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3000000007

第7章 无穷风采(5)

我自幼从上海到广州定居,初住于河南大基头。那是寻常巷陌,楼高不过三四层,麻石铺的路。50年代粤人多着木屐,走在巷子里,通街屐声得得……来往者多着唐装,黑胶绸,对襟,裤筒甚宽,走起路来飘飘然两脚生风。裤头也宽大,谓“三自一包”对折成包,柬于脐下,或以绳佩以玉石系之,即步如飞,不至于甩裤出丑。姑娘家竹纱为衣,淡花藏青,大襟衫以布钮扣之。其身材窈窕尽现,曲线浮凸,再在襟前缀一朵白兰花,阵阵的幽香,双脚着彩漆木屐,青发如云,以红丝绳扎辫,粗且黑,晃悠胸前背后,皆生婀娜之姿,楚楚可人。

房东有钱,祖传一幢三层楼房。房东为人随和,心好,不计较。我家租他的二楼亭子间,只容一床,父母住。我则架帆布床睡在厅。“七十二家房客”旧广州住也紧张,间隔狭窄,故开天井采光,盖以天窗。天窗可拉动,由楼顶天台启,直透几层楼,满楼生辉。窗不用玻璃,用蚌壳打磨光片,呈鳞状嵌镶。即雨,“鱼鳞”片亦可透光,点滴雨声,淡淡云光,室中自有广东音乐《雨打芭蕉》,饶有一番南国情调。

房东晨课,虔诚供奉关老爷,神龛处厅正中,玻璃框嵌镶“关公夜读春秋”画像。拂晓,深巷有卖花声,却是老妪,声颤悚然。我未醒,房东太太买回供品,装一盘大红花、白兰、鸡蛋花、柏叶……另一盘食物,有染红的豆沙包,香蕉等果子。一切如仪,房东两夫妇即顶礼膜拜。粤人崇尚关公,忠义千秋。画的像,红脸、长髯,两旁站着托青龙偃月刀的黑脸周仓,捧印鉴的白脸关平。我小时最怕看周仓,此公吹须碌眼,不怀好意地打量着我这个小孩。我怕被他一口吃了,故夜不成眠,尤其熄了电灯,只神龛中油灯如豆,暗红殷殷,着实怕人。

须臾,七八点,巷子开始热闹,叫卖声不断,此起彼伏。有卖芝麻糊,海带绿豆沙、龟苓膏、猪肠粉、麦芽糖、叮叮糖……皆极具诱惑。卖芝麻糊者,其音甜腻腻的,“糊”字尤甚,颇若醍酬灌顶。卖龟苓膏的老妪,音颇如半胶状的膏晃晃然。龟苓膏玄乎黑,形若豆腐状,半透明晃得水灵。卖叮叮糖,其实是葁糖,凝于盘中,敷以炒热的面粉。卖糖人以手中铁片敲得叮叮响以招徕小孩,辄以铁片凿块,一分钱有交易。而为小孩最兴奋奠过于卖鸡公榄者。小贩以马口铁卷成的大话筒高喊“鸡公榄——飞机榄——”以彩纸扎成大公鸡套于身,泡制的橄榄尽在鸡肚中。若有人楼上呼买,即投下一分钱,榄亦随即抛上。货银两讫,百发百中,交易尽在一瞬间,真够“飞机”。而买者也多是有钱人家的“二世祖”,师奶。拉车的、泥水佬、咕哩佬岂有高高在上啖榄之福。他们多住在绳枢瓮牖的涌边棚屋,幽深深的小巷最深之处。唯其稚子尾随着“鸡公榄”,垂涎这“有辣有唔辣”的鸡公榄。

巷尾处有一棵大榕树,树下就是一条小涌了,泛着黑水,臭气熏天。涌流出珠江,粤人不叫河,叫海。巷头出口就是洪德路,街头就是大基头,渡头也。粤人谓过河为“过海”,巷尾小河谓涌。然则广州城交错珠江水网,城中多有濠涌,如西濠、泮溪者,有涌必有桥,如漱珠桥、恩宁桥、环珠桥、龙珠桥……其时,舢板直可撑入城。舢板所装何?各式蔬菜水果也,如菜心、芥兰、杨桃、木瓜、龙眼、黄皮……其中香蕉居多。舢板人城甚早,天未亮时,即挨家挨户去“倒塔”。广州人讲“倒塔咁早”盖出于此。所谓塔者,即马桶,舢板满载而归矣。舢板聚处多为大榕树下的渡头,榕荫下,热闹非常,讲古的、数白榄的、唱龙舟的、盲公卖唱的……笃笃锵,笃笃锵,嘀嘟嘀嘀啷,不绝于耳。大榕树下有青石板砌的石桌石凳,一桌一桌,如同开宴。拥拥挤挤,熙熙攘攘,济济一树,皆自得其乐。着黑胶绸唐装裤的,卷起裤脚,竟能让那隐处也见见世面,凉快凉快,那人浑然不觉。大碌竹筒的水烟照抽,吞云吐雾;听到成湿处,搔着痒处,“哈哈哈”照笑不误。原在巷里叫卖的,也渐渐聚集此处,生意也越做越旺。四十多年了,其景历历,于新的世纪记之,自有物换星移之慨。过海码头(羊城忆旧之二)

