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0700000006

第6章 琵琶缘(6)

那个时期的我,每天的时间是以分秒算,恨不得连去食堂、打水、睡觉的时间都计算的一清二楚。回想那段美好的日子,每天早上4、5点就起来去抢"琴房",当时学校没有专门的琴房,我们都是在练功房和文化课教室练,有时实在没有地方,就在楼道和食堂、礼堂门前,甚至去过厕所、澡堂。逆境中能使人的意志磨练的更加坚强,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我们班的学习风气一直很好。记得有一天早上,才四点多,我悄悄地来到二楼,准备去我经常练习的芭科(芭蕾)学生文化课教室,当我快走到教室门前时,突然吹长笛的上海老乡一声召唤,不等我回头的工夫,他居然抢走了我的琴房。像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当时的音乐班真是比比皆是,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亲切。

二十二、舞蹈学院音乐班

1977年,北京舞蹈学院音乐班,12个女生住一个特大的宿舍,上下层床铺。哈!印象深刻,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因年纪小被安排在上铺。

虽然上铺整理起来有点困难,但我的花床单、花床罩依然是那样的整洁、漂亮。

每天辛苦的练琴,使我们这些同学都没有时间聊天。记得当时,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睡觉呀,可理性告诉自己这些事情每天都是必须要去完成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我不但主课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文化课也都是优秀。那个年代的校园生活很单纯,老师对我很欣赏,同学们也很佩服我的毅力,记得那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两天,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劳动节就应该是劳动",因此选择的是练琴。平时,我每天最少的练琴时间都是在6到8小时。那时的我,天天都在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学校二楼文化课教室里的老式大盘录音机,像是我的宝贝儿,我经常放着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录音跟着一起弹,有时为了这样的练习环境,必须早起占地儿。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比较,也常从学校资料室借唱片和录音带听一些资料。想想那时,每天手拿琵琶,对照节拍器或小闹钟上的指针,练习各种不同风格的琵琶曲,特别是练习《野蜂飞舞》《流浪者之歌》这样的快速乐曲,经常会因为超过所定的标准(以分秒计算),都会毫无怨言地重新来。然而,练习是枯燥的,弹琴是快乐的。做一个勤奋而又好学的人,是我自己定下的目标。我也以"人生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上"作为准则鞭策自己。

北京属于历史名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人人皆知。长城、故宫、颐和园都是很多到过北京的人们,不愿错过的游览胜地。然而,在这些众多的古迹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学校对面的陶然亭公园。幽静的亭园,有一股浓浓的自然美。学生生活是严格的,周而复始的晨练是我们每天必须的功课,风景秀美的陶然亭,不仅为我们的晨练带来愉悦的心境,更为我们轻松的消闲创造了空间,它曾经使我们很多的同学在此产生过无限的遐想,我也不例外。每每回忆,有一种深深的留恋。

L大姐,和我同住一寝室,自从她调来学校后,我们宿舍热闹了许多。她是演奏西乐的,可民间的那些"传统"她很热衷,尤其喜欢玩弄扑克。在她眼里,那毫无生机的扑克牌,充满了生命力,和人类的情感、志趣亲密无间、不可分割。闲暇之余,我也经常是她的"观众",不知不觉地竟然还成了她的"徒弟"。处于似懂非懂的接受期,对任何的新鲜事物都会充满着阳光般的喜悦和期待,我的投入,也是充满了激情。

那段时期,我迷上了心理学,那本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青年心理学》,我翻阅了好几遍,其中的个别章节我是反复推敲,特别是人生观的形成、青年的情感,包括道德情操、美的情操和理智的情操等,都有过深入的分析,在那本书上还用红线勾划了好多重点。学生时期,我从书本中认识了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认识了朱光潜和他的美学观念,认识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他的体验派表演艺术体系。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尤其是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上,不可否认多少有心理动态和情感体验,包括美学的、哲理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我读的书不多,很多名著也只是耳闻未见,但我能经常从有限的书本中寻找带有指导意义的理性逻辑,并且加以展开来要求自己,特别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我学会了应对"不同生理期对人的心理机制的影响而出现的反常行为"的耐心和忍耐,因此,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涵养"和"克制",基本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不为毫无意义的"盲目"做奴隶和"牺牲"。

