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秘密,就不要随便告诉别人,那样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千万不要想利用“告诉你个秘密”来提升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这样做是相当愚蠢的。因为你的秘密一旦被说出口,不要多长时间,就会成为众人皆知的事情。更何况,你告诉了对方秘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好转,甚至还会恶化。说到底,既然秘密是自己的,那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对任何人讲。从大了说,这是保护自己的隐私,从小了讲,这是一种说话的分寸,得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2.不要激怒对方。
如果说乱说秘密会让自己惹祸的话,那么轻易地激怒对方就有可能会遭致更大的祸害。当然,口不择言是激怒对方最关键的原因。会说话,小则自己愉悦,大则兴邦救国;不会说话,小则招怨,大则坏事,甚至送命。要想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话语激怒听话者,这一点是必须做到的。
3.说话不能太直率。
说话直率一点并没有错,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过于直率则有可能遭致别人的误解。很多时候,就算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是说话的方式不对,也有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的,甚至还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人都是感情动物,创伤了别人的感情,别人自然会觉得不舒服的。说到底,说话直率也要分场合。说话过于直率如同把人性中丑陋的一面示于人前,让人异常不舒服,严重者还会伤及别人。不妨低调一些,把话讲得含蓄点。
4.避免说狂言。
在言辞上低调是做人的另一重要品质,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听出你有傲气、瞧不起人、教训人、挖苦人的感觉,否则这也是一种口不择言的类型。
2002赛季的NBA刚开打不久,对新加盟火箭队的中国队员姚明十分瞧不起的原NBA球星巴克利在TNT电视台的“NBA内部秀”节目上滔滔不绝,并口出狂言地说,如果姚明能够在本年度的任何一场常规赛上得到19分,他就会去“亲吻”同事——当年火箭队夺冠的功臣肯尼·史密斯的屁股。这句话经过若干次“误传”后,到姚明的耳朵时就成了“如果姚明得到19分,巴克利就会亲吻姚明的屁股”。姚明听了后就笑着说:“那好,我就拿18分算了。结果火箭队在客场挑战湖人队时,姚明攻下了20分,在为自己赢得尊重的同时,也把巴克利逼入了“绝境”。而肯尼·史密斯在得姚明得了20分后欣喜若狂,表示一定要让巴克利履行诺言,巴克利要非常难堪地去应付他的“赌债”。不日,镜头聚焦、强光灯灯光闪耀,在周围发出的一阵狂笑声中,巴克利一脸难堪地蹲下身去,无奈地、痛苦地朝肯尼·史密斯的屁股啃去……
上述场面并非虚构,而是全世界从NBA球星到球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吻屁股佳话”。然而人们在评、传“吻屁股”故事之余,感想更多的并不是“吻屁股”本身,而是口不择言之祸!
5.不要目中无人。
所谓目中无人是指说话人在说话的时候过分地自信,根本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以至于口不择言而遭致祸害。我们应该很清楚《三国演义》中蜀军失街亭事件,那正是好大喜功的马谡目中无人所致。
马谡是谋士马良之弟。自幼熟读兵书,但却摄人的多、消化的少。在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后,却养成了自高自大、动辄口出狂言的脾气。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想到了咽喉之地街亭必须派重兵留守,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马谡毫不犹豫地抢言:“某愿往。”可见其心性浮躁,好大喜功。当孔明指出街亭要地易攻难守时,马谡却不屑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狂妄自大、骄傲轻敌的思想已暴露无遗。当诸葛亮委婉地指出对手非同小可,难以胜之时,马谡更是口出狂言,不仅把对手贬得一钱不值,还以全家性命为担保立军令状,狂妄得已经失去了理智。结果呢?他还是因为指挥无方,致使蜀军溃败。
无疑,马谡是个人才,他的失败是太过于目中无人了,以至于口出狂言,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蜀国。
对于别人的伤害,一笑而过
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人际交往中别人伤害了你,你会怎么办?相信十之八九的人都会咬着牙说:“有仇必报。”那么这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呢?当然不是,有仇必报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引起更大的仇恨。伤害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会越来越大。
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人骑快马跑进宰相府。这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而是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大约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地界便不怎么清晰了,这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但是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小算盘。于是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看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然后将诗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