横亘广州城东西之水,珠江一脉,而粤称海,究之果然是海,当时惊涛可拍越秀山之岸;上下九亦有西来初地,传为达摩祖师一苇东渡登陆之处。而粤人有阅以沧桑者,言之不谬。50年代始末,滨江路未成,叫作海皮。自大基头至纺织路皆泥滩,有水上人家,旧称“蛋家”,构木屋聚居其上,潮起潮落,风雨飘摇,世代以居,经年历久,其桩木为水所啮,剥落如骨,不盈一握,赖以支撑,危若累卵;而鸡犬相闻,居者自乐。

水上人家的木屋木枢席牖,沥青纸竹篷为顶,木板铺地,女人爱清洁,辄以洗刷,摩挲生光,油亮可鉴。入室赤脚,席地而坐,饮茶待客;夜则席地就眠,可听风涛。室虽陋而净,家虽贫而乐。家家以木板铺桥相通,纵横交错,如水上巷陌,相接沿岸逾数里。板桥逶迤伸人江,皆泊船只,桅樯如林,桨橹交加,乌篷耸动,远看似是归牧的水牛在那里聚息,兼有农家之风,闹中取静,一乐也。然南方台风季节,狂风暴雨肆虐水上人家,多有惨况,本主义制度59年间,国家斥资在纺织路、芳村广建楼房,让水上人家尽迁陆居。“蛋家”以后无人再叫了。所谓“蛋家”是旧社会对水上人家的辱称,欺负船民,不准上岸,此后人未必尽知。

珠江上的船只多以“花尾渡”来往四乡,花尾渡亦即木驳船,饰以红绿漆花,船头画吞江虎面。花尾渡并无动力,要“大烟囱”来拖拉。大烟囱即蒸汽机拖轮,因锅炉上有擎天柱一般的大烟囱而得名。现在后生谓“拍拖”其实是大烟囱带动花尾渡航行的术语。江上望去,两船依偎,恍如一对情侣。

最难忘的是水上的叫渡声“过海啊呢……”那时江水宽,风清水淡,波光粼粼……那叫声娇若莺啭,余音嫋嫋,回荡江面,曳人心魄。桨声吱哑,那是花艇上的姑娘在兜揽乘客,两个船家姑娘,一个摇桨,一个使竹篙点拨。真如凌波仙子一般,亭亭玉立在波光云影间。船家姑娘打扮也别致,碎花竹纱大襟,紧裹窈窕,宽大裤筒跣双脚,婀娜的腰肢娉婷如菡萏出水临风。胸前着一兜,绣有花边,以银元为扣系之,再别一朵白兰花,鬓间也别一朵白兰花,显得素妆淡雅,风姿绰约。因为她们常常划桨使船,出没风波,得以锻炼,身段特别健美,那身衣着更使其身材曲线尽显,玲珑浮凸。那一头乌黑的长发,红头绳扎了一条粗黑的长辫,划桨时盘在如玉一般的颈项,黑白分明。那红唇咬着辫梢,微汗沾湿了几根发丝粘在雪白的腮上,更添几分妩媚。旧时有“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之说,那缘由是纨绔子弟玩蛋家妹的勾当。每年在黄埔波罗庙有“波罗诞”,祭祀南海之神。“波罗浴日”是当时羊城八景之一。春夏之际,富家子弟包一条花艇去波罗庙赴会,籍此郊游。花艇随珠江东去,直下波罗庙。花艇漆花装饰,嵌有镜花,垂以珠帘,艇上有及第粥或艇仔粥以饷客人,当然费用不靡。到了波罗庙,并无码头可靠船,于是须艇妹背着客人上岸。那些登徒子便可在香肩上大展手脚了。不过,这些艇妹充其量也只能被纳为小妾,已经算不错了。到后来,只落得被玩弄,遭遗弃的结局。

