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话办事喜欢自以为是,其态度太过于高傲,从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其实,凡事不要做得太固执,应该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谈话的人,这样做才合乎情理。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好出风头。对于这类人,即使是你有很大的本事,见识比别人高明,也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态度。由于你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给别人留下一点余地,而采用趾高气扬而又横蛮的方法,更会使别人感到窘迫,无路可走,便明智地不想同你一般见识。如果你是有这种坏习惯的人,所有的朋友和同事,肯定没有一个人向你提供意见和看法,更不敢向你进一步提出忠告。这类人,人们往往不想接近他,并且有时会产生看而生厌的情绪。这类人应当有自知之明,逐渐改变其不良习惯。
你应当明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谈论的话题十有八九不是学术性上的问题,也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上的原则性问题,所以一般都是非标准性的,这样,你的意见和看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合理的。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错误的、无价值的。有这种毛病的人,即使是你比别人聪明,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对待人,何况,平时的交往所说的事情大多是平凡的、不必费心费时作更高的研究和争辩。我们日常所交谈的目的,消遣多于研究,大可不必认真,大家说说笑笑便行。希望你不要自作聪明,对别人不要随便说教。即使是你的说教有一定的见解,人家也会很不乐意接受。要说教应当婉转,采用征询的口语说出你的看法、见解,人家才比较容易接受。所以,你不要随便摆出架势来教导人家。
在社交上,你的朋友同事帮助你出点子、献策略,你若不能立刻赞成,起码你也要表示可以考虑考虑,这种场面下,是不可马上提出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儿,你更应当注意,不可太执拗,这样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变成乏味的了。要是真的是对方犯了错,又一时不肯接受指正、批评或劝告,应往后退一步,不要急于提出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之后或更长时间再说。否则,若双方都很固执己见;不仅没有取得成效,还会造成僵局,伤害双方的感情。
而作为你,也应学谦虚些,不要太过于高傲,要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得太固执,应该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谈话的人,这样做才合乎情理,是很懂得道理的人。
谈话的目的是在于知道别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意见和对社会世事的看法,以便增加双方的了解,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使大家都对生活感兴趣,使大家的感情都得到安慰。如果发现与对方的意见、看法不一致,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学习,对方也会感到刺激和满足。如果听见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迟疑。不要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对方,也不要认为这是随声附和,因此就不吱声了。假如不吱声,反而使人觉得你与对方的意见相反,或者是没有主见了。
听人劝,金不换
桃花源似的平静无波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的,然而人世间果真有这种生活存在吗?这只不过是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和追求罢了。没有人愿意自寻烦恼,但是在人生中,总是蕴藏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它,寻求解决之道,如此,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之性格,或在待人处事方面,总难免有一时疏忽或是不曾发觉的死角。若在此时,有人提醒我们的缺点,我们应衷心感激不已。所谓朋友之道,贵在劝导忠告。“忠告如雪,下得越静越长留心田,也越深入心田。”劝告是别人送给你最丰富的礼物。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然而现代社会,能够直言不讳地指责他人缺点者已日渐减少。无论是你的上级、长辈或同事,大都不愿意冒着使别人恼恨的危险去忠告别人,而都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漠视一切。如果人人皆能诚恳、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忠告,而且人人都期待他人的忠告,则这种现象又如何会出现呢?平心而论,真正能够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指责我们的人是谁呢?不外是父母、师长、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更圆满,在事业上更成功。但是,忠言逆耳,大多数人对于忠告总是有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原有的密切关系破裂,在某种程度上说,忠告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不顾后果提出忠告者,一定是对我们怀有深厚感情之人。一个从来不曾受到他人忠告的人,看似完美无缺,实际上可说他是一个毫无良好人际关系的真正孤独者。
由此看来,受到忠告正说明你周围有人在关心你。“不闻不论,则智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但是,若接受忠告时的态度不够坦然,则将会使你的朋友弃你而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忠告者也能从你的态度中得知你是否是一个坦诚的人,或是个骄傲自大的人,或冥顽不灵的人,进而影响对你整个人格的评价。一个谦虚上进、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是个能够接受任何善意建议的人。如此,即使是与你只有点头之交的人,也将乐于对你提出忠告。
具体而论,接受别人的忠告,应把握以下几点。
1.要“照单全收”。忠告必须“照单全收”,至于正确与否,事后再慎加选择,切莫拒绝,更不能当场轻下诺言。很多人都会受到忠告,只有智者才能从中得到裨益。
2.诚恳的道歉。“啊!是我疏忽了,十分抱歉,今后一定改进。”“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请你原谅。”如能诚心地道歉,对方一定能原谅。
3.不逃避责任。别人忠告你时,如果你“但是”、“不过”、“因为”等如此一味地辩解,或急欲掩饰过错、保护自己,只会使你的过失更加严重,使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而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之道。
4.不强词夺理。有些人在犯错误之后,受到长辈的忠告,非但不思改悔,反而理直气壮地陈述自己的不正确的理由,说什么:“你也曾年轻过呀!难道你年轻时就那么十全十美从没犯过错误吗?”如此的态度将使长辈甩袖而去,再也不管你的事了。这对自己有害无益,而且将会阻碍你人格的发展。
5.不自我宽恕。许多人遭到失败时,总是替自己找许多理由和借口来宽恕自己,或认为自己能力不是不高,而是时运不济等。如持这种态度,则最终仍将无法克服自己的缺点,而使自己更显孤独,对于别人的忠告不要漠然置之,必须表现出乐于坦诚接受的态度。
6.对事不对人。对于别人的忠告,应仔细反省其所指责的事物,而绝不应该耿耿于怀。敞开胸怀接受批评,彻底反省、思过、改进,接受忠告并善加活用,使他人的忠告成为自我成长的原动力,这才是一个明智的人应持的正确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