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3400000089

第89章 钱钟书陶冶百家,自成一家

钱钟书(1910~1998年)作家、文学史家。江苏无锡人。建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有《管锥编》、《谈艺录》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钱钟书是海内外知名、博通中西的文学研究专家。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至1938年在欧洲留学,获得文学士学位。他的《围城》出版后被多次印刷,累计已达百多万册,甚至屡屡被盗印,而《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的问世,更使钱钟书声名日盛。

钱钟书照相机式的记忆力、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趣与睿智,均得益于他“叫驴拉磨”般的读书精神。他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钱家是江苏无锡的世家望族,又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大家族,钱钟书的大伯父由于没有儿子,祖父便按封建家族的传统规矩,把长孙钱钟书过继给长房。大伯父特别疼爱钱钟书,平时上街,除了花一个铜板买大酥饼给他吃外,还会花上两个铜板,在小书铺租些小说给他看。所以,钱钟书在七岁以前,已经囫囹吞枣地读完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

1929年夏天,十九岁的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了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虽然他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因为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特优,英文还得了满分,经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特许,破格录取了钱钟书。钱钟书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是全校公认的“才子”,用功的程度也颇为人所称道。他的同班同学许振德在《水木清华四十年》一文中回忆道:“钱钟书兄,苏之无锡人,大一上课无久,即驰誉全校,中英文俱佳,且博览群书,……余在校四年期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另一位清华学友饶余威也曾忆道:“同学中,我们受钱钟书的影响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

钱钟书大学毕业后,通过了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于1935年夏,赴英国牛津大学爱克特学院攻读英国文学,1938年提前毕业后又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留学期间,钱钟书在学习之余,将牛津博德利图书馆当成了自己的书斋,在那儿尽情饱览文学、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把“博德利”戏译为“饱蠹楼”,他还常常光顾古书店,淘些旧书带回家中欣赏。

回国后,钱钟书曾在湖南蓝田师范学院任教。蓝田师范虽地处偏僻,但因为是“国立”的学院,所以资金较为充裕,学校用巨款典借到湖南南轩图书馆的全部藏书,继而又接受了山东大学和安徽大学的部分藏书,因此图书馆馆藏十分丰富,既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珍本》、《丛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部头书籍,还有为数繁多的明清名家诸集刻本。除了教学和必需的应酬,钱钟书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里。他几乎把藏书都浏览了一遍。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是知名学者还是无甚大名气作家的诗文集、小说、笔记和日记,只要对他的学问有所启迪和帮助,他都会熟记在心,并能一一复述出来,有些地方甚至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特别难得的是,他并不满足于一般的记诵之学,对每个问题都要穷源溯流、旁征博引。

钱钟书周岁“抓周”时,抓到了书,故取名为“钱钟书”。也许是天意,他一辈子“钟情于书”,与书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字典是旅途中的良伴”

除了在书斋之中饱读诗书外,钱钟书还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

1923年,十四岁的钱钟书与堂弟钱钟韩一起考入苏州美国圣公会办的桃坞中学,在那儿他逐渐喜欢上了英语,迷上了外文原版小说,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语成绩也突飞猛进,《圣经》、《天演论》等不少西方文学、哲学原著,都是当时看的。钱钟书认为:英语原著是地地道道的纯正英语,学英语应当从读原著开始。

1939年,钱钟书应邀与数位旧时学友赴湖南蓝田师范学院任教,其时正值抗战时期,加上内战和自然灾害,交通不便使旅程几及一月,造成了住宿和饮食的窘迫,与《围城》中方鸿渐一行赴湖南平化三闾大学任教的境遇颇为相像。与他同行的友人邹文海在回忆中提到一件令他惊奇之事,当时同行之人因旅程的颠簸困顿,均已苦不堪言,然而惟独钱钟书却怡然自得,手不释卷,友人上前探究,才知他正在翻阅一本英文字典。面对友人的惊奇,钱钟书道:“旅途中不能作有系统的研究,惟有随翻随玩,遇到生冷的字,固然可以多记几个字的用法。更可喜者,前人所著字典,常常记载旧时口语,表现旧时的习俗,趣味之深,有不足为外人道者。”

这种读字典的学习方法,钱钟书在此前去英国留学途中也曾使用过。他认为“字典是旅途中的良伴”。钱钟书在困苦、寂寞或读书条件受到限制时,常以读字典为乐,许多大部头的字典、辞典、大百科全书他都会挨着字母逐条细读,有时会读得开怀大笑。

