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5900000002

第2章 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1)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是为慈悲。宽容待人,以德报怨,懂得感恩,广行布施,就是在修福。佛说,心存善念,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有位禅师在佛殿打坐时,有一个小偷蹑手蹑脚走进佛殿,小偷看到大殿上摆有一袋供僧的米,就伸手偷拿米。正当他要举步离开时,禅师突然睁开眼睛大喝一声:“站住!”

小偷惊诧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禅师说:“你拿走佛祖的米,不道声谢谢就走了吗?”

小偷一听,转头向佛祖圣像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谢谢!”然后扛着那一袋米大摇大摆地走了。

不久,小偷被官府抓到了,招供之后,官差把他押来见禅师,问道:“他是否偷了寺庙里的东西?”

“没有呀。”禅师平静地回答。

“和尚,你不用为他隐瞒,他已经一五一十对我们招供了。”

“这个人确实到寺庙拿了一袋米,但是他不是偷窃,而是向佛陀借用的,因为他临走时曾经向佛祖说了声谢谢。”

这个小偷听到禅师如此为他辩白,心里很感动,服完刑后,他就跟着恒顺禅师出家,成了一位很好的修道者。

是什么力量降服了这位小偷?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可以化解嗔恨为和平,转变暴戾为祥瑞。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刀枪武器、权位势力更有力量和震撼力的话,那就是慈悲。有一首诗说:“慈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瞋。”只要我们有一念之慈,万物皆善;只要我们有一心之慈,万物皆庆。

佛即慈悲,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释迦表“仁慈”之意,牟尼表“清净”之意。释迦牟尼佛放弃了世间的荣华富贵、王位威势,没有武器,没有权力,他只是凭着一颗慈悲的心,却降服了当时的全印度。顽逆的提婆达多见到了佛陀,终于收敛了气焰,乖乖地俯首忏悔;凶恶残暴的狂像见到了佛陀慈悲的样子,驯服地跪在佛陀的面前;丧智好杀的殃崛摩罗见到了慈悲的佛陀,终于放下屠刀,皈顺在佛陀的座下。

慈悲的力量威猛无比,远胜一般的武器。因为武器仅能威吓人于一时,而慈悲的力量却能绵延至远,无穷无尽。慈悲不仅是抚慰人心的良方,更是救急扶危的圣药,可以说是杀人武器的克星,人类的救星。

要激发慈悲的力量,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在日常生活就有许多开放我们心胸的机会。一个老妇人与你擦肩而过,脸上带着悲伤和寂寞的神色,手上是满满沉重得几乎提不动的两袋东西;打开电视,一个母亲跪在她被杀死的儿子的身旁;一个位老太太指着一小碗汤说,这是她今天惟一的食物……

这些景象都能打开你的心眼,让你看到世界上无穷的苦难。当慈悲心涌现的那一刹那,不要将它扫到一边,不要耸耸肩,然后很快回到“正常”。不要害怕你的情绪或觉得不好意思,也不要觉得困恼。要保持敏感:运用那一闪而过的慈悲,集中注意力,进入内心深处,观想它,发展它,强化它,深化它。这样慈悲就能常驻在你心中。

人类前途的安危与苦乐,维系于人心的慈悲。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慈悲为怀,用我们善良的心让爱传递下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心存感激,慈悲为怀,那么,这个世界将不再有寒冷和黑夜。

感悟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刀枪等武器,而是慈悲。因为,武器只能制伏人的行为,无法改变人内心的邪恶;而慈悲却能震撼人的心灵,净化人的身心。因此,佛说,慈悲是一个人最好的武器——在慈悲面前,顽石也会点头,强盗也能被教化。

佛陀格言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

提起韩信,可以说大名鼎鼎,尤其是“胯下之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韩信在还没有成名之前,虽然很有才华,但他并不恃才傲世,目中无人;相反,他倒是谦和柔顺,能屈能伸,有宽容忍让别人的大度。

有一天,韩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拥出三四个地痞流氓挡在韩信面前。他们抱着肩膀,叉着双腿,趾高气扬地眯着眼睛斜视韩信。韩信先是一惊,随即便抱拳拱手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人嘲着韩信撇了撇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会说话,哈哈,我们哥儿们是有点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啦!”