1979年音乐班毕业后,我就留在学校民乐队工作。为舞蹈学生课堂伴奏,是舞蹈学院民乐队的工作性质。平时,除了正常的工作之余,我依然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琴、修整上,并坚持每周上主课,还经常向乐队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一些不同性格的舞蹈音乐。枯燥而重复的课堂舞蹈伴奏,虽然不是我理想中的职业,但各种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还是很吸引人的。每一学期集中学习一种民间舞蹈,也使我接触到了不少风格迥异的舞蹈音乐和舞蹈语汇。回想那安徽花鼓灯、藏族玄子舞、朝鲜长鼓舞、新疆舞等都很有特色,对我在以后的各种节奏性的把握上还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不甘心这样的按部就班,渴望有更多的机会"亮相"舞台,那一时期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能在舞台上演奏琵琶曲,梦想当一名琵琶独奏演员。

二十三、感受大师的魅力

刘德海老师是我进入专业琵琶学习遇到的第一位专家,因为他平时演出比较忙,故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有时他来学校,有时我去他家。虽然在他那里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可以说他对我在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常常以自己的洞察力去关注他每一个阶段的变化。

刘老师是敢于摒弃并且不断创新的艺术大家。他对艺术的敏锐和对人生的感悟,在他不同阶段的艺术作品里都有很好的体现和反映。用哲学家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看待琵琶艺术的发展,可以说他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站在艺术高处的他,不断地追求着更高的境界。多年来,我一直在慢慢地品读、体味着他对"这块有灵性的木头"的不惜挖掘和"兼容-优选-鼎立"的中和思想。"保持艺术灵感兴奋状态和审美活动现实感",是成功艺术家的经验,也是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刘德海老师独到的"一字篇",体现的是"心物一元"、"主客合一"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要读懂是很有难度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受儒、道、禅美学思想的影响,三者以一为归,相互溶解、相互渗透,讲究"天人合一"之道。我理解刘老师主张的"中和为美"也基于此吧。

刘老师编写的基本功练习和乐曲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应该说他是几十年里琵琶艺术经久不衰的领军人物,拥有众多的追随者。我常以他的艺术为模本,但我也非常清醒的意识到,艺术不只是需要模仿,更是要深入地去研究和领悟。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悟"是一种悟格知至、体验有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虽然人人都各具悟性,但只有博采众通、工夫不断,才能真正达到"悟"的境界。仅仅是在大师的艺术外延感受一种形式,未能真正地进入其中的艺术内核是远远不够的。刘老师对琵琶音色的挖掘和新技术的开发是有其独特理解和贡献的。在中外艺术史上,凡是有卓越才智的艺术家,似乎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往往面对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面对困境与艰难,百折不挠、充满自信,而面对辉煌,却能镇定自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境界吧!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想境界,也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宝贵创造,中国传统音乐更是注重意境和神韵。吴国梁老师的教学,就很讲究意境。从他那里学古曲《塞上曲》时的情景,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我一直以为,在艺术追求上应该说是没有绝对的"错"和"对",只是说审美情趣的不同,使得每个音乐家的艺术传达会有不同的情致。

吴老师比较讲究细腻,力求在"传神"中求得意蕴。他强调美的形象性和再现性,认为凡是美的都应该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通过真实的再现,达到一种引人入胜的境界。他,上海人特有的自信和固执,在教学中到处都有体现,吴老师对音乐的理解以及他所传授的音乐语言,基本比较格式化,学琴其实也是在观察学做人。

吴老师为人真实,比较直爽,犹如他的音乐,非常的直接。他虽然没有辉煌的一页,但其朴实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值得研究的,我深信人的本性流露永远胜过那豪言壮语般所能给人带来的触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每个不同时期接受的教育和接触过的老师,都让我从这些"自然"和"博大"中学会了比较和思考。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而希望点燃的是人们对永恒的理解,一个杰出有为的人,光凭有一点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或者那无所不为的激情涌动是不够的,他需要有一种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气质,而气质的体现是融合在我们每每的言行之中。

学琴是艰苦而枯燥的,每次想到能得到这些专家的指导,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真是苦中有乐、坚持不懈。

习惯了南方湿润气候的我,初到北京极其不适应。北京的干燥,使我们这些南方姑娘,总觉的有点烦躁和不安,嗓子疼的难以下咽,使劲喝水也不管用,还有我那宝贝手指干裂的直脱皮。

