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800000044

第44章 梁信:白云山脚的“红色娘子军”之父(2)

头上还顶着“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反对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大帽子,梁信已经不管不顾地写开了,到1974年春草成了27万字的《龙虎风云记》,但出版之日却是打倒“四人帮”之后。

一个真正的作家和编剧,应该用良心写作,用作品说话。梁信一直是这样去做的,他自己有很多生活经历,又注意观察细微之处,每有好的题材,还特别重视到事发当地或基层“深入生活”,熟悉要写的人和事,他的作品形式多样、涉及面广,除了电影剧本,还有话剧剧本、中短篇小说、杂文随笔,内容更是十分丰富,战争与人性、友谊和爱情、文革百态、历史文学……故事很是曲折,文字却格外简洁、幽默,从中见仁见智,又令人生出许多思考和感慨。

在自己所写的剧本中,梁信认为就电影文学而论,《红色娘子军》在他“个人的记录上得分有限”,但《赤壁大战》却占他文学生涯中“最大的比分”。毕竟写《红色娘子军》时是第一次“触电”,经验不足,阅历尚浅,“优点缺点都很明显”,而《赤壁大战》于1982年冬天完成初稿,1983年第二稿,1984年6月20日定稿,此时他年龄已过“知天命”,饱经雷电风霜,创作实践丰富,加之他对此题材感兴趣已久,深挖史料,遍寻遗迹,屡屡思索,下笔时胸有成竹,写出来的东西自是成熟老到许多。

剧本完成后,一位在中央机关工作的老朋友建议梁信“寄给耀邦同志看看”,因为久慕总书记的平易作风,以及热心与博学,他“斗胆将十四万字的、由上影打印得相当模糊的稿本寄去了”。

想不到的不仅是胡耀邦抽空看了剧本的上集,其速度之速、回信之快,更出乎梁信意料之外;“算来他(耀邦同志)是稿子到手当天或第二天就看完了七万字的上集,并在第二天写了回信。多年来每念至此,我心中时时不安”。更让他感激于心的,莫过于信中这几句话:“曹操是一代英主。他此次南进时,确实是殚思竭虑、雄心勃勃的……”因为这正是梁信不惜耗费心血写《赤壁大战》的初衷和目的。

这就是:一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和一位远离京城、卓有成就的人民作家的神交!

20余年过去了,不久前问世的电影《赤壁大战》却不是梁信的剧本。几经犹豫,我在采访中没有触及这个问题,只是在《梁信文选》第三卷一篇写于1995年、题为“赤壁大战与曹操”的文章中,读到了这么一段文字:“一位日本电影企业家计划对我的电影剧本《赤壁大战》投资。但指定我要按照日本人的风俗习惯改写。我谢绝了。咱中国人没有钱拍也就罢了,不能贬祖宗换日元。中华民族,要自爱自重,方能昂首于世界史册。”看完不觉红了眼圈,我想:这个剧本,梁老写了,极认真地写了,以他的功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并收入了自己的文选中,这是最重要的。

梁老的话不很多,说起来一句是一句,简洁,带点儿幽默。文如其人,话如其人,一点不假。

厚重的一套文选摆在我们面前,这还只是梁信作品的一小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全部收入。读者细细翻阅,书香文美,尽在其间。《碧海丹心》、《从奴隶到将军》等早已经熟悉的作品,比作者的名字更广为人知。

阳光、风雨“一步庐”

“一步庐”这一住,就是20年。

这20年的大部分时间,梁信和夫人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孩子们大了,好比翅膀硬了的鸟儿,飞高了飞远了。梁信把手一挥对我们说:“放生!”女儿丹妮是老大,离家最近,却也在北京。老二老三两个儿子全去了澳洲,回来一趟不容易。俗话说:“女儿是爹娘的小棉袄”,穿着那叫贴心暖心。梁信二老说起丹妮,就是这种感觉。

