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800000038

第38章 钟焕清:农民之子医者心(1)

在没有见到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之前,我听说了关于他的一小一大两个故事:

故事一:某天,钟焕清正和一位上级机关的领导在医院的楼道里行走,突然他看见洁净的地上有一片纸屑,旁人似乎都没有注意,他却下意识地弯下腰去,把那片纸屑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

故事二:钟焕请和院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不贷款一分钱,建起了一座19层的、设备齐全的门诊、内科住院大楼。这在高州至今是最高的一座建筑。

我一时无法在脑子里把这两个故事融到一个人身上:在心细如丝、身体力行的同时,又有大刀阔斧、改变现状的魄力。但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值得去采访的人物。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心外科专家,一个县级医院的头儿,而这个县级医院,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到达高州市已是黄昏,吃饭时我在饭桌上第一次见到了钟焕清。他中等个头,中等身材,五官端正的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话不多,也不大擅长热闹的寒暄,却是一口清楚的普通话,说得还挺实在。印象深的是他接电话——素不相识的病人打来的。

钟焕清走到一边听电话,隐约传来他的说话声,好象是在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预后和费用,电话足足说了十来分钟,到末了已经进入“实质性”的交通问题:“你们先从梅县到广州,跟着到广州火车站旁边的省汽车站坐大巴……车票呀,每人一百块,直达高州……吃饭不用担心,中途免费提供一个盒饭……什么?在高州下了车,就搭个摩托,一般一个人两块钱,很快就到医院门口了……不用谢。”

放下手机,钟焕清说:“这就是服务。”就这样,一顿饭他“服务”了好几次,重复的话也说得很耐心。

钟焕清一天平均要接100多个电话,其中病人打来的占了大部分。都是不认识的,都是关于治病的事。他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医院的网上有,门诊的姓名牌上有,名片上也有。谁想找他都行,手机一响就接,24小时不关。在一些人看来如此烦琐的事,钟焕清不烦,也不觉得耽误他的时间,而且不影响他当个好院长。

我对钟焕清的了解和认识就这样开始了——

农民的儿子,首先也是农民的医生

和同时代的农民儿子一样,钟焕清的童年很苦。他的家在高州市根子镇高田管理区携珠村。

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这个村为什么叫“携珠”?但事实是,村里的农民穷得吃饭都成问题,谁有“携珠”的福气?谁又见过宝贵的珍珠?

1955年出生的钟焕清从记事开始,就没有吃饱过。母亲和父亲每天出去干农活,那时叫“出工”,在生产队的地里忙。但忙来忙去没大的收获,一个吃饭问题就把大人愁死了。

家中五姐弟,钟焕清排第三。五个小家伙围着母亲吵,都饿。到了开饭的时候,总是不见饭,是粥。可不是现在香滑的白粥,更不是皮蛋瘦肉粥,只见清汤不见米,用勺子捞也没什么稠的。

现在留在钟焕清脑子里的,就是一个画面:母亲用她的嘴当筛子,粥水过滤进了自己的肚子,留在牙齿内外的那些饭粒,她一颗不剩地喂进儿女的小嘴里……母亲自己因为营养缺乏而严重水肿,脚上的皮肤都肿得发亮了。

饿急了的时候,钟焕清姐弟就去捡别人丢掉的鱼骨头吃。跌跌撞撞,几姐弟也长大了。

文革初期,眉清目秀的钟焕清参加文艺表演,也算走了周围一些乡镇,他最早的社会知识就是那时候学到的。1969年他上中学后,当了班长,还因为工作能力比较强,被安排到公社团委当了一名年龄最小的兼职工作人员,一直兼到高中毕业。

那时大学停办了,高中毕业就得回家。正好公社电影队招放映员,钟焕清立刻报了名,他记得当时每人要写一篇题为“在十一大精神鼓舞下”的文章,写好了还要朗读。20多人争3个名额,钟焕清幸运地成了三人之一。

在放电影的日子里,钟焕清认真努力,父亲也用他自己的语言告诫儿子:“崽啊,出去工作要出人头地,要给人一个好印象……”这个差事来之不易,吃过苦的他知道要珍惜。何况可以不饿肚子,还可以在公社范围内巡回放映,虽说就那么几部片子,毕竟也能得到一点艺术享受。而且,不时能见到一些过去的同学,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位女同学日后成为了他的妻子。

两年后,出身贫农的钟焕清被推荐到湛江医学院读书,成为工农兵学员。大学在停办数年后刚刚复办,像他这样农村去的学员读的是两年制,而且读书时没有工资,毕业后没有分配,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叫“社来社去”。至于“社”回去后能否有合适的工作,没有关系就得看自己的本事。

