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2400000007

第7章 崇尚文治,天泽书生——太宗、真宗朝(3)

进入朝廷后,寇准敢言国事,他的远见卓识更为太宗所赏识。有一次,寇准在殿上向太宗奏事,一句话惹恼了皇上,太宗当即站起来,甩了甩袖子就准备离开。到了这个时候,一般的臣子早就已经吓得跪伏在地上请求皇上原谅了。可是寇准却不同,他见皇上发火,不但不请罪,反而伸手扯住了皇上的衣角,劝太宗坐下来听完他的奏述再离开。盛怒之下的太宗并没有责罚寇准,反而当着群臣的面夸奖道:“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啊。”

淳化初年,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其中情节非常严重的王淮,贪污的赃款数以千万计,但仅仅是被撤职杖责,而且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严惩,处以死刑。刚直的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搞的鬼,心中愤愤不平,暗等有机会向太宗陈奏。第二年的春天,中原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大多数的大臣都认为这是天数所致,寇准瞅准机会,借用当时十分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公平的警告。宋太宗听后,非常生气,不再理他。而转入禁中,太宗又觉得寇准的话肯定是有所根据的,就将他召到近前,问他朝廷的刑罚怎么不公平?寇准回答说:“请将二府大臣都叫来,我当着他们的面向陛下解释清楚。”等王沔等人来到后,寇准就在御前把王淮、祖吉两个人的案子述说了一遍,然后看着王沔问道:“这样的刑罚难道是公平的吗?”

宋太宗当即责问王沔,吓得王沔魂不附体,连连谢罪。至此,寇准更加受到太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现任枢密副使又改为同知枢密院事。寇准由此开始直接参与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寇准年轻气盛,在朝中树了不少政敌。一天,寇准骑马上朝的时候,路边突然冲过来一个疯子,跪在寇准马前连呼“万岁”。有人抓住这一点 在太宗面前大做文章,寇准自然不服,两个人就在御座前吵了起来。太宗一怒之下,把这两个人都贬出了京城。但这时宋太宗已离不开寇准了,寇准去青州后,太宗闷闷不乐,经常询问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左右的人都不喜欢寇准,说他现在每天都在青州饮酒作乐,恐怕是想不起陛下您来了。太宗就不说话了。但到了第二年,寇准还是被召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升为给事中。

当时宋太宗年事已高,他腿上的箭伤经常发作,身体日渐衰弱,立皇储一事已经成为太宗的心头之患。因为太祖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德昭没有能够继位。现在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赵氏宗族中其他有才能者。当时一般的大臣都不敢谈到立储的事情。一个叫冯拯的大臣就因上疏请立皇储,触到了太宗的痛处,被太宗贬到了岭南。

从此朝野上下没有人再敢议论此事。

寇准刚从青州还朝,入宫参见太宗。当时太宗箭伤发作,揭开衣服让寇准看过伤情后,伤感地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寇准回答说:

“我是一个被贬之人,没有您的召见我不能回京。”太宗接着问他:“你看现在应该立谁为皇太子?”聪明的寇准早就已经猜到太宗这次召见他的目的,他成竹在胸,但并没有直接回答太宗的问题。他告诉太宗:“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太监)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太宗低头沉吟了好久,挥手让左右的人退下,轻声问寇准:“你看襄王怎么样?”寇准心中暗喜,但不露声色,他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赶紧决定吧。”

不久,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太宗携太子拜谒祖庙回城时,京城的人们都拥挤在道路争着看皇太子。人群中有不少人大声地赞叹称太子为“少年天子”。太宗听后很不高兴,问寇准:

“人心都向着太子,那把我放在了什么位置?”寇准向太宗一拜再拜,大声祝贺道:“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正是国家的福气。”太宗的脸色这才变得好看起来,赏寇准对饮,一直喝得大醉才罢。有人给太宗献了个宝物——通天犀,太宗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赐给了寇准,可见太宗对寇准的器重。

没过多久,因为提拔官员的事,寇准又在殿上和反对他意见的大臣争吵了起来,太宗不想将这件事情闹大,对寇准说:“你现在身为执事,在朝廷上与人争辩,太过失礼了。”但寇准仍然力争不已。第二天,寇准不肯服输,仍与人据理力争。这一次,太宗不高兴了,他说寇准:“雀鼠还能够知道看人脸色,更何况是人呢?”时任宰相的吕端更是站出来对皇帝说寇准“性刚自任”,应予惩治,宋太宗终于又把寇准逐出了京城,将他调到邓州(今河南邓州)做了个小小的知州。

到了真宗朝,寇准再次被召入京城,并出任宰相。寇准在宰相任内,积极抗辽,功勋卓着,但由于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又有数次被罢官,后来,寇准被贬到雷州,最终病死在那里。

寇准逝世后,他的妻子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在经过湖北公安时,当地民众念及寇准的恩德,将竹子插在地上,上面挂祭物祭拜他,而后将竹子、祭物等焚烧。过了一段时间,焚烧祭物的地方竟然长出了竹笋,并蔓延成林。当地人就在附近为寇准建立了祠堂,还把那些竹子称为“相公竹”。

名家回眸

明清学者顾炎武认为,寇准的一辈子用“诤臣”、“武臣”、“近臣”来概括最适合不过。而岳飞的一首《小重山》词,便如镜子一般,将其照得无所遁形。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一生奔波于官场,也看不清曾经的作为是好还是坏,却为了那点“功名”,落得“知音少”的境地,或许有几分悲哀。可说起悲哀,后世又有几个做大官的有寇准这一生辉煌呢?

