原风光,尽收眼底,给人以丰富的知趣、清丽的美感和欢快的鼓舞。1965年秋,叶剑英在大连开会,欣逢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他手捧《论持久战》,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心潮起伏,欣然命笔,写下了“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的名句,热情赞颂了党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和敢于胜利的光辉思想。他从大连出海,巡视了海洋岛、长山列岛防务,高兴地为守岛官兵题词:“魏武挥鞭看沧海,岂知东海有长城。汪洋灭敌空潜快,岛岸坚防民与兵。”鼓励守卫海边防的战士和民兵,成为抵御强敌的“钢铁长城”,加强国防建设。

同类推荐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蒋介石传

    蒋介石传

    蒋介石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中心人物。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自80年代以来,拓宽了研究领域,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在蒋介石研究领域里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与不足。杨树标老师通过多年积累,修正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些缺陷和偏差之处。可以说,这是一本真实再现蒋介石生平的历史书,适合众多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
  •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父亲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是助推者,是旁观者,是反思者。诗人胡世宗用最质朴的笔触,从儿子的少年时代开始回忆,记录下胡海泉独特的成长轨迹,“北漂”的心路历程,成名的来龙去脉,创业的跌宕艰辛。这本书既是一个流行音乐家的成长传记,又是一本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开导孩子追逐梦想、走向成功的教科书。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一代伟人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值此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本书选择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最新的认识视角记述历史的真实,追思这位世纪老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景仰一代领袖的雄才大略,再次领悟一代伟人的智谋和胆识。
热门推荐
  • 生死谜情

    生死谜情

    能让高富帅一往情深,能与工作狂生死相依,能叫霸道总裁念念不忘,她不过是一枚青涩的小女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有人叫她“小迷糊”,有人说她是“心机女”,究竟什么才是她的真实面目?误会让她失去了初恋,失忆又将她的前情往事通通删档,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过过平淡人生,但是命运却给她布下了一个个局,让她跟她挚爱的男人们,一起来演绎这一场生死谜情。
  • 我欲成神之百美图

    我欲成神之百美图

    昔日唐伯虎作八美图,其怨灵归附天少龙玉之中。天少以画入世,挣扎在官与黑的边缘。天少一直坚信,所谓神只是愚昧世人的谎言,如果真的要强加一个神的存在,那么就让我来成为你们的神吧。
  • 血战留殇

    血战留殇

    战。为何而战,漫天血海中,只留下了殇。青史无名,岁月无情。
  • 人祖少昊

    人祖少昊

    大荒之中,有一群生灵。他们纯真,他们努力!他们坚毅,他们不屈!血与骨,悲与泪,一步步的崛起,最终被大荒百族认可!他们,就是被称之为‘人’的神!还请喜欢本书的读者朋友们一起探讨未来走向!
  • 左手随笔

    左手随笔

    小时候的一些经历片段、听别人讲过的故事、自己所亲身的经历、与亲眼所见并被深深折服故事,汇总一下。
  • 校花的贴身狂仙

    校花的贴身狂仙

    【极度YY!极度热血!QQ群:142429432(欢迎加入)】正当杨小坏跟村姑谈感情的时候,杨小坏接到老头子的命令,就这样美好的乡村生活破灭,给人当保姆去了!尼玛!要我去当保镖!还是贴身的?对方男的还是女的?漂亮不?什么!我未来的老婆!还要贴身护理!靠!不是她服侍我吗!?我威武不屈!不干!什么?对方是绝色大美女!三围是多少?米米有多大?36D!?干!不干是傻瓜。于是,杨小坏出山!从此华夏的美女都遭殃了,都屈身于杨小坏保护下,春情无限!
  • 克隆女神:冷情帝后

    克隆女神:冷情帝后

    她是一个冰冷的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却因为阴差阳错的时空混乱穿越附身在彩凤神女身上,世人眼中的菩萨心肠的神女?一国之女神?笑话,她只是一个机器人,没有感情,也不知道感情是何物,却唯独对他有心。他是一座大陆的大帝,本是绝情绝爱的一个人,却在第一眼看到她,就沉迷了。世人眼里的第一大帝?凌天大陆的主宰?笑话,他只是一个无情却唯独对她有情的男人。他们都是孤独的,身为无心机器的悲哀,身为一大陆大帝的悲哀。她是无心人冷情,他是高处不胜寒。他们却是天衣无缝的搭档,最适合走在一起的彼此。欢迎加入作者的群,号码:571191627
  • 大秦皇陵

    大秦皇陵

    二十五年前在秦始皇陵墓前的那场骇人听闻的诡异事件是否是个意外?我的父母在这场变故中到底身首何处?千年前秦始皇追寻长生不老,却英年早逝,其中有何蹊跷?我大学毕业,意外得到秦始皇陵墓的牌子,是否是天意再让我踏上陵墓寻找父母?没想到,最后我竟然来到了秦朝。我的人生又将去往何处?【本人原创】
  •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菜系。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它们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饮食观念、民俗风情、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礼仪、食疗养生多重内容。我国的饮食调制方法各式各样,烹、炒、煎、炸、煮、炖、涮等。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美食高手》一书方便易懂,更提取了各菜系中的精华,渴望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良师益友。
  •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是一个野外探险俱乐部的驴友,在俱乐部里的代号是“玄子”。那天,我在论坛灌水帖子里发现了一个叫做“中国第一鬼村封门纪实录”的帖子,粗粗的看了一下点击率,才两千多。好奇心驱使下,我点开了论坛的帖子。中国第一鬼村封门村到底埋藏了什么秘密?1963年到1981年期间封门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村民们为何集体迁出?被勾起好奇心的我背上背包去鬼村探险,九死一生才回到城市。为了分享这个经历,我决定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