钟焕清什么关系也没有,他记住了父亲的话,坚定地认为自己必须好好学,没有本事不行。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下,他确实像上了发条似的,特别勤奋。而勤奋让他尝到了甜头——毕业后他到了公社卫生院,当住院医生,也做一些小手术,很快成了院里的骨干。

又一个两年过去了,1979年,钟焕清被高州人民医院借用,这时的钟焕清,已经深深爱上了医学这一行,他有一种危机感:如果自己做不好,随时可以不被“借用”。这个想法逼着他拼命工作,而且县医院天地大了,临床实践的机会也多,他一天到晚泡在医院,这段经历造就了他。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一个从公社卫生院成长起来的医生,钟焕清对千千万万的农民兄弟、父老乡亲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作为一个医生,他当然不光是帮农民治疗,但他在基层医院,为农民看病是经常的事,他要求自己能有看好病的本事;作为一个医院领导,他更希望农民能少得病,得了病也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还准备付出一生。

要看好病就得有技术

如果当年的工农兵学员钟焕清,满足于在学校两年学到的东西,他不可能有今天。

钟焕清的妻子何瑞清很清楚地记得,他们俩是不同班的高中同学,早就认识了,却没说过什么话,钟焕清去了电影队以后,倒是因为她去看电影见过几次,也不过是打个招呼。等到钟焕清读完大学回来,还是在公共场合见的面,旁边就有人说了:你们两个人很“登对”(般配)啊!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那时的钟焕清是英俊青年,何瑞清又长得秀气清纯,原本就互有好感,这下子可就入了心,两人很快就好上了。

1981年结婚的时候,钟焕清正被高州人民医院借用,也没有摆酒,登记完就算办了婚事,结果医院好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人见钟焕清这小伙子精精神神,工作又努力,张罗着要帮他介绍女朋友,一说才知道他已经做了新郎。

在何瑞清心目中,钟焕清实在、开朗,为人正直,做医生尽职尽责,跟着他踏实可靠。但她有一点没想到,钟焕清是她的丈夫,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医学,交给了医院,理家育儿的担子就几乎都要由她来承受了。

那时候,钟焕清每天在医院的时间很长,只要有病人,他不管是否过了上班时间,马上就看;回到家还来不及端饭碗,听说来了急诊病人,他拔腿就走;晚上如果有时间,他就翻阅专业书,查资料,思考白天遇到的新病例;如果有手术病人,他常常一连几天甚至十几天不回家,守在病人床边,没有ICU,没有医生休息室,他实在困了就在病区简陋的长椅上合衣而躺……

多年来,钟焕清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日。儿子出生时,他也没有时间去陪陪妻子,同事告诉他,你老婆生了个儿子,他才知道自己从准爸爸升级为爸爸了。

钟焕清记得,最初做手术真是艰难,手术完成后的精心护理,他也都参加,条件虽不如现在,对病人的照顾却是十分周到。每做成功一个手术,他都觉得像是红军长征途中打了一次胜仗,而那些康复的病人就成了义务宣传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钟焕清一天做3台手术是常有的事。多少次,手术完毕,他腰酸腿痛,双脚肿胀,甚至晕厥在手术台边,靠打吊针挺过来,但第二天他总是准时走进医院,又操起了手术刀……

也就是在这样的付出之后,钟焕清的医术越来越精湛。

对病人,钟焕清像对自己的亲人。1991年,高州根子镇九田村有个20多岁的农妇被老鼠咬伤,引起全身多发性脓肿,医治不及时又导致了败血症。农妇的丈夫患神经病,自顾不暇,根本不管老婆,她病得那么厉害,才由家公带着来看病。

农妇住了半年医院,钟焕清资助了她半年,也照顾了她半年。她身上生满了脓包,每天给她清洗、换药得一个多小时,钟焕清眉头都不皱一下。她家里困难,隔个把月钟焕清就塞给她二、三十元钱,做伙食费,那时这钱可不是个小数。农妇在医院把病养好了,把身体养胖了。

出院前,农妇在钟焕清面前跪下连拜了三下,钟焕清赶忙把她拉起来,说:千万别这样。我是医生,应该做的。

农妇含着泪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什么都没有,不知道怎么谢你,就有一点,我家产荔枝,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荔枝熟了,我给你家送荔枝,我死了,儿子送;儿子死了孙子送,一直送下去,永远不会忘记……”

钟焕清再三说不用谢,农妇才走了。从那时到现在,十几年了,农妇履行诺言,年年送荔枝,从未间断。

这件事,钟焕清一直记在心里,暖在心里。他想:自己能做的,就是更好地为病人治病。

当了院长,此心不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中期,医院常常有一些严重的心脏病人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而去广州的大医院又往往因为经济问题或手术排队要等好几年,最后没等到治疗机会已经不行了,钟涣清每每看到,心中的痛便久久不能缓解,他想:一定要立足我们自己,为病人提供好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能尽快就近治疗,得以康复。

1985年,钟焕清在医院的支持下开展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有人看笑话:省里的大医院还没完全解决好这个问题呢,你们哪来这么大的胆子!

