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800000043

第43章 梁信:白云山脚的“红色娘子军”之父(1)

——访著名军旅作家、影视编剧梁信

文宋晓琪

去采访电影《红色娘子军》的编剧、著名军旅作家梁信老师,我们出动了一个娘子军三人小分队:一是因为工作需要,除了采访还得拍照;二是出于对梁老的敬重,都想当面聆听梁老的教诲。

去之前我知道82岁高龄的梁老身体不大好,说了只和他谈半个来小时。怕耽误他休息,便想赶早,又不大认路,只晓得他住在广州白云山下的部队干休所,三位“娘子军”坐在车上一直听梁老“遥控”发指示。还不放心,梁老亲自向开车的师傅做了交代,那师傅年纪不过二十七、八,从农村出来打工,比1960年诞生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小得多,却也知道这部片子:“我听说过”。我这才彻底相信曾经流传的说法:当年8亿中国人,有6亿看过《红色娘子军》,这还不算后来看的和听说的……说这部片子影响了几代人,没有半点夸张。

靠梁老一路阶段性的指点,车开进了干休所。下了车,再问清楚具体地点,于是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径直走去,坡的尽头有一个小院子,便是梁老的家。

梁老的夫人殷淑敏已经迎出门来,热情地把我们带进小院让进屋,只见房间里摆着一张桌球台,铺着桌布,围着几张椅子,成了我们的临时采访处。而梁老原先坐在隔壁的客厅里,这会儿已经站起来,只是腿脚不大灵便,拄着一根小拐棍,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连忙抢上前去,握住梁老的手,请他慢慢坐下。

阿姨端上几种饮料,让我们各自挑,细心的梁老怕我们中有人喝不惯王老吉凉茶,阿姨又拿来了矿泉水。

家里没有其他人,我以为保姆准是买菜去了,一问才知道先前一直有保姆,前些日子回老家不来了,新的保姆还没有请到,梁信总结为:“一个孤家,一个寡人,就两老”,真正的相濡以沫、互帮互助——当然,说到家务事,梁老动口为主,殷阿姨则是家里家外、锅碗瓢勺地动手实干。

但梁老从来不曾闲着,就在我们去采访的那天早上,他也像平时一样,坐在他简朴、明亮的书房里伏案写作,用300个格子的稿纸,顶头一行是“东坡居士曰:‘三国周郎赤壁’”,第二行跟着——“然而,三国无周郎”。殷阿姨说:“他有瘾,天天看啊写啊,吃饭都要叫好几次……”

这太正常了,50多年里,梁信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和写作,叫他放下书和笔,又如何可能!

而在50多年前,梁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六师武装工作队队长,并兼广西柳江县百朋区、进德区两区区委书记,20出头的青年领导当地的清匪建政。他1945年19岁时参军,然后从北到南一路打下去,出没枪林弹雨,参加过不少著名战役,说他的青春是战火中的青春,说他为人民打江山浴血奋战,说他是残酷战争的幸存者,都千真万确,没错。

从梁老的脸上,似乎看不出《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那个不打仗就找不着北的石光荣的影子。他戴着眼镜,依稀可见当年的潇洒、英俊,更多的是文气、是淡定,只有眉宇间与慈善交融的坚毅,明显带着军人的痕迹,而且他实打实是“我党我军从‘扫盲’培养起来的一代作家”。

对那段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争岁月,梁信在他的文选中称之为“无忧年代”,——不是没有危险,没有畏惧,而是那样目标明确、同仇敌忾的日子,让他和战友们铆足了劲,顾不上害怕,心里满是光明的前景。

人民的天下是打出来的,打天下的功臣人民不能忘记。当大地回春、和平降临后,不想做文人的梁信在1953年被调入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任中南部艺创作员兼支部书记,他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也就天经地义地开始了他以部队生活为基调、充满战斗激情和情谊的文学创作。

《红色娘子军》是这样诞生的

窗外,小院里静悄悄,叫不出名字的一串串小红花开得热火朝天、旁若无人。早就听说梁信管他这个寓所叫“一步庐”,最初这里还只是他的“草创未成的准寒舍”,他晓得离休后即将搬来这里。于是趁开会间隙,把三位誉满中外的朋友谢晋、范曾、于是之带到小院“观光”。站在院门前,他告诉朋友,今后这里“就叫个‘一步庐’吧”

“何解?”众人问。

梁信叹道:“碌碌红尘,从此‘身后门’走出,离那生命终点,只有一步之遥了。”