北京同行弹琴习惯用钢丝弦,比我们原先的尼龙弦要硬的多,从没弹过钢丝弦的我,必须"入乡随俗"。看着自己鲜血从指尖流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但我还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那一层层的胶布反贴在手指上(类似现在的创可贴)免去流血的痛苦回忆,都是激励我不断奋进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特别的机会,刘德海老师安排我认识了当时在河北梆子剧团工作的赵忠达老师,由于刘老师演出任务繁重,不能保证我的课,从此我就来到了赵老师的课堂。

上海人是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的,赵老师便是其中之一。我和她也挺有缘,一见面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我们都是同乡人,情趣比较相投吧。我印象中,她能吃苦,很有毅力,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每星期给我上两次课。她并不理想当时的工作和环境,但仍然在不断地进取着,这点对我的触动和影响较大。

我随赵老师学琴,同时也学会了许多日常的生活方式。她喜欢演奏外国乐曲,那些节奏和具有地域色彩性很强的外国作品,在那短小的篇幅里,都有很好的民俗体现,也深深地吸引着我,看得我眼花缭乱。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我惊喜万般、激情四起。一个学期里,我在赵老师那里学了很多首刘老师移植改编的外国作品。在我看来,无论社会和艺术舞台需要什么,机会的大门永远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敞开的,对于我们从事艺术传播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必须时刻准备着。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自己的生活和本领,谁就掌握了主动,变相于延长了生命。

学习的热情总在不断地提升,经常习惯于反思的我,每天都在畅想着未来,企盼着有朝一日能上台独奏。那一时期我接受了很多进步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法,名人名言是我行动的标榜和座右铭:"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在对传统文化倡导"取其精华,废弃糟粕"的年代,深深体味着艺术和技术的关系、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先进和落后的关系。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理解中,逐渐懂得了艺术必须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的内涵,也认识到了现代和科学,不仅仅指的是技术,它代表一切优秀的文化和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品格,平时我们泛指的讲科学,应该是具有技术和艺术的融合点成就的更加先进的科学思想。郭沫若先生曾说过:"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在成长的路途中,以每"一厘米"的心态往前行走,直至获取更多的成功和机会,是我永远的人生目标。

1978年,原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舞蹈学院,这所培养舞蹈家的摇篮,从此有了自己的教育系和大本生。同年,我有幸随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光华老师学琴。李老师是我学琴生涯中授课时间最长的主课老师,也是我家很好的朋友。他的教学很特别,比较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由于他开朗的性格和不拘一格的教学理念,使我能接触更多的专家和学者。他从不将学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点我特别受感动,我能大胆地接触、吸收不同风格流派的艺术,有赖于他的大度,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他,特别是几次他亲自为我联系的老师,更使我增加了许多内心对他的尊重。他提倡一切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因此,和他交往比较轻松。

在李老师的课上,经常是妙语连珠、贴切直入,不感觉累,并且时常还会激发起一种艺术冲动和拼劲儿。因为他的高材生较多,我们彼此观摩的机会就增加了许多,眼界开阔了,核动力自然也就产生了,他的教学应该说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已完全进入了良性机制,登门求学者应接不暇。

他性格直爽,甚至有些外向,但他的教学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艺术闪光点。有时琢磨不到位的问题,一到他的课堂上,立即会茅塞顿开。我们常玩笑道:他有"特异功能"!

李老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在技术上要求严格,在音乐上比较敢于放手让学生自我诠释,不为格式、定律所惑。他讲求技术的绝对准确性,有时会很苛刻,甚至为了一个标准速度也很较劲儿。他对作品的表达上比较讲究音乐的大轮廓和大结构,音色上强调虚而不空、强而不燥。由于他左手特有的功力,因此对文板音乐中细微的变化手法比较独特。

1982年中央乐团受文化部委托,创办社会音乐学院。渴望学习的我和乐团很多的年轻人参加了学习。从此,我的琵琶老师又多了一位中国琵琶艺术汪派传人李廷松之子--中央乐团著名琵琶演奏家李光祖先生。

光祖老师为人直爽,传授严格,对风格流派尤其讲究风貌、神韵,对音质和指力要求甚严,他上课经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乐团故事和工作经验,包括表演心态和舞台应变能力。他最大的特点是习惯带领着弹奏,因此每次上课时都会很兴奋,课后却非常累。