看准了的事情,钟焕清不为所动,手术成功了!

1986年,钟焕清做了广东第一例一到三级肝胆管切开、间置空肠人工乳头12指肠吻合术,历时八个小时,病人得救了;

1987年,钟焕清获得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一年的机会,收获颇丰;

从此,他几乎年年都有新的突破。

1997年10月25日,钟焕清为阳春市双窖镇扶竹村农妇蓝芳秀,成功开展了我国地、县级医院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支);但是这种先进的搭桥术美中不足:手术是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会产生灌注再损伤,影响病人的康复。为了寻求更先进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钟焕清两次上北京拜师学艺。1998年10月19日,他为茂名电白县那霍镇中心小学女教师梁远英,成功开展了华南地区第一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2支)。

此后,钟焕清把心脏手术从单一搭桥做到换瓣+搭桥(5支),从刚出生12天的婴儿做到83岁的老翁,从正中胸骨20厘米大切口做到胸腔镜下小切口,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最终,连国内心血管外科界公认的高难度心脏病手术,如法乐氏四联征合并重度肺动脉发育不良根治术、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等,也取得成功并在临床上常规开展。

2003年9月17日,钟焕清和同事为化州市同庆镇的青年小冯,成功进行了华南地区第一例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手术不用开胸,只在右侧胸壁作3个如钥匙孔的小孔就完成了)。当月他为马凡氏I型夹层主动脉瘤、心脏主动脉弓根部内膜破裂25厘米的女患者何某,开展了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血管术,这是全国第一例。

2005年9月,钟焕清为湛江徐闻县自来水公司的郑庆花,成功完成了华南地区第一例胸腔镜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在技术上“不藏一手”,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下级医生,甘为“人梯”,带出了4名心脏手术主刀医生,其中陈海生还当选为广东省胸心外科学会委员,从而建立起一支能干敢干的心脏外科医疗骨干队伍。

钟焕清意识到,一个人或几个人技术好是不够的,要提高整个医院的技术水平,这是一所医院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最基本的还是靠技术。

上个世纪80年代,高州人民医院没有专科分科,医疗设备简陋,只能做普通胃肠等常规简单手术。群众患了大病重病,只能远上省城求医或听天由命,看病成了大难题。

面对这样的困境,要解决问题,只有提高技术,发展医院。钟焕清经过研究分析,把医院的发展战略定位在“自主创新、科技兴院”上,并确定心外科为“龙头专科”,以龙头示范带动全院技术进步。钟焕清和心外科的同事一边向全国著名专家教授学习,一边不断地自我总结、提高与创新。

老家在贵州石川的伍金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北京求医,被告知手术治疗费大约要10万元,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无异于天文数字,他只好怏怏地回家挨日子。后来他姐姐辗转打听到高州人民医院可以做这个手术,而且费用便宜,于是赶紧带着弟弟千里迢迢来到高州,钟焕清为他成功地做了手术,总费用才2万元。2006年7月份,金锁的姐姐在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广东电台主办的“和谐广东、和谐医患关系论坛”上感慨地说:“高州市人民医院技术过硬,救了我弟弟的命,还为我省了一栋楼房钱,是我家的大恩人。”

钟焕清欣慰地看到:心外科的龙头作用,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了其他专科的快速发展,逐渐涌现出更多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专科,全面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群众看病不那么远了,不那么难了,很多病都可以看好了。

要看好病就得有人才

那么多农民兄弟,那么多城乡百姓,钟焕清立足山区,想的却是要为更多的患者服务。这远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他意识到人才的重要。

高、精、尖技术的开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医院竞争的核心。什么是人才?钟焕清认为:能治好患者的病,能得到患者拥护的就是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只唯能力。

为了培养医院自己的人才,钟焕清根据本地和本院的实际进行人才开发,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每年通过公开面试和参加闭卷考试的方式,按成绩择优录取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应届医学本科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使用考察后,根据医院的专科发展需要,不拘一格选拔具有培养潜力的人才苗子,即热爱山区卫生事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能留得住的人才进行专科定向培养,逐渐形成以本地人为主的技术骨干队伍。这个设想,已经一再得到了兑现。