丹妮懂事,找了个夫婿冯远征也蛮不错,对老婆好那是娱乐圈公认的,对岳母岳父就跟自己爹娘一样。别看现在两口子名气大了,经济自然不愁的,可当初真是白手起家,结婚时两人怀里揣着38元钱,坐公交车去登记。就这样也不肯向父母要一分钱。

丹妮那时在广州工作,冯远征在北京人艺,单位好歹分了一间房,小得没法提,放不下一张双人床。好不容易调到一块儿,又都忙着各自拍戏,还是聚少离多。但再忙两人也会抽空回广州回“一步庐”,这种时候是小院子最美的时光。这会儿女儿没回家,就在这张、那张相片上甜蜜地笑着,一天到晚守在父母跟前……

前几年冯远征演了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真把那个变态的暴力丈夫演活了,以至于他们在居住的小区里一出现,就有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孩子们一见更了不得,喊着“打人的人来了”拔腿就跑,好象慢一步就有可能挨打。最无辜的是家中座驾几次遭殃,好端端的轮胎被愤怒的观众朋友扎穿了,连丹妮的车也不能幸免。

梁信和我们说起这些事一直面带微笑,看得出他为有这样的女儿女婿深感自豪。

常打电话长牵挂,儿女再大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们和梁老聊着,殷阿姨先是走来走去地忙,后来梁老不乐意了,说你也来坐着啊,一起聊聊。阿姨就很顺从地过来了。

桌球桌一端的墙上,挂着梁信夫妇的合影,是金婚的时候拍的。儿女们不在身边,他们也没有声张,悄悄地自娱自乐了一回。

1951年,梁信和殷淑敏在一起学习时相识,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才貌双全,互生好感简直是理所当然。

“那你们俩谁主动呀?”

“互相主动”,梁老抢先回答。

向阿姨求证,阿姨淡然一笑:“随他说吧!”

这下梁老不能不说实话了:“当然还是我主动,叫女的主动,不大容易。”

我们四位“娘子军”和一位“党代表”齐齐开怀。

在梁老提供的照片中,我们发现了梁老夫妻1954年的结婚照。那样的年代,没有婚纱,没有红地毯,也没有盛宴,爱的浓烈和真诚却经年累月不减退。照片上,年轻的梁信和同样年轻的殷淑敏都身着军装,都在笑,不同的是新郎笑得一脸灿烂、幸福洋溢,而新娘的笑于兴奋中夹杂着一丝羞涩、几分腼腆。

梁老为这张照片题了这么一首打油诗:“正堂堂军装权当婚纱,笑嘻嘻平牙拍成爆牙。眨眨眼五十三年过去,革革命屡封俺‘布尔乔亚’!”跟着还有一句注释:“28岁‘大婚’可喜可贺,80岁回首可口可乐。”细细品味,甜固然不少,调侃、苦辣也在其中了。

婚后,梁信仍旧忙创作,殷淑敏不久后去北京大学读中文。三个孩子先后出生,给这个家庭更添了欢乐和生气。文革中,梁信早早给揪出来送去劳改,殷淑敏看似柔弱,却在莫须有的罪名之下管起了整个家。她1957年被开除党籍,下到地方基层,一共23年!1980年恢复党籍,殷淑敏百感交集,欲补交党费。也就在这时,她收到一张纸条,上面注明:“党费已交至80年12月”。是谁帮着交的?至今不得而知,好人啊!梁信夫妻为此久久地心存感激。

许是知道自己体质比较弱,难以讲得太多太久,担心我一时了解不深,动笔时素材不够,梁老事先准备好了一套他新出版的文选,共有厚厚的七本,签名送给了我,上书“祝一生美好”,他还翻开书,告诉我重点看哪里,前辈情怀,师长风范,让我深深地感动。捧着这份珍贵的礼物,我觉得就是梁老一生心血的结晶。

这套文选是梁老78高寿时开始动手整理的,下这个决心,前后经过了8年。

还是70大寿时,妻子就劝他:“你70岁了,又时常生病,把你一生的作品辑一辑,编个文集或文选。趁我还能帮助……”