同类推荐
  • 莫奈艺术书简

    莫奈艺术书简

    这本《莫奈艺术书简》由克劳德·莫奈著,张恒译。克劳德·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率先在户外作画,在光与影的舞台上灵活地跳舞。他热爱城市的天际线,喜欢房屋在晴空下呈现的灰白色块;他喜欢马路上奔走、忙碌、短打装束的行人,他喜欢赛马场,贵族们前呼后拥的驾车出游;他喜欢我们的女士,喜欢她们的遮阳伞、手套,她们的服饰装束,甚至她们的假发套和搽面香粉……
  •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本书上篇主要讲述了艺术设计的来历、特点、本质、内涵,以及在现代生活的作用、地位;下篇则选取艺术设计中最具代表的衣、住、用、看几个环节做样板,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加上自己动手训练这两种方式。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热门推荐
  • 高手无敌

    高手无敌

    一代兵王秦逸回归都市,本欲平凡,可命运注定他不平凡的一生,携美猎艳,走向辉煌……
  • 三公主的复仇

    三公主的复仇

    她,冷若冰霜。她,妩媚妖娆。她,可爱甜美。十年前的意外让她们相遇,十年的努力只为了复仇,但看似完美的她们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太久不更文的话请往前看有可能我会修改。各位,这部小说是我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会抄袭任何人的!!
  • 谁用青丝染流年

    谁用青丝染流年

    他是王爷,是荆国战神,又是普通人。铁汉柔情,灵均,我怎么没有早点遇到你?待字闺中,谁知躯壳里早已换了灵魂,命中注定彼此相遇。正则,我怎会苟活?看着他身陷重围,胭脂泪,几时留?谁还会为他笑靥如花?
  • 24k纯萌妻:夜少的独家夫人

    24k纯萌妻:夜少的独家夫人

    一夜,他的弟弟无缘无故死亡,只留下一张照片。他寻找她,只为报仇。千里迢迢寻找,却不料在自己经营的一家夜店,找到她!却发现找错了人。”宝贝,原谅我的无知!“夜如寂无限卖狗腿。谭如歌:滚!终于有一天,谭如歌心软了,与夜如寂结婚。只是,他们立下条件:女方睡床,男方睡地。将家产交与女方管理并花用。夜晚,夜如寂可怜的睡地,谭如歌勉强让他上床睡觉,夜如寂奔上床盖上被子。“老婆,我们造孩子吧!”
  • 赢在感恩

    赢在感恩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感恩,就是赢在职场。感恩是员工在职场生存发展的必备品质之一。只要怀抱感恩之心,你也能成为金牌员工。
  • 建炎复辟记

    建炎复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酒蓠轩

    酒蓠轩

    若那一天,你在露水台上决定杀了我,那我便是魂飞湮灭也不会回来。“我舍不得杀你,是因为你那张嘴里的绝魂丹”“绝魂丹真有那么重要吗?比我的性命还重要?”“九重天的任务不光是封印绝魂丹,还有,处决堕仙”“卿子歃!若有一天,你后悔了,别在我坟前哭,我怕弄脏了我的轮回路”那一天,她站在九重天的六芒殿中,死死不肯屈服,不愿相信,站在处决台上最中央的人是那个伴她在菩提树下饮酒,有时温柔,有时孩子气的邪魅男人,她口含绝魂丹,本是九世的绝情之人,却在菩提树下对他动了心,于是便覆了整个六界,泯了所有人心,最终,却灭了自己。“我饮了六界之中所有的酒,都没有那夜,你为我酿的那壶酒般醉人心脾”
  • 十二星宫无永恒

    十二星宫无永恒

    十二位星座的守护者,一群不问人事的男孩女孩们。身处异世,危险从从,捕灵师与精灵的爱恋。明恋与暗恋,谁,会赢,谁会出局。
  • 月下冰歌

    月下冰歌

    她是江湖魔女,亦是百姓心中的仙女。在这变化莫测的江湖,她只凭意愿行事。美男多多?她拐了又如何!凭你有权有势?惹了她,照打不误。皇宫大内,她照偷不误。不会赖上她了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东京喰种之错误的世界

    东京喰种之错误的世界

    这是一个无数喰种存在的世界,这是一个白鸠与喰种命运纠葛,宿命厮杀的错误的世界......。当一名来自中国的喰种到达日本,将会引起怎样的风波呢?24区的存在,青铜树的威胁,还是潜伏在黑暗之中的喰种。当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喰种齐聚东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哈哈哈,CCG也管不过来!(本作背景以re剧情为基础,喜欢的欢迎去追吃货漫画)qq群号:465728480(感兴趣的可以加下,刚刚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