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5900000006

第6章 面对(1)

一个人不能正确地面对自我就很难真诚地面对他人

前章讲的是“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倡的是不仅要学会运动,更要明白动与思的科学匹配。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两个字“面对”,同样可以看出这个词对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笔者在近年的教育咨询工作中发现,某些患者心理问题的产生,其实就是不能面对现实的结果。他们往往运用消极的防御机制使自己逃避到臆想的主观世界,以为这样就可以减少内心的痛苦,或者能达到自己的愿望,殊不知这样做就如同埋头的鸵鸟一般,只会使自己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痛苦与压力却越变越大。而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有很多人在无意识间运用。当然,人本身就是各种因素构成的多元综合体,导致心理障碍也有综合的内外在因素。除生理因素外,本文更多的是从心理和社会角度加以分析。

一、举“案”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不愿面对现实的例子举不胜举。为了能让读者更加直观明白,笔者将各种实际情况做了如下分类:

(一)不愿面对起源

具体表现为看不起自己的家庭出身、容貌体型、外在条件等等。

案例2-1:改变容貌不如改善心理

娟子(化名)在找到心理医生前,曾去过省内包括北京多家医院的美容整形机构。当她再次提出要做垫高鼻梁的时候,周围的人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因为现实中她的鼻梁已经够挺拔了,已经到了医学上不能再填充的状态了,医院美容科里的医生,基本上都为她做过矫正与治疗。可是每次做完手术过一段时间后,她就会不满意。只要听说医院来了新人或者是有什么新技术,她总是提前报到。前两天接待她的这位医生正好是我的一个朋友,我们也经常交流一些心理学知识。他经过仔细检查和交谈后,对娟子说:“你还是先去看看心理医生吧!”娟子刚开始还很生气,认为我这个朋友侮辱她,指责我朋友是不想给她做手术,敷衍她而已。我这位朋友善心陪着她,一起来到了我们的咨询中心。

“你难道没发现我的鼻子太低吗?你难道没觉得我的胸部太小了吗?你没有发现我的身材不够苗条吗?”屁股还没有坐稳,娟子就在心理医生面前抛出一系列问话,言语之迫切、语速之焦急让接待她的刚毕业不久的男心理医生一时不知所措。等平静了一会儿后,她似乎才意识到问话的仓促。娟子沉默了一会儿对心理医生说:“像我这种状态,这辈子恐怕找不到一个好工作了。”给自己做手术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吗?这些话听起来多少有点牵强。但心理医生明白她背后应该还有很多故事。

6年前,娟子从当地的一家大学毕业后,应聘进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了没多久,她就被辞退了,具体原因不详。但听娟子自己解释说,大致是因为她肤色不够美白。接着她又去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在单位组织的一次聚会上,有位和她年龄相仿的(据她说此女子是领导的情人)的女主管,酒后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说,她眉毛有点杂乱不够清秀,鼻子长得不够俊美,周围的人也是七嘴八舌胡乱添话,让她本来就很敏感的自尊心受了极大的伤害。最让她受不了的那位年龄可以大她一倍,平时一本正经地男经理也说三道四。这让她心理受到了极大地伤害。“这不就是说我长得丑嘛!”一气之下,这次她主动辞了职,并发誓不再从事化妆品行业。紧接着去了一家整形美容机构,把自己的眉毛做成柳叶眉,鼻梁也垫高了很多。她以为这次不会有人议论她了。可是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几次在工作中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不是感觉到同事说她身材不好看,就是认为有人说她个子不够高,或者是认为自己的脸上长了不应该长得痤疮……就这样,从毕业到现在,除了换工作就是找美容机构。她自己挣得钱还不够自己花销,好在她的父母是当地一家效益不错企业的双职工,还勉强能供得起她的消费。

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心理需求也越来越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一线还或是二线城市,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可以这么讲,现在医疗美容业的兴旺与人们的爱美标准提高有关。但也不能排除与心理问题障碍患者增多有关。表面上看是对自我外表的不满意,深层次讲是对自我的不满意,对自我的不自信,就像娟子一样的人大有人在。单凭别人的议论就去做整形手术,就是完全按照他人的思维逻辑走。比如:好容貌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领导是会换的,没有实在的能力职位是肯定不会长久的。在经过几次咨询后,我确定她已患上了抑郁症,还伴有一定的强迫状态。于是,我推断娟子其实是一种自我没有成熟的表现,是她压抑和自卑的症状反映。事实上,不是别人说她不好,而是她自己不能接纳自己。娟子做完了眉毛做鼻梁,做完双眼皮又做脸型。她已经坠入了自我设置的怪圈中。如果不实施心理干预,她就是做完了全身整容置换,也不会满意,或者说她也不一定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因为她的容貌没有问题,而是心理有障碍。

