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7800000032

第32章 佛理陶炼人生(2)

现在外面对我有误会的太多。其故盖在一般人心浅性急,而我的理论主张又未全盘发表。再则道理虽同一道理,而在普通人于事实来到,固可一点即破,不难相遇;事实未到眼前,则千言万语亦殊难了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与深曲性均达极高程度,大家不了解我倒是件小事;没有研究问题的态度,而耽误了民族社会的前途,却甚可惧!有志青年幸其留意!

精神陶炼要旨

"精神陶炼"这一科,原来的名字是"乡村服务人员之精神陶炼",在讲明有志服务乡村的--乡村建设运动者--应行具有的精神。乡村建设是什么?要在乡村建设理论里去讲。大家将来知道了乡村建设是什么,则服务乡村所需要的精神是什么,当更易知道;同时对于精神陶炼的意义亦更易明白。我们服务乡村所需要的精神是什么,底下先简略的加以说明,话虽然很简单,可是很重要,大家要留意一点!

我们"乡村服务人员之精神陶炼"一科目,就是要启发大家的深心大愿。我们能有深心大愿,才没有俗见俗肠。比如看见财利浮名都心热,无关轻重的成败毁誉都顾虑,这完全是世俗的心理。我们的乡村建设是一个很大很远的工程。我们要有深心大愿,方可负荷此任。大家如果为俗见俗肠所扰,则没有力量担负此远大的工程。明末王船山先生顶痛心"俗"。他曾说过一句话,非常深切动人。他说:"恶莫大于俗。"这是很值得我们深切反省的一句话。俗见俗肠是非洗刷干净不可;而要洗刷俗见俗肠,必在深心大愿出来的时候。深心大愿出来,俗见俗肠自然脱落。深心大愿是什么呢?现在不往深处讲,我可以用极浅的话来告诉大家:深心大愿就是要你有真问题,不要有假问题,要有大问题,不要有小问题。如果我们发现有真问题、大问题,此即深心大愿出来的时候。什么是小问题?就是俗见俗肠。昨天陈主任(亚三)曾说:"关于起居享用方面不要注意;在这些地方不要有问题,那些都是小问题。"我们也可以说:有小问题者为小人,有大问题者为大人。真问题是活泼有力,隐然藏于中而莫能去;如时有时无,忽起忽落,那就是假问题。有真问题时,就接近深心大愿了。

什么是深心?深心即悲悯。普通说:"悲天悯人。"当社会上多数人都在痛苦灾难之时,容易发生怜悯之心,这当然也是悲悯;不过悲悯亦还有更深的意思。换句话说,更深的悲悯,并非对灾难而发。这种悲悯,不一定看见灾难才有,而是无时不可以没有的。这一种悲悯,自己亦在其中,斯乃一根本的悲悯,斯乃一对于人生的悲悯。这种根本的悲悯,包含刚才所说的对灾难而发的悲悯。如果我们有更深更根本的悲悯,则更易有对灾难而发的悲悯。这一个深心,是从对人生的反省而发出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天一天的活着,笔直机械的活着,不会发出人生之感,--人生之感是从反回头看人生时,所发生的一个更深的慨叹,一个更深的悲悯。此必须从对人生的反省而来,平常不容易有。什么是大愿?大愿即深心;有深心始有一种大的志愿力。这一种大的志愿力是从深心而来。这一种大愿,是无所不包的大愿。照我所了解,大概佛是一个有大愿心的人。中国的古人(儒家),多半勉人立志,勉人立志就是勉人发大愿心。如张子:"民胞物与"的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很能够代表儒家教人发愿的精神。

