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800000049

第49章 杨伟光:京城冬日访大家(1)

采访杨伟光的那天正好是立冬日,北京城刚从暖秋走出来,天气因为降了温而有点儿冷,但满街都是阳光,明晃晃地耀眼,一如杨伟光这个名字。

杨伟光,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传媒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传媒和设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如果用最简单的说法,那么,他是咱们泱泱大国电视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之一。

在业内,杨伟光是特别受尊敬的人物,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中国电视改革的引领者,他领导的中央电视台迅速崛起,风头无两;在圈外,或许很多人不熟悉杨伟光的名字,但谁人不看中央电视台,谁的生活能和电视荧屏绝缘!

对于我们生活在广东的人来说,杨伟光还是一位值得骄傲的正宗老乡。他在广东生活了21年。

办公室里的明快、执著

我们比预约的时间早到了几分钟,工作人员把我们带进了杨伟光的办公室。

我们立刻发现,这是一间不算很大却十分明亮的房间,靠街的那一面全是窗户,阳光倾泻而入。左边一溜书柜,里面多是电视专业书籍;右边的墙有一幅书法,“精品至上”四个大字引人注目。

书柜前的办公桌上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种文件、资料和杂志,多而不乱,主人的严谨、勤勉和执著可见一斑。

就在这时,杨伟光准点走了进来。首先让我们惊讶的是,他与实际年龄有明显的距离,怎么看都不像古稀老人。他的笑容洋溢着生机,他的敏捷充满了活力。他说话中至今未改的客家尾音,在北京清冷的空气中让我们感到熟悉和亲切。

还有,他像广东人,他令我们想起梅县那郁郁葱葱的大山。

苦难童年人生财富

在梅县雁洋镇的五指峰下,杨伟光度过了他刻骨铭心的青少年时代。

从记事起,杨伟光就没有见过父亲。家里太穷,父亲在他不到两岁时远走新加坡谋生,因病客死异国。母亲以客家妇女特有的坚韧和善良,带大了他们姐弟三人。

最苦的时候,全家人就靠吃野菜、糠和一种树根度日,有段时间,早起挖野菜是杨伟光每日必修的“功课”。他印象中的“美食”,是从收割后的小麦地里捡来遗漏的麦粒,去皮后拿柴火一炒,在山区的静夜里,闪烁的油灯下,母亲小心翼翼地把炒麦粒分给他和姐姐、弟弟每人一小杯,细细咀嚼,能吃出最好的味道。

重教好学是客家人的传统,但母亲供儿女多读书的梦想还是在杨伟光读完高小后破灭。辍学的日子里杨伟光放牛、割草、种地,直到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重新走进学校门,他是靠助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的。

14岁那年,杨伟光穿上了他生平第一双鞋。过去他往来村里和学校,每趟100里地,全靠一双赤脚;

21岁那年,面临高考的杨伟光作出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选择: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当时,教导主任劝他考北京师范大学,说教师职业崇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自己看了一本英国小说《外交家》,心里痒痒地想着以后当叱诧风云的外交官……

最终决定考北大新闻专业,是因为杨伟光大胆:要考就考全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自然是最好的之一;而新闻工作在这位农民儿子的眼里,是一门丰富多彩、天天有新挑战的职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稳妥:他知道自己的文科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虽说新闻专业当年只招28个学生,他也信心不减。

事如人愿。1957年初秋的一天,杨伟光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该专业后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多年后,杨伟光以大胆、稳妥,进退有度而闻名中国电视界,如果要寻根求源,其实在他走进北京之前,就已经显露出了这种潜质。

京城四年寒窗苦,杨伟光没有回过家,时间紧,手头更紧。直到毕业,母亲思儿心切,卖了一头猪,他才有了归乡的盘缠。

苦难磨练了他,大山呵护了他,母亲养育了他。杨伟光把这一切都记在心底,积淀成了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从广播走向电视

由于我国的电视起步晚,最初的电视人队伍中,骨干力量大多来自于广播行业。

但杨伟光不同,他的广播生涯长达24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到副台长,走过坎坷艰辛,前方已是轻车熟路,胸有成竹,他一直以为这辈子就以广播为业了。

1985年,杨伟光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去之前,他堵过部长的门,想留在电台,但部长告诉他:你说的那些理由,组织上都考虑过了。去吧,组织支持你。

