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7200000002

第2章 历法·节气(2)

今北京故宫“紫禁城”中路“交泰殿”内珍藏着的“铜壶滴漏”,是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制造的,它是由五只贮水壶组构成的计时仪器。从前使用时,每天正午十二时,将最上层的壶装满水后,水开始从壶前的龙口流出,依次向下壶滴漏。最下层的“受水壶”盖上的铜人合抱着“漏箭”,箭上刻着十二个时辰。“漏箭”底部安着空鼓形水漂(亦称“箭舟”),放在“受水壶”内,水涨舟浮,漏箭上升,以铜人手握处的刻度为十二个时辰,共九十六刻,进行观察时间,经一昼夜水满箭尽,将水倒入池内,再重新装水滴漏。

昼夜十二个时辰,平均每一时辰为八刻;而每一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共合为九十六刻。自钟表传入中国后,人们曾经做过试验,即钟表走完十五分钟,古代计时仪器“漏壶”刚好滴完一刻。所以人们中外结合,将钟表走的十五分钟,称之为“一刻”钟,如12点1刻,1点1刻,两点1刻等。

时辰打点与京城九门

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北京城的建置,不仅是有外城和内城,而且还有皇城和紫禁城,其明显特点是:城套城。仅就内城(亦称京城)的城门来说,就有九门:正门为正阳门(亦俗称前门)。正阳门的东西两侧,东为崇文门,西为宣武门。北面,有德胜门和安定门。东面,有东直门和朝阳门。西面,有西直门和阜成门。

从前,北京在这九个城门楼上,都按一定的时辰打点报时,例如,早晨打点报时开城门,晚上打点报时关城门。古钟分为圆钟和扁钟。除了崇文门城楼上悬挂的是圆钟,其他八大门城楼上悬挂的都是扁钟。采用这种扁钟进行敲打报时,便称之为打镇(后俗称打点)。

随着钟表的出现,不仅是时辰之称逐渐被时间所代替,而且自然出现了计时钟点的俗称:一点、两点、三点、四点……所以,人们根据生活中的习惯和需要,将城门楼上的打錪和指收拾、准备意思的打点,逐渐发展演变为生活中报时的一种音响现象了。

击鼓撞钟报时与钟鼓楼

北京地安门外大街钟鼓二楼(均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明代“二十四衙门”之一。统一掌管北京城内的报时任务。据老北京人回忆:从前北京钟鼓楼,每天至少要报三次更(即报时):将早晨击鼓撞钟报时,称之为“亮更”;将日中正午时击鼓撞钟,名曰为“午更”;将点灯以后,即在人定亥时之前击鼓撞钟报时,称作为“定更”。

据老北京人相传:清代乾隆以前,北京的钟鼓楼,是昼夜统一向全城报时的地方。其特征是:每天日中正午时鸣钟;夜间则报更五次,一直到寅时天亮。清乾隆以后,则逐渐将昼夜击鼓撞钟报时的规定,改变成为只在夜间报两次更了。第一次时间,每天在晚上人定亥时,所以将这次击鼓撞钟报时,称作为“定更”;第二次时间,每天在天亮寅时之前,所以将这次击鼓撞钟报时,称之为“亮更”。而夜间这两次击鼓撞钟报时,是很有趣的,即每次在击鼓撞钟之前,由两名负责统一向全城击鼓报时的更夫分别登上钟鼓楼,讲究手提“孔明灯”,先遥遥互相对照一下,以此为信号。所以,老北京人将这种信号称之为“对灯儿”。更夫互相间“对灯儿”完毕,然后紧接着分别进人楼中击鼓撞钟。按规定的次序,是先击鼓,然后撞钟。击鼓时,讲究有节奏,老北京流传有一句话:“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但每次击鼓到最后一下,总要停歇一下,以示钟楼的更夫做好准备,然后紧接着洪亮的钟声便由钟楼上向全城飞扬开去,撞钟的次数与击鼓相同,亦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前后鼓声和钟声两番合起来,总共为一百零八下。