如果我们不发愿、不立志,我们的乡村建设亦即无从讲起。这一种愿力,超越个体生命;仿佛有一个大的生命,能够感觉个体生命问题以上的问题。能够超过个体生命而有一个大的生命,从这个地方就见出来是"人","人"就是这么个样子。如果大家要问我怎样是"人"?我的回答:人就是感觉问题顶敏锐、顶快、顶多、顶大,--无所不感觉。这样就是人,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即在此。是甜、是苦、是痛、是痒、是合适、是不合适,他感觉得非常之快,并且他的感觉无所不到;所以他的问题特别多、特别大。动物虽然亦苦,然而苦不过人;人如果觉得苦,那才是真苦啊!人要是快乐,那才是真快乐啊!这些都是动物不会有的。其感觉特别多、特别大、特别深刻、特别敏锐者谓为"人","人"亦即"仁"也。"人""仁"这两个字是相联的,其义亦相通。所以古人常说这么一句话:"人者仁也。"人类与物类的不同,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去找,--必从此处寻找方可发见其不同之点。物类没有这么多、这么大、这么深的问题;可以说我们所有的感觉它都没有。物类与人类之不同在此,俗人与超俗人之分别亦在此。俗人(前之所谓有俗见俗肠者)问题少、问题小、问题浅:他的感觉迟钝,感觉不够,亦即其"仁"之不够也。我们并不是想作一个超过常人的人,并不想与众不同;可是不愿意作一个不够的人,而愿意努力圆足人类所具之可能性。圆足人类之可能,自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亦为人不可少的事情。这个意思就是说:深心大愿是从人类之可能中自然要有的。我在前边曾这样讲:人之所以能发挥深心大愿,是要有真问题,不是有假问题;是要有大问题,不是有小问题。从真问题、大问题中乃能引发深心大愿。人是有活泼的力量可以感觉若许问题的;人类与物类的不同,俗人与超俗人的不同均在此处。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以为我们一定要做个超俗人,我们并不敢存此心。原来真问题、大问题,以及深心大愿,都是从人类的可能性来的,我们只是要圆足那个可能性而已;不是非要做一个超俗的人不可。如果没有真问题、大问题,那是我们的不够、我们的缺欠、我们的不行。希望大家能够体会此意。

人类既是感觉项敏锐,是甜、是苦、是痛、是痒、是合适、是不合适,他感觉得顶快顶大;那么,我们就要在这个地方留心,应当让我们的感觉敏锐深刻,快而且大。我们应当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痛、什么是瘁。我们要把此感觉深切著明,自然可以发深心大愿,自然可以担负乡村工作;这就是精神陶炼的意义。

末了我要大家自己问自己一句,你的问题在哪里?我们都找我们的问题,我们可以每人写一个字条放在书桌前面,常常自省!精神陶炼这一科,固然也可以讲,同时尤应注意个人的生活及个人的精神。关于这个事情,本来是替大家请了几位班主任来帮助大家。聘请班主任的时候,院内同人很细心,很费斟酌来替大家安排。现在担任班主任的几位先生,多半同我相处很久,我很了解他们。在我个人,代大家请班主任是很费了一番心思;大家既相信我而来此就学,我希望大家对各位班主任,都有实在的信心。

昨天在纪念周上我说希望大家以极大的虚心接受本院的规矩及嘱咐大家的话。这个意思很要紧;如果大家有深心大愿,有一个很恳切的意思到此地来,我相信大家有极大的虚心。以我知道各位同学有很多在社会上作过多年事情的。作过多年事情而又来此求学,这意思就不平常,就不俗;有这么一个心愿,当然能够虚心。所以我很相信大家能以极大的虚心来接受本院的规矩以及嘱咐各位的话。如能够这样,于大家必有很大的好处。我们所请到的几位班主任,以他们的学问、经验,也许不特别高、不特别丰富;可是我相信在精神陶炼上一定可以帮助大家。这几位班主任,我对于他们的"志气"有一种承认,对他们很有一种恭敬的心,所以请他们在精神上来帮助大家。我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注意;能相信我的话,来接受并且信从这些班主任的指导。以他们的谦虚,一定可以引起各位同学的谦虚;以他们的勤劳周到,一定让同学亦能够那样的勤劳周到;而且让大家可以感觉到他们是真有一种亲热的意思来帮助大家。

精神陶炼的大意,已经对大家说明,就是要启发我们每个人的志气愿力。于此让我们联想到丹麦的教育。丹麦教育特别的地方,在《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一文中,我曾经有所论列,大家可以看一看。我现在略说为什么由我们的精神的陶炼而联想到"丹麦的教育"。

我们说"丹麦教育",是指着距今已七八十年复兴丹麦的那一种有名的民众教育而言。这种教育甚特殊;起初未曾注意到它的特色,后来才明白。我在《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那篇文章中说:我们作乡村运动,听到丹麦是农业国家,所以注意丹麦;我们作乡村运动注意合作,而丹麦以合作著名,所以注意丹麦。"丹麦教育",我猜想着它大概是提倡改良农业合作的;后来我仔细考察,才发见我们的猜想是错了。农业改良,合作组织,诚然是复兴丹麦的方法,并且丹麦的复兴是很得力于这种方法;可是事实上"丹麦教育"在最初不是这样的。起初的"丹麦教育"离此尚远,绝不是一个偏乎实际应用的,而倒是一个非实用的。我在《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一文上曾提出两点申论之。我说很奇怪的、它的教育是非实用的,非职业的训练,非养成技术人才的训练;现在有人好说"生产教育",那末,最初的"丹麦的教育"恰可名为"非生产的教育"。它又不是一种讲书本子的教育,几乎可以说它不是教人念书;它那种教育,恰在技能训练与书本教育以外。那末,它究竟是什么教育呢?在头脑粗浅的人,实想象不到。它那种教育很难说,仿佛是一种"人生的教育",或"精神的教育"(这两个名词很不通,但此外更无其他较好的名词以名之,故只好用它),很近乎我们精神陶炼的意思。