纵观周围,像娟子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我接待过一位减肥已经到了皮包骨头的地步还不满意的主持人,还有一位身高一米八九还不满意的戏剧演员等等。无数个案例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们的外表都相当不错,可是自己仍然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撒手,对自己极其不满意,宁可忍受饥饿之苦或刀伤之痛也要达到自己所设定的完美状态。假如不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他们会不辞劳苦、痛不欲生地追逐一辈子,结果还会落下一个答案“不满意”。

(二)不愿面对过程

具体表现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空谈主义者。

案例2-2:成熟与成长

记得笔者前几年接触过一位由父母带来咨询的学生。他很健谈,每次到我这里都是滔滔不绝。他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告诉我等他大学毕业后计划开一家证券公司,而且还要做到在国际上有发言权。每当他给我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可是,作为心理医生的我们心理都很明白,职业经验告诉我们,不是我们刻意打压他的积极性,而是以他的现状基本上是很难达到他所讲的目标。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夸大妄想,已脱离了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通过畸形的外在夸大来掩饰自我脆弱的心理。

我笑着对他说“非常欣赏你的聪明和想象力,非常期待能看到你成功的那一天。但是我们一起想想看,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你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学习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名。我抛开你的学习成绩,单凭你学习的时候每天在自己的房间里上网、聊天、打游戏,而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一点来分析,你就是有了大公司,不知道你管理公司会是什么样子。你的家庭既没有雄厚的资产也没有高官达贵或海外关系,父母都只是在普通企业里工作的双职工,如果不通过务实的辛勤劳作,我不知道你的证券公司什么时候才能开张,什么时候才能闻名世界……

通过一定的药物治疗和一次次深入而坦诚的对话,这个学生终于慢慢回归了常态,懂得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也终于明白了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的是坚实的地基——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良好的综合素质这一道理。于是他迎头赶上,在重新复读一年后,考取了本地一所大学,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国际金融专业认真就读。

(三)不愿面对结果

具体表现为不接受情感受挫、生活琐事及人生挫折等。

案例2-3:不让结婚的妈妈

小丹(化名)今年31岁,身材很好,长得也很漂亮。她要是不说年龄真看不出像三十岁的女孩。她是从朋友那里打听到我们心理咨询机构而来的。她告诉我,从22岁就陆陆续续开始谈朋友,数量已将近一个排了。每次分手的原因大都不是他们两个所致,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母亲过于挑剔男友最终告吹。曾经小丹也坚持过自己的选择,可是母亲就寻死寻活地折腾,去单位监视跟踪,还调动其他亲朋好友来劝导。有的男友看到小丹的这种状态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可有的男友看到这个样子,索性提前分手了。这不刚谈了一个中意的男友,小伙子非常不错,又是一名军官,小丹不想再放弃了。可是小丹妈妈又开始挑男友的毛病了,先说男友家是农村的文化层次低,后说男友是军人,以后还要面临转业等等。总之,恋爱关系可能又要泡汤了。

“你和男友的感情怎样?”我问道。

“很好。我们两个说好今年年底登记结婚呢。对方的家属要求双方老人坐在一起碰碰面,商量一下我们的婚事。可是我妈根本就不见。”

“你已经大了,在婚姻这事上,你不能为自己作主吗?”我问。

她听到这句话一下子哭了。“我的确是应该为自己做主。可是每次和妈妈争执到这个问题,她都是痛哭流涕地让我做一个选择,让我选择要妈妈还是要男友!”

