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0700000019

第19章 琵琶魂(3)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它是生活提炼、艺术再造的产物。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生活;但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它与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动态观察、艺术实践和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大浪淘沙》其旋律跌宕顿挫,无论是单弹还是双弹,半轮还是长轮,可谓强弱有致,韵味无穷。乐曲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尤其是阿炳本人的演奏。含蓄中透着深刻,神韵中彰显功力。阿炳先生除了《二泉映月》、《听松》等二胡曲,他留下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同样精彩。

五、民乐宗师刘天华

下面介绍五四时期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阿炳和刘天华相比较,大家可能会更熟悉阿炳先生,因为我们听阿炳的曲子比较多。其实刘天华先生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影响是非常大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现在一直坚持的"中西合璧"理念以及艺术方向,也是当年刘天华先生提倡的,他是在这方面结合的比较好的音乐家。

刘天华,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其兄文学家刘半农与其弟语言学家兼音乐家刘北茂三兄弟在各自的领域里均造诣深厚、建树颇多,我曾多次参加纪念刘氏三杰民族音乐会。无论是从刘天华的作品中,还是从我们感受到的那些文字资料中,都可以看到刘天华先生的创作思路,他自己除了学习民族乐器之外,同时还能演奏一些西洋乐器,所以在他的创作理念中,运用了很多西方先进科学的技法和元素,并且将其吸收和容纳到我国的民族乐器创作和演奏中。

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情境及意境所凸显出的思维和模式并加以归类。我认为在刘天华先生的大量作品中,多处能感受到先生将哲学理念、美学原则和审美情趣流露其中。回想刘天华先生在北大教学期间,面对当时学术界对"西化"和"国粹"、"雅乐"和"俗乐"的争执,他选择折中,即兼收并蓄,吸收具有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西洋音乐理论及演奏技术来改进国乐是非常有远见而具有战略意义的。他遍访民间艺人,特别是最初的音乐熏陶,很多来自于若隐若现的祭祀音乐和民间传统艺术,他的创作力求开辟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同时把常见而且最有群众基础的二胡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对象,并将民间的二胡上升和归纳为学院式的专业教学体系,为二胡的民间身份走向艺术学科建设开启了重要大门。

除此,刘天华先生的审美与革新思想,在他创作的琵琶曲《虚籁》、《改进操》、《歌舞引》中也有着很好的体现。如曲中采用的虚与实、长与短、点与线、强与弱,是艺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矛盾统一体,也是我国传统艺术审美及其表达中最常见的手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达到一种高度的融合。《虚籁》、《改进操》中大量运用模仿古琴的音色赋予其作品的内涵与神韵,表达了刘天华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尊重。而在《改进操》、《歌舞引》中运用大世的动态节奏和模仿军鼓的音色,则表达了先生的革新理念和进取向上的文化精神。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两者紧密相连。记得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曾提出的文化创新三大模块,即创新、拿来创新、走向世界之创新,其理念表述得很具体,确实,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艺术贵在创新,但创新的前提是继承。这方面,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任何艺术家都无法割断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不能完全抛弃以往的艺术传统。我理解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汲取和接受,也包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其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创作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没有传承便不会创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刘天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创新,就是融合了前人的艺术创作成果后的变革,诸如他所创办的国乐改进社、所倡导的"中西合璧"之科学理念,均与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吸收分不开的。他是我国用近代记谱方法搜集整理民间音乐最早的音乐家,也是将二胡从民问地位上升到学院式教学的理念倡导者和践行者。正因为刘天华先生有合理的继承和吸收,加之其独到的体验感受以及富于个性的表达,才形成了他艺术创作中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