平时在江上摆渡的,可不是这种花艇,却是乌篷船,自然不是绍兴的那种。阔些,可乘十人左右,分坐两舷。船家在船头划双桨,身子前倾后仰很用力。摆到对岸收费两分钱,还有电船须三分。当时过海渡口除大基头,还有堑口、石冲口、纺织路、白蚬壳,最大的是天字码头,过去是官用的,林则徐钦差广州就在此上岸进城。码头极简陋,以竹筏扎成,旁挂汽车轮胎,以防船壳碰撞。这么多的渡船竞争激烈,水手以竹篙勾着竹木排,大声吆喝:“过海呀!过海就来!”叫得恳切,终不如艇妹叫得甜呢招人,且多是粗黑汉子。但过海者甚众,因便宜。一船一船夫,一妇人撑篙,一船为一家。船尾处系着流着青涕的小儿,身上挂一木葫芦,即使落水,有救生之效。因父母忙于工夫,小孩任哭,自吮手指消遣。从大基头到对岸的大钟楼,约十来分钟,一个钟头来回数趟,大概可得四毛钱。当时来说,相当不错了。现在这些渡船和花艇都荡然无存了,上年纪的人只有望着滔滔的江水,作无尽的怀旧之思。现在也真不须摆渡了,当时唯一条海珠桥,继而有了珠江双桥,人民桥;现在更有了海印桥、解放大桥、鹤洞大桥、华南大桥……

游泳稚趣(羊城忆旧之三)

广州一水分作河北河南,河南热闹处少,唯洪德路、同福路、小港路……当时以茶居定旺地。这几处有名的茶居有洞天、成珠、三如、正心等散布其间。若是有一茶居,不论大小,只要有人来一盅两件,那就带旺一市。河南巷陌多涌,有涌必有桥,有桥必有茶居,有茶居必人来饮茶。如龙珠桥、环珠桥、马冲桥……桥边都有茶居,来饮茶的人不剃光头也剪平头,敞开胸或打赤膊的三行仔:机器仔、泥水佬、咕哩佬;更有三教九流,吹嘀啊的、抬棺材的、卖跌打药的……他们欢聚一堂,竖脚划拳,杯盏交错,大声讲、大声笑,管弦粤讴,极尽喧嚣。

桥下泊船,有埠。船家系缆上岸,捧起大碌竹水烟筒,跣足踞凳,竖膝而坐。大呼“开茶!”茶博士即屁颠屁颠提着茶壶过来。这时,小孩有机可乘,赤膊呼啸,一脱裤衩,跃人河涌,狗爬凫水,尖声欢叫,尽趴着船舷,伺机偷取船上瓜果,潜入水中大嚼。船家偶有发现,即人茶居窗口伸出头来,炒虾拆蟹的破口大骂。孩子们一哄而散,吸一大口气借水而遁。无动静了,他们又重聚拢来,再骂,再散,不胜其扰。不过,也真有孩子切磋泳技的,其时兴狗仔式、蛙泳、自由泳、蝶泳,均为时髦,孩子们视穆祥雄、戚烈云为崇拜偶像,嬉笑间仿效得头头是道。

过了龙珠桥,就可到龙田。砖屋渐疏,茅屋渐多。茅屋以禾杆草浆了泥巴搭上竹杆扎的架,敷以为墙。木板为门,竹节为枢,开启时吱嘎有声,小溪潺潺绕出人家的小园,流人涌去,涌有桥为马涌桥。桥侧亦有一茶居,所聚多是农家,茶居不知何记,甚简朴,木桌、木凳支离摇岌,人坐之,左右屹动,不至人仰马翻。茶居所临河涌稍宽,船可摇橹,篙可撑岸。因无人往水中倾倒残渣废物,故水极清,船家可汲水淘米为炊。到夏天两岸翠竹红荔,最宜游泳,爬上树脱裤,随脱随跳,无人看到,且裤衩挂于树梢,无法没收。泳罢即可着裤,神不知鬼不觉。涌水由珠江涨潮倒灌,掬之可饮,味清甘。荔枝伸入水中,凫水间张口可啖,泳自得其趣。