家里人接到书信,很是意外。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决定按照张英的意思办?立即拆让3尺。邻居们都交口称赞张英和他的家人的旷达态度。
对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叶家十分感动。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3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6尺宽,其中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100多米长的巷子很短,但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
张英乃位居一入主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势显赫,如果在处理自家与叶家的矛盾时,稍稍打个招呼,露点口风,肯定会发生自下而上的倾斜,叶家肯定无力抗衡;再进一步,要是通过地方政府干涉,叶家更会吃不了兜着定,但张英没有以权势压人。面对叶家的伤害,一笑而过。他的一笑换来的也是叶家的一笑,双方一笑,“六尺巷”的美谈便传了下来。
那么在日常的交往中,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以下几点不妨学习一下:
1.善于施恩于别人。
爱别人就等于是爱自己,施恩于别人就等于把恩惠留给了自己。古代哲人曾经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也始终恭敬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曾经听一个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忧他人所忧的人,人们同样会为他的烦恼而忧虑;以帮助他人为乐的人,他人也同样会乐于帮助他;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入,别人也快乐着他的快乐;以施恩于人为做人准则的人,别人同样会将恩惠赠送给他;以道德对待他人的人,人们同样会以同等的道德回报他。”
2.替别人着想。
替别人着想,要设身处地地照顾到对方的感受或者获得利益情况,从而找出对双方都有利的办法。不能凡事都由着自己,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而损伤了他人利益,那样就容易使自己处处碰壁。尤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一思想化为一种意识,从而形成一种习惯。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个不懂得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道理?哪个人的周围没有“贵人”帮忙?所以说:“施恩于人就等于把恩惠存进了银行,急需时再取出来。”
3.敢于吃亏。
有人曾经说过:“把爱心给别人并不等于自己就吃亏了,要知道吃亏就是在投资,吃亏在前,才能获利在后。只有先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记住吃亏不是一味地吃亏,吃亏的目的是为了获利。有句话说‘吃亏是福’就是这个道理。而变通的想法就会有相应的做法,取而代之的就是获利的吃亏。这样的思想,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一种服务意识和习惯。而一旦养成了服务他人的习惯,自己的思想意识不自觉地就会支配行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表现在行动上。如果你早已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那么就要坚持下去;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把爱心献给他人的重要性,现在就开始以此为准绳衡量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唯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就告诉那些想拓展人脉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你的朋友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正如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一样,每个人身上也都有一些“小辫子”。比如说某些人的贪心、某些人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某些人的不光彩过往等等,都可以被别人当作“小辫子”仅仅抓在手里,成为牛鼻绳,被别人牵在手里。
那么这些抓了别人“小辫子”的人是不是就能获得人脉,让别人倾心于和自己的交往呢?自然不是。他们不但不会获得真正的人脉,而且还很有可能自己的小辫子也被别人抓住,从而陷入一种“小辫子之战”当中无法自拔。
人际交往最怕两种人,一种人是不讲道理的人,遇到事情就是一顿的胡搅蛮缠让人不甚讨厌。另一种就是太爱讲道理的人,一件小事也要搬出大道理,并且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经常让别人下不了台,不知道把面子往哪里搁。而“抓人家的小辫子”就属于此种。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其实在很多时候,理直气“和”远比理直“壮”更能说服、改变他人,得理饶人更能征服人。
那又该如何呢,什么样才是一个适合的度呢?郑板桥说得好:“退一步天地宽,让一招前途广。”只要人们不丢失大是大非的原则,在小事情上该糊涂也就糊涂,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世界就会清静许多,但又不失伦理纲常。
在这件事情上,曹操就是一个做得很到位的人,也因此真正获得了手下人的尊敬和爱戴:
当年,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刚刚打完,曹军就在袁绍那里得到了一些信件,这些信件都是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内容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或者准备投靠袁绍的,其中涉及的人之多完全出乎了曹操的意料之外,曹操开始陷入一种深深的恐惧之中。幕僚开始建议曹操把这件事情追查个水落石出,该惩罚就惩罚,该斩首就斩首。可是曹操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却将这些信件当着众位将领的面付之一炬,统统烧了,一封都没留下,他甚至连看都没看这些信都是谁写的。如此一来,那些暗通袁绍的人心里对曹操感激不尽,旁人也觉得曹操度量大,因此产生由衷的敬意。
事后曹操坦言,当时官渡之战之时,连他自己都没有把握赢袁绍,更何况是那些手下人呢?人都是贪生怕死的,因此他们暗通袁绍其实是可以原谅的,即便他们背叛了我。
确实,在这件事情上,曹操绝对可以查个水落石出,把那些准备背叛自己的人一个一个都赶尽杀绝,即便他这么做了,别人也不会有闲言碎语,因为他有理。可是曹操聪明就聪明在这些地方,他不仅没有这么做,还主动为他们开脱,这着实让手下人吃了一惊,随着信件灰飞烟灭,手下人也就开始铁了心的追随曹操了,这为他以后势力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确实是一个得理又饶人的典型例子。其实在人际交往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得饶人处且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这样就会赢得对方的尊敬和爱戴。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更多的朋友疏远自己。
大作家契诃夫说的好:“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到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来找你,那你应当高兴,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一颗牙痛,那你应当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牙痛。”把事情往好的方面看一点,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心事了,对待别人也就能宽容了许多,如果一个人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妨,那么总有一天,他也会倒在自己的小辫子之下。
弹性做人,宽容但不要纵容
在人脉交往中,宽容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宽容,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才能提高自己的人脉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宽容是不是就意味着什么都可以不在乎,无原则地容忍对方的“胡作非为”呢?自然不是如此。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底线,突破了这个底线,那么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了。
宽容是好,但是无原则的宽容并不好,那是在纵容对方,和这样的人交往,不但没有半点好处,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我们需要宽容,也应该施以宽容,但是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千万不要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有位朋友讲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朋友所在单位有人搬迁,单位决定把这套即将空出的单元分配给朋友住。在移交过程中,原房主因为买下房子后曾作过装修,就提出让朋友从经济上作一些补偿:按原物价照价码付款。朋友爽快地答应了。可临到交钥匙的时候,原房主又要求朋友交付在住期间购房款的利息。
朋友说:“太过分了。他那些旧东西现在市场上半价就可以买新的,我宁愿吃点儿亏成全他。自从他提出退房,我交纳了我的购房款,也就是说从他提出退房到真正搬了出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是我出钱他住房。他竟然还要我赔偿利息!”
一气之下,这位朋友撬锁砸门,先入为主。他对原房主说:“我不是收破烂儿的,请把你的东西统统搬出去!”那房主理亏,只好强饮下他自己酿造的苦酒。
那么在人脉交往的过程当中,我们该如何做到“适度宽容”呢?
1.不合理的要求懂得拒绝。
面对对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们没有必要忍气吞声,直接拒绝就可以了。不要考虑是不是会伤害对方、是不是会让对方觉得难堪。因为对方在向我们提出这些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没有考虑过是不是会伤害我们、是不是会超越交往的底线。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考虑那么多呢?
2.声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果在交往中,你发现对方有超越底线的倾向,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义正词严地生命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在对方还没有伤害到自己的时候斥退对方的念头,让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
3.适当的时候发发威。
有句话说得好:老虎不发威,就当是病猫?其实很多时候,有些人就是有些“下贱”,专门欺负哪些不敢反抗的人。遇到这种小人,我们没有什么话可以说的,在关键时刻表现一下自己的威力即可。并且不要多,只要一次,对方也就不敢再来惹我们了。对那些欺人太甚之人,我们没有必要宽容,更没有必要和他们讲客气。
总而言之,人脉交往,我们可以宽容,但不能让别人来践踏我们的宽容。因为一旦我们的宽容被践踏了,人格随之被践踏,这样不但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人脉,而且身边的朋友也会离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