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2300000004

第4章 冯唐:我的写作是文学屌丝的励志过程,是寻梦和梦圆过程(2)

冯唐:我最开始喜欢用“肿胀”这个词是在学医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发炎就意味着红、肿、热、痛,一般都会肿,肿这个状态特别有意思,它不是流血,不是癌症,但只要红肿还在,只要你还没有挤,它就一直会困扰你。你说这个问题是不是不能解决?其实也能解决,挤出去就好了。这很像写作过程本身,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冷,但我一直觉得很贴切,就像是说,你被一个人性的问题困扰了,挥之不去,这会死人吗?也不会死人,但你会觉得别扭,会觉得有个东西在心里面,但是你写出来后,通过这个表达,对写作的人来说,内心的肿胀可以缓解。对于读我的书的人来说,如果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那我内心就觉得并不孤单,会有同病相怜之感。写长篇小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途径,《素女经》最简单的归纳,就是一个清华理科猥琐男海归创业私奔的故事,但是,远远没这么简单,它涵盖着一个理科生对世界的质疑,包括外面的世界,包括内心的世界,包括中国的与外国的。这本书的缘起,来自于我身边的人,他们已经有很多的个人财富,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完全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有些人还想私奔,但是现代社会如何私奔,你不是还需要买东西吃吗?还是要喝水吗?还要找一张床睡吗?你会私奔到哪里去呢?当然,这只是举例而已,他们都会遭遇各种内心的困扰,你会觉得,他们有一系列的困境,我找到一个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这本书与写《万物生长》、《欢喜》等问题的一样的是,解决内心肿胀没有变化,变得厉害的是角度,以前是半自传的角度,是自己的一孔之见,当时的阅历毕竟浅,但能保证真实,就能保证一定的典型性,至少有这么一批人。慢慢地,随着见识的增长,会慢慢看看一些不同于我的成长背景的人的困扰,然后把它写出来。

2.给我一个周末,解你十年情困

问:《不二》与最新出版的《素女经》,普通人的第一反应难免会提到“太黄太色”,难免只会停留在“性”这个层面上,处于第一层次的阅读与境界当中,那么,你希望这两本书与怎样的读者进行沟通,你期待他们能够读出怎样的冯唐?请用一句话形容《素女经》。

冯唐:我对读者怎么看我并不太在意,因为毕竟是他们的事情,而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我的目的相对比较单纯,那性爱当作一个切口,我切下去,因为这个切口相对比较自然,重要的是走下去。我开始写《不二》的时候,是有一些妄想,希望能够起到一个生理解脱的作用,最后发现失败了,写着写着自己都不好意思往那个纯机械运动的方向走了,发现还是沉迷于灵肉交织的状态,所以基本不能供生理需要使用,只能供心理需要使用,这两本书都有这个特点。事实上,即使生理问题解决了,你会发现还是有一些妄念解决不了,摆脱不了。《素女经》更接地气,讲的是现实中更可能遇到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说:给我一个周末,解你十年情困。

问:你心目中的读者是怎样的?

冯唐:我心目中的读者,还是女生居多,我没有大数据,但做过小范围的抽样调查,发现男生基本不读文艺书,如果一个男生拿着一本安妮宝贝的《得未曾有》,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3.我是拿D.H.劳伦斯与亨利·米勒的标准要求自己的

问:你书中的性爱描写众所周知,这方面你的偶像是谁?

冯唐:我写两性是为了解决灵肉冲突。这方面,我以为写得好的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写得真实,不夸大,如同喝水吃饭,也有欢乐精神,没有让人觉得性是肮脏的,而是有一种正面的欢乐精神,这是其可取之处。国外的作家里,我喜欢D.H.劳伦斯与亨利·米勒,前者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虹》均偏宗教、偏病态、偏阴郁、偏负面,写尽了因情而困扰的男女之间的纠缠,非常细腻,而后者更为开放坦然,更有速度感,更正面,有相对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他用一个坦然的心态来面对别人看来就是禁忌的东西,《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基本都贯穿了这些理念。D.H.劳伦斯的内核是苦,而亨利·米勒则是革命式的乐观态度。

另外,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敢于直面一个不道德不合法的事情,他赶碰这样的题材,而且行文干净、细腻、优雅,也是非常好。

问:你觉得自己书中的性的描写水准怎么样?

