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编辑把几天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作家近况的报道搬出来,并说:“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作家见对方如此关心自己,就很感兴趣地听下去。编辑又说:“您的风格能否用英文表现出来?”作家说:“就是这点令我担心……”他们就在这种融洽气氛中继续谈下去。本来这位编辑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后来通过向投其所好,又重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每一个人都喜欢在谈话的过程中讲的是自己,而不是对方对自己漠不关心。人们只愿意和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交往。这其中,察言观色是绝不可以忽视的。也就是说要根据对方的情绪变化调整自己的情绪;根据对方的性格和喜恶,修正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与上司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
张小辉是一个热情大方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主管的好感和赏识。在做了一番调查后,他得知主管为人处世比较保守,于是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扮,而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现在上司面前。
在初步赢得上司的好感后,张小辉充分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上司交往,建立朋友般的友谊。张小辉并不是经常围着上司转,而是想方设法去顺应上司的性格特点。
他的上司是一个非常喜欢下围棋的人,为了讨好上司的欢心,稍懂围棋的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棋艺,然后频频在主管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主管一起对阵、切磋棋艺,在棋来棋往中,上司与张小辉成了好朋友。久而久之,上司不到渠成地了解到了张小辉身上的优点,在工作中对他委以重任,张小辉从而在事业上赢得了辉煌的成就。
所以,要想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除了要适当赞美对方之外,还可以投其所好,千方百计地顺应别人的性格特点,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与人交谈也是如此,如果你能投其所好,说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如果反其所好,只会招来对方的厌恶,给自己带来麻烦。
美国总统罗斯福大家都听说过,他就是一个善于把话说到对方心里的人。每一个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会惊讶他何以全知全能。无论是牧童、农民、劳工,还是政治人物、商业巨子,都能和罗斯福谈得很投机,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可以与罗斯福谈得那么投机呢?
其实说来也很简单,罗斯福深知获取人心的捷径,就是谈论他以为最值得谈的事。罗斯福无论接见任何人,不管那个人地位高低,在前一晚他肯定要预先阅读对方有兴趣的谈话资料。这样一来第二天见面的时候,就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也正因为如此,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对罗斯福产生了好感。
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并不是盲目地恭维别人,而是有许多技巧的。如善于捕捉别人的心理、善于投其所好、吸引别人的兴趣等,一旦你这么去做了,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才能、风格、知识去动摇或同化别人,这个时候再去交际,一定会事半功倍。
帮助别人,功利心不要太强
很多人在人脉交际的时候都有这样一种思维:如果我帮助了这个人,自己能获得多少的利益呢?这就意味着这些人把人脉交往当成了一种“人脉交易”,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自然而然,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是无法获得良好的人缘的。功利心太强,只会让你的朋友远离你,而不是把更多的朋友介绍给你!
有一个从小就很受人喜爱的女孩子就是因为太过于计较投资的回报而导致自己有能力也无从施展。
慧慧从小就是个漂亮、聪颖的女孩子,她不论任何时候总能成为人们喜欢的对象,从上学开始,她就懂得了为自己制定计划,让一切按部就班地顺着自己努力的方向发展。大学毕业后,光鲜亮丽的她进入到一家外企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帆风顺使她形成了过于高傲的性格。社会上远远要比学校的生活复杂得多,她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希望能够在某一个阶段达到更高的飞跃。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自作聪明的她将人际交往也纳入了计划中,她认为对她没用的人就是废物,没必要在这些人身上浪费时间,因为她上学的时候就是从来不与差等生有任何来往的。在功课上,那些人根本给予不了她任何的帮助。而刚步入社会的她,也将这样的想法延续了下来,公司的保洁人员她连正眼都不看一下,而对待自己的顶头上司则是眉开眼笑、极尽讨好。她觉得自己若是想高人一等,就必须借助比她地位高的人向上爬。因此她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向她的上司表示出好感,对于能够有利用价值的同事也会找机会接近,但是对待其他人就是不冷不热的,日子一久,大家都看出来她的目的,因此对于她也开始逐渐地疏远了。
她本身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总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得到晋升,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尽力讨好的上司总是不肯给她机会,于是便向父母寻求帮助,慧慧的父母听过了她的述说,只说了一句话: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敞开真诚的心扉去与人交往。
从此她改变了做法,终于如愿以偿,在一年一度的公司提升会上顺利地成为了一名部门主管。
我们人际交往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把人脉交往当成一种交易、把自己身边的人当成一种利用的工具,否则就会使得别人反感自己。其实综观我们身边那些人缘不好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急功近利之人。我们常说付出总会有回报,但是这种回报是不能拿金钱、地位、权力来衡量的。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只有无私的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如若不然,便会成为慧慧的下一任“接班人”了。但是,当你的付出在无法得到回报的时候,也不可怨天尤人,要懂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做一位智者。
有一个年轻人,平时非常乐于助人,只要是有朋友张口,他总是想尽办法去帮助对方。有一次,他自己遇到了困难,于是便想起自己平时帮助过的那些朋友,找他们求助去了。然而对于他的困难,朋友们居然全部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怒骂道:真是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心中的愤怒让他无处可发泄,于是他找到村中的一位智者,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排解烦恼。
智者听完他的话以后对他说:“你帮助别人本是好事,然而你却把好事做成了坏事。”
年轻人一头雾水,大惑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智者说:“因为你连续犯了三个错误。首先,你眼浊。你从一开始就不懂得去识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论是什么人你都义无反顾地去帮助,而你恰恰忘记了,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值得帮助的;其次,你手浊,如果你当初在帮助他们的时候,同时也懂得去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他们便不会觉得你对他们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不至于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但是你并没有让他们怀有感恩之心;第三,你心浊,每当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都应该怀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觉得自己时时都在行善,这样你会觉得自己在物质和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自然别人就不会领情,反而觉得是应该的了。当你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应该只想着自己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与更富有的人相比,你是穷人;与更善良的人相比,你是凡人。所以,不要觉得你帮了别人,不要将功劳归功于你自己。”
愿意帮助别人,并在需要的时候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完全是人之常情,但是当付出的时候总是想着自己会得到什么,或者总是把自己对他人的帮助看得那么高尚,那么最终总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因此,一些人脉达人就经常教育我们:人际交往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来,即便我们的最终目的确实是为了获得发展,也不要过早地把你的目的显现出来。就像我们栽桃树是为了吃桃子一样,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只有等到桃子成熟了才能摘,而不要在它还是青果子的时候就摘,不但不能吃,还有可能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