面对此人的挑衅,韩信依然很平静地说:“噢?不知是什么事,蒙各位抬爱竟看得起我韩信?”

那些人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刚才说话的那个人又说:“哈哈哈,什么抬不抬的,我们不是要抬你,而是要揍你,哈哈哈……”其他人也跟着失声怪气地笑着,并且还指着韩信不停地嘲笑。

韩信看看他们,依旧是一副平心静气的样子问:“各位,不知小可哪里得罪了大家,你我远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何要揍小可,实在令在下如坠雾中,摸不着头脑。”

那人怪笑三声,说:“不为什么,只是听说你的胆子很大,今天我们几个想见识见识,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胆子,是不是比我们哥儿们胆子还要大?”

韩信一听,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故意为难自己,他心中很是气愤。却又忍住了怒火,面上赔笑道:“各位,想是有人信口误传,我韩某人哪里有什么胆识,又岂能跟你们相提并论,我没有胆识,没有胆识。”

那群人轻蔑地望着韩信,听他这样说,依然不肯放他过去。那领头之人突然“当嘟”一声将宝剑抽出来,往韩信面前一扔,将头向前一伸,对韩信说:“看你老实,今天我们不动手,你要有胆识,你把剑拿起来,砍我的脑袋,那就算你小子有种。要不然嘛,你就乖乖地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望望地上的亮闪闪锋利的宝剑,又看了看面前叉腿仰头而立的地痞头头,皱了皱眉,围观的人早已纷纷议论,都非常气愤,让韩信去拿剑宰了这狂妄的小子。

韩信暗暗地咬了咬牙,却并没有去拿那把剑,而是缓缓地蹲下身子,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众人无不惊愕,连那群流氓也怔在那里发呆。而韩信呢?却站起身掸掉尘土,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从此以后,那群流氓再也没找过韩信的麻烦。后来,当韩信功成名就的时候,又提拔当年的那个流氓作了小小的官吏,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尽心尽力。

再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宋朝的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这个军校,审讯后知道是陷害,就将他押送回山西,交给郭进,让郭进亲手杀了他。

当时北汉入侵,郭进就对军校说:“你敢诬告我,还真有点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打败北汉军马,我就向朝廷推荐你做将军;如果你打了败仗,就自己去投河自尽,不要污了我的剑。”

这个军校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大了打胜仗。后来,郭进真的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做了将军。

如果你是韩信或郭进,你会怎么做?

人类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叫仇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被仇恨左右着自己的意志,被仇恨烧毁了自己的理性。仇恨使人失去理智与原本善良的本性,仇恨使人变得心胸狭窄和冷若冰霜,使人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变得自私与冷漠。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可以不原谅自己,但要原谅别人,更不能有快意恩仇的报复之心。当报复心驾驭了人的灵魂时,人就无法控制自己。从这一刻起,报复者就自己,为自己判了无期徒刑。报复是一件可怕的事,表面上看似乎是快意恩仇,但是,报复却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用原本善良的本性去化解仇恨,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才能活的轻松快乐。

感悟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能是有史以来大多数人对待对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演绎了太多的冤冤相报和世代为仇的历史悲剧。然而,如果人们在面对仇恨时能够平和心态,宽以待人,能够放弃不必要的争斗,以德报怨,许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还会呈现一种别样的美丽。

禅机妙语

一个和尚从学赵州禅师,刚来不多日,便急于想从师父那里学懂禅之本意。

一日,他问赵州:“何谓禅?”

赵州并不直接回答,却问他:“你吃过早饭了吗?”