"丹麦教育"的创始者,是几个富于宗教精神的人;他们本人的人格非常有力气、非常伟大。他们自己说他们的教育是"人感人的教育"。它这种教育的长处,就是从有活力的人来感发旁人的活力。它并未教给人许多技能,更非教人念死书,结果让丹麦的民众活起来了。这种教育,很靠重办教育的人;教师的本身必须有活力才行。"丹麦教育"创始人的人格,实在令人佩服;而其教育制度亦的确能帮助丹麦,让丹麦民众活起来。关于丹麦教育制度我觉得有好几点应当提出来说的。其一:它所收的学生多半是青年,不收过小的(它对年龄的限制,大概是十八岁以上);因为太小的人尚无经验,对于人生尚未尝着什么,他还不会有问题,所以对他不好作工夫。同时年龄过大的,精力渐将衰败不行。最好的是尝到人生滋味的人,工夫就好作很多。大概在青年时代(二十余岁的人)将成熟而未成熟的人,内力都很充足,其身体、智慧、头脑,都正在发育。这个时候正是每一个人的英雄时代,他有的是感情、有的是力量、有的是志气。若能给以人生的教育,那是很好的。其二:丹麦的民众学校是私立的,办学校的人是志愿的、自动的,非受官府的派遣而来。因其富于自动,所以有活力,所以能引起他人的自动,所以富于一种生命的力量。其三:不惟办学的人是志愿的,求学的人也是志愿的。小孩子的读书常常是被动的;十八岁的人,他不来则已,来就是他自己要来。况且他们的学校中,资格、文凭、学位、职业、手艺全没有;既非被动,又无所希图,所以他的入学完全是志愿的。这种教育,两面富于自动性,所以有一种活的意味。丹麦的民众学校,学生肄业的期限虽短,然在此三五个月当中,即可学会寻常学童三五年所学不完的课程。其四:私立学校,政府补助它而不干涉它(它也拒绝政府的干涉);因为没有干涉,所以机械性少,所以不被动、不死板。它的一切功课、办法、规矩,亦不必整齐划一;不整齐划一机械性就少,机械性少就最富活力。"丹麦教育"的创始人物与其制度合起来,完全可以做到让丹麦的民众活起来,所以结果其国内农业合作最发达;虽然"丹麦教育"并不讲究这些,可是丹麦的农业合作之兴盛全靠这个教育。"丹麦教育"的创始者,现在已被大家公认为丹麦农业合作的功臣;此即因其复活了丹麦民众,复活了丹麦社会。人活了之后,自然会找路子;如根本的地方没有生机(人不能自动),给他方法、技术,他也不能用。知识、方法、技术,都是工具,人活起来之后,自然会找工具、会找方法。所以看着"丹麦教育"是非实用的,可是后来完全变成了实用的。

我们中国的教育,自废科举兴学校以来,大家就是着重实用;如果找出当初废科举的理论,则可知原来就是讲求实学,讲求致用。中国开头感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即行注重实用,注重职业训练,注重养成专门人才;凡此皆是注重西洋科学技术的缘故。后来又有人提倡"职业教育",组织"职业教育社";现在虽没有生产教育社,但已有人倡言"生产教育"。在我想这都用不着。因为开头的时候,我们已经如此做过,用不着现在来说。自兴办学校以来,从来没有人说不是办讲求实用的教育,可是结果与丹麦相反,完全成了非实用的教育;所以我们由"丹麦教育"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这一个对照,非常值得注意。可是讲求"职业教育"、"生产教育"的人,都没有对照过;如果来一个对照,则很可以反省反省,很可以有个觉悟。这个问题就在"丹麦教育"不是从职业入手,不是从生产入手,而结果成了职业的、生产的。其原因还是我们刚才说的,知识技能是工具,工具是靠人运用。"丹麦教育"不从工具入手而从运用工具的人入手,使人先活起来。在人未活以前(即其精神尚衰颓而未振发的时候),你把工具摆到他面前,他也不会用。中国教育之失败,我敢说就是失败在讲求实用。关于丹麦教育的话不再多说,最好大家参考讲丹麦教育的书同我写的《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那篇文章。