澶渊之盟——“和平”之盟

宋真宗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统治时期北宋比较强盛。他小时候就生得仪表非凡,在与人玩耍的时候,爱排兵布阵指挥“战斗”,并自称“元帅”。太祖赵匡胤很喜欢这位侄子,把他养育在皇宫之中。真宗五六岁时,一次去万岁殿玩,装作大人的样子,大模大样地走上台阶,直接朝龙榻走去,像模像样地端坐在上面。太祖刚上朝,看见自己的这个小侄子正坐在自己的宝座上,还装得有模有样,就笑着问他:“皇帝好当吗?”他眨了眨眼,回答道:“做皇帝全由天命。”

太祖很是惊奇,当着群臣的面对他赞赏有加。

宋真宗即位后,大行封赏,追复被父亲贬死的皇叔赵廷美的秦王爵位,追赠堂兄赵德昭为太傅,追赠小堂兄赵德芳为太保。由此可见,真宗的为人比起他的父亲太宗要仁恕得多。

但这位少时聪颖,继位后也极为勤政的皇帝却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

他刚坐上皇位没有多久,辽军就大举侵入宋境。好在这次辽国见好就收,大肆抢掠之后就退了回去。第二年,辽军再次来犯,又一次被宋军击退。

面对辽国咄咄逼人的气势,宋真宗有些束手无策。这时,有人向他举荐寇准,真宗说:“知道这个人的才能,只是他过于刚强,太好耍脾气。”这位大臣说:“现在辽国屡屡犯边,正需要寇准这样刚正不阿、忘身殉国的人才,他来之后必定能解现在朝廷之危。”于是,真宗拜寇准为宰相。

此时,辽国国主为辽圣宗耶律隆绪,但由母亲萧太后摄政。萧太后胆识过人,韬略不让须眉,在她的治理下,辽国国力大增。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和辽圣宗再度率军攻宋。辽军声势浩大,号称有二十万人。辽军此次进攻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绕过许多宋军坚守的州县,直扑到黄河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河北的大片领土已经陷入辽军之手,与澶州一河之隔的都城开封也暴露在辽军的威胁之下。

前线宋军的告急文书一天之内就发来了五次,北宋朝廷上下慌作一团。唯独刚刚走马上任的宰相寇准还是像往常一样平静,他还特意把告急文书扣留下来,不让宋真宗知道。宋真宗听到风声后向寇准询问,寇准才把一堆急报都拿出来,摊在真宗眼前。宋真宗一见这么多急报,也是慌了手脚,急急忙忙地问道:“寇爱卿你看这可怎么办才好?”寇准仍是不慌不忙,他回答道:“陛下是想尽快解决这件事,还是想慢慢地来?”宋真宗当然是想尽快使辽兵退去,寇准趁势说:“只要陛下亲征,不出五天时间,辽军即可退去。”

在对辽国的战争中,宋太宗高梁河惨败一直是宋朝君臣挥之不去的阴影。况且,自古以来,皇帝御驾亲征都非同小可,宋真宗不像太祖和太宗皇帝,他长在深宫,从没有打过仗,况且他又是个胆小软弱的人,听了寇准的话,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御驾亲征。他面带难色,站起来就要回内宫。寇准连忙上前拦住,力劝宋真宗不要动摇,真宗才勉强同意第二天上朝议亲征一事。

第二天,朝堂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参知政事王钦若等人不但不主张真宗亲征,甚至还力劝真宗迁都金陵或成都。王钦若的职务相当于副宰相,看到这样的人主张逃跑,寇准大怒,他当着王钦若等人的面就说:

“谁为陛下出这样的馊主意,就可以斩下他的头来祭旗,然后发兵北伐。”王钦若等人听了这话,全都脸色煞白,站在一边不再说话,真宗则低头不语。寇准放缓了语气:“现在敌军孤军深入,已是强弩之末,而我军力量尚强,只要皇上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派奇兵袭扰敌后,必定能够大获全胜。如果陛下此时放弃都城,必将使全国人心涣散,到那时,恐怕天下也不能保得住了。”寇准的意见得到了宰相毕士安和武将高琼、杨延昭等人的支持,真宗内心虽然很不情愿,但这时形势逼人,朝堂上主张亲征的一派占了上风,真宗迫不得已,勉强同意亲征。