和尚答道:“吃过了。”

赵州便对他说:“那么,你就去洗碗碟吧。”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感谢你的父母,因为他们赐予你生命;感谢你的导师,因为他们给予你灵魂;感谢你的遭遇,因为它们给了你勇气;感谢你的幸福,因为它们给你了动力;同时也要感谢给你带来逆境的对手,因为他们让你更加坚强。

在一个自然保护区内,有两种野生动物,它们分别是狼与羚羊。羚羊是一种食草动物,性情非常温顺而且动作敏捷,因此,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喜爱;而狼呢?它是一种是肉性动物,性情粗暴而残忍,有时会袭击当地居民,每当人们看到凶暴的狼将温顺的羚羊吞入肚中时,都感到非常气愤。后来有人提议:“咱们不如将这些凶残的东西全部杀光,省得以后小羊再遭受它们的气。”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赞同。

从此以后羚羊再也不必担心它们的天敌——狼了,它们自由自在的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可是,由于羚羊没有了天敌,造成它们过度的繁殖,保护区内的牧草急剧下降,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更令人遗憾的是,羚羊不在向以前那样敏捷,体型越发的肥胖,越来越笨重。

此时大家才意识到羚羊没有天敌保持生态平衡是不行的。因此,人们又花费了一大笔钱从远方购买了两只狼回来。

在现实生活中,对手犹如狼,使我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自我。其实,有对手并非是一件坏事,他们让你感觉到压力的存在,激发你向前的动力,使你不断的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羚羊与狼的故事就反射这深刻的道理。

有了对手,才有了压力;有了压力,才有了动力。因此,在你春风得意之时,别忘了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在无形中会激活你的生命,激发你的潜能,让你越来越亮丽,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英勇。可以这么说,每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身边都有一个或几个对手。

学会感谢那些给自己带来逆境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也不管是怎样的结果。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加坚强,就要学会笑对他们、笑对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超越他们、超越自己,才能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勇敢和无畏。

对竞争对手心存感谢,其实是一种懂得自我认识、自我改正、自我提高的奋斗者心态,是乐观、向上的进取之心,也是能“笑到最后”的必经过程。感谢对手,更会使你的精神在孕育中成长,在成长中释放,在释放中升华。

感悟

从一定意义上讲,逆境有时就是催化剂,它能引发你的斗志,挖掘你的潜能,并且取得更大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学会感谢,感谢对手,感谢逆境,感谢一切给我们带来逆境的人。

佛家典籍

《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又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完成(旧译:到达彼岸);蜜意为无极。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荣耀

官渡之战前,袁绍拥有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公元199年,袁绍统率十万大军,进逼许都,当时曹操驻守许都。因为袁强曹弱,众寡悬殊,曹操的部属惶恐不安,关中诸将皆中立观望,许多人惟恐自己性命有危险,便暗中与袁绍联络,以谋退路。

后来曹操用奇计,出奇兵,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不可一世的袁绍率领残兵败将渡过黄河。曹操缴获了袁绍丢下的所有辎重、地图、书信和珍宝。在袁绍的往来书信中,曹操翻到许多下属暗中写给袁绍的信。有些人建议曹操严厉处置这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曹操却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不仅没有把这些信曝光,没有揪出与袁绍勾结的下属,而且把这些书信全部当众烧毁,并说:“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尚且担心性命难保,何况我手下的那些人呢?即使他们暗中与袁绍联络,谋求退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曾经想投奔袁绍的人都暗自羞愧不已,又赞叹曹操有如此宽容的胸襟,从此对曹操忠心耿耿,万死不辞。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心灵一定纯洁;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灵魂一定美丽。

宽恕来自一种善念。这善念成就了一个美善的世界。原谅别人的过失,就是“宽恕”。“宽恕”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要我们去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尤其更难,因为人性的自私让我们非常的爱我们自己,容不得别人侵犯我们半点,所以宽恕的前提必须是你能够先放下自我。要做到宽恕别人,首先你要做到释怀,要放得下,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曾经发生的事情,给别人一个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你不肯原谅他人,那其实是阻碍了他人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错误的道路。促使他们不断地为自己的错误寻找理由,加深了他们的错误。