生肖的由来

生肖是我国北方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生活习俗,就是将“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亦称“属相”)相配在一起,成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那么自古始,为什么把“十二时辰”和“十二生肖”相配在一起呢?这是与动物在这12个时辰中的活动分不开的。古代人们过的是游牧生活,主要靠猎取禽兽来维持生存,接触的事物比较单一,喜欢观察各种动物在不同时辰中的不同反映,这样时问长了,很自然便把时辰和动物联系在一起了。如鼠多半在半夜子时出洞,故称“子鼠”,牛白天吃草,天黑以后,直至半夜子时前,均处于人睡状态,但从下半夜丑时开始反刍,故称“丑牛”;寅时,虎已睡醒开始游走觅食,故称“寅虎”;兔从天黑后入睡,直到日出才跑出窝去寻找食物,故称“卯兔”;蛇一般是巳时开始爬出洞外寻食,故称“巳蛇”,马和羊这两种牲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与别的牲畜不一样,马歇午、羊歇未,故分别称为“午马”、“未羊”;猴玩耍了一天,至下午日落前,由于疲倦就要安歇了,故称为“申猴”;鸡多在天黑之前酉时上窝,故称“酉鸡”;天黑后,从点灯戌时狗开始守夜看家,故称“戌狗”;点灯以后,人定亥时(人已经入睡了),而这时猪也开始安歇了,所以被称之为“亥猪”;而“辰龙”与别的有点不一样,就是“龙”这种动物,实际上是没有的,它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想象,由于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取其吉祥之意,所以将千家万户吃早饭的时辰,美名为“辰龙”。

此外,“属相”,即“十二生肖”,本与“干支”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只是因为我国民族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把“十二地支”用“十二生肖”来代替,年份的“干支”也用“十二生肖”来进行简称,例如带有“子”字的“甲子年”,都是“鼠年”,鼠年出生的人,都属鼠;带有“丑”字的“乙丑年”,都是“牛年”,牛年出生的人,都属牛;其他依次类推。

那么,“十二生肖”(亦称“十二属相”),究竟始于何时呢?据清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四中载:“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

十二生肖诗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

十二生肖“酒令”

人们根据汉字不同的特征,亦与“十二生肖”相结合,编出或者名曰为形成非常好的“酒令”。

了字加一横,组合字成子,子为鼠,鼠多在半夜子时出洞,故称“子鼠”。

三横加两竖,拼为字成丑,丑为牛,牛白天吃草,天黑以后,直至半夜子时前,均处于入睡状态,但从下半夜丑时开始反刍,故称“丑牛”。

演去三滴水,留下字成寅,寅为虎,天亮寅时,虎已睡醒开始游走觅食,故称“寅虎”。

柳被砍掉木,剩下字成卯,卯为兔,兔从天黑后入睡,直到日出跑出窝去寻找食物,故称“卯兔”。

己封死了口,变了字成巳,巳为蛇,蛇一般从巳时开始,爬出洞外寻食,故称“巳蛇”。

许姓去言旁,余下字成午,午为马;末变下横长,一跃字成未,未为羊;马和羊这两种牲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与别的牲畜不一样,马歌午、羊歇术,故分别称为“午马”、“未羊”。

田卜下出头,变化字成申,申为猴,猴玩耍了一天,至下午日落前,由于猴疲倦就要安歇了,故称为“申猴”。

西内多一横,组为字成酉,酉为鸡,鸡多在天黑之前,酉时上窝,故称“酉鸡”。

点戍不点戊,写横字成戌,戌为狗,狗从点灯戌时开始守夜看家,故称“戌狗”。

该去掉言边,少旁字成亥,亥为猪,人定亥时,即人开始已经入睡了。而这时,猪也开始安歇,所以,换成属相,称之为“亥猪”。

“生肖”中的“龙”,与别的有点不一样,就是“龙”这种动物,实际上是没有的,它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想象,由于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取其吉祥之意,所以,将千家万户吃早饭的时辰,美称为“辰龙”。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月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亦名“正月”,而“正月”又有不少别称。例如:

“长月” 人们结合历法的需要将农历一月,即将“正月”看做是一年“十二月之长”,故别称为“长月”。

“正岁” 周代以前将年称之为“岁”。所以,一年“十二月之长”的“正月”,也就称为“正岁”。

“岁首” 自汉武帝颁布的《太初历》起,恢复统一使用夏历,故“正月”被别称为“岁首”。

“端月” 将“正月”别称为“端月”,始于秦。秦始皇名“政”,古时“正”与“政”相通,为避讳,故将“正月”改为“端月”,取一年开头之意。

“嘉月” “正月”为春季开始的头一个月,人们结合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取美好、吉利、喜庆之意,象征性地将一年开始的“正月”,美称为“嘉月”、“新月”等。

二月

“仲春” 亦称仲月。旧时兄弟排行讲究以“伯、仲、叔、季”为序,生活中,亦使用“孟”、“仲”、“季”作为月份的称谓。仲,表示居中的意思。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称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

“花月” 阳春二月,有的植物始开花,于是,人们将农历二月别称为“花月”。

“杏月” 农家谚语说:正月里迎春花;二月里杏花;三月里桃花;四月里犁花;五月里牡丹……据此,人们将二月别称为“杏月”。

“丽月” 阳春二月,风和日丽,为春季三个月中最美好的月份,故美称为“丽月”。

三月

“季春” 亦称季月。人们将“季”字运用到对月份的称谓上,即把每季最后的一个月(三、六、九、十二),称之为“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二月也就被别称为“季春”了。

