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000000016

第16章 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有些学佛的人往往舍本逐末,还没有真修实学就想求“宿命通”,想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这是错误的观念和追求。

“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世时,跟随在佛身边的弟子,为免后学者求神通不成,反而走入邪途,便向佛陀提出这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修行才能证果、得知宿命?

佛陀在这里提出纠正:“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净心,即是漏尽、烦恼尽除、心无挂碍。人因为有欲爱——痴心、爱重、情迷,所以心不清净。而学道就是要回复清净的本性,守住学佛成圣的最初那一念志愿,并终身奉行。

世间人往往行事颠倒,譬如为了一次“作醮”*大拜拜,可以连吃三天清净素、守不淫戒。但在三天的清净戒之后,却又大开杀戒,这样根本没有用。我们的修行,要终身守志,不能只发短暂的心,这样才能回复清净的本性。“可会至道”,在返回本性之后,就能与道会合,真正体悟佛陀的教法。

*“醮”的原始意义是祭神,后来人把僧人、道士搭坛献祭都统称为醮。作醮是民间信仰里最重要的祭祀仪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民生乐利与人丁兴旺等。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古时候的镜子是由铜或石器制成的,制镜时,都需要经过一番打磨,磨得越光亮,照得越清楚。不过,一旦镜面蒙上一层雾或染着尘埃,就无法清楚地映照出万物的本来面目。

佛陀以磨镜为譬喻,就是要我们好好地磨炼、修行,若能触境而不动心,人事尘埃才不会污染心镜;也唯有修行净心,去除烦恼,纯良的本质才会显现。

“断欲无求,当得宿命。”爱欲若能断除,心境自然明朗。因为爱欲会使人愚痴,无法认清现前的境界。眼前的事理都辨认不清,要如何了解过去、未来呢?因此,一定要断除爱欲,把现前的境界分清楚,要了解过去、未来也就没问题了。

本章提问内容着重在“宿命、神通”,而佛陀的回答则重在“会道”。能够了解道理、心与理会合,自然能知道宿命,也就是要我们好好地脚踏实地修行。

不仅佛教有这方面的探讨,儒家也有一段类似的对话——弟子问:“敢问死?”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活着的时候,做人的道理都还不知道,何必问死后的事?同理,修行也是要脚踏实地去修持,不要一开始就只想求神通。

一个有修行的人,必定会了达宿命;而知道宿命的人却未必真有修行。例如一些帮人算命的人,往往自己的命却算不准。慈济曾有一个救济个案,案主原本以卜卦算命维生,他能预知问卜者未来会得到什么功名或遭遇厄运,并为他们指点迷津;但是他却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一生落魄,到后来还得被救济,连他的后事也是慈济代为处理。像这样的“宿命通”,又有什么用呢?

又如,“催眠术”就是让被催眠的人忘掉现在的事,引导他说出过去生的事。另外,通灵也一样,必须先让现实的境界消失掉,才能通灵。这都不是自然的现象,而是一种邪术。

不管是催眠或通灵,只是很短暂的时间,而且是迷昧的状态,不是出于自己清楚的意识。修行若能修得应用自如、能克服诱惑,随心所欲不逾矩,才是真正有神通。总之,必定要先修心、回复本性后,自然万事无障碍;能明心会道,自然明白宿命,通达无碍,切不可舍本逐末,以免落入邪道。

同类推荐
  • 欢喜:处世秘诀

    欢喜:处世秘诀

    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身处事一定要智慧。如何处事?通过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星云大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做到慈悲喜舍?尊重包容为何如此重要?星云大师看尽人生百态,将广博的阅历及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值得读者细品。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热门推荐
  • 了凡四训讲记

    了凡四训讲记

    《了凡四训》是一部讲解命运原理的书,学习了这部书就会成为命运达人,掌握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 无德昏君

    无德昏君

    不想上朝?那就废了早朝吧;11凋零?那就全国选秀吧;辽东丢了?干什么吃的,给朕打回去!中原乱了?竟然敢造反,给朕围剿了!没有中兴王朝的雄心壮志,只想花前柳下,安享太平。管他昏庸无道,德行有悖,只愿问心无愧,自在逍遥。
  • 溪沉阁

    溪沉阁

    西楼万万没想到,她这一辈子,竟然栽在这人妖手里了!这人妖还是自己的师叔!“师叔,你到底是男的女的?”浥轻尘笑得倾国倾城花枝乱颤,“楼儿要不要亲自验身?”啊——色人妖,你的手往哪放呐!
  • 陈列室

    陈列室

    魏松的情侣性保健用品已经成为一个“知名品牌”,他也开上了宝马车,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功成名就的魏松没有志得意满,反而整天“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只是毫无目的地“开车到处转”,只是“随便开,随便看”,还经常问自己“我这是要去哪里呢”。比魏松更早下海的许大游开上了奔驰车,但他却不停地“转让”老婆,似乎想通过换老婆来缓解压力。
  • 佳缘天成

    佳缘天成

    他与她认识之初,她是小教师一枚,他是难缠的代理家长一名。原本两个世界的一对男女,展开了一场命定的纠缠。腹黑钻石对阵犀利女教师,不一般的深情爱恋,不一样的爱怨恩仇……
  • 最有效的心理自助术

    最有效的心理自助术

    本书主要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描述心理问题的危害,指出健康心理的标准,然后分别描述了性格、情绪、压力、意志、人际交往、异常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
  • 家有鬼夫:缠爱小娇妻

    家有鬼夫:缠爱小娇妻

    小时候订了娃娃亲,十几年没见过面的未婚夫车祸人亡,我为了却他的心愿,同他冥婚,岂料守夜三更,却被色鬼爬上了床……日日夜夜的翻天覆雨,让我彻夜难眠……被鬼缠身,又是冥夫,我是该顺从吗?我:”你走开,我和你没有任何的关系!!“冥夫:”是吗?不过,今晚你是我的人!“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 随身带着超能科技

    随身带着超能科技

    他是一个穷学生,也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孤儿。他整日受人欺凌,没钱没势没靠山还有翻身日?天降超能科技,他被选中融合,是否是屌丝逆袭?脚踩各种二代,身拥白富美。校花警花纷至沓来,随着而来的还有各种麻烦!让我们来见证一个没权没势穷学生到翻云覆雨掌权者的蜕变故事!
  • 黎明君主

    黎明君主

    一笑山河震,一怒江海寒!少年千叶,一个人,一把剑,一直在行走在孤独的黎明。用一生辉煌诠释黎明君王!新人新书!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