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1800000005

第5章 盛世才子的无奈愁绪(4)

公元178年,汉灵帝召集了各郡的官吏到朝廷汇报他们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大多官员匆匆赶往京城,而当时在汉阳郡居住的赵壹也来到了洛阳。

当时接见他们的是司徒袁逢。见到袁逢,大家自然是下跪在地,唯独赵壹只站不跪,对袁逢作揖了事。大家都认为赵壹太孤傲,连袁逢都不放在眼里,就连袁逢也对这个对自己不敬的小官吏恼火。

然而赵壹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当日郦食其见汉王刘邦时也不过是作了一个长揖,如今他对司徒作揖,又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袁逢一听,便知道赵壹绝对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他当时就请赵壹上坐,坐到贵客的席位上;还对大家介绍赵壹,认为赵壹是忠臣良子,朝廷现任官员中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他。

虽然袁逢的话可能只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未必出于真心,但这些都不必去追究了,因为在当时,赵壹的确是如袁逢所说的那样,无人能比。

赵壹耿直心肠,他尤其看不惯当时官场的不正之风以及宦官专权的事情。

本来,有很多事情是只能做不能说的,一说出来就会留下痕迹,抹也抹不掉。尤其是在人心不古的官场之中,官员之间更是几乎从不对人说心里话。做大事业的人就一定会说几句谎话,而且还敢将这谎话重复千遍万遍,令其成为“真理”流传下去。而赵壹所做的就是将真理重复千遍万遍,令其将谎言攻破。在这个柔弱书生的眼中,真理永远是比谎言意味深长的。然而在他所处的时代,权力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命运,所以,赵壹微弱的呐喊声无人听见,即便听见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在告别了袁逢之后,赵壹又借着出门的机会拜访了河南尹羊陟。羊陟是东林党人中的头面人物,他和赵壹一样都是清廉之人,看不惯豪强的所作所为,敢说敢干,可以说和赵壹是很对脾气的。赵壹的那一次拜访,令这位廉洁的官员印象深刻。据汉史记载,赵壹在拜访他的时候,所乘坐的车子不但破旧不堪,而且摇摇欲坠,几乎要散架了。要知道在当时的洛阳城里,官员们是十分讲究排场的,不论大官小官,出门所乘坐的车子都十分讲究。而赵壹乘坐着这样一辆车子前来,而且十分坦然,这让羊陟感到十分震惊。

在羊陟看来,赵壹就好像是一块藏在石头里的美玉一般,还没有被识货的人发现。二人畅谈许久,十分投机。送赵壹走后,他便和司徒袁逢一起举荐了赵壹,这个行为使得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赵壹一下子成了轰动京城的名人。大家纷纷想看看赵壹究竟是何面貌,有史为证:“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皇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偶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赵壹论述了一个他认为对的道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这并不是故意而为之的,就好像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之时,统治者永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考虑,从不为民生作打算。西汉建立以来,虚伪的感情和不正之风逐渐将原先的质朴民风压抑了下去,小人开始得利,清白士人却遭到排挤。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汉朝已经不再是昨日的汉朝了。

这样的世界在赵壹的眼中是颠倒的,黑白已经对调,当一个世界再无公正可言的时候,身为文人,自然是有责任代人们提出控诉的。这样的心性在赵壹的性格中日益衍生,自然就埋下了祸端。

赵壹是有骨气的官员,他不肯屈从权贵,这是他的优点。在他的傲骨背后,也有着一个读书人的倔强。在返回汉阳的途中,赵壹顺道拜访了弘农太守皇甫规,却因为下人的通报不及时而受了侮辱,当下驾车离开,虽然之后皇甫规几次道歉,并派人去请,赵壹就是不予理睬。可见,赵壹虽然为人耿直不阿,但也有他自己的毛病,便是度量不是很大。

当然这个缺点对于赵壹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在他的为官生涯中,他多次对他所见到的景象和事物提出批判,而且还多次被关进了监牢,如果不是他的朋友多方面搭救,只怕他会死在监牢之中。所以,赵壹应该已经从几次死里逃生中把人生看得通透了。他虽然在朝为官,但是无法改变这黑暗中的一切。心灰意冷的他对于别人的漠视无法忍耐,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羞辱。所以,赵壹后来辞官赋闲在家,虽然朝廷几次派人来请,他都不答应再出去做官。