“杪月” 杪指树木的末梢。而农历三月,为春季三个月最后的一个月,故被别称为“杪月”。

“桐月” 每年“清明”时节,多逢阳春三月(有时也在二月中下旬)。此时,桐木(古时将树称“木”)始开花,这既被看做是清明节气的对应,义成为三月的一种别称。

“桃月” 桃花盛开在农历三四月间,这样,三月就又别称为“桃月”。

四月

“孟夏” 农历四月,为夏季三个月的首月。过去,对兄弟中排行居长者,尊称为“盂兄”。后将“盂”字,运用到月份的称谓上,所以,每季第一个月,即正月、四月、七月、十月,被别称为孟春、孟夏、孟秋、孟冬。

“麦秋” 也称麦月。麦子成熟的季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据此,人们将农历四月,别称为“麦秋”。

“槐夏” 因槐树在每年农历四月始开花,人们就取其“槐”字,称农历四月为“槐夏”,以表示对槐树的喜爱。

五月

“恶月” 旧时不仅将荒年称为“恶岁”,而且把每年农历五月别称为“恶月”,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月份”今天看来,当然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鸣蜩” “蜩”,俗名“知了”,昆虫学名为“蝉”。《诗经·豳风·七月》篇里记载:“五月鸣蜩。”据此,人们就将“鸣蜩”当做农历五月的别称了。

五月的别称,还有“榴月”、“蒲月”、“仲夏”等。

六月

“荷月” 古时江南生活风俗中,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被定为“观莲节”,并以此日为“荷花生日”。

“暑月” 每年“小暑”和“大暑”,正值农历六月初伏和中伏前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所以,农历六月又别称为“暑月”。

“溽暑”、“季月”、“季复”、“焦月”等,亦为农历六月的别称。

七月

“凉月” 每年从农历七月“立秋”开始,名曰凉风。据此,农历七月,逐渐被人们别称为“凉月”。

“首秋” 也叫初秋。因农历七月为秋季三个月的开始,故被人们别称为“首秋”、“初秋”。

“上秋” 也叫早秋或瓜时。农业生产上,有的庄稼在“一上秋”(即指农历七月)时就开始成熟了,或者叫做早熟的农作物,所以,人们将农历七月别称为“上秋”,或“早秋”。一般说来,也是各种瓜熟的时候,故叉别称为“瓜时”。

八月

“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称为“中秋”,并取我国民族传统中秋佳节之意,故人们将农历八月别称为“中秋”。

“正秋” 也叫做大秋。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作物,普遍是在每年阴历八月间开始成熟。所以,人们将农历八月别称为“正秋”或“大秋”。

“桂月” 因桂花开放时间正在农历八月,而且花等香浓,所以人们将农历八月又别称为“桂月”。

九月

“菊月” 菊花在每年秋季农历九月间,“霜降”前的“寒露”节气始开花。农历九月正值天高气爽、露结霜重、群芳尽落的清秋季节,菊花与兰花、梅花一样,均博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故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之说。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农历九月美称为“菊月”了。

“青女月” 青女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主管降霜雪。农历九月的中原开始见霜,于是人们又给九月冠以“青女月”的美称。

十月

“小春” 亦称小阳春。《初学记》里记载:“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云小阳春。”所以,实际生活中,人们把著作中“小春”的提法运用到历法上,将农历十月别称为“小春”或“小阳春”。

“上冬” 亦称初冬。“立冬”,每年在农历十月初旬。所以,人们把农历十月别称“初冬”或“上冬”。

十一月

“畅月” 将农历十一月别称为“畅月”,在《礼记·月令》里有记载:“[仲冬之月]命之日畅月。”

“龙潜月” 每年冬天降雪的时期,神话传说中的龙就潜藏起来。所以,农历十一月,就逐渐被人们别称为“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每年农历十二月“大寒”节气,水已凝结成很厚的冰。据此,人们把农历十二月别称为“冰月”。

“腊月” 腊,为古时农历十二月祭名,始于周。古代人们每年一到农历十二月,讲究腌制肉类,并把腌制的肉类,统称为腊肉。所以,人们把农历十二月别称为“腊月”。

五月不等手恶月

古时,人们将荒年称为“恶岁”,同时把农历五月看做“不吉利的月份”,称为“恶月”。这是毫无科学道理的。

传说:古时,农家有一位老人在农历五月“夏至”这天中午,登上房顶修房,突然发现自己的身影变得“异常短小”,被吓得魂飞魄散,故得病而死。老人死后,家人就把此事传出:五月登房顶会死亡。据此,渐渐人们就把农历五月看做“不吉利的月份”,又将它称为“恶月”。随之产生了“五月不登房顶”的禁忌。