我在采访中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是2002年的7月,高州人林巧文从汕头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找工作的战役基本告结束,他准备去深圳福田的一家医院,那里属于特区,条件不错,而且有老师推荐并且帮他联系好了。

同类推荐
  •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好好读男人

    好好读男人

    女人要会读男人,读好男人,自己首先得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如果女人在阅读和欣赏的同时变得成熟和美丽,男人在被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日趋优秀,那便是达到了女人读男人的高境界。这样的女人和男人越多,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就越美好。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bigger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bigger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7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热门推荐
  • 《妃常倾城之绝世无双》

    《妃常倾城之绝世无双》

    凌波大陆,一个灵力为尊的世界。我们的女主~~~梦无双在玩游戏的时候穿过来了。萌兽,美男,实力等慢慢攻来。慢慢的,无双有了自己的团队,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宗门,自己的爱情。。。本书可能有第二部,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哦!
  • 赐我一个帅哥吧

    赐我一个帅哥吧

    人家穿越是小姐,我穿越是已婚妇女,不但如此,还遇上了一个恶婆婆,一个养了十几个二奶的变态老公,不过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我还是一个快200斤的大胖子。天呀,杯具呀,真是杯具的人生呀。(本文纯属娱乐,如有常识性错误请指正并谅解)QQ群号:118060958
  • 永亡者灰鲸

    永亡者灰鲸

    伊莲世界中,杀手,刺客,虚空士,军阀,帝国,精灵,龙族......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在谁都没有注意到的角落里,一位八岁少年完成了屠龙之业,这并非英雄史诗,而是肮脏的弑友行为,此后他的一生都背负着自己的罪业,他只能选择无尽的逃亡。他的逃亡,就像是一枚不停转动的齿轮,将这个影子般的世界引向叹息之中。
  • 上帝也疯狂

    上帝也疯狂

    一觉醒来,成了婴儿。不是谁谁谁的孩子,也没有XXX的父辈,因为母亲只是奴役。这个世界有许多种族,许多的国家,但没有人类的国度,因为,人类只是被食人魔圈养在后花园的直立牲畜。一本圣经与十字架,这就是他的所有,他给这个世界的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王耶稣。种族林立的世界,战争频发的世界,王耶稣与他的圣经,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上帝也疯狂】让我们一起狂想!!!
  • 女总裁的特种神医

    女总裁的特种神医

    妖孽的特种兵王,鬼医门千年难遇的奇才,这就是奇葩的韩小坏!看一代神医韩小坏如何行走都市,如何游走极品女总裁!校花!强悍的警花!走出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传奇经历!
  • 早餐

    早餐

    “我”和“我”的妻子、孩子早上围坐在餐桌旁吃饭,各自回忆着刚刚结束的梦境。小说分三部分,写了三个人对梦境的回忆,看似独立,实际上表达了现代人彼此之间深藏在生活表面下的陌生和孤独。
  • 假如爱上女牙医

    假如爱上女牙医

    17岁的叶芬淋让人感觉十分的亮眼,不是说她长得有多漂亮而是你看到她的第一眼会被她身上的朝气给吸引,渐而移不开眼儿。虽然只是身着一身休闲运动装,还特意带了一顶鸭舌帽却依然阻挡不住众GG扫射过来的目光。不理会周围的目光,拿着自己的滑板车走进了夜莺高校的大门。
  • 禅门锻炼说

    禅门锻炼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今穿越之迷途

    古今穿越之迷途

    上了下网却意外穿越了,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居然还是个乞丐?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帅哥,结果却弄得一身伤?老天有没有这么倒霉?为了回家,她跟帅哥演了一出戏,谁知却不经意间入了戏,爱了,伤了,痛了,她却意外回到了现在,难道这一切只是一场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舞大清Ⅱ

    凤舞大清Ⅱ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董鄂.菀葶的命运之轮,跌宕浮沉于那段千折百回的诡谲史河,可她,究竟因何而来?她与这段时空,谁是因?谁是果?究竟是谁造就了谁?惨烈倾轧的九子夺嫡,将博弈出怎样的血雨腥风?康熙是猝死还是善终?圣心默定的继位人究竟是谁?雍正荣登大宝,是合法?还是篡位?看朱成碧,匆匆荼靡;相知尽处,一叶知秋……最终赢得九州万方的‘皮囊臭’,是否也能俘获他噬心锥骨的‘红粉骷髅’?皇权凶险,成王败寇,一场旖梦,几度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