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1800000021

第21章

严勤无法,只得不住打练,心思全不放在身体上,任其自行演练,却是尽数都用于脑中,拿来揣摩骨架。如此打了一阵,索性将眼也闭了,更好集中精神于脑中,情形便成了骨架在那里练武,而严勤却在一旁观看,像是另一个自己。只是照自己先前所想,骨架上取了十二个点,结成八段线,如今便在眼前飘来荡去,一时竟看的眼花,哪里还能想出这当中有甚么道理。只是勉力看去,一眼的迷乱,寻不出端倪。

过了良久,严勤收功,想来还是一无所得。如此看来,事情没有我想的那般容易,还是应该弄得再简单些才好。严勤便坐在地上画起图形,先从一臂开始,臂分两截,从肩至肘为上臂,从肘至腕为前臂,两臂大致等长。若以肩为中心,上臂能使动的范围便是一个上臂为半径的球,可称为内圈,而前臂能使动的范围,却是内圈之外再多出一个半径的外球,可称为外圈。大致算来外圈的体积是内圈的七倍,若以肘为中心,前臂同样能够折向上臂,内圈也同样是前臂的使动范围。

思索了一番,严勤站起身来打了几回拳脚,感受一下内圈与外圈的不同。很明显的是,想要对外使力,还是要在外圈进行,无论是一掌一拳,只有在这一片内才能使上力道,才算是击打向对手,可算是攻。内圈之中无论是前臂还是上臂,都使不上力道,纵然使出力来也不起攻敌之用,除非与敌缠抱在一块,到了这一步也落了功夫的下乘,与打架何异,不必深想,内圈之事,着眼处还是一个守字。

想至此处,严勤发现仅以一臂而言,外圈体积是内圈的七倍,也就是说可攻的范围是可守的七倍。对人来说,这样到底是利于攻呢,还是利于守呢。我要攻向哪里,这是说不准的,但要守住哪里,大体是不会错的。单单一臂,其内圈的可守之处是不足以护住周身要处的,但两只手臂便不同了。一臂可以补上另一臂的不足,而且一臂的可攻之处,还能合入另一臂的可守之处,两相配合,使防守更加稳固。画出图形便看的分明,两臂各有一个外圈,这两外圈的交合之处,正是将周身的要害之处重重护住,天生便起着防护之用。如此一来,可攻之处虽多,但能起得作用的,就有限的紧了,一只手的击打,是难以破掉两只手的防护的,若是打在无关痛痒的地方,却是弱了自身的防护,白白给了对手机会。因而最得力的打击,也同样是在两外圈的交合之处,攻与守都聚于此,这样的守本不影响攻,这样的攻本就利于守,攻守之间只隔一层,怕是已分不出哪里是攻哪里是守。

严勤思忖一阵,回想这两年的经历,与此番心得相互印照。且说我与人对战之时,我的力气并不占优,靠的是将招式打得熟些,起初对手急了会乱打,看似凶狠,其实并不可怕,只需抗住一次打,直接近前直面一击,就是这般简单。怕的就是不明就理,被对手架势迷感,以致舍近求远,用拳头拼拳头,那就犯蠢了。现在想来,与人应战,基本的较量便出在这攻守相聚之处,是不容有失的。诚如师傅所言,功夫之道在于争,两人一旦对上,最强之攻势与最强之守势便激烈碰撞,俱汇于此处,确是没甚么回旋余地,无论谁进得一步,另一人不得不退让闪躲,当真是寸步必争,一步不能让。

忽又想起长吉,师傅指出长吉的毛病,那是怪他太过机巧,既出手击敌,就得下狠力,不要总想着取巧的法子,不劳而获。既决意防守,更是求稳健,不必在意敌攻我守像是吃了亏,随意避让,舍不得损失。结果便是攻不成攻,守不成守,不伦不类,学再好的招式也没用,像我这样笨笨的倒好,只是不能再吃胆小的亏。

却说严勤想了这一通,都只是泛泛之谈,具体该做些甚么却是一点也无。只得又去打练几回,还是去关注这一条手臂,方才是想到了手臂能挥动的范围,由此领会出一番攻守之道,与人相争没甚么捷径,还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回却是要细细察看手臂本身又有怎样变动。我将这一条手臂看作三点两线,倒像是缺了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两臂在肘处的顶角不时变大变小。前臂在内圈时处守势,顶角为锐角,前臂在外圈时处攻势,顶角为钝角。当手掌达至外圈最边缘,此时手臂伸展至极处,进无可进,三点两线俱成一线,身上的力气涌至巅峰,恰是击打最强之处。但此时一过,气机不再,最强一击荡然无存,再无进击之力。照此看来,要想打出有力一击,必得经过一个气力释放的过程,

上臂固然要挥动,前臂要进击,肘处顶角必会增大,该角增大的越多,打出的力气便越大。若要使顶角能增大的更多,由锐角变为钝角便是自然之选,因而由守转攻的反击也往往是最有力道的。

