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800000049

第49章 杨伟光:京城冬日访大家(1)

采访杨伟光的那天正好是立冬日,北京城刚从暖秋走出来,天气因为降了温而有点儿冷,但满街都是阳光,明晃晃地耀眼,一如杨伟光这个名字。

杨伟光,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传媒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传媒和设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如果用最简单的说法,那么,他是咱们泱泱大国电视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之一。

在业内,杨伟光是特别受尊敬的人物,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中国电视改革的引领者,他领导的中央电视台迅速崛起,风头无两;在圈外,或许很多人不熟悉杨伟光的名字,但谁人不看中央电视台,谁的生活能和电视荧屏绝缘!

对于我们生活在广东的人来说,杨伟光还是一位值得骄傲的正宗老乡。他在广东生活了21年。

办公室里的明快、执著

我们比预约的时间早到了几分钟,工作人员把我们带进了杨伟光的办公室。

我们立刻发现,这是一间不算很大却十分明亮的房间,靠街的那一面全是窗户,阳光倾泻而入。左边一溜书柜,里面多是电视专业书籍;右边的墙有一幅书法,“精品至上”四个大字引人注目。

书柜前的办公桌上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种文件、资料和杂志,多而不乱,主人的严谨、勤勉和执著可见一斑。

就在这时,杨伟光准点走了进来。首先让我们惊讶的是,他与实际年龄有明显的距离,怎么看都不像古稀老人。他的笑容洋溢着生机,他的敏捷充满了活力。他说话中至今未改的客家尾音,在北京清冷的空气中让我们感到熟悉和亲切。

还有,他像广东人,他令我们想起梅县那郁郁葱葱的大山。

苦难童年人生财富

在梅县雁洋镇的五指峰下,杨伟光度过了他刻骨铭心的青少年时代。

从记事起,杨伟光就没有见过父亲。家里太穷,父亲在他不到两岁时远走新加坡谋生,因病客死异国。母亲以客家妇女特有的坚韧和善良,带大了他们姐弟三人。

最苦的时候,全家人就靠吃野菜、糠和一种树根度日,有段时间,早起挖野菜是杨伟光每日必修的“功课”。他印象中的“美食”,是从收割后的小麦地里捡来遗漏的麦粒,去皮后拿柴火一炒,在山区的静夜里,闪烁的油灯下,母亲小心翼翼地把炒麦粒分给他和姐姐、弟弟每人一小杯,细细咀嚼,能吃出最好的味道。

重教好学是客家人的传统,但母亲供儿女多读书的梦想还是在杨伟光读完高小后破灭。辍学的日子里杨伟光放牛、割草、种地,直到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重新走进学校门,他是靠助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的。

14岁那年,杨伟光穿上了他生平第一双鞋。过去他往来村里和学校,每趟100里地,全靠一双赤脚;

21岁那年,面临高考的杨伟光作出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选择: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当时,教导主任劝他考北京师范大学,说教师职业崇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自己看了一本英国小说《外交家》,心里痒痒地想着以后当叱诧风云的外交官……

最终决定考北大新闻专业,是因为杨伟光大胆:要考就考全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自然是最好的之一;而新闻工作在这位农民儿子的眼里,是一门丰富多彩、天天有新挑战的职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稳妥:他知道自己的文科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虽说新闻专业当年只招28个学生,他也信心不减。

事如人愿。1957年初秋的一天,杨伟光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该专业后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多年后,杨伟光以大胆、稳妥,进退有度而闻名中国电视界,如果要寻根求源,其实在他走进北京之前,就已经显露出了这种潜质。

京城四年寒窗苦,杨伟光没有回过家,时间紧,手头更紧。直到毕业,母亲思儿心切,卖了一头猪,他才有了归乡的盘缠。

苦难磨练了他,大山呵护了他,母亲养育了他。杨伟光把这一切都记在心底,积淀成了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从广播走向电视