可能他的二胡曲大家比较熟悉,我想,有关他的琵琶曲,也应该让大家多听、多感受。他与阿炳先生有很多相像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相像的是他俩都是南方人,都会演奏琵琶、二胡,并且都创作了多首琵琶、二胡曲,不同的是阿炳先生的音乐很感性,比较上口、容易传唱,而刘天华先生的音乐则更具理性化,包括他的作曲技法上的理论指数都较高。刘天华先生的音乐,我认为属于内向型的,带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因此,在大众的普及面来说,他不同于阿炳先生的接受层面,尤其是在与普通大众直接的沟通上还是存在着距离的。文化的吸收与发展,某种程度也反映着接受者的审美能力。我经常在想,刘天华先生的作品,其旋律朴实、自然,有音乐内涵而且很有品位,为什么会显得比较"难理解"、"难读懂"?这和我们提高整体民族素质和欣赏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艺术普及需要更多有意识、有目的的具体行为和培养与引导。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琵琶曲《虚籁》,"虚"是无,"籁"就是指声音,《虚籁》意即无声。又名《今夕》、《长夜吟》。乐曲描述了作者在宁静的夜晚,对中国音乐前景的思索。在演奏手法上,注重左右手弹、打的配合以及虚实、快慢、长短的交替。从清雅流畅的旋律中可以感到,刘天华先生不仅对音乐有独到的理解和抒发,更重要的是他把中国音乐发展的前景和他个人对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古朴而又深邃。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有一定境界的人。他的艺术与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虚籁》中有很多模仿古琴的音色。虽然古琴不像琵琶这样普及和熟悉,但近年来学古琴的人数急剧增加。这是好事,古琴非常好听而且韵味独特。《虚籁》旋律悠扬、古朴深邃,表达中很讲音乐内涵。这首作品当中,作者将琵琶这件古器,多处以模仿琴的音色,听来感觉很雅很深。幽雅静态,衬托音色浑厚、音乐处理之大气、稳重,是《虚籁》-曲演奏中的关注点。对于演奏者来说,除了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外,重要的是琴弦之外的"文化"与"内涵",俗话说:"功夫在诗外。"

《歌舞引》一段自始至终的弹打结合,慢板秧歌调的旋律和急板舞动的节奏,突出了刘天华先生对中国音乐发展的信念和信心。而《改进操》将《虚籁》与《歌舞引》的巧妙融合,使得音乐结构和音乐表达更具丰富性。曲中积极的三连音节奏以及模拟军鼓的音色,形象逼真、催人奋进。

我认为中国音乐要发展,"中西合璧"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理念,也是很可贵的创作方式。刘天华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多首琵琶和二胡曲,更是为我们树立了目标和榜样,他不仅仅给我们留下了多首经典,更重要的是他宝贵的文化性和精神性使我们受益无穷。

他的《虚籁》曲调高雅、意境深邃;他的《歌舞引》活泼欢快,引入了大量的民间歌舞元素,可谓动、静相宜。他的《改进操》中四指轮、三指轮的运用,至今听起来还是那样的清新跳跃,技法上感觉并不过时。

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阿炳、刘天华的音乐,除了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思想倾向、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艺术才华以及所处的时代特色、社会状况、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是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有机统一。我在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期间,从彭吉象教授的《艺术学慨沧》中获益良多:波兰音乐理论家丽沙说:"在音乐中反映现实的具体性和直接性,比起在美水、文学、戏剧中要弱。"乐曲的表达应该是表现多于描写,以追求整体概念为总体思路。因此,感受音乐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促使听觉中的音乐形象转化为心灵中的视觉形象,而这种转化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主客体条件的影响。

同一种音乐形象面对不同的感受者,产生的审美效果会大不相同。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许讲德老师在她的"从艺55周年师生音乐会"上说道:"演奏要从塑造音乐形象出发,努力去表现人,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用乐曲唱出自己的心声,表达真挚的情感,博得听众的共鸣。"

欣赏和演奏,不单纯是感受演奏技法的完成,而审美的认知和审美感知,来源于丰富的想象力和诠释者不同的视角,两者应该是互动的关系。如以熟悉的琵琶曲为例,同样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音色甜美,《汉宫秋月》情感压抑,《月儿高》优雅静态,《虚籁》意境深邃,总体上体现的都是围绕中国音乐讲究多元以及形和神有机统一的审美理念。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泽民老师是以治学严谨、学术深刻而闻名琵琶界的。我庆幸在我学习期间的不同阶段能遇到各种风格迥异的导师,陈泽民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我从未因自己的"自由主义"而遭到冷落,也从未对一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传人所带来的"荣誉和光环"而感到羡慕。我希望自己能博采众长、真才实学。长期以来,我能够坚持自己的学风、学思,也很感激我不同阶段所有老师对我的"优待"和"宽容"。