防守的情形恰恰是反过来的,却是一个力气积蓄的过程,无论是上臂还是前臂,都要在对手的冲击下收缩,顶角的减小越多,所化解的对手的力道就越多,同样的道理,最多减小顶角的情形便是从钝角变为锐角,亦即是由攻转守,从外圈开始便处处拦阻对手的击打,直至内圈,不住消散对手力道。否则舍弃外圈,任由对方一气打来,只在内圈防着,这就犯蠢了。当手臂收到极处,顶角已达最小,不能再小,守势到最大,对手的力道先被消解过,此时往往是难以为继了,而守者却还能坚持,只是显得被动狼狈,一时无法还手。若此时对手还犹有余力,那情形就不妙了,怕是要闪躲退让了。

同类推荐
  • 龙魂吟

    龙魂吟

    生命的价值就是存在,而存在的意义就是实现生命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宿命,难道真的不可以改变吗?人在江湖,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谁的手里,而别人的命运你能掌控吗?究竟活着就是为了仇恨,或是名利,或是金钱美女······,然而这一切都在这快意恩仇的江湖里。然我们一起来跟着许天云的足迹来体验一部魔幻仙侠的武侠世界吧!
  • 灭世行者

    灭世行者

    千年圣战中造就了多少种族霸王,显身出了多少无敌诸神,放逐出多少地狱使者?千年之前,他是一方种族霸主,为了她献出性命。千年之后,她成为了一族之王,为了他等待千年。各方强者处于现世,他再次翻起千年之久的记忆!
  • 霸枪传

    霸枪传

    这是一个新的纪元,新的武林,天下分为四个大洲,八个上古门派十六个新兴门派,以及二十四大帮派七十二小帮派,又分药王谷,神兵阁,天魔教,以及天下各洲一百零八个国家,看主角成才称霸之路,纵横沙场抱得美人归,看主角一杆长枪闯天涯,笑傲武林,却无奈红颜薄命。若得她在世废去一身功夫又如何?做一世帝王寻她至天涯海角,到头来醉酒倚枪笑红尘!
  • 天刃噬心

    天刃噬心

    一柄旷世奇刃,尘封不出。一名河村小童,历经变故。一柄刀,一个人。是天刃魔心,还是天心魔刃。人生百年,不过匆匆一瞥,红尘俗物缠纱自结,一丝尘烟,一点为仙。
  • 枯木又逢春

    枯木又逢春

    侠走五湖四海,武入境里乾坤,用武的精神侠的豪情致敬一辈又一辈的武学奇才,探寻天地间触不可及武侠世界
热门推荐
  • 面相上的那些事

    面相上的那些事

    面相是基因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人气质的外在表现。面相的最高境界是相神,而神的境界,是个人修为而来。有什么精神境界则有什么神采表现,有什么神采表现,则会有其内在的命运表现。本书通过现实相学案例分析,从面相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人命运的真实过程。
  • 李斯之法绝洪荒

    李斯之法绝洪荒

    一代名相,看尽天下繁华;一世苍茫,怎知离别笙箫。这一世,我为相,九族皆灭!可恨奸臣当道为我不容!这一世,我为王!天下皆服!普天之下尽皆为我所有!我欲逆乱苍天,道破轮回,法家之学,横破寰宇!李斯的另一个重生,一段法家辉煌之路!
  • 疯颠世界

    疯颠世界

    这就是玄幻文,不是都市文。咳咳,我先说好了,本文很强大。有心脏病的别看,吃饭的时候别看,拉翔的时候更不要看。别再给我说这不是玄幻文。最后,我再说最后一遍,这里面的世界很疯狂。
  •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作为生命和艺术密切相关的散文,因其深刻的哲理和感悟,敞开了崔宏生命里所有的花瓣——痛苦、兴奋、苦难、爱情、温暖、欢乐的回忆。这些花瓣又如老街疏桐,桐下就座,坐间闲谈,精致散漫,所有的语言和情愫因他内心的真实和虔诚而获得一缕缕光芒。
  • 乱世俏红颜:长孙皇后

    乱世俏红颜: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辉煌的一生,此履历来自《旧唐书》,“年十三,嫔于太宗。”“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武德)九年,册拜皇太子妃。”(注,这里唐太宗才做了二个月的太子,可见就是短短的两月时间,唐太宗也没有忘了给予妻子应有的身份)“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唐太宗是在武德九年八月登基的,而仅十三天后,他就把长孙立为皇后,而四夫人的册封却是在来年的四月份确立的,一对比,就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心里是以怎样一个位置的存在)
  • 高效能人士的50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50个习惯

    用最短的时间重塑自己、改变人生。习惯的力量无比巨大,它经年累月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左右人一生成败。学习和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习惯,重塑自己,成为高效能人士,走向卓越,改变命运。
  • 轻重戊

    轻重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吾家皇后貌倾城

    吾家皇后貌倾城

    世间传言倾城公主貌可倾人于初见,才可倾世举手间,德亦倾城吹灰之力。她自幼研习佛法,一心向慈,银发银眸,宛若濯莲。皇权倾轧,宫阙沉浮,朝代更替,一路踏歌。阴谋迭起,险象复生,兜兜转转,永不离弃。她一路走来,终有一人拥她入怀。他摘得世间最美的那朵濯莲,将江山置入她手,只笑言:“聘礼,我的皇后。”