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得到他人的称赞夸奖,并任由自己的喜好行事,很少去反省自己。其实,每天反省自己,确实是一句颇有价值的事,你如果能认真照着去做,一定会受益匪浅。
反省能修正你为人处事的方法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为什么要反省?因为人不是完美的,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磨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时候旁人会提醒你,但绝大部分人是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人必须透过反省的方法去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反省些什么呢?
——人际关系。反省今天你有没有做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事?与某人的争论我是否也有不对的地方?对某人说的那一句话是否不得体?某人对我不友善是否有什么意义?
——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处置是否恰当,是否有不适当之处,怎样做才会更好……
——生命的进程。反省到目前为止我做了些什么事,有无进步?时间有无浪费?目标完成了多少?反省的好处则在于:
——可以修正自己的作为和方向。
——借修正作为来使自己进步。
那么,不反省的人又如何?
不反省的人也不一定会失败,因为一个人的成败和个人先天条件、后天训练以及机遇有关系,天底下就有从不反省自己,但却飞黄腾达的人。但话说回来,你怎么知道他不自我反省?据我所知,很多伟人级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有反省的习惯,因为也只有反省,才不会迷失,才不会做错事!我们都是凡夫,智慧本就不如伟人,因此反省也就格外重要,如果可以,更应该把反省当成每日的功课。
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反省呢?
事实上,反省无时无地均可为之,也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不过,人在事务繁杂时很难反省,因为情绪会影响反省的效果。你可在深夜独处的时候反省,也可在林中、海滨,甚至咖啡屋,在你自己独处的时候反省,也就是在心境平静的时候反省——湖面平静才能映现你的倒影,心境平静才能映现你今天所做的一切。
至于反省的方法,则因人而异。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放映出来检视一遍。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真正有效就行,自省也不能流于一种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问题,甚至对错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了。
你有反省的习惯吗?它能修正你做人处事的方法,给你指引明确的方向。而且,它不是让你在众人面前自我检讨,也不会让你花一分钱,希望你能够尽快养成习惯,反省你每日的行动和思想,避免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偏离了方向。
凡事不必苛求完美
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擅长捕老鼠的猫,这只猫擅长捕鼠,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弄走,做父亲的却说:“祸害我们家中的是老鼠不是猫,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穿我们的墙壁,损害我们的家具,不除掉它们我们必将挨饿受冻,所以必须除掉它们!没有鸡大不了不吃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侯,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完美的人。追求完美没有错,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向前,但如果苛求完美,人不仅会活得很累,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2005年4月,陈逸飞因病逝世的消息震动了各大媒体。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大师,不仅在美术上有许多传世名作,还是一位导演,他的影片也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同时他在服装设计上也颇具造诣,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化公司和专卖店。可以说,59岁的他正值事业的辉煌时期。陈逸飞之死令人惋惜,也给人警示,引以为鉴。
与陈逸飞接触过的人都深有共识和感触,陈逸飞之死与他长期劳累过度、有病不积极治疗有关;陈逸飞之死更与他那种凡事都追求完美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陈逸飞之死,是性格上的“悲剧”。
关于陈逸飞的完美主义人格,请看记者对电影《理发师》拍摄过程中的一段描述:
一个下午只拍了一个场景:在镇子的一条小巷里,陈坤扮演的理发师拎着两个箱子,待一队国民党士兵穿过后神色略有些慌张地离开。这样一个小场景,导演陈逸飞反复拍了十多条,剧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逸飞就是为了要夕阳西下仅剩一点余晖洒在巷子里的色彩和感觉,全剧组要在太阳没有完全落下的一小时内完成这个镜头,可见,陈逸飞对视觉、色彩的严格和认真。
陈逸飞说:“大到每个场景,小到演员每双鞋都是我亲自过目,女主角穿的一双绣花鞋重做了三次,一开始像唱戏穿的鞋,颜色和年纪都跟角色不合,后来又做成一双皮底鞋,又与当年小镇的生活条件不符,昨天刚做了一双薄布鞋才和影片的感觉一致。虽然看来有点钻牛角尖,但是我觉得所有好的电影都是由这些细节连接起来的。”
我们固然为他这种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所感动,但从另一方面讲,也正是他过于追求完美,才最终倒在了自己深爱的艺术之路上。
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但在晚年却固执己见,反对使用交流电,主张使用直流电,但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伟大的发明家;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是近代物理的奠基人,但后来他却迷上了神学,没有取得更大的发展,但他依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连这样的人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人人都有不足,但自己的短处不应成为困扰自己的心灵枷锁,而是要有勇气去承认、去克服、去面对。
对自己不苛求完美,对他人也应该如此。
有位姑娘年近30尚未成家,有许多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也记不清自己相过多少次亲了。可每次总是刚处几天就吹了,原因就是这位小姐太苛求对方了,一心等待梦中的白马王子的出现,不能容忍对方的小缺点。有个小伙子人品不错,对她也很好,只是略微有点口吃,她就和他分手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有抽烟的习惯也被她拒绝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她觉得还不错的,两人也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当有一天她看到了他和他过去女友的照片,又后悔了……几番折腾,还是没有找到如意郎君,等到她想清楚了,再回头去找人家,那些过去和她分手的男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只剩下她自己独自一人……
很多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的期望,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出入头地,方方面面都要比别的孩子强。因此从小就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除了正常的学校教育,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特长班,一心只想着让他们成为多才多艺的“完人”,却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想法。很多小孩早早地背负了沉重的学习重担,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辅导班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仅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也变得越来越麻木,没有了儿童的活泼纯真的天性,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残酷的竞争还让他们变得自私、偏执、冷漠,没有了完整的人格,这样的教育又怎么能出得了真正的人才呢?
