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600000030

第30章 下篇 成“我”与成“佛” (1)

第四章 成“我”与成“佛” (1)

上与天地同流,下逾禽兽之恶

“人类远高于动物者,不徒在其长于理智,更在其富于情感。”

儒家和佛家都希望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这里就包含着一个前提:人的生活很容易变得不好,甚至糟糕,所以才需要他们的指导。梁漱溟先生于是对“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说:盖两家虽同以人生为其学术对象,而人生却有两面之不同,亦且可说有两极之不同。

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两面是以动物为参照的。人有其崇高的一面,那就是高于动物的本能而拥有无可限量的发展可能性,“他在生活上是光明俊伟,上下与天地同流,乐在其中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近于动物,其下流、顽劣、奸险、凶恶远非动物能够相比。“它在生活上时暗淡龌龊的,又是沉沦莫得自拔的。”

但是他又特别指出了两极:人类近于一般动物之一面,不等于生活表现上之低极;人类远高于任何动物之一面,不等于生活表现上之高极。

可见人有本性上之两面和生活中之两极。儒家的学说立于后一面和前一极,而佛家之学出自前一面和后一极。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人有“仁心”,好善恶恶便是人的本性,这是动物所没有的,梁漱溟先生说:人类远高于动物者,不徒在其长于理智,更在其富于情感。况且有礼乐的引导,因此人完全有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能向着善无穷地接近,最后达到与天地同在的自由翱翔的理想境界,也就是“君子坦荡荡”。而佛家不是这样,在它看来,人有太多出错的可能,而人因其智慧为动物所不及,因此一旦作恶,其后果更甚于动物,而且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所以需要佛的教化。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答:“‘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故事中的师父正是在教导小和尚:人性之中有恶的存在。与儒家把善作为人的本性不同,佛家就是要见人之恶并加以度化,所以佛家所着眼的是人的劣根。两者的指引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的哥哥看了之后很生气,每天弟弟三更半夜回来,大哥就给他破口大骂,气得半死:

所以陈世恩就跟他大哥说,他说「哥哥,你就别再骂弟弟了,让我来试试看」。当天晚上陈世恩就站在门口等他弟弟回来,结果一看,十一点过去了,十二点过去了,一点,他弟弟才走进门来,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你在那里等,十一点、十二点,你会怎么样?会不会火都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的修养,靠我们忍耐的功夫,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切法要成于忍耐的功夫。当他弟弟一回来的时候,他马上跑过去摸摸他弟弟的身体,「弟弟,你穿这么少,会不会冷?」然后就一边扶着他说,「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一碗面」。然后把他弟弟带进来,还亲自把门锁好,然后陪弟弟走进来。第二天还是一样站在门口等,三天、四天都是这样做,而且每次见到弟弟的时候都是充满一种关怀,一种爱护他,把他带进来。后来他弟弟再也不出去游手好闲。

哥哥的骂就相当于佛家的“戒”,告诫弟弟犯了那些错。而陈世恩则选择以礼乐来感化,他相信弟弟的心中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份温暖,依然有着向善的心,因此他成功了。因佛门众多,佛家各门之“戒”也不尽相同。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如果说儒家属于美育,给人展示好的前景让人在潜移默化之中离善越来越近,佛家更注重对于“恶”的惩戒,指着身后的阴影,告诫人们: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堕入黑暗的深渊之中,万劫不复。所以在佛家中方有十八层地狱之说,当头棒喝。至于效果如何,见仁见智。

弦外听儒音

当头棒喝:唐朝时有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境,打破初学者的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特有的施教方式。

http://bjmsg.focus.cn/msgview/915/1/57400325.html

无论佛儒,修行为要

“两家同为在人类生命上自己向内用功进修提高的一种学问。”

佛家抑或儒家,都不避讳谈人之善恶,只是侧重有所不同。儒家重在人之善,重在生活之乐;佛家重在人之恶,重在生活之苦。他们都在指点平凡的人们去寻求生命的完美,虽然指引的方向不同,但两家都对修行尤为强调,梁漱溟先生说:两家同为在人类生命上自己向内用功进修提高的一种学问。然在修养实践上,儒家则笃于人伦,以孝悌慈和为教,尽力于世间一切事务而不怠;佛徒却必一力静修,弃绝人伦,摒除百事焉。

儒家对人提出的要求是“不迁怒,不贰过”,要做到这两点,必须“不懈”。梁先生说,“人本来就好善恶恶,哪里有什么恶可说,于是可见恶是无根,却是也可以说几乎是有根,因为有一个误认。然则恶之由来,即如是乎,尤要者,恶即惰力是也。”要摆脱惰力,摒弃恶的倾向,自当我心不懈地谨守“孝悌慈和”之人伦,方能洞察宇宙命运之流行趋势。也就是时时像颜回那样检查自己的心是否保持着“仁”的清澈透明,最后做到不违仁之境界。