在陈泽民老师的课上,从理性的角度,追溯艺术本体的感性到理性再回归到感性的哲理性思维即逻辑意向生成。在探索艺术和艺术境界的同时,我逐渐在"认识"和"深入"民间音乐家阿炳、刘天华。陈老师不仅启发了我从阿炳、刘天华先生的作品本身去体悟艺术的"道"和"技",更是让我关注起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形态的艺术归类。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期间,我对比较艺术学开始产生了兴趣,虽然我国尚未开设专业性的比较艺术学科,但浅显的认识,特别是将阿炳、刘天华两位在音乐家心目中的偶像和巨人,放在一起研究、比较,我深信,我们已跨入了这一领域的门槛。

比较阿炳、刘天华先生在人生、艺术、境界、思维等特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我逐渐对感性和理性的界定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记得中央音乐学院新教学楼刚启用不久的一堂课上,和陈老师有过一次有关文板音乐中"揉弦"的动、静态关系以及利用"琴身移位"之音色变化的不同看法作过深层讨论。当时陈老师的一番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你在现代的年轻人中还是比较有独立思考的,但自己的理解力是否都能合乎逻辑并且能自如地运用于实际,很多相应的理论知识要跟得上,我们课堂上的一些争论或者探讨,你暂时可以不理解甚至也可以不去理会,但久而久之,当你在艺术领域慢慢悟出一点道理的时候,你会认识到我所提出论点的价值。"

离开学校虽然有20多年,每当我在一些理论、学术问题上遇到困难或产生疑惑的时候,总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陈泽民老师,而陈老师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作解答。在我的思想意识中,陈老师就像是个百宝箱,有求必应。我本人不善言谈,而且疏于交流,总认为把幸福和美好留在记忆里作为一种情感保存,本身就是一种美。犹如我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一样,永远是留在普通、漫长的追求过程中那样的耐人回味,这是一种心语、一种心境、一种大美。

勤于思考,深居简出的学术型专家,性格决定了他的志趣,学问决定了他在琵琶艺术领域的地位。陈老师为人正直、爱憎分明,敢于对一些艺术垃圾和陈腐滥调提出质疑,他讲究治学的严肃性、权威性,必须建立在具有科学依据、经得起推敲的基础之上,由于他不爱张扬的做派,使得很多年轻同行缺乏对他的深度接触和了解。我觉得,他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研究的艺术家、教育家,他的很多理论和学术论著,很值得同行和艺术界参议。特别是他潜心研究的关于刘天华、阿炳的艺术与成就很值得珍视。

继承和弘扬刘天华、阿炳的艺术精神是当今民族艺术工作者重要的文化传承。阿炳、刘天华,他们既是作曲家、演奏家,又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继承者、革新者,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多首二胡、琵琶曲,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精神。

在繁忙的演出之余,我希望沿着阿炳、刘天华的艺术之路学习、揣摩、拓展。近年来,我曾出版二书谱若干,包括《琵琶演奏曲集》、《琵琶演奏基础教程》、《儿童趣味琵琶曲集》(均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指尖上的舞蹈--琵琶38首练习》(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表《律动》、《风戏柳》、《听雨》、《倒影》、《索捕》等琵琶独奏曲;首演《春秋》,《千秋颂》、《古道随想》、《絮》、《情寄长白山》、《孔雀东南飞》等独奏、协奏曲;多次应邀参加"TMSK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创作比赛评审。回想每次比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紧张而有序的评审工作,让我感触颇深。不仅学习,还感同身受了资深作曲家们的敬业精神,分享了现代年轻作曲精英们的才华和艺术,让我激情涌动,思绪万千。在记者会上我曾这样表述:以刘天华先生名字命名的"TMSK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创作比赛,作为民乐工作者,我是直接的受益者,我代表众多的民族艺术工怍者感谢所有关心中国艺术发展的人们。我相信,这项比赛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比赛结果所带给我们的激情和快乐,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确切地说,是刘天华先生当年倡导的"中西合璧"和创新理念的延伸,我很愿意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于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欣赏中国文化。

同类推荐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主要收录了用戏曲进行跨文化沟通:成功的先例、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访美比较、亚洲戏剧让西方人接受并学习的可能、西戏中演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莎士比亚与昆曲:内心外化的麦克白等内容。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画像石、画像砖(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画像石、画像砖(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分为八章,包括了“从戏曲歌舞看画像石、画像砖”,“从神话故事看画像石、画像砖”,“从坟墓艺术看画像石、画像砖”等。
热门推荐
  • Peter Pan

