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7200000015

第15章 “修身养性”的思想(3)

而在禅宗看来,时空是紧密相连的,一切时间的量度,其实是空间的量度。时间的流转其实体现在事物的变化上,比如我们看见花开,便知道春天来了;看见落叶便知道人秋。时间充分融入现在、当下的一切事物,小我融人“大我”,融人宇宙生命本身,个体生命和宇宙生命成为一体,于是对时间、死亡的焦虑就得到克服。

没有时间烦恼就没有时间老。

佛光禅师门下的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满载而归,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望老师。他高兴地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瞬间即永恒,三生即刹那,对于悟者来说,当下的每一时刻即是永恒,即是过去、未来、现在,必须珍惜、把握。

这就是禅宗的时间观,所以禅师们能够坦然面对时光流逝和生老病死:在他们那里,永恒与刹那打成一片,关键是要善于体验当下的生命情趣。

8.平常心是道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

有人求教于南怀瑾先生:为什么学佛的人多如牛毛,而成佛之人却凤毛麟角呢?南怀瑾先生这样回答: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

无论是参禅悟道还是做其他事情,仅凭勤奋用功往往收效不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忘却了平常心。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待人接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处理好各种事情。

从前,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遵照指示去做,没多久,跑回来说道:“我把盐块装进葫芦,可它老不化;葫芦口太小了,伸进筷子也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摇晃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不解地门:“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仍耐心地解释说:“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出声音。时刻保持着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作家方杞在他的另一篇有关佛道的文章《心不安》中这样写道:

现代人的一大苦恼是:活得于安心。

学生在学校上课读书时,会觉得无聊,觉得不耐烦,恨不得抛开书不读……等放学回到家,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又觉得空虚,觉得厌倦,不知道做些什么好……

工作的人,忙得团团转,累,精神疲乏,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好不容易熬到下了班,却又惘然若失,静不下来,想找个什么名堂排遣排遣,求个解脱……

在家里的人,天天穿来梭去,瞪眼顶嘴,大争小吵的不得安宁……看电视各有所钟,吃喝享用挑剔不尽,为鸡毛蒜皮的事碰到——块都有得抱怨有得烦……

走在繁华热闹的街上,明明人挤人,却自觉孤单,彷徨,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常常忽然发现像被压榨、腐蚀的骸骨……

有人时时浩叹:小孩活得多么单纯快乐……几乎每个人都免不了会抱怨:人生的烦恼真多,人生苦……为什么呢?

禅宗六祖慧可有一次问达摩祖师:“我的心不安,请师父替我安心。”达摩反问道:“请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过了好一会,慧可回答说:“我找了好久,可是仍然找不出心来。”达摩回答说:“好,我已然把你的心安好了。”

找不到心,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这个世界的毒癌。身心不得安在,是人生苦恼的根源。

像五苦章句经说的:“一切壮无过心,心是冤家,常欺误人厂怎么办呢?

心何以不安?因为有所亏欠,受了蒙昧。亏欠了本性,蒙昧了自觉。本性清静,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可是一旦有所亏欠,便有烦恼风吹动妄心,推波助澜而生出妄境界。好比一农家子弟,驻足观赏百货公司华丽的衣饰,不觉大大动心,为之目眩神迷,恨不得据为已有,逢人炫耀……外欲炽盛,便愈观赏失真,内心自不免空虚……

本觉清明,是一种“夜深入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的自觉,一旦妄想不断,心便蒙昧不觉了。妄想又有两种:是惑,思惑——好比暴饮暴食于健康有害,人人知道,可是一旦面对着佳肴美馔,便偏偏有人置诸脑后,剧饮大啖不能自己,这是见惑;也有人深知暴饮暴食危害生命,想要克己节制,感情上却又往往难以决绝,不能了断,这是思惑。

因为没有清静的本性,所以众苦煎迫。

因为没有清明的自觉,所以不能“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断藕丝。”心即落人执著缠绵的迷境,自然不能安了。心误人,心杀人呵!

怎么样才能安住身心呢?要能认识自己,才知世相。认识自己,是“定”;了知世相,是“慧”。在裟婆世界的各种文化知识里,能够提供“定”的方法和“慧”的门径,得以舍脱贪嗔痴妄,能明心见性的,要算是悲智双重的佛学;在各种生死流转的信仰里,说理清明,修证究竟,使人获得身心平衡,生活快乐的宗教,首推众生均有佛性的佛教。

且听听三祖的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爱憎,洞然明白。”

人活着,若不知认识自己,何异行尸走肉?若又去了知尘世生相,又何异蝼蚁鼠豕?若不能安住身心,快乐自在,这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真是人生何苦不安心?!