我等在少年时常去波楼游水,此为白鹅潭。波楼旧称咸鱼栏,波楼是挂风球预报气象的信号楼。粤人称球为“波”英译音也。此处水面宽阔,粤北上游伐木扎排放流,到此聚集待市。杉木排上可走动,最宜上水下水,小孩都聚此游泳。有花名“水怪”者,可躺于水面抽烟看报,不沾滴水,使小孩欣羡不已。此人乃老画家麦汉兴,年八旬,近故。我自练不到这般境界,只得沿着杉排作无式之凫。我等趁老师疏忽,“偷鸡”出来游水,只得偷偷摸摸。当时要是谁不敢出来游水,那就大家都瞧不起他,认为他是孬种。众人就朝他吹用手搿成的“竽”,拍打有律,吹莫名其妙的曲子,揶揄起哄,弄得他抬不起头来。其时有港监船巡逻江上,严禁游泳,专捉游水的孩子。我们认为是老师们买通的,专来对付我们。因为被“俘”的小孩都须留下学校、班级、姓名,好向老师报告。而被放归的人,大家深表同情,慰问有加。大抵是了解里面的情况,好在自己被捉时,不至毫无思想准备。

我等多去河涌游泳,致使现在做梦还常常是当时情形。因怕母亲责怪,不敢弄湿了牛头裤,只得光着板子,仓促脱裤,急忙下水。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只是心里老牵挂着藏得十分隐蔽的裤子。总怕丢了裤子,无脸回去见爹娘。那裸归是相当羞人的事,用手捂着那小弟弟,遮遮掩掩的走,虽是小孩子,要碰上女同学,多难为情。好在我还未曾遭遇如此尴尬,倒是有一次几乎栽在一个农人的手上,如今我还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嘴边也刚有了点茸毛,是不能“失身”的时候。偏偏游水正畅快,下起大雨来,于是随手摘了河里的荷叶遮了衣服。岂料蹦出一个大汉来,只差手中没有两把大板斧,不然,真当他是李逵了。揪着我,非得要赔他的荷叶。小孩子无钱,那干衣服被他扣着,湿漉漉着一条裤衩被他押着在雨地里走。遗憾肌肉不够发达,有碍观瞻,只能羞得无地自容。以后,再也不敢去招惹农民了。于是另去开辟新的泳区,看来,要去没有荼居之地,人迹罕至,才可少麻烦。也真在广州纸厂后面,他们存放造纸木材的河面上。那里游水不亚于白鹅潭,也是那么宽阔,水更清,一路去也幽静。只是江边有一片坟场,竖的尽是十字架,刻的尽是英文。我想那真是“鬼佬”的鬼了,至今我还看不到有什么资料记载这是什么坟场。有一点肯定的是,那是洋人们的死后去见上帝的地方。

珠江在广州城绕了一匝,这一匝使我思不尽,猜不透,梦中萦回不尽。倒是看着广州城一年一年从唱“卖荔枝”粤曲小调,扎着红绳粗辫,趿着漆花木屐,穿着碎花竹纱大襟衫的广东姑娘,变成长发披肩,牛仔衫、牛仔裤蹬着高踭鞋,戴着蛤蟆墨镜,涂得七彩,浑身铆满铜钉,充满活力,劲力四射的南方姑娘。我呢?对镜忽惊人老矣!

南郊风景(羊城忆旧之四)

我家搬出了洪德路,迁往小港。当时是一片农田,竹林,也有小河、石桥、田基、池塘、小山……飞来飞去的螗微(蜻蜒)、草蜢、蝴蝶……那里只有邮电宿舍,我家住海运宿舍。家四周很静,大有孩子玩的地方。清早广播喇叭响了,尽是些民歌民乐,记得有“二郎山”“花儿”“二月里来”;偶尔也有苏联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但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彩云追月”,令我无尽的遐想。天上彩云间真的另有世界?那里可都是神仙,美,飘飘然在天上……

放学回家路上,拔了草茎斗草鸡亦是一乐。采了梓树或桃树的胶,以一细竹枝凝于一端,悄悄地去牯螗尾。可恨螗尾极精,小脑袋后也长了眼,其实它眼睛可视360度,似是看穿小孩的心思,稍一转小头便高飞了,由我捶胸顿足。一路草长,踢起草蜢“得得”乱飞。草蜢似不避人,易捉得多。草丛中泥土湿润,有蜗牛,小孩叫虻。此亦可取乐,每人捡得一袋,斗顶谁的虻壳硬,被顶破了算输。偶尔草丛中有蛇,于是吓得尖叫,但马上收敛,不然会被视怍非男儿。这迫使尖叫者必须有出色的表现,以弥补刚才的过失,才会消除大家结他的鄙视。这样他就非得提起那条蛇不可,趁蛇还不及回过头来咬人,就把它飞旋起来,顺着离心力将它甩出去,或当鞭子似的,把它往石上抽,把它摔得血肉模糊。当然,这是相当惊心动魄的。事后,那人还心有余悸,毛发俱张。