其次,要用自己的意志去宽恕别人。靠感觉去宽恕曾经伤害你的人是很难的,因为感觉会让我们永远不会原谅别人,所以宽恕别人要用意志,要告诉自己:虽然宽恕他们很难,但是不宽恕他们、用怨恨来对待他们,会更伤害自己,会让自己更不能够解脱。

要宽恕别人,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做得到。心胸开阔的人,承认人人都会犯过失,连自己也不例外。自己犯了过失,心中难免懊悔,总希望别人能原谅他,使他有改正的机会,从此不再犯错。自己是这样想,别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如果你能根据自己渴望得到宽恕的心境,去体会别人渴望得到宽恕的心境,你就能领悟到“宽恕”的意义和价值了。宽恕不但能祛除不小心犯错的人心中的悔恨和不安,而且也提供了补救的机会。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热门推荐
  • 征道.

    征道.

    “苍天在上,我李峰在此发誓,不灭上尊宁断道”“我李峰的一生需要你来指点吗?我的道我自己走,天道,你不配指导我的一生。”“何为道,生死亦为何?”“我一生寻道,寻道十万载,可是寻来的是什么道~~~~~~~~~~~~~”
  • 《帝相二三事》

    《帝相二三事》

    “爱卿,朕头疼。。”“陛下,保重龙体。”“爱卿,朕胃疼。。”“陛下,是因为您贪凉,吃冰块吃多了。”“才没有,我就吃了十几块。。。。。。”“陛下,您该节制一下了。”“爱卿,朕娶了你可好?”“望陛下以国事为重。”“爱卿,那你嫁给我可好?”“。。。。陛下你够了!”有点现代味道的耽美文,只为博君一笑哦~
  • 《星路》
  • 宫锁琳琅

    宫锁琳琅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舞者,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三百年前的大清朝。在这里,她会有怎样的奇遇和经历?一样的清穿文,不一样的清穿故事,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是盘大杂烩

    青春是盘大杂烩

    陶子两次付出真情却被人拒绝,是她不好吗?不,她有所有女生的优点!她又是多少男生或明或暗的追逐啊!最后又是哪一个赢得她的芳心?死党们的故事在她眼皮底下演绎:情感,选择,青春的迷茫……陶子看着并且参与着,起起落落的心,悲欢离合,跌宕起伏……陶子一点点经历,在经历中成长,从幼稚到成熟……
  • 婚宠厚爱:惹上赌神甩不掉

    婚宠厚爱:惹上赌神甩不掉

    第一次进赌场,却惨遭他人暗算,偶遇了那个注定要纠缠一生的男子。却没想到,他居然也是当初遭人陷害的人之一。她坚决不能忍,他也不想就这样算了。于是,与他联手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 隔壁搬来新邻居

    隔壁搬来新邻居

    因为一起绑架案林雨盛喜欢上方志元,但是方志元心里另有所属,不甘心的林雨盛搬到方志元的隔壁,与他当了邻居,认为待在一起的日子久了,方志元就会喜欢上自己,不想却只是自己自作多情。。。。。。
  •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在为人为政上,曾国藩是中国古人的楷模;在经商致富上,胡雪岩是中国古人的典范。本书分别以曾、胡为参照,灵活借鉴他们的为人处世智慧,指导人们开创完美人生。
  • 全世界为你唱这小情歌

    全世界为你唱这小情歌

    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中,我始终是要找到你的......年华与陆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16岁时,陆辰漂洋过海美国。n年后,陆辰回国和苏年华重遇,可是他们不断的错过,爱意在心口难开。这时陆辰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夜然突然出现在年华的生活中,三个人陷入情感危机。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3章,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就业协议及其法律问题、劳动合同及其法律问题、择业心态调试、求职方法与技巧、职业适应、创业基本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