我们太累、太苦、太烦躁,都是因为丢失一颗平常心,孩童们的快乐,则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成人无法再次享有的平常心。所谓:“此起彼伏”,所谓“战场无常胜将军。”南怀瑾先生感叹道,世人如果拥有一颗平常上进之心,不但不会有烦恼,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果实。

9.生死大矣哉

人的生死确是个大问题,所以庄子说“生死大矣哉”。……弥勒菩萨希望一切众生对真正的佛法有所认识,生生绝对肯定的信心,然后,个个修行成道,不会堕入生死轮回之中“起循环见”,循环见就是颠倒想;搞了半天仍然没有跳出生死轮回的圈子。

明代名士金圣叹被卷进一场政治纠纷,被砍头之前,专门给家里写了一封书信。看守的狱卒怕有阴谋,把书信上交给了上司。上司拆开书信一看,只有几个大字:“儿子:盐菜与黄豆同吃,有胡桃滋味。这个秘密告诉你,我再无遗憾。”

南怀瑾先生讲到这个故事时笑了,因为他感慨于金圣叹的视死如归和无时不在的幽默。

任何劫难,哪怕是死亡,也剥夺不了人的笑容和勇气。

和生存的艰难相比,死显得极其简单,死就死了,不必恐慌,不必担忧。故而,当死亡的意义大于生存时,就要义无反顾地牺牲;但是如果生存更具有价值的话,就要勇敢地继续生存下去。除了那些必须用生命来捍卫的东西,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了,轻率地选择死亡,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有一年轻人,在他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到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种阴影一直无法从他心中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接连不断的死亡给了他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处。”

于是他也开始尝试死亡,却屡屡得救。

报恩寺的住持禅师看他十分可怜,就将他收容在寺里。但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是痛苦,还不如死了算了。

有一天,住持禅师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就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天坐禅,但是我还要告诉你,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同类推荐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嚣张美人

    嚣张美人

    妹的,作为单身女儿国的领袖,意外穿越就算了,一个个美男还送上门来,争着抢着要娶自己。难道你们不知道,本姑娘可是25世纪单身女儿国的领袖女王,宣誓过不嫁人的吗?你们这般,知不知道对本姑娘是折磨啊!!!小心天打雷劈!喂喂喂,说的就是你们,腹黑男,冰山男,别怪本姑娘……呼呼!祖奶奶,原谅我做不到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美男们,我来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老爸是阎王

    我老爸是阎王

    十八年前,十殿阎王中的阎罗王出外公干,一去月余。其实这些都没什么,阎王出外公干数月未归这都不算什么,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阎罗王这一回来竟然带了一个婴儿回来。最后经过一段激烈的争吵和殴斗之后,阎王们决定了将这个孩子当自己的儿子养。十八年后,这个孩子入世历练,那么这个孩子又会闹出一些什么啼笑皆非的事情那?2015年开年大书《我老爸是阎王》,正在热更中!!!
  • 洛克王国穿越传奇

    洛克王国穿越传奇

    我回来了。。。。。(书友群480926048)两位六年级小写僧何大董,吴帅意外穿越到洛克王国,开启了洛克王国之旅。意外加入家族,各种家族战争,万灵守护者的传说,再次穿越异地,洛克王国全民大赛,王国大灾难…想知道他们到底创造了什么传奇故事吗?快上车!老司机要开车啦!
  • 腹黑王爷:溺宠顽皮妃

    腹黑王爷:溺宠顽皮妃

    千筱月,校花一枚,无奈家有歹毒继母和白莲花妹妹,一时疏忽被设计惨死;再睁眼时,她已是千相府中一枚不受宠的丑陋废物嫡女,欺她,辱她,很好,看她这一世怎么压白莲花妹妹,虐歹毒继母。。。
  • 女配逆袭:系统大人请帮忙

    女配逆袭:系统大人请帮忙

    (月月第一次写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月月还是学生,更新较慢,大家不要弃文,月月会很努力的!)在路边捡到一个手镯,却让安瑾月一次次的穿越,穿越到各文女配,得到女配逆袭系统,系统在手,男主我有!女主?呵,还是看着我如何攻略男主,走上辉煌之路吧!
  • 雾隐寒殇

    雾隐寒殇

    这里,没有了以往!人类失去了以往,很久、很久;活的,腐朽不堪;腐烂的,还在拼命挣扎;右手之背,血已暗红如漆;左手紧握的杜鹃,仍深红如初;生死皆在手间。纵然变成魔鬼,我们依然要活——命!
  • 涅槃重生:弃妃不善

    涅槃重生:弃妃不善

    弟弟惨死、家破人亡。自己惨遭贱人陷害至死,本以为寻得良人的她,确已死心。天不亡她、一觉醒来、自己竟然穿回13岁的年纪。她发誓手刃仇人。报仇雪恨。
  • 逆天而行:王妃不在服务区

    逆天而行:王妃不在服务区

    风琴,二十一世纪的不世神医却因为功高盖主,在一次实验进行时被族长嫉恨布下埋伏,饮恨于九泉之下。异世穿越。父母的死,是否另有隐情?自幼便定下的一桩婚事却不想成为那些人对她步步紧逼的主要原因!为天所不容,精湛的医术在世人眼里竟无端成了巫术?!更加是莫名其妙地是被人群攻而起定下了“魔女”之称,从此人人喊打!莫怕、莫愤。天不仁,吾自当毁天!为你开辟另一无忧之地,让你永世无忧……那一夜,面对众人的群攻而起,而他却悄然出现在身后相拥着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的风琴,温润的声音平淡而蕴含着那丝从不彰显地不可一世的猖獗。
  • 魔宠无双

    魔宠无双

    青鸾、火凤、应龙、夜妖凰,梦魇魔君……天上地下,山川大海,就让我们一起,见证魔宠世界的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