由于我国的电视起步晚,最初的电视人队伍中,骨干力量大多来自于广播行业。

但杨伟光不同,他的广播生涯长达24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到副台长,走过坎坷艰辛,前方已是轻车熟路,胸有成竹,他一直以为这辈子就以广播为业了。

1985年,杨伟光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去之前,他堵过部长的门,想留在电台,但部长告诉他:你说的那些理由,组织上都考虑过了。去吧,组织支持你。

杨伟光到中央电视台去了。去了,就有了他两个月后关于电视新闻改革要在“新、快、短、深”上下功夫的那份报告,以及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受欢迎的新闻,就有了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党的十三大等令世人瞩目的现场直播,就有了南韩亚运会、巴塞罗纳奥运会、广州全运会的全方位连续转播、火爆收看;

杨伟光到中央电视台去了。去了,就有了1992年春天,杨伟光担任台长职务之后,第一次在全台处级干部会议上长达三小时关于改革设想的报告,就有了“在20世纪末把中央电视台建成世界一流大台”的奋斗口号,就有了先后策划、实施、推出热点问题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的惊人之举,就有了全国人民熟悉的众多名主持人的闪亮登场、与民同乐,就有了电视文艺节(栏)目的全面复兴;

在任央视台长的7年里,杨伟光还运筹帷幄,抓经营创收,使央视的广告额从1990年的一个亿,增到1992年的五亿多,1995年突破20个亿,1997为45个亿。员工宿舍拔地而起,员工收入大增,单是1996年就有1000多职工分到了住房;

也是在这7年里,杨伟光提出要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催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中国命运的决战》、《长征》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高质量的电视剧;他精心筹划,推出了《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之剑》、《望长城》等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他抓住机遇,把央视原有的三个频道增至九个,节目覆盖从全国扩展到全球;他还关注着全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为各省级电视台服务的15条措施,并予以落实……

在央视的14年中,杨伟光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创新求变,他的精品至上的理念,他的电视平民化的思想,都融进了节目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亿万城乡电视观众。他的欣慰和快乐隐在了荧屏之后。

1999年,杨伟光从央视台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交完班,他对新任台长说:我离开后,电视台的事情就由你们当家了,希望你们大胆地开展工作。

杨伟光说到做到,离任后,一直很少回台。他什么也没有带走,却留下了电视改革的足迹、电视创新的理念,还有中国电视的世纪辉煌。

大胆稳妥的秘诀在于“度”

那些年,杨伟光进行电视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那些年,杨伟光艰难跋涉、闯雷区、吃螃蟹、迂回前进的经历却鲜为人知。现在看来,之所以最终都顺利闯关,改革能向前推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杨伟光立志进行电视改革符合历史潮流,所以他胆子大,无后顾之忧;同时每一项改革都经过深思熟虑、摸索探路、循序渐进,所以他稳妥,成功率很高。

比如1992年,中央宣传部下文件,强调媒体要注意抓热点,加强舆论监督的职能,杨伟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抓新闻热点的好机会,台里找了7个年轻人,筹备创办了《东方时空》栏目。试版节目做得不错,但栏目开播时,他却把首播时间安排在早上七点,重播在中午一点。年轻人想不通,说:怎么花那么多心血做的节目,放这么个垃圾时段播出!杨伟光沉得住气:舆论监督节目开始要低调,有问题便于改进,影响也没那么大。

一年后,又是杨伟光向他们提出,敢不敢把焦点问题的节目放在“新闻联播”后面播,一下子燃起了他们心中的激情之火,“焦点访谈”很快红遍全国。

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插播广告,也有这么一个故事,当时大家的意见都认为这是增加效益的好路子,但到底加不加,加多少,都没有把握。眼光自然投向了杨伟光。