杨伟光到中央电视台去了。去了,就有了他两个月后关于电视新闻改革要在“新、快、短、深”上下功夫的那份报告,以及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受欢迎的新闻,就有了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党的十三大等令世人瞩目的现场直播,就有了南韩亚运会、巴塞罗纳奥运会、广州全运会的全方位连续转播、火爆收看;

杨伟光到中央电视台去了。去了,就有了1992年春天,杨伟光担任台长职务之后,第一次在全台处级干部会议上长达三小时关于改革设想的报告,就有了“在20世纪末把中央电视台建成世界一流大台”的奋斗口号,就有了先后策划、实施、推出热点问题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的惊人之举,就有了全国人民熟悉的众多名主持人的闪亮登场、与民同乐,就有了电视文艺节(栏)目的全面复兴;

在任央视台长的7年里,杨伟光还运筹帷幄,抓经营创收,使央视的广告额从1990年的一个亿,增到1992年的五亿多,1995年突破20个亿,1997为45个亿。员工宿舍拔地而起,员工收入大增,单是1996年就有1000多职工分到了住房;

也是在这7年里,杨伟光提出要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催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中国命运的决战》、《长征》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高质量的电视剧;他精心筹划,推出了《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之剑》、《望长城》等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他抓住机遇,把央视原有的三个频道增至九个,节目覆盖从全国扩展到全球;他还关注着全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为各省级电视台服务的15条措施,并予以落实……

在央视的14年中,杨伟光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创新求变,他的精品至上的理念,他的电视平民化的思想,都融进了节目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亿万城乡电视观众。他的欣慰和快乐隐在了荧屏之后。

1999年,杨伟光从央视台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交完班,他对新任台长说:我离开后,电视台的事情就由你们当家了,希望你们大胆地开展工作。

杨伟光说到做到,离任后,一直很少回台。他什么也没有带走,却留下了电视改革的足迹、电视创新的理念,还有中国电视的世纪辉煌。

大胆稳妥的秘诀在于“度”

那些年,杨伟光进行电视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那些年,杨伟光艰难跋涉、闯雷区、吃螃蟹、迂回前进的经历却鲜为人知。现在看来,之所以最终都顺利闯关,改革能向前推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杨伟光立志进行电视改革符合历史潮流,所以他胆子大,无后顾之忧;同时每一项改革都经过深思熟虑、摸索探路、循序渐进,所以他稳妥,成功率很高。

比如1992年,中央宣传部下文件,强调媒体要注意抓热点,加强舆论监督的职能,杨伟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抓新闻热点的好机会,台里找了7个年轻人,筹备创办了《东方时空》栏目。试版节目做得不错,但栏目开播时,他却把首播时间安排在早上七点,重播在中午一点。年轻人想不通,说:怎么花那么多心血做的节目,放这么个垃圾时段播出!杨伟光沉得住气:舆论监督节目开始要低调,有问题便于改进,影响也没那么大。

一年后,又是杨伟光向他们提出,敢不敢把焦点问题的节目放在“新闻联播”后面播,一下子燃起了他们心中的激情之火,“焦点访谈”很快红遍全国。

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插播广告,也有这么一个故事,当时大家的意见都认为这是增加效益的好路子,但到底加不加,加多少,都没有把握。眼光自然投向了杨伟光。

同类推荐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 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 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 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 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 庐隐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用斧子砍死一个人,因为他是我们的敌人,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话,谁能反对他这个理由呢?——由我们元祖宗亲已经给了我们放仇人不过的教训。
  •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岁月,倏忽而逝,回眸间,我们生命的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和不经意被岁月的潮水丢在岸边的珠贝,让人感慨和流连。作者希望用文字去捡拾这些记忆与拥有,让心灵袒露,让感受葳蕤,让生命中一些细碎斑斓的美丽呈现。时光无情,带走了青春,时光有情,回馈以美好。《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收入短文75篇,有心灵的感悟,安静的思考,如梦的尘缘,纷扰的尘事……《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分成了五辑,记录了作者王玉洁多年真诚的生活与思考。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冯小刚、张国立、王铮亮、何炅、姚晨、柳岩含泪推荐,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岁月变迁和亲情往事。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在旁边充当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30张照片记录了30载年华,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观者动容。
  • 杜甫文集3