梁信一口回绝了:“不做。我的作品没什么价值,让它速朽。”

小两岁的夫人不罢休,年年劝,不肯放弃。直到梁信78岁,又一场大病之后,妻子表示最后劝一次:“……出文选,我们没有任何名利打算。名,作品是你早年发表的东西,还有什么名可图?利,我们根本不打算收一文钱。我认为还有一个也许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留给后人垫路……让后人从我们这一代人的背上往前走吧……”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梁信,他说:“从今天起翻箱倒柜、整理旧作,编文选。”

面对上千万字的书稿,梁信精选出两百多万字,其中有些篇章还做了删改,工程之浩大,工作之繁琐,原是他这个年龄难以胜任的,他却和阿姨一点点地做去,两人一块儿钻图书馆查资料,阅稿改稿,校对抄清,足足做了两年。期间梁老三次大病住院,其中一次医院向干休所报了“病危”,要求亲人马上去签字。子女远在他城异国,只有妻子相守。偏偏梁信告病危的同时,妻子正躺在另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人坚强,天助也!老俩口终于出了院,立即又拖着病体投入文选的编辑。

2005年12月,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时,国家人事部和广电总局联合向梁信颁发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奖牌,获得此奖的编剧仅仅两人,而不是制片厂专业编剧的唯有他一人。梁信没有去北京领奖,但他珍惜这份荣誉。

2006年,一套七卷的《梁信文选》问世。梁信在“后记”中深情地说:“我写了一辈子战争,今天,我在这里虔诚祈祷人类永久和平!俺本塞北一草民,失迷文字六十春。定格降格(电影摄影技术用语)“中右”帽,推拉仰俯(电影摄影技术用语)摄界门。一朝笔底硝烟尽,依然大千一微尘!”言简意赅,蕴涵几多风云变幻、世事沧桑……

一个多小时了,不想累着梁老,我们结束了采访,阿姨带着我们参观“一步庐”。

因为快要搬家了,许多书籍、用品都已经整理打包,原先简朴的家显得更加空荡荡。

后院不大,却是树啊瓜啊草啊自由生长,杨桃开一树红色的细碎小花,阿姨说果实熟的时候尽往地上掉,没人采摘,听得我们心痒痒的;香椿很是撩人,树不高,伸手可以摘到嫩叶绿芽,炒鸡蛋或凉拌绝对一流,小朱听过没吃过,就顺了阿姨的意思,采了一小把回去尝新;最谗人的是丝瓜,顺着树爬老高,一条条又粗又大,静静地垂着,就怕你不摘。阿姨不由分说拿来竹竿要打,我只得接过来钩下两条,交给三人“娘子军”中最年轻的李燕欢天喜地的拎着……梁老依旧回客厅坐下,侧耳倾听我们在后院的说笑,恬静的脸上有一点笑意。

那一天,跟着下来梁老还要接待某出版社的编辑,还有书桌摊开的稿纸上有待续写的文章。

挥别梁老和阿姨,挥别白云山脚“一步庐”,除了捧着那套沉甸甸的《梁信文选》,我觉得自己还带走了一点什么,或许是一份坚韧,或许是一种安宁,还有期待,还有希冀,还有看上去什么也没有的空灵……

2008.11.

同类推荐
  •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可说是一部真情实录,其中收录了叶辛和当年的恋人王淑君从萌生初恋到进入热恋及两地相思期间的所有通信。时间跨度是从1969年的12月至1973年的5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时,出版社酝酿出版一套《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当时由于叶辛参与主持上海作协日常工作,天天上班,挤不出时间撰写大块的回忆文章。出版社复印了叶辛夫妇这段时间的通信,除了一些辨认不清的字句,几乎是原封原样编撰了这本书,当年印刷了一万五千册销售一空。这一次收进文集,仅在体例上做了调整,所有文字仍按复印信件出版。虽是年轻恋人的通信,可在字里行间,仍能读出知青生活里男女情人间的相思和意味。
  • 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本书收集了胡康民同志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史实考证、学术论文、宣传文章共五十一篇,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研究思路、治学特点、学术风格、理论修养,也折射出他的高尚人格与精神世界。
  • 美国音乐文论集