“你是单亲家庭对吗?”我嗅到了一点味道。

“是的,我爸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我们娘俩一直相依为命,坚持到现在。所以,有时候我也不愿意让我的妈妈因为我的婚姻而伤心。”

“那你这次想怎么办呢?”心理医生问。

“我这次想好了,我不能再放弃了,我必须要坚持。可我还是不想让妈妈太伤心。”小丹说。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如果您认为这个男人值得托付的话,我相信您能坚持。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您。”心理医生说。

我们在和小丹交流一段时间,了解了详细资料,决定把咨询的重点转移到真正需要做心理干预的母亲身上。因为我们知道母亲在这种关系当中是主因。她的心结打不开的话,不仅女儿的婚姻能否成功是个问题,进一步说假如孩子结了婚,做丈母娘与女婿的关系也很难和谐。因为问题的症结就在妈妈还没有恢复的心理上。

案例分析:

此类案例,日常生活中多少都会看到。从一般层次看来,母亲的举动是为了女儿的将来好。可是深层次来讲,小丹的妈妈是为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这话可能让人难以理解,或者说是有点不近人情。可是当你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后,就会明白小丹母亲身上有一种很强烈的“恋子情结”。正是这一情结,使得做母亲的,始终处于希望女儿幸福,但又怕自己的幸福被他人剥夺的矛盾当中。于是,就有了女儿没对象,心里着急托人为女儿找对象,而当女儿有了对象又怕被抢走的矛盾情结,最终导致妈妈歇斯底里地干预女儿婚姻的做法。

恋父或恋母情结作为一种现象已为社会很多人所认知。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家长和孩子之间还可能会形成另外一种情结:“恋子”,也可以叫“护犊”。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依恋过度而形成了难以解开的心结。这一心结会让家长无法离开儿女而独立生存,会使得本来无私的母爱或父爱变得自私且不可理喻。我们也可以这么讲,作为家长还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母爱。因为真正的父爱或母爱应该是无私的,是乐于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离开自己怀抱后可以自由翱翔,而不是强留孩子在自己的襁褓之中。这才是真正的长辈之爱,一种世上带有分离但最伟大的爱。

从多年咨询案例来看,“恋子”情结导致的心理问题要比“恋母或恋父”更为严重。因为时间是长久的,孩子在家庭中角色还是处于弱势,不像成人带有独立的思维。孩子从小跟在父母身边,是被动受影响的。纵观我们的现实:大学生的陪读、对儿女婚姻的过度干预等现象,都或多或少是恋子情结起作用。

有不少人说:“和别人处对象,就是害怕家长。”

“我其实是在和未来的丈母娘谈恋爱!”一位深受其害的小伙子曾激动地说。可以看出,即使未来儿女结婚,如果母亲不能矫正此问题的困扰,也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正常夫妻生活,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的分居、离婚等不良事件。同样也可以看出,家长因辈分、年龄较长,固然经验多一些,但对于感情最好还是提倡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很多单亲或再婚家庭容易复制相同家庭。笔者不是说单亲家庭不好,而是在自己的咨询经验中,看到了很多类似的事情。唯一能提醒的就是,假如您看到这本书或您的亲友是类似现象的话,一定要把重点放到母亲身上。当然,这只是经验之谈,不可刻板复制。

(四)不愿面对“面对”

案例2-4:我们娘俩谁有病

记得有一天早上,当我们正在交班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一位女士很焦急地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帮她给孩子看看病,话还没有说完,就匆忙挂断了。我隐隐约约感觉到电话那头还有争吵声。不到一小时,就进来了娘俩。母亲大概四十多岁,孩子也就是个高中生十七岁左右。

母子俩走进了咨询室,在长沙发的两头分坐着,都是气鼓鼓的样子。显然,在来咨询中心的路上,他们的争吵并没有停息。妈妈对医生说道:“快帮帮我吧。孩子现在每天都在跟我吵架,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心。我什么话都不能说,一说话就挨呛。总之,我这当妈的干什么都不好。您说我这孩子是不是心理不正常啊。”

儿子马上插话说:“我心理正常得很,心理不正常的应该是我妈!她真是病得还不轻,整天唠叨不止,而且整天管我这个,管我那个。今天上学校看我,明天找老师交流,就连每天上学都送我。你说我都这么大啦,让同学都会笑话我。”

母亲也不示弱:“这还不是为你好?如果我不去学校,不找老师,你的学习不就更差了吗?你这样下去,一辈子就毁了。你爸忘恩负义地在外边找了个小三,把我们无情地抛弃。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怎么就不念我半点好……”

还没等女士说完,儿子就反驳:“我不需要你养,我花的是爸爸的钱!你除了唠叨我、控制我,你还能给我什么?”母子俩当着心理咨询师又开始大吵起来,声音一句高过一句。

“你今天为什么骗我?”儿子问。

“我不骗你,你能来吗?”母亲说。

“说说妈妈都怎么骗你了?心理医生问。

“我到这里来,才知道我妈让我看心理医生。她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儿子反问。

“她骗我,说她身体有病,让我陪着她看医生。”儿子怒视着母亲说。

说实话,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确有很多父母是哄骗孩子过来的。因为我们的接诊制度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自愿性原则。为了充分保护好双方的权益,我们一般不外出咨询。因此很多父母的做法是善意的谎言。因为很多重症心理患者是没有自知求治欲的。