    杜甫文集3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热门推荐
  • 剑心仙魔谕

    剑心仙魔谕

    出身上古门阀却天质极差,不谙世事,在父母的保护下,按照被安排好的道路修行,和青梅竹马的恋人无忧无虑的在一起,然而冥冥中命运的轨迹却已然偏离。恋人无奈的离去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小与平庸,虽有心追寻自己的命运,寻求强大的力量,却无力斩断所有的羁绊,母亲的陨落,青梅竹马的恋人却要嫁给他人。不堪受辱,一时冲动,铸成大错,被迫叛逃,为了追求力量,独自四处游历,逃亡,征战上古门阀子弟,夺取天地灵宝。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得以手刃仇人,却却也触怒了一个上古门阀,为躲避追杀,出逃至异族盘踞的偏远之地,却又无意撞破了异族欲重夺霸权的阴谋,虽侥幸脱身,却被两大巅峰强者的交战波及………………
  • 安常乐

    安常乐

    我是安常乐。提起安常乐,你一定会以为是跟红娘月老抢饭碗的,不,我冤。其实我是职业抢饭碗,爱抢谁的就抢谁的。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灵皇大帝

    灵皇大帝

    陈棂,孤儿,现代三流大学大三,只是吊丝其中一个罢了,因为想想在心目中的女神表现出他英勇一面,不顾生命在路边飞快推开站在路边没有注意到飞快奔驰而来小汽车,陈棂只不过不想自己暗恋多年的女神欧阳小西就这样玉消在他面前,飞快的冲过去以一百三十时速推开了欧阳小西,自己确被撞飞自己,这那一刻还不忘记摆足运动员不一定有的翻滚的状态,飞出了十米才掉下来....穿越了,开始了人生装逼巅峰..
  • 窃盗玄功

    窃盗玄功

    大道三千,各有其道,各道皆可成神证圣。张玄,偶得《窃天玄功》以窃盗入道,天地间万物皆可窃盗,窃盗时间?探囊取物而!天道?囊中之物罢了!且看一个重生少年,如何凭借窃盗之道扭转乾坤,偷天换日,改变家族本被屠戮地未来······玄者等级:玄者,小玄者,大玄者,玄师,玄宗,玄君,玄王,玄皇,玄帝,玄尊···
  • 冷宫太子妃:殿下,别乱来

    冷宫太子妃:殿下,别乱来

    穿越?不稀奇。替嫁?不稀奇。皇妃?也不稀奇。但天杀的为啥她遇上稀奇的太子殿下住冷宫!十字绣做寿礼,鸡蛋羹秒御厨,九连环戏太子,冷宫被她闹得鸡飞狗跳,好不热闹!“来,爷,给妞乐个~”误闯浴池,她还要不怕死的挑逗美男。“要不……妞给你乐个?”某太子邪魅一笑,一记手刀将她砍晕直接扛上身。天!矜持!虽然姐很诱人,可是腹黑殿下别乱来啊!
  • 绝世荣华:后宫无妃

    绝世荣华:后宫无妃

    【纯虚构,勿模仿】新婚之夜,他轻轻将她拥在怀中,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天上的星辰,即便陨落,也只能落在我的心里面。
  • 萌妻下堂:就算离婚又怎样

    萌妻下堂:就算离婚又怎样

    兢兢业业做了三年好妻子,却换来老公和小三相亲相爱,一脚把她踹出局。富甲天下的豪门公子哥出手搭救,却害她背上了出轨的罪名,被渣男净身出户。于是,一无所有的她气势汹汹地杀到他的公司门口:“穆少爷,我现在没房住没钱花都是你害的,所以你要对我负责。”穆连城微微一笑:“负责,你想我怎么负责?”洛桑琳(严肃脸):“别想歪,我只是要份工作!”冤家富少变老板,她成了被人役使的可怜虫。当然,她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欠她的,她迟早要夺回来!
  • 阴影之王

    阴影之王

    56级巅峰骑士,在挑战一次诡异的A级任务中,变成了青铜级亡灵BOSS。更要命的是,他从此再无下线的可能,有着NPC的躯壳,但又有着玩家的意识。为了在这片虚拟世界中生存、为了找出幕后黑手、为了剥开层层隐秘找出最终的真相,穆云凭借一条S级任务的点滴线索,开始了他的奇幻之旅。
  • 吴乘窃笔

    吴乘窃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