    美国音乐文论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不仅表现在表演艺术、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学的其他学术领城中,而且在现代音乐创作方面也举世瞩目。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现代音乐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美国的流行音乐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热门推荐
  • 虎韬

    虎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统故事新编

    传统故事新编

    这个世界疯了,东施去参加选美了,还一举夺魁;青蛙也不再贪恋井外的广阔;司马光更让人大跌眼镜地成为学校宣传讲文明的“托”;东郭先生在死后在狼族得到了永生……
  • 枕上妻

    枕上妻

    秦悦歆被人骂的时候,是陆晨安牵着她的手帮她一字一句地反唇相讥;秦悦歆被人打的时候,是陆晨安按着轮椅出来将她护在身后;秦悦歆说疼的时候,陆晨安二话不说拿着一把牙签就往自己的手上扎说:“我陪你一起疼!”人人都说陆晨安爱秦悦歆爱到走火入魔,就连秦悦歆也觉得陆晨安爱她爱得没有底线。她只是没想到,没有底线,只是因为从来不在他的心上停过,所以才会纵容一切。秦悦歆以为自己爱上的是一头披着狼皮的羊,却没想到陆晨安是一头披着狼皮的豹。男欢女爱是套路,可是为什么,陆晨安你不把路修到最后。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前夫有毒:新妻请止步

    前夫有毒:新妻请止步

    苏连安用了十三年的时光去追逐一个男人,最后证明爱他不过就是一场天大的笑话。时光苒苒,灯火葳蕤处,他看着远处散发出璀璨光芒的女人,喃喃自道,“苏连安,如果能守护好你的光明,我愿意永坠黑暗……”后来,外界盛传,商界巨贵一夕之间铃铛入狱,身处洛落魄之地却无分毫狼狈之色的男人反复咀嚼这三个字,像是在思考,大概是不喜欢她愁眉苦眼的样子,也有可能是想要把她的笑容永远收藏在记忆里面,最深的爱,是超越生死,把你关进我的灵魂里。
  •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图书。适合2~6岁的孩子的父母阅读。幼儿园,是孩子人格养成、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上幼儿园是为上小学打基础,上幼儿园是进入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父母怎么做,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最让家长困惑的教养问题,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用自己的家教故事帮您找到答案。这是一本让父母不再为孩子的幼儿园教育而发愁的绝佳读本。
  • 登陆舰科技知识(下)

    登陆舰科技知识(下)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大厨师

    大厨师

    为了提升自己的厨艺水平,吴轩在自己父亲的强迫下,进入了个炼狱学院,去磨炼自己。这不光是为了磨炼自己,更是验证着自己的水平。美食中,夹带着励志和热血,立志踏上厨艺的巅峰!一部略带幻想色彩的厨师拼搏文,开店,打拼,把自身的厨艺推向最高峰!
  • 别惹鬼之上山描碑

    别惹鬼之上山描碑

    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小孩要乖乖的,不听话的小孩要被吃掉。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恋人要相爱哦,否则会被吃掉。鬼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途记

    神途记

    太初元年,一场神魔大战袭卷各个界面,无数生灵惨遭涂炭,蝼蚁一样挣扎求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神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个凡人少年出现,誓要推翻神魔统治:“我相信总有一天所有的凡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都能够拥有和天地神魔对抗的力量,永远都不会在受到任何势力的压迫和制约。无论是神仙,还是妖魔,或者鬼怪,甚至是创世主神,都会尊重真正属于他们的自由。如果那神明真的代表真理,为何这世道如此不公?让卑劣的人为所欲为,让真正纯洁善良的人受到侮辱和伤害,如果天地生灵终其一生都只能注定成为神魔的棋子,是他们的奴隶得不到自由,那么这神眀的存在又意义何在?如果连这最初的愿望都无法实现,那么就逆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