对于赵壹而言,这就是他最好的选择,由最初的激愤逐渐转化为平淡,那么,生命安然流淌便是最为重要的。既然真理只得被湮没在历史的黑暗之中,那么就让自己做一个守护真理的使者,与它一起在黑暗中孤寂地等待着光明的那一天吧。赵壹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刺世疾邪赋》的文章来对当时他看不下去的黑暗朝政批判。在那篇赋词中,最初的柔和与顺从已经逐渐从赵壹身上消失不见了,他开始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力量。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然而到头来他自己都险些被命运的漩涡卷进去,不能逃出。看来在那个时代,越是深刻地思考,便越是得不到真的解脱,赵壹便是这样一个人。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在赋词中,赵壹对一切令他不满的事物都提到了。他提到一个秦国人说黄河的水清不可等待,同样人的生命也无法延长,小人得势后,士人便被排挤。另一位鲁生则认为富贵的人吐沫也是金贵的,贫贱的人就算品德再高尚,也只能顾影自怜,所以还不如安守本分,不要白白浪费力气了, 因为这就是命运。

赵壹言辞犀利,极尽讽刺,运用两段对话写出了他内心的无奈。他希望锐利的文章可以唤醒沉睡的灵魂,使得这个曾经的天朝再次焕发出新颜。然而,他还是太天真了,天真到几乎使自己也随同这个王朝一起覆灭。从表现的情绪上讲,整篇赋词慷慨激昂;但是最后笔锋一转,认为“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赵壹认为一切皆是命中注定,不论成败抑或得失,都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包括这个王朝的腐朽,这个王朝最终的毁灭,还有他自己不如意的人生。所以也可以说赵壹在最后获得了一种新的诠释。他的心中,人生的意义已经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了,或许,这样赵壹才能得到解脱。

是赵壹心性敏感,还是他早就窥到了最后的结局?他不说,他只是沉默地等待着,到那一天冷静地接受那早就该来的悲剧收尾。

昔日才子的寂寞人生路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自小聪颖,比起曹丕来还要出色,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喜爱。命运的天平似乎向他这边一点一点偏移:曹操甚至考虑过要立曹植为世子,这是曹操对曹植的一种肯定,曹植以他极高的天分在曹操心目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能成大事者的形象。

然而,政治舞台永远是中国人表现才智能力的最佳场所,他们在这方台面上施展谋略,施展手腕,为的就是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论手段和魄力,曹植在曹家的儿子里不过算是中等水平。那个比他年长,比他柔弱的兄长曹丕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政治礼仪,都胜过他一筹。

在这场比试中,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步步为营,反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沦陷了,令曹丕脱颖而出,最后被曹操定为世子。其实,在这场比试中,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曹植身上那份独有的品质。

首先便是不拘小节。曹植是曹操的儿子,虽然才华横溢,深得曹操的喜爱,但他一点也不懂得收敛性情。他任性妄为,屡犯禁忌,这让严谨的曹操不能忍受,更令曹操不堪忍受的是因为一个女人。

袁绍的儿媳甄氏美貌非凡,曹操攻破城门之后,将甄氏掳去,想要独自拥有,而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也同样看上了这个女子,曹丕抢先一步去向曹操邀功,希望曹操将甄氏赏赐给他,曹操虽然不舍,但也知道一个女人始终比不上父子之间的感情,便忍痛让曹丕抱得美人归了。对于这件事情,曹植始终耿耿于怀,在他看来,甄氏完美无瑕,理应归自己所有,但父亲和哥哥却让她成了男人之间礼让的物品。曹植为这件事抑郁了很长时间,他的不满情绪更是写进了词赋之中。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皓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甄氏体态轻盈,就像起舞的鸿雁,嬉戏的游龙,容貌宛如绽放的秋菊,春日的松柏,形态就如同若隐若现的月亮,如同风中翩跹的雪花。她的美无法用辞藻形容,远远望去,就像是太阳下的一抹朝霞,也像是水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丰满得恰到好处,身高也比例适中。总之,这个女子无与伦比,明眸皓齿,蛾眉弯眉,云髻高耸,唇红齿白,顾盼多姿,美得不可方物。

曹植见到甄氏的次数屈指可数,却能如此深刻地将甄氏的形象烙在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可见他用情之深。只可惜,这等奇女子最终归入他人怀抱,而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寥寥数语,以慰心境。