为避免再次发生冲突,心理医生让这位母亲先暂时回避。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儿子罗列了母亲的几十条病症和对自己的伤害。整个过程,儿子一直在使用一个代词“她”而不是妈妈。儿子也没有说到妈妈对自己的点滴关爱,而且还说出了一句惊人的话语,父母的离婚主要原因在于母亲。

同类推荐
  • 游戏中的思维世界

    游戏中的思维世界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情商改变你的一生:培养中学生最好的情商

    情商改变你的一生:培养中学生最好的情商

    本书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和故事进行阐述,是全面了解情商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希望你能从一个又一个故事中感受到情商的重要性,更希望你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提升你的情商值。
  • 伟大的凝聚力:世界500强精英团队制胜之道

    伟大的凝聚力:世界500强精英团队制胜之道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大批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它们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纷呈而又激烈竞争的大戏,其态势丝毫不亚于狼烟滚滚、群雄四起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快和知名跨国品牌的快速渗入,随着市场竞争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和竞争的不断升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生存定律得到充分印证。与狼共舞,就要先学会狼的本领。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培育出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凝聚成中国的国际化精英团队。
  •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把事做对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做对事是一种选择,一种方向。从前,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告诉他:“有三个秘诀:第一个是帮成功者做事;第二个与成功者共事;第三个是请成功者为你做事。”很显然,这三个秘诀里,最现实也最容易实现的还是第一个一一帮成功者做事,即跟对人,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公司这一点尤为重要。跟对人,就等于搭上了成功的顺风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也就是说,只有跟对人.才能做对事;跟错了人,整个世界也就跟着错了。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眼下正值盛世,希望《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
热门推荐
  • 冰冷王妃王爷藏太深

    冰冷王妃王爷藏太深

    21世纪绝世女杀手百合一穿越,竟成为了一个废物嫡小姐,可是再测灵力时竟成为了绝世天才,看女主如何逆天。咦?这位极为受宠的傻子王爷竟然成为了是女主的未婚夫,这是什么情况啊?可是当她真的陷入进去的时候,又发现他根本就不傻,而是和她一样的天才。看她怎么玩庶妹,虐嫡母,退婚约,收神兽,和他一起俯视苍生!
  • 石门集

    石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虎都衙门

    虎都衙门

    一场惨绝人寰的人妖大战之后,天门紧闭,仙道中落,从而兴起的新的修炼法门,炼神,无父无母的孤儿,浦纯,一人闯荡天下,开始了他的炼神之路.......
  • 佛说普达王经

    佛说普达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灭大道

    不灭大道

    凡人不信长生术,求仙者求长生。一个平凡小子,求道长生的漫长经历。
  • 独医

    独医

    悬壶医案演绎生命奇迹,对症出招,破解健康难题!小郎中崛起于微末,游走都市,断生死,调阴阳,夺造化,岐黄之术,移星换斗,悬壶济世,名扬天下。PS:本书只讲中医,不讲西医,书中经典案例虽然有据可循,切勿模仿,具体病症还需遵循医嘱。
  •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主要精选了作者郭龙从2009年至2012年发表在《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格言》等期刊上的美文,有励志美文,也有人物故事,更有一些感悟美文,这些故事会带给你心灵的启迪。
  • 女性圣经

    女性圣经

    女性圣经美丽的形体是上帝赋予的,迷人的魅力却是自己培养的。形体的美丽是外在的,感情的魅力却是内在的。爱是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句子都弥漫着奇妙的意象。爱情是一幅象征派画,全靠画师的彩笔如何点染。美丽的心灵是一本书,每一页都洋溢着太阳的光辉。健康的身体如同没有污染的源泉,流淌千里也会回响明澈的溪声。
  • 撼龙经

    撼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择

    武择

    命运是一场注定的相逢而不信命是自强最好的诠释。在这武的时代,血气是强者的徽章,力量,是唯一的凭证。而我,自幼贫血。但我的武道,哪怕流血漂橹,天地倾覆也要横刀立马,纵横天下。这是我的武,也是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