同类推荐
  • 历史之谜(下)

    历史之谜(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骁龙传奇

    骁龙传奇

    帝国崩颓,外戚专权,诸侯割据,三分鼎鼐。天下大乱,百姓哀苦。天圣下界,投身凡体。化身‘龙敦’,成长、学习,修文、练武,游历江湖,统军帅将,平灭三国,解除外患,平定天下!
  • 天威大汉

    天威大汉

    博浪沙下,布衣暴起刺秦的无畏勇烈;漳水之滨,“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那气冲霄汉的豪迈;骊山脚下,鸿门盛宴上,樊哙那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悍勇;拜将台前,说出“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那神鬼莫测的睿智;大漠黄沙中,北击匈奴三千里的旷古壮举;滚滚乌江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的动地悲歌;永除胡患,拓地万里的千古一帝;
  • 重启帝国

    重启帝国

    万历十八年张居正已经挂了,本草纲目已经有了,传说中的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也神奇的出现了。值此之际,刘辰,一个现代社会的2B青年,穿越而来。刚睁开眼,他要考虑的不是抱皇帝大腿,也不是干翻东厂狗腿,而是守住自己的小岛,自己的地盘。“少年,咱地盘守住了,下一步干啥子?”“干啥子?我听说丰臣秀吉他很屌?他家里人知道吗?什么?不知道?呀呀呸的,不知道就打到他家去,让他家人都知道!”
  • 金图

    金图

    我与女娲的传奇故事,当时……还没有衣服穿。
热门推荐
  • 灵异怪谈集

    灵异怪谈集

    繁忙的都市下,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灵异事件,有的流传甚广,有的却不为人知,跟随我,一起走进灵异的世界吧。
  • 与子何非

    与子何非

    安史风云起,天宝十四争。战乱,是一切的开始。半世荒唐,一纸离殇,两心寄明月,空头三炷香。【以上是正经文案】真正的文案君:论傲娇和忠犬的重要性。
  • 火影之新生

    火影之新生

    冷瞳穿越火影世界,一只熊蝴蝶会刮起多大的旋风。
  • 玉清之道

    玉清之道

    一夜屠村,顾凡家破人亡,得灵戒,拜师叶尘,郎朗少年去稚气,一步步走向巅峰,得天物,护天地!等级划分:聚气——气旋境——生灵境——死灵境——灵海境——化形境——化灵境——天灵境——重天境——灵仙——灵圣
  • 十皇霸天

    十皇霸天

    皇者,霸业,霸也!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之总美大称也,时质故总之也,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皇者,万乘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其金口玉言,字字珠玑,一言不合,满门抄斩;一举一动,牵动朝野,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世俗皇者就具有如此威势,那么其他领域,尤其是那些具有莫大威能的修炼界的皇者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看一个被兄弟背叛,被女人欺骗的少年,如何踏上那条寻求皇者霸天的雄途!三大副职皇者之位,闯荡西大陆,扬我华夏声威;三大文学皇者之位,震惊东大陆,显我炎黄风采。带领座下七帝十一王,以及九大弟子:混世四猴,五行精灵,闯一个天翻地覆,闹一个地动山摇,打下一个无与伦比的皇者霸业!
  • 重生烈女复仇记

    重生烈女复仇记

    前世,容颜清丽的她,却遭奸人横刀夺爱、渣男抛弃。流产了腹中胎儿,被打入冷宫整整五年。五年后,却因被诬陷天煞孤星,受尽了二十八道酷刑才不甘去世。当她再次睁眼,投身于将军府三小姐——吴秋瑶体内。她,也不再是懦弱无能的炮灰,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腹黑女郎。贱人,等死吧!渣男,等死吧!我在世一日,你便不得为皇!面对世人非议,她却投以冷眼。直到遇到了一个极品!但因一次次的误会,使感情也跌落低谷。男票骂她心机婊!被嫌弃了?她高傲的拂袖,出走两年。待她回来之时,便是这皇朝变天之日!且看吴秋瑶如何演绎她的复仇大计。
  • 邪魅女上将

    邪魅女上将

    疼!撕裂般的疼痛让安馨呻吟出声。这块玉佩不是.它怎么会在这?这是哪?她获救了?被谁救了?最后她只记得飞机爆炸了,她还没来得及跳下去,那么高的地方爆炸了,她竟然还没死。什么?1998年4月20日?安馨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这不是组织里谁和她开的玩笑吧。
  • 爱在前世你未知

    爱在前世你未知

    清冷绝美文武双全堪比孙家尚香,前朝敌国重臣幸存遗腹之女穿越时空幻化静幽文弱寒门奋斗女孩,情愫暗生心碎苦恋花心倜傥集团继承人,却不曾想正是前世孽缘再续。身世迷离,纠结缠绕。误会连连,劫难重重;纯情柔弱却隐忍坚强,为财还债,为爱还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悔悟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悔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