这一首《洛神赋》是曹植为了纪念甄氏而写的,当时甄氏早就嫁给曹丕为妃,而且曹丕也已经登基成了皇帝,曹植没有能力与他争夺女人,而且在作这首赋之前,甄氏也已经因为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而死于非命。所以,曹植做的这首《洛神赋》纯属怀念之作,他到洛阳拜见曹睿,与甄氏的儿子曹睿吃饭,见到侄子,想起甄氏的红颜薄命,曹植自然是有感于心。据史料记载,曹植睹物思人,在回封地的路上一直神情恍惚,夜里梦中,恍然看到了甄氏在他面前,待清醒之后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更加难掩心中的悲伤,便写下了这一首赋词。

这一首词赋文辞优美,语言华丽,将甄氏的美好与动人之处描写得如在目前,使人看到赋词就仿佛看到甄氏本人一样。曹植虽然放任自流,今日狂歌痛饮,明朝游猎山林,但是他对甄氏的思念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 埋于内心的一种深沉情愫,虽然后人对此有过诸多怀疑,例如宋朝诗人刘克庄就曾认为这是好事之人“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朝的王世贞又说:

“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他们都认为曹植对甄氏的感情是虚拟而不真实的,但从这首词赋中已经可以找到答案了,曹植始终是一个以诚待人的人。

虽然曹植生性豁达,但这件事情已经成了曹丕和他之间的间隙。更何况曹操生前对曹植的喜爱,令曹丕心生嫉妒,对待自己的弟弟,曹丕没有宽容大度的心胸去接纳。曹丕当上皇帝后,曹植的日子过得很是凄凉,虽然依然是锦衣玉食,但那压抑的氛围已经让曹植无时无刻不感到枷锁的重量了。果然,不久,曹丕邀请曹植共聚一堂。这就好像是一场鸿门宴,曹丕的居心众人皆知,曹植欣然前往,果然如他所料,曹丕终于还是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急切,要将他早早剔除。

只要七步内做出一首诗,便可无罪。这是曹丕对曹植的要求,这个要求虽然简单,却令曹植内心如死灰般冰凉。他一步一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一个爹生的孩子,就好像是同一条根上的豆子,心还是长在一起的。虽然曹植的存在对曹丕来说始终是一个威胁。但他最后还是宽容了一回,或许是曹植的这首诗打动了他,又或许是曹植那个时候真的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了。总之,曹植的命就这样延续了下来。但要知道,有时候活着反而更为凄苦。曹睿登基后,他对这个皇叔并没有放弃监管。或许是每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得卧榻之侧睡他人,所以,曹植凄惶度日十二载后,才算解脱,因为他终于与世长辞,不再介入这皇室间的纷纷扰扰了。

曹植不惑之年就郁郁而终,在这之前他一直过着被监视和被软禁的日 子,所以,他后半生心情并不愉悦,可以理解,对一个少年起就意气风发、没遇到什么挫折的青年来说,将近半生的潦倒生涯会将他所有的锐气磨掉。或许曹植早就断了生的念头,只是因为世间还有留恋,所以他残喘到最后。生命后期的曹植已经不再是当日英姿勃发的英雄儿郎了,而是一个只求安稳、心态垂老之人。

世间的人情冷暖,兄弟亲人之间的冷漠无情,都让这个昔日的才子感到无助和陌生。当日的浮名早已化为今日的寂寞人生路,既然如此,那便忍把浮名换寂寞,只为求得心安稳吧!

更哪堪这般落寞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期。他的祖父冯野王在汉元帝时曾做过大鸿胪,父亲冯座袭封关内侯,但到了冯衍这一辈,虽经历数朝,却坎坷终生,一直没能光宗耀祖,直至老死家园。

冯衍才华早露。九岁时,就能将《诗经》背得滚瓜烂熟。二十岁时,他已是博通群书,满腹经纶了。外戚王莽篡位后,急于笼络人才。于是,朝廷上有许多人借机推荐他入朝为官。冯衍因祖父辈俱受刘氏王朝恩典,所以坚决不肯替名不正、言不顺的新朝皇帝卖命,显示了很高的节操。