坦然,无畏。从那以后,梁信的这“一步”已经走了20余年,并且还将继续走下去;他和“一步庐”相依相偎也已经20余年,平房、小院,简单却十分亲切。但最近要和它分手了——梁信接到通知,要搬迁到附近一幢公寓楼去。房子绝对新,却是四楼,小院子没了。

“我就要被‘摞’起来了,不过还不算高。”——梁信就有这个本事,说得一本正经,旁人却忍俊不禁。

采访梁信的人大都言必电影《红色娘子军》,可梁老直言:“我自己并不欣赏我的电影剧本,我欣赏我的中、短篇小说”。

梁信的话让我意外,回来后我拜读了他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写的中篇小说《八帧女子肖像画》等作品,才多少明白他为何出此言。——那一篇篇小说多以军队和战争为背景,以军人和军属为主人,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文字干净生动,读来引人入胜。

就拿《八帧女子肖像画》来说吧,那位经历了多年战火考验,从中国的东北辽宁打到苏联的远东地区,又从欧洲的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打回故乡的红军指挥员,有着传奇的战斗生涯和凄美的感情经历。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之欢;有一儿一女,却都不是自己的亲骨肉。他没有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中饱受摧残。但直到生命之火将要熄灭的时刻,他依旧怀着一腔痴情,对他的祖国,也对他的爱人……我一边读一边不断地随着故事的发展,在脑海中变换着一个个场景一幕幕画面,我想这要是拍摄成一部电影,一定非常好看,催人泪下。故事在今日看来有几分离奇,但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就可信得揪心。

或许《红色娘子军》的热映与成名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原因,但只要提起梁信,我觉得还是要说那部红色的经典影片,因为看似偶然的东西往往有它必然的原因。

梁信是穷人家的苦孩子,没读什么书,到了队伍上真刀真枪地打了七、八年仗,1953年离开战场,才有个安定的环境在工作之余学习文化知识,又拜师前辈学怎么写作,还尝试着写了点小东西发表,这就有了1956年赴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进修半年的机会。由于成绩优秀,他被留下来写长篇。不久,总政创作室调他去“安心写作”。

但没有想到的是,梁信很快就无法“安心写作”了。

1957年整风运动中,梁信从北京写信给所在单位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谈了对一个处理不当的问题的意见,竟被认为是右派言论,是向党进攻。鉴于“右派分子”名单早已上报,给梁信补了个保密的内部“中右”,对本人不公开。

现在想来,也幸亏这个“不公开”,使梁信在没有太大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创作了《红色娘子军》的电影剧本,并在天马电影制片厂(即上海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该片时,得到军区政治部的同意,顺利去上海修改剧本。否则,全国人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部电影,就是个未知数了!

上世纪30年代创建于海南岛的那支红色女子连队的情况,梁信是1958年出差海南岛,在翻阅军史书时无意中看到的,内容比较简单,无详细记载。但他军人的热血立即沸腾起来,他仿佛回到了祖国灾难深重的过去,他钦佩这南方的群体花木兰,为她们感到骄傲,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当时曾经发生过多少悲壮甚至惨烈的故事。

梁信原本准备那次出差回去就到武汉高级步校改行学军事,可这会儿再也坐不住了。他四处找资料,查挡案,到海南岛采访健在的娘子军连指战员,在她们战斗过的热带的深山老林里穿行,在她们驻扎过的贫穷落后的黎村苗寨中流连……一呆三个多月后他熬了四天四夜,写完了剧本初稿。

回广州后,梁信把剧本拿给部队首长,首长看完说了一句话:“你别去步校学习了,还写下去吧!”

梁信果然写下去了,一直写到今天。但个中艰辛,一言难尽。也有被迫停笔的时候,文革劳改四年,言尚且不自由,更惶论写!

还是先回到1958年吧!《红色娘子军》的剧本分别寄往五个电影制片厂,是天马厂文学部的老艺术家沈寂把这个本子推荐给了谢晋。当晚谢晋一连看了两遍,第二天一早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去厂长办公室要求接下这个拍摄任务。两天后,请求协助修改剧本的函件寄往广州。——这样的速度可以和多年后的“深圳速度”相媲美了。

由于这次合作,梁信和谢晋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就在我们采访梁老后不到十天,谢晋在睡梦中溘然长逝,这个消息带给梁老的悲伤我们完全可以想见……

那时,梁信和谢晋都正当好年华,两人一见如故。为了选片中的女一号,谢晋隔三差五给梁信寄美女照,梁信看了总说不行,——不是不漂亮,而是不合适。谢晋在中国大陆几乎跑了一圈,女主角还没有定下,心中很是憋屈,那日去上海戏剧学院找人想办法,没料想被院里一个吵架的女孩所吸引,特别是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让谢晋满意,火速把梁信请来确定,谢晋却领来11个女孩,说:“我挑中了一个叫祝希娟的,你看是哪一个。”

结果如何,读者诸君肯定想到了:梁信一眼就认出来了,指名道姓地问:“你是祝希娟吧?”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他对谢晋说了三个字:“就是她!”