文化大革命中,钱钟书与夫人杨绛,还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知识分子一道,先是集中学习,后又去河南罗山的五七干校劳动,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钱钟书得到了同去干校的一些年轻人的照顾,可以干一些轻活、杂活,如烧水、看菜园、去邮电局取书信、报纸等。当时除了领袖著作和各种文件,其他书籍是一律不准看的,于是钱钟书又读起了德文原版的《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集》,书中的辩证法思想给了钱钟书很大的启发,同时他也可借机温习一下德文,所以钱钟书读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读书人如叫驴拉磨”

钱钟书在中学时阅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在读书作文之余,他也学诗、作词,于是父亲钱基博曾携他拜谒晚清大诗家陈衍(1856—1937年,号石遗),请石遗老人对钱钟书进行指教。石遗老人的诗深受宋诗影响,在其指点下,钱钟书的诗在意境和风格上颇有长进,写得越来越好,但钱钟书既不拘泥于宋诗,也不照搬西方文学,而是从唐宋到明清、从国内到海外,陶冶百家、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70年代,钱钟书开始写《管锥编》,主要的参考资料就是凝聚了他三十多年心血所作的读书笔记,因为钱钟书平日读书,除了在书上直接划佳句、写评语外,还喜好做读书笔记,每读一本书,都要摘出精华,指出谬误,供日后写作时旁征博引。当时笔记都封存在原先的家中,后经夫人杨绛整理出来竟有五麻袋之多,每本笔记上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中文、外文。

在70年代末出版的《管锥编》中,钱钟书充分运用自己独特的读书方式,征引了中外著作上万种,通过回忆、对比、分析、鉴别来进行新的思维和想象,这部百万余字的恢宏之作代表了我国文艺比较学的学术水平,此书中可视作定律的论述,不下百十则。以“通感”为例,钱钟书把西方诗词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中,提出人的五官感觉视、味、触、嗅、听觉可以互通,因此陆机的“哀响馥若兰”,莎士比亚的“昂鼻嗅音乐”,杨万里的“犹吹花片作红声”和严遂成的“风随柳转声皆绿”,可称得是对道家“耳视目听”、佛家“非鼻闻香”、“耳中见色”的绝佳注脚。此外,他还用心理学来诠释古典诗文、小说中所塑造人物的心理状态,如《诗经》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一句,钱钟书先后引了意境相似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以及雪莱的“啄木鸟声不能破松林之寂,转使幽静更甚”等诗句,指出此“即心理学中‘同时反衬现象’。……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虚空之辽广者,每以有事物点缀而愈见其广。”

钱钟书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对于一个曾经留学牛津的文科学生而言,通晓这些相关语言虽不奇怪,但要做到语音纯正,特别是对所有的语言能够融会贯通,却是需花费极大的功夫才能实现的。

1978年,钱钟书出席了在意大利奥尔蒂赛召开的欧洲研究会第26届会议,这是解放以后钱钟书首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大会上他用流利的意大利语作了题为《意中文学的互相照明》的报告,并援引了意大利的文学,并用意大利语娴熟地背诵多位作家的原文,引起意大利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好奇。他还指出“研究外国文学时,我们感觉到各种情感。‘似曾相识的惊喜’是其中之一”,并举了达·芬奇对学画者的指教与北宋大画家宋迪对弟子的训诲相仿、《后汉书·郑孔荀列传》中后汉末散文家孔融儿时与意大利萨凯谛的《三百新事》中十岁小孩同样早慧而机智等诸多例子,来说明中外文学的相通性。

钱钟书还在演讲中,用原文引用和背诵了意、英、美、法等不同国度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准确,充满幽默感,他以诸多例子进行对照和比较,证明了中西文化的互通性,使在场的欧洲汉学家们大为赞叹。

钱钟书曾说过:“读书人如叫驴拉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钱钟书学识渊博,而他的博学,均源于一生的勤奋好学。

张文凡上海图书馆

同类推荐
  • 让学生迷上学习的66个故事

    让学生迷上学习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本书通过对乔布斯成功背后暗藏的闪光点集中描述,给自己创业或者正在职场中奋斗以及即将走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参考。这些忠告将让你避开绊倒你的石头或木桩,让你找到一条充满花香的小径。善用这些忠告,将可使自己的生活多姿而充满喜悦,引领你走向幸福的成功之路。
  •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本书内容包括“优秀不是天赋,而是一种习惯”、“心态习惯:你在为自己工作”、“性格习惯:恒心和忍耐创造一切”、“品德习惯:成为职场最受欢迎的人”等。
  • 做一个聪明的懒人