    Peter P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无忧

    乱世无忧

    在修炼者眼中,自己是神一般的存在,人类,只是蝼蚁般的异族!在人类眼中,神根本不存在,修炼者不过是另外的生命形态!联盟历七五三年,修炼者进攻人类联盟,一场统治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 狼神绝

    狼神绝

    很小的时候,尹啸天就和一群拥有武功的狼在一起生活,而狼群的领头却是以前天下顶级高手狼神的伙伴,银风,一匹银色的母狼。直到一伙杀手的到来,他原本平淡无味的生活改变了。
  • 腹黑邪帝:废柴逆天四小姐

    腹黑邪帝:废柴逆天四小姐

    凤天仪,人们口中的废柴。娘亲生下她,难产而死,爹看她是废柴,不管她。被人打,被人骂,第二天,睁开眼睛,一切都不一样了。她说过,惹不起就别惹她,不然,要小心哦,别出现了意外啊!说她是废柴,那为什么那个什么神兽被她契约了,额,还被她收为小弟了,呃呃呃,哇!小弟真萌啊~不可能?巧合?好吧,有点巧合过度了哈。还有某个妖孽,尼玛的眼睛有沙子么,怎么天天都在对我眨眼啊,还是个灵魂体,有毛病!哼,说我是废柴,那你们就是渣渣!!
  • 痴缠:小东西,别想逃

    痴缠:小东西,别想逃

    “小微,我们永不分离”是谁曾经反反复复的在彼此的耳边说着永不分离,那些十指紧扣的时光又丢在了哪?“小薇,我爱你”“爅,我也爱你”一句我爱你,让夏凉微和沈寒爅彼此纠缠,就像那高墙上的藤蔓彼此缠绕,不得喘息。一场阴谋,一场车祸,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咫尺天涯。“夏凉微,我也要让你尝尝我曾经所受的苦,我不幸福,你也别想得到幸福”,他恨戾的说着。因爱生恨,不停的伤害,不仅伤害了她,也将自己伤的体无完肤。到最后才发现,上天早已织了一张网将彼此困住,无法逃脱······请大家支持我的新文《强欢:暖情毒爱》,嘿嘿,新文的链接是http://novel.hongxiu.com/a/456215/谢谢大家啊
  • 挽云歌

    挽云歌

    云倦初,倦心,倦世,倦浮生;苏挽卿,挽情,挽爱,挽君魂。他只手改天换地,却难寻一安身之所;她一笑倾倒众生,偏难留他片刻温存。滴水之恩,让他愿为了烟火人间燃尽生命;情丝万缕,教她只为他一朵笑花挥洒青春。去留之间,江山易改,他终于恍悟:原来锦绣山河比不上她如花笑靥,千秋史册敌不过彼此缱绻情深!生死之际,他终为她选择了留下,斩断他一身的枷锁——难道他拼得起破碎的山河,却拼不起自己的今生?
  • 杀遍宇宙

    杀遍宇宙

    在夜黑风高之都市,他如凶神恶煞般狂杀,他踏血高歌!在花前月下之情巅,他象温柔情圣似多情,他为爱忠诚!他是绝世的宇宙强者,他狂杀而不滥杀!
  • 神魔建筑师

    神魔建筑师

    地球,扩大了一亿倍的地球。这是一个科幻与魔幻并存的妖人世界。三千万年前,一场流星雨席卷大地,上万座古建筑从天陨落。如奇迹一般,十万三千余兽族进化为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自此开创修行之路,移山填海,化形为妖,成为地球的主宰。
  • 逆女成凰:极品娘亲不好惹

    逆女成凰:极品娘亲不好惹

    六年前的将军府废柴嫡女沐雪锦,带着一双儿女强势回归青璃国京都。回府前先收了二娘的赌坊,接着又收了长姐派来的杀手,最后在回府时又碰巧撞见原主的未婚夫,取了他的请柬,光明正大的回府。未料,渣男质问,还想要甩给她一纸休书?!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 纯情女孩(密码测试)

    纯情女孩(密码测试)

    纯情的女孩,你多么美丽动人,但未必令男孩“一见钟情”。你只有具备女性的仪态美和人情味,才能深深打动男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