王莽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天下大乱。王莽为维持统治, 派更始将军廉丹率军前往山东镇压赤眉军。廉丹素闻冯衍才气,特聘请他为随军幕僚,参谋军事。冯衍正寻机有所作为,便满口答应,随廉丹大军来到定陶。当时,王莽众叛亲离,疑心特重,唯恐廉丹存有二心,便频发诏书,催廉丹速与敌决战,并威胁说:“将军身当国家重任,如不能捐躯沙场,便是忘恩失职。”廉丹很是恐慌,便连夜与冯衍商量对策。冯衍借机劝廉丹抓住机会,顺应时势,临阵倒戈,叛莽兴汉。廉丹不听,继续进兵。行至睢阳,冯衍再次劝道:不要拘泥于和王莽的君臣名义而失去中兴汉室的大好时机,当断不断,必有大祸。廉丹仍然不听。结果,与赤眉军无盐一役,廉丹果然战死。为逃避追捕,冯衍亡命河东。

淮南王刘玄更始二年(24),尚书仆射鲍永奉命安顿北方。冯衍为其出主意,说:“并州为兵家必争之地,必须据有。为此,应坐镇太原,安抚上党,收买人心,举贤授能。天下太平时,可以显声誉,一旦有变,也可据以建奇功。”鲍永深以为是,遂任冯衍为玄汉将军,知狼调县,屯守太原,使之与上党太守田邑等人一起招兵买马,为扞卫并州做多方准备。

同类推荐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生肖文化 酉鸡有吉

    生肖文化 酉鸡有吉

    本书研讨生肖鸡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无论是咆哮体还是唤醒体,我们依然生活在这里,等待房价下跌,期待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接受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捂紧钱包过小日子;战战兢兢地吃着小馆子的饭菜;还得随时准备好口罩,恨不得把新鲜空气存起来用……本书所选内容均应围绕在大财经范围下,同时又事关民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用语录加单篇文章的方式,回顾了2011年中国经济相关的内容,以期提醒读者,一年时光又过。
  • 超级店主养成攻略

    超级店主养成攻略

    孙子越每年都去做好事,孤儿院的孩子见他不敢哭,养老院的老人见他不敢言,流浪的动物见他四处跑散。陶然:你为什么还要去做好事?孙子越:……陶然觉得,这世上,她最大的金手指不是系统这个萌物,而是孙子越这个男人。
  • 串联心路

    串联心路

    你瞧,每一句话都会被句号隔开。但是一句一句串联起来又会组成一段话,一篇文章。恰如每一段人生,每一段路。是各不相同的,也是互相串联的。这里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人的传记,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有预谋地讲述一些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但或许,他们拥有相同的灵魂。Spirit.get√
  • 毒妻临门

    毒妻临门

    她是商界女传奇,是云氏企业最理想的继承人。一朝穿越,误入侯门,成了凌家废柴四小姐。他是翩翩贵公子,一朝得志,震惊朝野,是为天下第一摄政王。她是神秘土豪,在深闺中斡旋,于商场上打拼,保亲人,争家产,步步为营。他是幕后权臣,在朝堂上扮猪吃老虎,除奸臣,赚民心,节节高升。他尊她为祁国至狠至毒妇人,她称他是天下至阴至险奸臣。一封荒唐的指婚圣旨,她成了他的妻!她怒:“摄政王,你到底想干什么!”他笑而答之:“澜儿,这天下就是我替你摆的一局棋,你玩着可还顺手?”“你都已经得到了天下,何不放过我这区区妇人?”“可是澜儿,我的心太小,仅能容下一人,这天下太大,我容不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终极狂兵

    终极狂兵

    他是国之利刃,更是军中王者,但他却有一个丑女未婚妻,为此,他不得不踏上退婚的路,可谁知这一去,居然引起了腥风血雨,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在嬉笑怒骂中一路高歌猛进,纵横都市,横扫一切。
  • 偶像之星

    偶像之星

    一个小小的初中生,却萌生了要当偶像的念头。从此,她就和伙伴开始不断努力,励志成为偶像。她会成功吗?敬请期待…(ps:本书有些参照守护甜心,但却不一样哦)
  • 双面神律

    双面神律

    爱他的人说,他是天使,因为他天真单纯、温顺善良。恨他的人说,他是魔鬼,因为他穷凶极恶、不择手段。而在她们的心里,早已分辨不清,对他的感情,是爱、还是恨?他叫沈心命,命中注定,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自己却说:“我哪有那么高尚?我只不过是一个神经病而已!”这就是他,一个拥有双面人生的神奇律师!【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综漫之最强学生

    综漫之最强学生

    穿越柯南,食戟之灵,狐妖小红娘等,一起浪吧。我是学生,成为幻想时空君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