冯唐:实话实说,我描写的性已经是中文作家里没有的,比别的中国作家好,这也可能是遭别人恨的地方。事实上,我其实是练过很多笔的,我是拿D.H.劳伦斯与亨利·米勒的标准要求自己的。

问:你在写作之前,会自我审查吗?

冯唐:在尊重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我会自由地去写作。我会防止两种自我审查,第一,不考虑能不能出;第二,不迎合市场。否则,我离纯文学就太远了,就朝通俗文学的方向走了,这不是我写作的初心。我一般会放开写,给编辑全权去改。《素女经》在内地换个名字《不叫》并将于8月中旬出版,删掉了2万字,但是我补充了几千字,但即使如此,这本书依然是一本好东西。

问:写作对你来说累吗?

冯唐:很累,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但是这种累就像去健身房一样,虽然很累,但是非常轻松、舒服、快乐。作家的手艺,就是能够把别人心里有的东西,用笔说出来。

4.出名太早,不见得是好事,不赞成“成名要趁早”

问:你会觉得自己是天才级的作家吗?这么多年你越来越红,你对名气怎么看,有过为名气所累的阶段吗?

冯唐:我的文学之路算是文学屌丝的励志故事,我从14岁开始写作,17岁写了第一个长篇之后就彻底把写作这件事放在一边了,此后认真念书,考名牌大学,出国,都没有想这个事。后来,开始写《万物生长》已经是28岁以后的事情了,2000年,我30岁之前出版了第一个长篇。此后,在每天9个小时的工作之外,还能够挤出时间写作,是不是天才我不知道,但是能够这么长时间不忘此事,它一定是有一些独特的东西。写作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是需要提一口气,是爬山的过程,我从14岁到今天43岁,一直都进行写作的爬山工作,我以为,多多少少我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

关于名气,我不赞成成名要趁早,名气应该是自然而然来比较好,如果10年前我有今天的名气,我不认为我能够驾驭得好,有可能我被巨大的夸赞搞得自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也可能我会被漫骂而过分地贬低自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有基本正确,基本平和,基本合理的认识,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这些需要时间,需要见识,需要到一定的年纪才行。我见过一些成名早的人,说实话,他们心里是没有底气的,他也不知道自己好到什么程度,或者坏到什么程度,所以他才会更多地听外界的声音。所以,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你的笃定感会更强。处在风口浪尖上,很容易让自己心情大起大落,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别那么着急到风口浪尖上。我发现很多人的很多问题,就是产生于名实不符,这是大问题,他自己也是非常累的。可是,被名气驾上去,很少人能够下来,如果习惯不好的话,后劲可能不足。这个问题,许多成名已久的作家都有,甚至已经写不出来了,还拼命要写,水准下降得很厉害,还敢发书,还敢昧着良心说自己好,外界也有昧着良心给奖的。就这一点来说,我非常尊敬一些老派作家,比如我19岁写出《雷雨》,此后我一个字不写。

问:你最近频频被上头条,在风口浪尖上的感觉是怎样的?

冯唐:上头条的感觉很怪的,基本上是一只船出去,周围射来无数的箭,你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不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需要练习自己内心。

5.“我其实是一个很内向的人”

问:你的衣服都是私人定制的吗?

冯唐:衬衫都是。

问:我发现你衬衫袖口绣着你的本名“张海鹏”,以后是否会改成“冯唐”?

冯唐:(笑)以后不会写了,会抹掉,呵呵。张海鹏是我学医、做企业、做商业用的名字,我将来的想法是,张海鹏就不提了,两者合二为一,只叫冯唐。

问:你有过对物质欲望特别强的时候吗?

冯唐:金牛座的人至死都会对物质有很强的欲望,贪财好色。

问:适逢香港书展,你认为纸书会消亡吗?

冯唐:不会。第一,跟你说的物质感很有关系,人有时候是希望抓住一些实物的,比如,大部分人有个房子的时候,都希望有一些柜子、架子或者箱子放自己私人的物品,很少有人家里空空荡荡,弄得跟酒店一样,一直拿着箱子出出进进,临死的时候再拿着箱子去医院,这种人非常少。人的本性都希望有一些实体的书摸摸,有一些私人的物品可以拥有。别说人了,鸟还会捡一些小石头、小羽毛放在自己的巢里呢,这是生物的本性。第二,纸张有触感和味道的,而人是需要这种触感与味道的,而这些电子书是无法替代的。第三,对于单本书而言,最方便的,还是纸书,打开电子书要好几个动作,而书直接打开就可以了。

问:你本人说话与书里所呈现的冯唐有点距离,文字里的冯唐貌似更自负霸气一些。

冯唐:你觉得我本人还不错对吧?我的书也不错啊,只是文字里可能更嚣张一些,呵呵。内向的人可能会在文字或者音乐里面呈现出更多的另一面,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坏人,只不过想努力地在文字里揭示一些世界的真相而已。

问: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吗?