    做一个聪明的懒人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聪明的懒人事业全攻略、聪明的懒人会理财、聪明的懒人生活新主张。
  • 说好难说的话

    说好难说的话

    本书总结了50多种人们在工作、生活、社交中经常遇到的说话困境和窘境,深入分析了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探讨应对这种问题的方法,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把话说好的各种对策,帮助读者提高说话能力和技巧,在困难时用语言化解矛盾,避免误会,实现目的,走向成功人生。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废材小姐逆天下1

    穿越之废材小姐逆天下1

    她,是以武为尊的玄幻大陆上大名鼎鼎欧阳家的大小姐,回眸一笑,足以让整片大陆上的人为她倾心,可她是人尽皆知的废物,没玄力?她,是21世纪人人闻风丧胆的世界第一杀手“紫蝶”,冷漠无情、心狠手辣。她早已厌倦了这样的世界,因此,她选择了死亡,来逃避这一切没想到会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朝代,一个以武为尊的玄幻大陆上,还穿越到了一个玄幻大陆上鼎鼎大名的欧阳家的废材大小姐身上,没玄力?被毁婚?哼,可笑。当她展露锋芒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绝代潋滟,凤凌九天!让那些害她的人生不如死,到时可别想她会放过害她的那些人惹她的人,定会让他们生不如死,黑她的人,定要准备好被黑的准备,挑衅她的人,定要有能够挑战死神的准备一
  • 剑道至尊

    剑道至尊

    剑神大陆,宗门林立,剑道为尊,强者如林。正值百族复兴,强者问世,一代牛人横空而出,且看他如何修剑技,学剑阵,泡美女,抢资源,战远古强者,灭绝顶势力,成绝世强者。PS:求收藏、推荐票!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大人,别放肆

    总裁大人,别放肆

    陆沁知道,霍氏家族作为本市最高贵冷艳的家族,父亲想和他家联姻促进经济发展,这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为嘛人家挑中了大小姐,却要让她这个从小不受待见的二小姐亲身上阵?这下好了,她一惹就惹到了霍家的两个男人,霍启廷:“想嫁给霍钧,还是嫁给我,嗯?”拜托这位大哥,您身为我未婚夫的舅舅,这道选择题没毛病?而霍钧:“舅舅,陆家给我换了老婆,你说我怎么办……”可不可以凉拌!陆沁内心在咆哮:我可是你舅舅的女人,想动我?没门!深夜,陆沁的窗户被撬开,某女懵逼。霍启廷俊颜在侧,十分养眼:“没门?我走窗户,可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乐儿经

    乐儿经

    一部希望能让读者高兴,也能让自己高兴的作品。只是快乐的协作
  • 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班级图书角系列)

    王志编著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浓缩了世界和中国各地的地理常识,内容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之最、地理之谜、地理趣闻等,是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地理书籍。希望本书能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加广博的地理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地理给你带来的魅力与乐趣。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我的土豪时代

    我的土豪时代

    一个杀手重生在二零零八年地震前的汶川,上辈子过的苦逼的他决定这辈子一定要土豪一回。这一年,土豆还没大火,忘语还是新人,永恒之火还没写出《儒道至圣》.....作为土豪的顾惜,顺理成章的将他们拉到了自己旗下。这一年,《江南Style》还没火遍全球,《我的歌声里》还没被翻唱,就连《爱情买卖》都还没有独霸广场舞......作为土豪的顾惜,再次顺理成章的将它们写了出来。这一年,没有《甄嬛传》,没有《老男孩》,没有《来自星星的你》,更加没有拥有万千NC粉的长腿欧巴......作为土豪的顾惜,又一次顺理成章的将它们拍了出来。“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时代,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顾惜。”——时代周刊。
  • 杀手穿越浴火重生

    杀手穿越浴火重生

    金牌杀手居然是因为飞机失事而死?竟然还穿越了?你说穿越也就算了,还穿越到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丑八怪身上?这让现代的金牌杀手的她颜面何存?看她怎么升级,打怪,召唤神兽!什么?前面又遇到了厚颜无耻的王爷?她只不过弄脏了他衣袍而已,居然叫她当他奴役?
  • 奇然智禅师语录

    奇然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