此时此刻是"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民族"精神最颓败的时候,与丹麦同样的非先把中国人活起来,大家没有办法。如果中国人还是死气沉沉,无丝毫活力,则什么也不要讲,不必讲!中国乡村中人,差不多都是受许多迷信与习惯所支配的。他们有意识的选择很少,只凭迷信与习惯,此即所谓缺乏活力,此即所谓死板不动。可是这个时候,很多的人就是直接同乡村的迷信、习惯去冲突。许多教育家、维新家、革命家、改良家,都做错了许多事情;其冲突的结果,于事无益,他绝没有复活了乡村的民众。有许多冲突(近几十年来),其结果虽然动摇了乡下人的迷信与习惯;然而动摇的结果,让他彷徨、苦闷、心里无主、意兴消沉,比从前更死,更无活气!

同类推荐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热门推荐
  • 边王爷的天才妖孽妃

    边王爷的天才妖孽妃

    她是人人唾弃的外姓废材郡主,传闻她奇丑无比,无一是处,是枫岚之耻;他是人人尊崇的战神七王爷,传闻他骁勇善战,不败战神,是澜启之荣;后来,她的国家为求和,把她远嫁澜启与他联姻,而他却毁了她的国家……
  • 斗士星空

    斗士星空

    自死,伴随着身前世的项连一起重生,成为了星空斗士,别人星记都额头,我的星记在心脏……
  • 北东园笔录

    北东园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球诞生之龙凤呈祥

    地球诞生之龙凤呈祥

    本文以故事形式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地球诞生时宇宙间的情形。以苍龙和恐凤拯救宇宙之壮举告知人们:生命,在奋斗中永生!
  • 英文爱藏:那一年,我们各奔东西

    英文爱藏:那一年,我们各奔东西

    学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吴文智编著的《那一年我们各奔东西》内文 篇目均取自国外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最动人的篇章,中英双语,适 于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学英语不再沉闷辛苦——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 感、地道的英文,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动人的绝美篇章时,不仅能够提升生 活质量,丰富人生内涵,更能够轻松提升英文领悟能力,体味英……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乱世英雄之霸尊计

    乱世英雄之霸尊计

    在封建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唯有强者才能在这个暴力的江湖生存下去,弱者将会死亡。这是一个杀人不偿命的江湖,这是一个没有民主、没有自由、没有王法的江湖。世间有一种人,叫做影太人,有一种怨恨叫做影太,当某个人埋下了深仇大恨,就会生出影太的种子,影太是因为有一些埋恨在心的人死后仍然死不瞑目,就会形成影太,出现影太的种子后表面没什么事,如果影太一旦发作被影太附体的人就会功力大增,成为任由影太摆布的傀儡,这种人叫做影太人,影太人的使命就是要完成前世死人没能完成的遗怨完成。有一个门派叫做圣元殿,神秘而又隐秘,江湖之事从之不管,他们的使命则是消灭影太人。
  • 戏出名门

    戏出名门

    三代恩怨的斗争,一生命运的摆弄。出身豪门、坚毅果断的卲亦君,本以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守护自己的家人和企业。但商场的尔虞我诈,同父异母的妹妹陆静芸的步步紧逼,以及至亲之人的欺骗利用使自己终于看清楚,原来乌云背后依旧是无边的黑暗,自己不过是最亲的人,一生恩怨斗争的棋子而已。面对残忍的现实,坚强决绝的她又能如何让自己化险为夷?待一切终了,是否这才是真正残酷的开始?
  • 与卿共合欢

    与卿共合欢

    他用二十年去复仇而她用一生偿还许是命定,不该分离的人就算辗转几程也不会分离缘分未尽,不会结束的感情就算强迫也忘不掉放不下“沈归意,你记住,我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娶你是你的福气,也是在偿还你爹十二年前造的孽。”“我曾经说过,娶你是因为你爹曾经造的孽,可如今我改变了初衷,我只想和你好好的过一辈子,唯愿年年如意,岁岁合欢。”喜欢的小可爱可以加群175386864= ̄ω ̄=
  • 青之风学园

    青之风学园

    美丽的学园里有一群学生,青涩纯真本应是他们的本性才可是平凡的他们却有着绝不平凡的命运,好基/姬友才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