在佛家看来,“要消灭人生之苦必得修道……修道为寂灭之本”。梁漱溟先生说:世间是生灭不住的,人生是造业受苦,沉沦在生死轮回中的;印度各教派几乎都求超脱生死,归于寂灭为乐之境;但它们总不免认识有错误;修行有错误,不能契合真理,妙达出世之境界。唯独佛家能以成就的涅槃寂静。人之恶,不仅在于他有很多欲念痴嗔,还在于他自身无力进行摆脱,所以才要一心向佛,通过修行来摆脱人之恶,达佛之善。

佛曾说:凡我弟子,非禅即诵,非诵即禅。

禅和诵都是佛家的修炼之道。凡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跟着佛学习其实就要做修禅定和念诵这两件事情。。禅主要是修定。诵呢包括听讲、念经、背书、讨论法义、辩论,这些都是属于诵的表现形式。但是并不是说除了禅和诵之外就什么都不做。诵是浅的禅定,普通人与深的禅定难以相应,那么最初的念诵培养自己的心能够逐步定下来,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主要是心里的诵了,因此禅定并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在心里面诵。不光是嘴巴念,心里也要跟着法义转,你能够心在法义上一直保持不动,那就是定,那么如果说一个佛弟子超出这些范围以外去做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那就跟佛陀当年的要求有距离了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迷茫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那么,怎样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的,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教经典。而大愿法师著作此书,除了是对金刚经的剖析和简易化,更是让读者们能证空性智慧,让我们一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从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共同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散灵

    散灵

    前世,我为世间化作一缕青烟,在六道外游荡,为它经历等待。今世,我剑指穹苍平天下,在最短暂的缠绵里,却负了你。闻前世,叹今生,而我,只不过注定是被遗忘在亘古的残梦。
  • 重生之青梅竹马

    重生之青梅竹马

    上一生她所托非人。上一世他被请所伤。这一生她王者归来。这一世他重得佳人。上一生他机关算进,到头来却再无真爱。这一生他本性不改,到头来却一无所有。上一世她用尽手段,却享尽了荣华富贵。这一世她变本加厉,却是早早香消玉殒。
  • 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事情

    散文作家苇岸全部关于自然主题的作品结集,包括其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放蜂人》等。全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些散文内容涉及蚂蚁、蜣螂、胡蜂等昆虫;麻雀、苇莺、杜鹃等鸟雀;麦子、白桦等植物;日出、大雪等物候……以最美的汉语描画出最壮丽的万物,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
  • 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

    好好的去博物馆熏陶,居然遇到抢劫的绑匪,阴差阳错被博物馆中的幽冥之剑一剑穿心,也是醉了。岂料醒来后,身体里居然多了一把幽冥之剑!莫名还被带入了修行世界!从此,阳光下他是华府学院的大学生姜岳,背阴处他却在末法时代的世界里步步为营。成修为,闯世界,他就是藐视天下的终极强者!
  • 极道

    极道

    所谓物无大小,事无好坏,人无善恶,幸无得失,极则逆转,宇宙万物轮回是为极道!遭遇了生活的种种,爱好看玄幻小说的叶阳自感极道,终遭天谴,一命呜呼,而一神秘的量将其召唤到另外一个世界,得以重生,自此百无禁忌,逐鹿称雄,唯我独尊。
  • 雪海

    雪海

    对于男主来说,这是一个奇妙而又短暂的旅途。对于女主来说,这是铭心刻骨却又执着不悔的时光。时光易老,物是人非,她的等待持续了三年。三年后,他重新出现。但却不是故人身。故事的起点始于雪海,那么故事的终点又是否也会终止与雪海呢?本书是寒江倾心打造,它是一部奇幻的都市文,也是一部刻骨铭心的感情文。这里有男性同胞们期待的热血,美女,激情;也有女性同胞们期待的至死不渝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寒江有话要说:因为寒江现在正在连载都市超能《业余修真》一书,所以不会更新的太快,望见谅~当然了,寒江也希望大家也能够多多支持《业余修真》)雪海粉丝交流群:517746566群名:雪海年华
  •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渣男必须死

    渣男必须死

    我年少无知,误把渣男当男神,奋不顾身,将身嫁与。不过短短几年,我便尝到了自酿的苦果。然而,当支离破碎的婚姻将我逼入绝境之时,我的生命中却莫名地多了两个男人。一个千年的妖孽,一个万年的冰山。妖孽男:与你纠缠是我今生最大的乐趣。冰山男:要我还是他,给个痛快话!收服妖孽,还是融化冰山,对我来说,是个难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启迪人生 智慧故事

    启迪人生 智慧故事

    每一个精细敏感的心灵都在阅读和写作人生的大书,他们在千变万化的人生情境中,透视着心灵的崇高与渺小,验证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语言或精致,或雄辩,蕴含的哲思却总是那样睿智、深邃,令人折服,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会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纷扰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这不是一本随便的旅行书,是一本旅行后的记忆录,期待了未知的相遇,邂逅了愿意爱下去的人。只为了追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