同类推荐
  • 心迹

    心迹

    胡渊的诗歌,也是坦然的。人生天地之间,仰可对天坦然,俯可对地坦然。回顾往昔坦然,向往未来亦可坦然。这是人生一境。“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我想,胡渊的诗笔,不会轻易放下,以他的才智、毅力、韧性和聪明,更有他对诗歌的炽爱和领悟,他会写出更好的诗来,果如是,则人生何愧也。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石然札记

    石然札记

    《石然札记》是作者本人将近40年的生活、学习、实践中的所闻所见、所学所想、所经历一一记下的资料(心得、感想等)。怀旧忆往,谈古论今,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经验和性情交相辉映。历经沧桑的耿直感悟,深厚博大的处世哲学尽在其中。可喻为:思极深而不晦,情极衷而不伤。
  •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热门推荐
  • 神魔武林正传:武痴情魔引(上)

    神魔武林正传:武痴情魔引(上)

    天下第一高手、四大剑客之首“不败剑尊”罗名尊遇害,究竟是何人为之?武林从此巨变,血雨腥风,江湖恩仇,孰是孰非?川中双煞为何遁入空门?丁忧孤独之子,又为何屡遭劫难?大开大阖,波澜壮阔,述不尽的拳技剑道之奥,写不完的抵死缠绵之状......
  • 三国枭将

    三国枭将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作者群:①俞涉狂斩关羽:48776213(新群)②狂砍关羽十条街:112617978(新开高级群)
  • 穿越后宫祸水:宠妃

    穿越后宫祸水:宠妃

    陈如身为穿越女,一直没觉得自己有女主光环。进宫之前,她的梦想是吃饱喝足不被卖掉。进宫之后,她的梦想是平安出宫开点心铺。直到成为宠冠后宫的皇贵妃娘娘,她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最大的金手指是能生!
  • 提高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297个侦探故事

    提高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297个侦探故事

    《提高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297个侦探故事》是一本帮助青少年提高思维能力,促进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益智图书,它充分、全面、系统地向青少年展示了破案、推理的魅力。青少年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还能够全面提升瓣察力、想象力、联想力、记忆力、反应力、分析力等等。如果青少年能精心阅读此书,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抵达智慧的殿堂。世界上本没有天才,天才都是培养出来的。只要家长能够重视对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们就很有可能成为天才。本书由李知非、张俊杰编著。
  •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来还要发生的种种的问题。愿书中的这些故事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一丝快乐,把难言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让我们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tfboys爱就别离开

    tfboys爱就别离开

    青春有太多伤痕,一次次的受伤~让我们分开,她们的爱情还会坚持下去,顺利下去吗?
  • 特工嫁到:彪悍小王妃

    特工嫁到:彪悍小王妃

    她,胆小懦弱,容颜丑陋,虽是侯府嫡出,却备受欺凌,不但被誉为‘京城第一丑女’还连累母亲由妻变为妾。她,一级特工,腹黑心狠,视万物如草芥,却死在她狂傲自大下。一朝穿越,丑颜嫡女如下人,看她如何去改变。侯府,嫡姐庶妹,嫡母姨娘的算计,以及宫里嫔妃,皇后的阴谋。让她举步维艰,却又能处处为营,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身份、地位、自由,如意郎君,她到底能不能如愿以偿。
  •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本书吸收了当代形式逻辑的新成果,又兼收了非形式逻辑的新观点,运用辨证逻辑的思维方法,通过一系列案例,对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作了通俗的讲解。
  • 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人生最大的资本源自人格魅力。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吕布都是叱咤风云,勇冠三军,闻名天下的大人物,而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这是由于两个人人品的差异所决定的。关羽在武功上是比不过吕布的。在“三英战吕布”的一段精彩故事中,关羽和刘备、张飞三兄弟齐上阵,竟然没有能够战胜吕布。足见吕布的武功超群,高出关羽许多,而且吕布相貌堂堂,是个英俊小生,更不在关羽之下。而人们却都尊敬关羽,把他视为忠义的象征。人们鄙视吕布不忠不义的人品,而关羽却素有忠义、诚信的美誉。
  •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身要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