《红色娘子军》火了,导演和演员火了,编剧梁信也小小地火了一把,但几年后他就被铺天盖地的文革潮卷进了劳改场。

自有作品来说话

从劳改场“解放”回到家,已经是1972年。

“文坛大盗”的帽子、“剽窃作品”的罪名,都未能使梁信屈服。即使在铁窗内,他也深信:“我们的党,终有一天会回到马列主义立场上来,调动起浩浩荡荡的知识分子大军,推动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两个历史车轮,为人民造福。……”

回家不过两个月,梁信就打点行装出了门,他要重返20年前的广西剿匪战场,他要让那一段战争史化作小说跃然纸上。

从广东沿海到广西,从友谊关零公里处,北上直到湘、粤、桂三省交界,梁信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回忆一路思考,春节前返回广州,不等过完年他就拿起了笔。

同类推荐
  • 秦岭论语

    秦岭论语

    本书为“紫香槐散文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四辑,收录了作者原创散文三十余篇,值得广大读者收藏。
  • 一茬一茬的月光

    一茬一茬的月光

    月光也是冰凉的啊,它穿越时空,一层一层地落在尘埃之上,落在我和父亲身后的路上。
  • 走向天安门

    走向天安门

    本集包括七十二首短诗,其内容大致概括了二十八年中重要的前进脚步。诗集尽管薄些,但我却不想人为地硬性添加。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热门推荐
  • 大乘法苑义林章决择记

    大乘法苑义林章决择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ARIE

    MARI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妃涅槃,逆天御妖师

    凰妃涅槃,逆天御妖师

    她是废物九小姐,没有丝毫御妖天赋,来自异世的灵魂注入,从此开启一个崭新的人生,身怀强大的御火能力,身后万千妖兽臣服,却独独只有那个妖孽一般的万兽之王跟她叫板,打不过跑不掉,那就收了你好了……
  • 五拳总诀歌

    五拳总诀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术师

    魔术师

    寻人心之私欲,骗取数人之钱财,是为骗子。撒弥天之大谎,瞒尽天下之愚贤,名为枭雄。让众生明知是骗局,依然执迷不悟,愉快掏钱,则唯有魔术师!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心中感受的,或许是虚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为魔术!(PS:想知道大魔术,独家魔术的不用进来,本文非专业魔术书籍,但是想了解些常规魔术,或学些小魔术,逗朋友爱人开怀,可点击进入)
  • 天路:紫域

    天路:紫域

    古籍曰:天朝盛世,疆土以南,隐有一域。域名其神,内蕴良宝,不计其数。传说曰:千年之前,曾有神者。破紫光,劈天雷,化六道,进居神殿。荣获诸宝,御其破尘九天,留下金卷羊皮,其卷如常,绘有地图坐标。羊皮上留有神者真迹:“你有欲望吗?你足够贪婪吗?神域就在那个地方,不怕死的话就来拿吧…”-----------------------------------------------兄弟姐妹们,别吝啬你们的【收藏】、【打赏】、【票票】……多谢!
  • 未来重生当村长

    未来重生当村长

    总的来说,这是个关于劳动关荣、共同富裕的故事。或者说,这是一个人从改变村子到改变世界的故事。又或者,这是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的故事,一个把金钱看成实现理想的工具而非把金钱当作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
  • 热血英雄

    热血英雄

    小说着力叙述了无父无母的猪娃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一幕幕抗战故事,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精萃与现代战争、智与勇、情与爱交织辉映。战争的沦陷将每个人的命运都带入了悲惨人寰的生存环境,用不同视角展现出极具破坏性的战争场面以及残酷的现实激发出的劳动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展现了猪娃在战争环境下得到历练的亲情、爱情和兄弟情。
  • 末世之女王殿下

    末世之女王殿下

    她,不是女王。她只是一个寻找双亲的小女人,在末世的路上,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属于她的那些伙伴,建立了属于她的那个王国,找到了属于她的——Mr·right很雷、很狗血、很BT!========================
  • 媚瞳荫不寒:违心假面

    媚瞳荫不寒:违心假面

    总是逃不开,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她便失去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