家后面有山,不高,不知名;有水,水不深,亦无名;但有桥,也不知名。潮生潮落,自有盈亏。有芦渚蓼汀,时有翠鸟白鹭爪痕,觅食鱼虾。待下了课,尝试敲针钓鱼,一无所获,忿恨之余,便脱个干净,跳下水大搅,混水摸鱼。翻江倒海也似,始觉消气。

上山亦乐事,但多去漱珠岗,是山后一山。那可是个好去处,岗上怪石嶙峋,老树盘屈,掩着石砌,拾级而上,可达“纯阳观”。观内供奉的是道教诸神,幼时不识,以为是菩萨,蹶起屁股就拜。我知道,神明冒渎不得。不敢在观内多留,便上朝斗台看,传说是高人李青来观察星象,算紫徽斗数之处。儿时不懂,只图好玩。

同类推荐
  •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民族文化丰富,风俗独特。
  • 台州有意思

    台州有意思

    台州是个怎样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小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间略微差异的水土养出了个性十分不同的台州人。台州人的N种生活表情都那么有意思!不信?来翻翻这本书,保准能让你乐个开怀,还能让你更了解台州,这个南国大地上与众不同的城市。
  •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书中主要内容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和文学在荷兰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北欧的传播,易卜生在中国,意大利作家与中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
  • 相亲狂遭遇恶魔来袭

    相亲狂遭遇恶魔来袭

    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亲,结果都是空无奈虔诚去烧香拜佛求姻缘谁知男神没出现,恶魔却被引来了幻想黑执事的完美,却忘记枕边人是恶魔
  • 血莲女徒之祭天

    血莲女徒之祭天

    她本该平凡度过一生,却不料,天意弄人。他本该羽化成仙,却因同情旧爱,误惹是非。她被他变成了命定祭天人,他亦为她担心。他表面清冷薄情,却也为她做了不顾天下人的事。他说,原是我对不起你,为你陨落也是我命定的,无关情爱。她说,纵然你高高在上,可我依然倾慕于你。他说,我即看过你心中依恋不舍,苦痛难过,就不会让你这般死去。
  • 笙歌初寒夜未央

    笙歌初寒夜未央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繁花飘落谁去留、何必珍珠慰寂寥
  • 毒妃压寨:王爷请接招

    毒妃压寨:王爷请接招

    身怀异能之术的秦九月一朝穿越到了古代第一武候家的废物小姐身上。一道圣旨,秦九月被赐婚于玄幽王。传闻玄幽王身患恶疾活不过三年。无妨,谁让这王爷长得如花似玉,另人垂涎。……你想要财富?我帮你赚。你想要王位?我帮你抢。而我只想……
  • 都市修行高手

    都市修行高手

    一个神秘的古门派弟子,一个传奇的佣兵之王,一个使人胆寒的杀手组织头目,一个无所不能的强者,在杀手界他被称为撒旦,在佣兵界他被称为凯撒大帝,在国外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作者的QQ:1662550677,群号:494241882)
  • 萌宝的辣手娘亲

    萌宝的辣手娘亲

    新婚夜过后就被扔进猪圈!王爷美名曰:王妃丑的天下无双,让猪欣赏欣赏!气得她直接跳脚,突然,一声娘亲从肚里传来!她一个趔蹶直扑在地!我勒个去,她竟然怀了个未成形就会说话的千年灵胎?!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外加空间携带油盐酱醋!?哈哈哈,这是要火的节奏啊!走,儿子,老娘带你揍人去,把那些看不顺眼的全部拍飞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王之谁是我的白马王子

    网王之谁是我的白马王子

    在前世,她受人唾弃,脸上坚强,但心中早已伤痕累累;重生,她将自己的心冰封了起来;在爱情来临时,她该怎样抉择?
  • 骗仙记:天才少女升级录

    骗仙记:天才少女升级录

    一次许愿池边的意外,少女苏翩紫穿越到陌生的千云大陆,成为邪道骗子世家的一员。骗的人越多,修为实力就越高?这是什么古怪的修练方法?人人以为苏翩紫是一个不能修练的废物,最后却发现她才是真正的大BOSS。正当她春风得意之时,大BOSS的天敌、正义的使者、修炼天才郑皓弈出现了!天赋实力样样不输于她就罢了,怎么可以比她还腹黑奸诈?!郑公子你不是正道第一世家的道德典范吗?怎么可以比我这个骗子世家的圣女还会骗人?!【全文完结出版】简体书名《翩紫姬》,繁体书名《千王之凰》
  • 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环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国家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