冯唐:嗯。内向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如果你给他两个小时自由时间,你看他做什么,看他选择自己待着还是选择与一个人说话?我100%会选择自己待着。另一个,说话给你能量,还是说话消耗能量,有些人是说话产生能量,越说越HIGH,而有些人是说话觉得累,很耗气,所以我习惯一个人安静地待着。我喜欢独处,很多成长与领悟,都是独处时获得的。

五、作者手记

他拥有像医生一样的严谨与理性

约了很久,以为只能电邮采访,最后有幸获得面对面采访的机会。在香港,窗外是维多利亚港静静的海面与轻盈的风,我坐在离冯唐最近的位置,聊天。粉丝见偶像,看似淡定的访问,心在咚咚地跳,这种兴奋与紧张,是我采访生涯中十分少见的。

他比照片中年轻,安静,内敛,沉稳,真诚,不张扬,见面很亲切地说“幸会”,给名片,没有电话,“冯唐”二字小而低调,下面一行是邮箱,一行是网站,没有电话。他略微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老改电话挺麻烦的。”语气里的真诚,让人无法继续追问。

高大帅气的他,留着络腮胡,剪着小寸头,穿修身长袖白衬衫,衣袖上戴着红色袖扣,袖口上绣着“张海鹏”三个字,左手拇指上戴着玉指环,很显然,金牛座的他,是一个对外形分外讲究的大男人。访问期间,他讲话语调缓慢,一板一眼,像一个医生一样理性和严谨,言谈质朴而真诚,与文字里的放荡不羁的冯唐相去甚远。他甚至自言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所有的霸气才气自负都在笔下,但骨子里的自信却掩盖不住。43岁,男人最好的时代,商业上成功过,文学上名气早已席卷满天,辞职之后,他终于有更多时间,做最爱的事情,看书,写字,学甲骨文,开脱口秀,做一个人的频道,翻译,运动,陪父母……更精彩有趣的人生等他开启,祝福他。

我把有关冯唐的文字发在朋友圈内,反应有如深水炸弹开了花,完全没有想到身边有这么多读书层次与水准都非常高的冯唐粉丝。是的,爱他的人,永远称他为“男神”,不管他生活中与商场中会是怎样的状态与形象,作为热爱他的读者,喜欢他的书,热爱他的文字,就已然足够了。我的一位极为欣赏冯唐的朋友小勤这样说道:“他是一个干净、素朴、内向、热爱写字的男人,他一定恃才傲物,他一定桀骜不驯,但他待人接物却温和谦卑,充满了禅意。他知天命,也在履行天命。”我的另一个深爱他文字的朋友这样说道:他的文字简短有力不矫情不做作,猖狂却不轻薄,流氓又诚意十足,他的见解与态度,他对世界对人生对两性的看法,让人觉得有如一位真正的知己与导师,你时时会共鸣,会感动,会有安慰。

是的,我面前的冯唐,正是这样一位谦卑的作家,希望冯唐能够坚持自己,写好上天交给他的那些任务,笔下无限生花,文字永远灿烂。

【冯唐百度百科】

冯唐,男,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金牛座。1990年~1998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 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工商管理硕士。曾为麦肯锡公司全球合伙人,曾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2011年10月,当选为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2014年6月底辞职。已出版长篇小说《欢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天下卵》、《不二》、《素女经》,杂文集《猪和蝴蝶》、《活着活着就老了》、《三十六大》、《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诗集《冯唐诗百首》。

(张志伟?摄影)

同类推荐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
  • 北大故事

    北大故事

    北大有属于自己的传奇。可是要为北大的传奇做出完整的定义。却显得十分困难。因为你翻拣不出一个固定的词。对那段美丽悲壮的岁月,做出确切的描摹。所以,我们只能退居一隅。为大家奉上一篇篇凝结岁月的文字。是嗟叹、还是神伤。留待您细细地“品尝”。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有这样一所大学,有这样一群人物。他们执著地想着,坦然地活着。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与风趣。重读那所大学。重读那些人物。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重新变得清晰。
  • 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周涛所著的《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精选“文坛奇才”“新疆名片”周涛的散文,既收《莫提娘》、《李双江轶事》和《申怡敏上边防》等名篇,又囊近期佳作,经典性与时代性兼具。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热门推荐
  • 偷偷喜欢你