对人宽容,对己宽容。人生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何必非要强求完美呢?追求完美要适可而止,否则就可能变成无休止的贪欲,不仅不会成功,还让自己一直痛苦。
面对批评要理智对待
每个人都有三分薄面,每个人都有自尊之心,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常常感到难堪、紧张,丢掉自己的风度,自我保护的本能会下意识地让自己采取防御性措施以保护自己,但这是否理智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来应付他人的批评呢?
别人对你提出批评的时候,兴许是因为你自己真的有缺点,对这种批评,我们应该认真听取。历史上唐太宗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境,可以知得失。”他正是以魏征等名臣为镜,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才使得统治清明,江山稳固,国力强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正是通过他人的批评来了解自己的过错,修正自己的行为。当别人诚心诚意地提出批评时,自己如果不虚心接受,而盲目地反驳批评,往往挫伤他对自己的感情和积极性,甚至在两人之间筑起心理长城。
有的时候,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并不一定正确,但他的用意却是善良的。这时,我们应该对他的这种善良表示诚挚的谢意。这种有礼貌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知恩图报,从而赢得对方对自己的信任。
有些人提出批评时不负责任,甚至就是存心在恶意攻击。面对这种批评,一定要保持冷静,因为对方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紧张,穷于应对,让你大失风度,扰乱你的情绪和思维。你只有保持冷静,才不至于中了对方的圈套。同时,冷静地分析对方的意图,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反客为主。
我们知道,面对别人的批评,保持冷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有客观评价自己的标准,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否则我们将很难判断别人的批评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正确还是错误。没有主见,面对别人的批评,我们常常会乱了方寸,不知所措。
面对批评,我们要有容忍批评的气度,否则一味地血气方刚,逞匹夫之勇,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面对批评,我们要有开阔的胸怀,方能赢得朋友的尊敬。
要善于向他人道歉
敢于道歉是一种勇气,也是有修养、高素质的表现,道歉能使友人和好,仇人变友人;能使恋爱顺利,婚姻幸福;能使家庭和睦,邻里愉快;能使工作顺利,同事融洽相处……总之,它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衷心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可以增进感情。当别人用信件或亲自当面向你诚挚的道歉时,谁能不感动呢?原谅别人的错误能清除掉心中的怨恨情感。宽恕是一种对健康、对情绪大有好处的事。你如有怨恨别人之处,试着宽容一下,看效果如何。
真正道歉不只是认错,也是表示承认自己的言行破坏了彼此关系,而这关系对彼此都很重要,所以希望能重归于好。
当然,当我们道歉时,也会出现对方不原谅,碰了钉子下不了台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呢?首要的一点是,既然是自己错了,人家生气也是合理的,这颗苦果还是自己吞下为好,相信对方最终会谅解自己的。其次,我们还是应该多从主观上找出原因,也许是因为自己的道歉方式、场合等不太恰当,而导致了这种情况。
其实,道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诚恳、有教养的表现。既然是道歉,就说明真有后悔之意,认错一定要出于真心,否则没有好的效果。
道歉是值得尊敬的事,不必奴颜婢膝。我们想纠正错误是堂堂正正的事,何羞之有?
如果道歉的话说不出口,也写不了信,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送一盆花、一件小礼物等都能表明我们的歉意。
如果应该向别人道歉,自己也决定道歉,就马上去做。时间的长短同道歉的效果成反比。万一在你未道歉时,双方已出远门,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拖延了道歉的时间,甚至再也没有了道歉的机会,你将悔恨一生。
如果自己没有错,不必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没有原则的做法,对双方均没什么好处。道歉认错和遗憾两者概念是不同的,只是感到遗憾而并无什么主观错误的事不用去道歉。
如用信件道歉,要诚心诚意写上“对不起”三个字。并可附送一本好书、一盒糖果等。这种表示,说明自己愿承担一部分或全部责任,请求谅解。假如别人应向你道歉而没有道歉,你也不可闷闷不乐,也别生气。如果你实在憋不住,可写一封信,说明你不快的原因,或由别人传话,说你想消除这烦恼。如果他正觉难堪,此信息一来,他就会有所表示的,也许他正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呢。
总之,用好道歉这瓶补漏剂,会使你的人缘更加广泛,让你的人际关系网更加稳固,使你的人生之旅大大降低风险和减少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