现在,一些农村还有这种禁忌。其实,这是迷信思想在作怪。只要稍懂一点自然知识,人们就会解除这种顾虑。农历五月“夏至”这天,因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中午时分人的影子是最短的。这天无论是谁登上房顶,皆会发现自己的身影比春秋冬季节的中午身影短小,根本不是什么老人们说的,人快接近死亡时影子就会变得“异常短小”,五月也不是什么“不吉利的月份”,将农历五月称为“恶月”属于没有科学认识和解释的原因。

“年”别称为“岁”的来历

直到如今,人们仍然习惯使用“岁”表示为年的意思。人们相互问年龄时,亦比较习惯使用“岁”,如问:今年您多大岁数了。或者,称小孩为一岁、两岁等。

将年别称为“岁”,我国为什么会有这种习惯,它究竟是怎样来的,你知道吗?

在周代以前,就已经将年称为“岁”了。商代时,已经重视对天象的观测。如甲骨卜辞中,就有不少月食的记录,对恒星亦有了一定的认识。到周代时,天文历法比商代又有很大进步。鲁国天文学家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对天文科学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如对恒星的观测,自鲁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65年)到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一百多年间,就有很多恒星观测记录,并且对十我国古代的“二十八宿”大体上都已经提到了。随着天文科学的发展和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我国古人不仅将木星叫做“岁星”,而且取“岁星”运行一次之意称为“岁”。夏商周三代时,确实有将一年开始之时称作为“岁首”,即夏代以正月(阴历)为岁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及汉初曾以十月为岁首。但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还是以正月为岁首比较符合实际,也符合天文历法的科学性。所以,自汉武帝颁布的《太初历》时起,统一改用以正月为岁首。

岁与酒

诗人白居易把新年称为“新岁”,曾诗曰:“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北宋的苏轼把“年三十晚”称为“岁晚”,岁晚相与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之夜不眠为“守岁”。

每年欢度春节,好饮酒的人,讲究“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以示迎接“新岁”(年初一)的到来,要饮上一杯喜庆酒,名为“新岁酒”。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本书研讨生肖羊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热门推荐
  • 斗魂九天

    斗魂九天

    世间存在着一种叫做斗魂的东西,当它觉醒的时候,肉身将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有些斗魂可以控制冰霜,有些则是可以御空飞行,更有些可以召唤雷电…传说中,曾有人斗魂觉醒,拥有高于一切的能力并且称雄天下。为了替死去的爷爷报仇,宁凡踏上了修行的道路。当他觉醒了他的斗魂之后,却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满厢红

    满厢红

    两个天生的冤家屡屡让对方难堪,却在几次危境之中互救对方,在面对爱情的背叛和命运的无法反驳,她怎么才能逃出掌控?
  • 贴身修罗

    贴身修罗

    黑暗世界最强战神回归都市化身一名保镖,这都市迎来的将会是什么?
  • 那些年我们如此天真

    那些年我们如此天真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烟火,也许这里,也与你的成长相关。
  • 针临天下

    针临天下

    秦逸是古中医世家——扁鹊世家的嫡系弟子,就读于某名牌医科大学针灸学系,除了性子懒散些、骨子里闷骚些、偶尔纨绔些……之外,嗯,他勉强算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社会好青年。。然而,上苍无情,他被“河蟹”到了岚月大陆,继而开始了他彪悍而又风流的人生……大陆各国讲究制衡,再说咱也没有统一大陆的野心是吧?那就建立黑暗秩序!势力还很薄弱,但咱有古武内功、有飞针绝技是吧?那就疯狂奋斗!极品美女很多,但情敌也很强大是吧?那就揍他丫的!---------------------------PS:本书构架有别于其他异世文,属慢热型;轻松阅读,请放心收藏,谢谢支持!PPS:书友群:85149326感谢【疯狂的兔子】提供,欢迎大家加入群交流探讨。(如果哪位兄弟还能提供群,请给我留言,或发书评区。)
  • 神级少爷

    神级少爷

    当敌人问白烨为什么怎么强的时候,当天才问白烨为什么修炼的速度这么快的时候,当朋友问白烨为什么有这么多失传功法的时候,白烨却露出神秘地微笑回答他们:“因为我也有个老爷爷!”PS1:作者是粉嫩嫩的新人,求收藏求推荐......PS2:一天三更,质量保证,多多支持!
  • 系统君在下想要个大点的锅

    系统君在下想要个大点的锅

    白轩是个幸运值为E的倒霉孩子,终于有一天被自己的鞋带绊倒从五楼滚了下来。为了能回到现世,她只好接受那个啥捞子系统的任务,却没想到这只是她人生又一个被坑的开始……
  • 丛林两序须知

    丛林两序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古求生记

    上古求生记

    当无意间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当温饱成为问题,当生存遭受挑战,活下去成为目的。在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世界,一个人的求生记。
  • 重订灵兰要览

    重订灵兰要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