    偷偷喜欢你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怎么办?”“我会抱着你一起死!”“就像这样么?”易水转过身,移步到小诺的面前,双手抱住他的腰间。小诺轻轻勾起唇角,对啊!就是这样。他们青梅竹马,从小似是情侣一般的黏在一起。偷偷的喜欢成了说不出的隐瞒,没有停止过的依赖成了理所当然。当她的右手牵住另一个人的左手;当他已经不在身旁。
  • 博潘岛

    博潘岛

    一所改变世界的学院,改变了即将灭亡的星球昏暗的走廊中依稀闪烁着微光,走廊中静谧的环境让人不自觉的打起寒战,但是走廊的尽头却发出沙沙的,急促的摩擦声响。突然!走廊里沙沙的声响停了下来,而代替它的是某人的喃喃自语,从语气中可以判断此人异常的兴奋。伴随着兴奋的呢喃声,一组规律的蓝光从走廊尽头的屋内闪烁着,而且这蓝光在不断的加快频率,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当这闪烁得蓝光即将汇聚成一束光芒之时,所有的声音,所有的光全都消失不见了,此刻的世界犹如没有光芒的宇宙,寂静,黑暗
  • 水浒传语典

    水浒传语典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镜夜

    镜夜

    千万年来,拥有吃肉的自由和自由吃肉的能力,就是我们这些万物之灵奋斗的目标,也是这大千世界内所有生灵的目标,唯有修行,修行,即便是草芥最终也可成神圣。少年自九天之上降临,因叶有缺,名为叶缺,路在大荒而起,演绎无尽玄秘、道尽诸多神话传说…然而,当他握在手中的不再是憧憬,而是觉悟的时候,就能真的实现心中所想了…
  • 月韵西昌

    月韵西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不论圆缺;每一轮明月都是一个梦想,不论贫富。因为人生短暂,遨游宇宙的明月便有了传世的价值;因为沧海桑田,独立行走的明月便有了歌咏的榜样。何时醉酒邀明月,为孤独的心灵注入温暖的力量?应为落寞寻独处,为移离的诗意增添前行的勇气。
  • 我为剑仙

    我为剑仙

    人存活于世,就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有的人想成为家财万贯的富贵之人,有的想成为一国之主的皇帝,视为‘庸人’有的人为了长生,一步步修炼,获得长久的寿元,视为‘强者’一个见到了传说中的神仙的男生叶风,带着他的遨游环宇的理想,一步步走向了剑仙之路。
  • 烈火如歌:千金贵女

    烈火如歌:千金贵女

    前世,神医之女为爱私奔,却落得个被人诬告,夫弃名毁坠落山崖之死的结局。今生,她化身为宰相第三庶女,生于勾心斗角,重生于烈焰之中,誓要复仇于负她的所有人。为心,景烨被囚禁于宰相府地窖,终逃脱,助她扭转乾坤。为情,她陪他翻云覆雨,只手遮天,却不想重蹈覆辙茫然躲避,他却将她揽于怀中用爱禁锢。
  • 万世魔尊

    万世魔尊

    河东村普通少年,偶然得神秘晶体,学天地神玄诀,一心提升实力想为父母报仇,却在无意之间,揪出天地间消失已久的魔…“以魔行正道,有何不可?”“为什么,你们不肯容我?”“非要逼我…”
  • 错嫁

    错嫁

    “无论今生是贫是富,都要入赘王府。人在世,不背诺啊!”齐博看着一脸悲痛的母亲,想着大着肚子的落雪。他该怎么办?他能怎么办?新婚之夜,郡主。望着齐博好久,才轻轻而又认真地说:“如果她果真怀了你的孩子,那么她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我不介意你这么快就纳妾……”“我没要纳妾!”
  •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人品最关键”。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品牌,需要经营自己,推销自己,完善自己。张新国编写的《做事先做人》详细阐述了做事先做人的处世原则,并告诉读者如何在这个原则下掌握各种处世技巧,让你在轻松阅读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